遥远战场的古钟揭下了他布满灰尘的厚重幕布,无尽虚空中漂浮着的舰船残骸默默喃喃着四个月前那场超级战役的惨烈。在这里,他曾宣告过一个传奇中帝国的没落,也让全宇宙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如今,一切还是那么熟悉......大军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只是,曾经屠龙的少年已不再年轻,传说中的结局也或改写。
此次战斗是在4月9日夜的K4-RFZ宇宙岛爆发,因此也被玩家成为“K4之49大战”。古代总是惊人的相似,8年前的4月9日,EVE因49会战被人熟知。今年4月9日,EVE无烬星河手游格局从来改变,现在我们一起回顾“K4之49大战”全程。
此次会战的参战方区别为3V-EF-SMC联军以及DFT-MGJ-SOF-PIBC-HYKG联军,双方的目标皆剑指K4-RFZ宇宙岛的SC军堡“星辰重型工业集团”
战前准备,各联盟、军团集结,排兵布阵
9:50分,K4会战的号角响起,DFT方1100艘各型战舰和联军约300艘战舰从8-Y与讷德涌入K4宇宙岛,其中DFT约600人前往讷德星门和军堡门口进行布防,联军舰队抓住空档进入K4后立即跃迁至8-Y星门牵扯DFT方留守在星门口约400余人的后备警戒部队。

战斗一触即发,弃车保帅保存实力
双方在接战的一刹那便陷入了凶狠的缠斗之中,各舰炮激光齐开火。联军方因走位失误撞进了DFT的重拦立场之中,堪堪脱离之时已然是损失了四十余艘各型战舰。联军指挥见势不妙急忙调转船头转入深空作战,DFT留守的舰队开始追击不断绞杀联军落伍船只。
在战斗中,DFT方成功将在K4的联军舰队分割成两部分。
联军指挥在损失一百余艘舰船情况下,深思熟虑后选择让场上舰队先行下线,放弃防守军堡,同时将pin点船留在K4线上不断寻找机会。
经过半小时的缠斗,军堡最后被DFT方摧毁。

撤退失败,帆叶网,DFT被迫与联军交战
在军堡被摧毁后,K4的DFT方选择从讷德撤退,但在诱导出旗舰和部分常规后发现讷德宇宙岛满员无法撤出,此时场上所有的DFT舰船都集中在星门门口。DFT方指挥在考虑场上现状后决定下令持续挤门,但正是由于这个指令,注定了DFT方后续舰队的陨落。
11:04分,联军先前留守在战场的pin点船发现了DFT方人员全部集中在讷德星门口无法全部撤出的情况并上报。联军方指挥很快命令所有留在K4的联军船只立即上线跃迁至8-Y星门口与赶到的援军镇守8-Y星门,同时向K4瞬间涌入近350艘舰船与留守在星门口约850人的DFT舰队遥遥相望。
20分钟后,位于8Y的联军船只约400余人开始集体跃迁至讷德星门开始冲击DFT方舰队,而此时DFT舰队仍在不断尝试冲门撤离战场。DFT指挥在发现气势汹汹的联军舰队向讷德冲来之后迅速下达指令重整舰队,摆好阵型开始迎接敌军的到来。

战术博弈,DFT痛失星门
此时正面战场人数比大约为850DFT:450联军。双方在接触的一瞬间便开始了凶残的贴脸绞肉作战,时间膨胀在短短时间内便迅速升级,在5分钟后逐渐定格在了五倍时间流速。DFT数次尝试冲击联军方后勤,企图咬住敌军的舰队尾巴,但被联军指挥发觉,反而将DFT分割成首尾两截。
DFT在发现战术失利后也迅速做出反应,命令两支舰队向下方移动逐渐合拢,同时开始机动作战。但在刚刚的血腥的缠斗中也损失约70艘各型舰船。
可就而在这时,DFT方在高速的机动作战中误远离了讷德星门,发觉讷德星门开始出现空档的联军下令让8-Y门口留守的数支舰队投入进正面战场,同时开始清理星门口残余的逃生舱以求更多的人口空隙。

DFT舰队发觉再固守讷德星门已无意义,于是开始拉出距离摆出铁桶阵型,意图靠坚固的防守撑到凌晨等联军大量舰船下线后再撤回讷德。讷德星门丢失!
这让讷德的联军舰队大量涌入,双方舰船数量正在缓慢的平衡。同时联军指挥下令集体冲击DFT舰队。
至此,时间膨胀达到十倍,双方皆陷入了苦战。此时3V与DFT舰队死死相贴,双方都大摆铁桶阵。无数的舰炮轰鸣声不绝耳,咆哮着宣泄死战到底的决心与满腔怒火,场上景象极其惨烈,结构警报与船体爆炸声更是连绵不断。双方指挥不断调兵遣将,堵死对方每一个出现的失误与缺口。
走位失误、注定败局
在交战过程中,联军指挥抓到了DFT后勤走位官的失误,带领一队战列直冲DFT一部后勤,刹那间70余艘后勤舰船戟沉星海,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战局的进程,也或许改变了最后的结局
凌晨0点30分,DFT无数舰船战沉,后方两座星门也被近一千人和数十艘旗舰堵死,但联军方仍然在不断舔油进入战场冲杀。

