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中国没有正在喷发中的活火山,但是有很多火山的近代都有喷发过的,而且还是很有名气的山。有些还是相当的漂亮,不信你看看。
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
五大连池火山群五大连池火山群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五大连池市境内,属小兴安岭西侧中段余脉。五大连池火山群因1719—1721年(清康五十八年至六十年)火山爆发堵塞白河而形成5个相连的偃塞湖和周围14座火山锥,故称五大连池火山群。


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中部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共有14个火山。属蒙古弧东翼的活火山。火山受东北、西北走向两组断层控制,交会处多成火口。地质地貌保存完好,熔岩流动景象清晰,地貌复杂多样,形态各异,面积达64平方公里,奇丽壮观。地质专家称其是“中国少有,世界罕见”,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
吉林-长白山
长白山位于中、朝两国的边界,气势恢宏,资源丰富,景色非常美丽。

在远古时期,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则堆积在火山口周围,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鲜境内,9座在我国境内。这9座山峰各具特点,形成奇异的景观。
广西-涠洲岛火山
涠洲岛不仅是中国最美的海岛之一,还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轻的火山岛。因为人口稀少开发有限,这里一直保持着火山地质的原貌。


涠洲岛火山在涠洲岛的西南边,在“鳄鱼”山脚下,因壮观的火山熔岩而出名,是涠洲岛上最主要的景区,2010年1月13日,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专家评审组审核评定,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的火山岩石千姿百态,各种形状都有,奇妙极了,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妙笔生花。火山口是涠洲岛最美的地方,壮观的火山岩层一层一层的,像关于火山喷发的科普书一样,在说着涠洲岛久远的故事。
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群
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乌兰哈达火山群,地处蒙古高原南缘,距北京约300km。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面积约280平方公里。高耸挺拔的火山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炉,在这里你能看到最典型的火山形态。


察右后旗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现今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喷发的火山地区。火山群总体呈北东和北西向串珠状展布,坐落30余座大小不一的火山,其中晚更新世17座,全新世3座,整体分布面积约260平方公里,是研究现代地壳活动性和火山资源、环境及灾害的天然“窗口”,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考察、地学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裂隙式火山等,国内少有、世界罕见。
看了美丽的火山,再看看不那么美的。
阿什火山位于阿什库勒南侧,具有完好的截顶圆锥,锥体坡度约30°,中央为漏斗形火山口,相对高度120 m,主要形成紫红色气孔状富钾粗安岩、浮岩(刘嘉麒,1988),火山口深48 m,直径20 m,火口北高南低,火山口北侧可见多个喷气孔,附近熔岩的测年信号微乎其微,这都是阿什火山1951年喷发的证据。阿什火山的形成至少经历了早期造锥、晚期溅落堆积、末期喷气孔形成三个阶段(许建东等,2011)。但也有人认为阿什火山1951年的喷发是并不存在的,原因就是数次针对阿什火山的考察所获取的火山岩样品,都没有测量出确切的1951年喷发的年龄,这也使其成为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阿什火山(照片来自国家地理,摄影/刘志勇)

阿什火山(照片来自国家地理,摄影/刘志勇)

阿什火山陡峭的内壁(照片来自国家地理,摄影/赵波)
大黑山为大型复式火山,是阿什库勒盆地内最高最大的火山,位于阿什库勒东北方,最高峰海拔约5090 m,整体形态保存较差,两侧平缓熔岩垅呈“八”字型伸展,火山口有“V”形开口将山体切开,主要形成黑色致密状、气孔状熔岩,底部有集块岩(刘嘉麒,1988)。大黑山火山的喷发方式以溢流式和爆发式为主(许建东等,2011),喷发于50-60万年前,具有多期喷发特征(于红梅等,2017)。

大黑山火山(赵波等,2014)

大黑山火山岩(照片来自国家地理,摄影/彭相荣)

大黑山火山岩样品显微结构照片(于红梅等,2017)
乌鲁克火山位于乌鲁克库勒东北,海拔4820 m,相对高度80 m,具有完好的截顶圆锥,顶部有向南倾斜的圆碟形火山口,直径约220 m,主要形成黑色熔岩,顶部有少量紫色浮岩(刘嘉麒,1988;许建东等,2011),最后一次喷发约在20万年前。