经过20分钟的绞肉,双方作战舰船数量达到持平,620 :620!白热化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一个半余小时,双方的作战意志均达到了极限,但DFT方的舰船数量仍然在不断下降。联军逐渐取得了战场主导权
在经历了近两个的苦战后,DFT人数跌破300,最后选择撤退,开始全速冲向讷德星门。联军方为了阻止DFT撤退及加快战场进程,将己方旗舰尽数诱导进入战场。
场上的旗舰数量最后定格在52艘,随着DFT最终一艘舰船的陨落。第四次K4会战宣告落幕。
战后总结:双方在开战后首次展现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血战到底,又一次重现了当年K4战场上的惨烈战斗景象。
从战果来看,DFT实现了自己的作战目标,成功摧毁了K4的军堡。
但在另一个战场,联军也收获了四座军堡,同时在K4对DFT完成了绞杀,获得了大量战果,打击了DFT的作战焰气,同时鼓舞了联军内部数千人员,使作战意志大涨,士气愈发高昂。
未来新伊甸的战斗很可能会演变成主战场牵制、分战场拆家的多舰队机动作战模式,在1500人口上限的限制下,多舰队兵分多路或许才是最适合的战术。
在这场战斗中,我看到了双方人员的果敢、勇猛与对各自联盟的忠诚。所有战斗至最终的飞行员,都是这宇宙中的一名英雄,他们用着自己的行动书写下这宇宙不朽的史诗,在新伊甸中立起了又一座丰碑。
向参与此次K4-RFZ会战的每位飞行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具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为什么会在柏林会战中伤亡这么大
1945年4月15日至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对德军展开的最后一场战役—,随着苏联士兵将红旗插在那纯粹德国国会的房顶上时,正式宣布了法西斯德国的失败和欧洲战场的结束。 柏林会战 这场战役中,苏联军队调集了270个师团,20个坦克军以及15个空军部队,调集了两千多架战机,1万多门火炮和近2000辆坦克,总兵力达到了250万人。而德军总兵力才只有100万,这场战斗苏联军队的兵力是德军的2.5倍。按理来说这么大的差距,苏联占着绝对优势但结果却是苏军却在战斗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伤亡士兵高达40万人。那么,具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怎么会伤亡这么多人呢? 斯大林 原因大概有两点 首先,是苏联急于求胜,柏林是南崔德国的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抢先占领柏林,对苏联的政治意义是巨大的,它可以为苏联在战后建立对欧洲的政治的权威,象征意义巨大,随意其实英国人,和美国人有进攻柏林的想法,而斯大林也向苏联陆军元帅,施加压力,表示一定要抢先攻下柏林。所以柏林会战一开始具备加上了诸多政治因素,导致苏联军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先,攻下柏林。这也预示着,柏林战役注定会损失惨惨。 第二点是德国军队的殊死抵抗,正所谓穷寇莫追,希特勒进行殊死抵抗,将柏林打造成了铜墙,他将整个柏林市区分成了九个防御区,每个防御区都在入口处修建了混凝土工事。所有临街建筑的窗户,都被加固了防御设施,在每一个窗口增添了射击口。同时还在市区内大量修筑地下防御工事,配合地面组成了交叉火力网。而且从1944年9月份开始希特勒对柏林内14岁到60岁的男性公民强制性征兵,他号召大家与柏林共存亡。同时他还组建了两百多个敢死队,准备随时为国家牺牲的准备,同时希特勒也宣布他本人会和柏林共存亡所有要是想要临阵脱逃的士兵,一律枪决。正是以下原因导致苏联军队在柏林会战中的伤亡会如此大。 随机文章解析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多个平行世界相同的自己黑天鹅事件是什么意思,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重庆啤酒破产)英国鹞式垂直战斗机,曾击落21架阿根廷战机(已退役)基本企业管理中的十大定律,比尔盖茨马云等人坚信的理念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围困列宁格勒,斯大林是如何给列宁格勒送物资的
二战时德国坚定地认为:只要拿下列宁格勒,苏联就要垮掉。 列宁格勒就是圣彼得堡,1917年,列宁在圣彼得堡领导。1924年为纪念列宁曾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 而围困中的列宁格勒,“饥饿”才是主题。城中的粮食越来越少,士兵每人只能拿到面包500克,非战斗人员,一天也就300克。最惨的是工人和儿童,每天能吃到的面包,只有125克,还是“混合型面包”。 德军的目的,就是想饿死列宁格勒的三百多万人口,打击苏联的抗德士气。苏联老大已下达指示:不惜任何代价,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给列宁格勒送粮食。 苏联地大物博,粮食倒不缺,缺少的是把粮食送进列宁格勒的手段。 最早,苏联采用的是空投。这办法不错,驻莫斯科的特种兵航空大队在几个月内,共向列宁格勒投入了4300吨食物,但这些食物不能满足列宁格勒所有人的需求,还需要另想办法。 斯大林盯着列宁格勒地图,愁眉不展。突然,他眼前一亮,一大片蓝色映入他的眼帘。 这一大蓝色,就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拉多加湖。拉多加湖旧称涅瓦湖,面积1.8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达51米,最深230米。拉多加湖位于列宁格勒东郊,最远也就20公里,拉多加湖的东南有涅瓦河,经列宁格勒汇入芬兰湾。 在战前,列宁格勒就有从城中到拉多加湖奥西洛维茨港的客运水道。德军围困列宁格勒后,并非不知道拉多加湖对列宁格勒的重要性。但是,德军是千里奔袭、客场作战。带来的武器,重点要攻城,无法完全覆盖拉多加湖。 这就让苏联人看到了机会。 苏联把各地运来的粮食,汇总在拉多加湖的东岸,然后趁德军不备,先把800吨粮食送到了湖西岸的奥西诺维茨港。列宁格勒也接到通知,尽最大可能修复港口。可进入秋季,拉多加湖气候恶劣,大风是家常便饭。德军的轰炸机为防止苏联通过拉多加湖往列宁格勒运粮食,经常在拉多加湖面上巡逻,发现一艘炸掉一艘。 很多粮食船没出多远,就被德军炸沉到湖底。 斯大林说:接着运,看看是我们的粮食多,还是德军的炮弹多! 1941年9月12日之后,苏联加大了向列宁格勒闯关的力度。大量驳船载满粮食、罐头、鱼肉。虽然德军又以轰炸的方式阻截,但还是有很多“”。两个月内,苏联共向列宁格勒强行输送6万吨各种食物。 苏联其实不怕德军的炮弹,毕竟德军炮弹有限。最怕什么呢?老天爷。 拉多加湖的纬度很高,进入冬季后,拉多加湖开始结冰。苏联往列宁格勒运粮食的速度明显减慢,但如果不能及时送粮,列宁格勒是撑不了多久的。 怎么办?因地制宜。拉多加湖既然结冰了,那就开通一条冰上救援公路。 不过,对于冰上公路,最大的危险,还是冰的厚度不够。正常情况下,拉多加湖要到每年的12月底才会结出厚冰。11月份结的冰较薄,汽车无法在冰面上行驶。苏联外围是可以等到12月底,但危在旦夕的列宁格勒,能撑到12月底吗? 显然是不能的。 汽车太重,可以用马拉雪橇。马的重量倒是轻,但由于太轻,大风一吹,马都吹到了湖里。 时间不等人,只能用汽车。 列宁格勒城中已开通了一条冰上公路,由于天气转冷,冰层越来越厚。汽车小心翼翼地在冰上公路行驶,有时会把冰层压出裂痕,汽车会掉进湖里。截止于12月1日,已有四十多名汽车司机殉职。可这段时间送进城的粮食,只有区区800吨,不能解城中燃眉之急。 不过,苏联方面也得到一条好消息:城中苏军收复重镇提赫文,苏联外围把物资送进城的距离已非常近。 苏联不惜代价开通几条生命之路,各种部队维护这几条生命之路。等到拉多加湖结上厚冰时,汽车队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城送物资。 苏军在拉多加湖上设有加油站和取暖站,供过往汽车加油取暖。拉多加湖更像是苏联多出来的陆地,德军面对苏联的“花招”,无可奈何。这段时间,苏联通过冰上公路,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27万吨,油5.5万吨,煤2.3万吨,还有数万吨的武器弹药。另外,汽车队还从城中撤出人口达55万,多为老人和儿童。 苏联真的不计成本,只用了18天,就修建一条通向列宁格勒的铁路生命线。火车的运输能力远大于汽车,列宁格勒的物资紧张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虽然德军不断轰炸,但苏联每天还是能往城中开进2250辆载满物资的货运火车。 有了全国的支持,列宁格勒在围困中越战越勇,最终在1944年1月27日迎来了春天。 随机文章精灵干尸长天使翅膀,生吸人类鲜血与骨髓重庆神秘天书之谜,打开书页竟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世界上最后一条美人鱼,距今1万多年历史(美人鱼真实存在过)帝王计划中的怪兽介绍,身高31米的金刚实力恐倒数第一机器人是谁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恩格尔伯格/护士助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