乌鲁克火山和乌鲁克库勒
(照片来自国家地理,摄影/刘志勇)

乌鲁克火山(照片来自国家地理,摄影/刘志勇)
马蹄山位于阿什库勒盆地东北侧,火山机构大部分被掩埋,但幸运的是出露了一个较完整的锥体上部,火山口直径约350 m,口向南开,主要形成红色浮岩。

马蹄山火山(照片来自国家地理,摄影/杨义东)
椅子山、迷宫山、月牙山、牦牛山主要由黑色火山弹和红褐色熔岩等组成,很少见到火山渣,火山形态被破坏的较严重。月牙山、迷宫山约形成于30万年前喷发,而椅子山则形成于约50-60万年前。椅子山位于乌鲁克库勒西侧的半山腰上,与盆地内大部分火山的位置不同,火山锥体呈簸箕状;迷宫山与乌鲁克山相邻,火山口东高西低,边缘堆积着红色熔岩饼;月牙山南北长约70 m,东西宽约90 m,火山口被强烈剥蚀,大部分熔岩流被洪积扇覆盖;牦牛山火山口呈碟状,地形平坦,中间有一“V”形豁口,主要为黑色熔岩组成。
关键字:
火山
危险
清朝文字狱竟然这么危险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在风流皇帝乾隆时代老提大明湖畔呢
文字非常严重,这件事已经有很多人考证过。因为,无数文人被牵连,全家造罪。 文字狱的顶峰,从开始,经历了,,四个朝代。而这四个朝代中,乾隆王朝又要比之前发案更加严重。据统计,中大型案件,就有二百多起,其中乾隆时期占了一百三十多起。 对于文字狱的例子,我们恐怕听到许多,比如“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案;再比如,被查办,也是因为错写一句话。当然,皇帝不可能只是为了几个字就想大动干戈的杀人,文字狱背后,是对那些疑似反对者的打压。但是,这个今天我们不讨论。 描述乾隆年间故事的一部非常有名的电视剧《还珠格格》,里面反复在说着一句话: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难道,在文字狱高峰的乾隆时代,没有忌讳吗?答案总结下来,一共有三种: 1.琼瑶在作书时没有想那么多 我认为,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纵观《还珠格格》整个剧情,我们会发现,作者对于“清朝文字狱”是有多方面考证的。你一定不会忘记,小燕子为什么成为孤儿,箫剑为何行走江湖?因为他们的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遭遇了文字狱。小燕子原名为方慈,其父亲为方之航便是因为无意间写了一首诗,而被人诬告入狱的。可见,作者并不是忘记了文字狱这回事。(方之航,历史中没有这个人,但是他的案发方式,有许多原型)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还珠格格》无数次可以说出那句“大明湖畔”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2. 在整理了各种说法之后,笔者发现这一种很有趣: 仔细看:大明湖的石碑上,明字的左侧不是“日”,而是“目”。据说石碑是于清朝刻成,那么会不会意味着,这样的写法,刻意避讳的嫌疑呢? 由于石碑作成之时,并没有相关记载,所以这个说法还是有待考证。 3. 第三种答案是最有趣的:大明湖水最终会汇入一条名为小清河的河流。以此寓意大明终于被清取代。 当然了,大明湖与小清河清是否相连这无从考证,而且小清河在清朝经历过一次变迁,被黄河夺了河道,有没有影响到大明湖也不知。如果这个答案为真,那有点令人了。 事实上,可能一切都没有那么复杂。清朝文字狱严重,没错,但是大部分案情是借此打压反对者,而对一个景点“大明湖”实在没有发作的必要。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第一,康熙年间,重新修缮了大明湖的湖心亭,而乾隆亲笔提字“历下亭”。可见,自从康熙开始,便没有对大明湖有过多偏见。 第二,大明湖的北岸,有一祠堂,名为铁公祠,是为了纪念一忠贞之臣铁铉,当年燕王夺权,铁铉力护,不幸捐躯。而这座祠堂,正是乾隆所修建。 多次修缮,并且歌颂明代忠臣,又可见,清朝的文字狱尚未波及大明湖,清朝亦是不排斥对过往英雄歌颂的。 因此,要么像上面所说,大明湖在清朝有了“改字”或者汇入小清河的寓意,而幸免于难;又或者乾隆压根没有特别在意。 后记。 本文的三种说法,综合了网友们的观点,不是笔者独创。除了小清河之外,还有一个大清河,希望不要混淆。 对于大明湖是否汇入小清河,有这种说法,但是正像上面说的,小清河经历了一次黄河改道,本身河道受到了影响。现在还没有找到其清朝与大明湖交汇的图稿。如果有专业人士,希望指正。 大明湖的石碑,是做成于清朝。本人如果大明湖,但是当时没有注意石碑细节,石碑背后有无刻有小字,小字有无解释渊源,尚待考证。 虽然写的是《还珠格格》剧情,但是借剧情,评议清朝历史而已。看剧时,不必考虑那么许多,只要记住大明湖在山东,紫薇的母亲夏雨荷是个举着伞的美丽山东姑娘就可以了…… 随机文章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私人飞机一年的费用是多少,湾流g650为什么那么贵(飞得远和快)美国总统提出的肥皂水效应,用赞扬的方式批评别人(效果更佳)魔鬼阿斯摩蒂尔斯,九层地狱之主连神祗都害怕(从未被击败过)恐龙时代后是什么时代,哺乳动物时代的来临/人类祖先的开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做一个明朝帝王的老师到底有多难 一个伴君如伴虎的危险职业
还不知道:皇帝老师危险性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皇家对于接班人的教育都相当上心,不过,储君的老师人选并非学识渊博就能满足。 关于帝师,《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 足矣。”《汉书·朱云传》中也有:“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李咸用的《题陈处士山居》诗中也有:“樵童牧竖劳相问,巖穴从来出帝师。” 因为,皇帝的工作是治理天下,所以,教授课程时会偏于“帝术”。而这些老师们,在自己学生正式登基后,都会有个不错的官职。如:明朝的,在当皇帝前,已经入内阁,后来就是首辅,开始他的一系列改革。只是,在他去世后,他的学生却是降旨抄家。 古时官场一直有句俗话,那就是:伴君如伴虎。皇帝哪天龙颜大怒,他才不会顾及什么师生情、君臣情,先是将人杀了再说。 就是个爱玩的性子,对于别人反对的事情,他还特别乐意反着来。 明朝的朝堂风气,后来演化成大臣喜欢“死谏”,这一招也许对其他皇帝有效,但是,到武宗这就失灵了。他看着大臣为了劝他居然押上了自己的性命,也就不客气了,直接遂了你们的心意,于是,吩咐下去打板子。有一句话:教不严,师之惰。朱厚照这种脾气做事,能怪他的老师么? 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学无成,子之罪。朱厚照的确没有做好学问,但是,不能完全说他的老师没有责任。现在都强调“因材施教”,那时,杨老师上课时,朱同学就非常不爱听,一次下课后,他就和身边的宦官抱怨,明明是上课时间,为何老是说些不相干的事? 杨老师本是想借着讲课,告诉这位储君不可再犯历史上的那些错误,但是,方法没用对,本该因势利导,结果,却成了“硬灌”,反倒弄得这位学生的性子更加反叛。帝师这个职业不好做,不会授课,只会浪费了一肚子学问。不过,不管在哪个时代,学问还是考核老师的第一门槛。 每次会试结束后,朝廷会选出20名左右的进士,他们会在翰林院继续学习1——2年,其中,优异者就会留在翰林院,职业就是讲官、词臣、史官,也就是说,这些人会给皇帝授课,太子的老师便是从这些人中选出来了。看明朝的历任首辅,不少就是太子的老师,如:张居正和杨廷和。而之流的,那就是典型的昏君奸臣的故事了。 可以说,明朝内阁制度,完全是个人原因造成,他当上皇帝以来,就一直疑心别人会削弱皇权,于是,就干脆撤了宰相之职。但是,工作量还是那么多呀,于是,他一边勤奋工作,一边让大臣到文渊阁帮他干活。到了他儿子这,就干脆将这干活的方式制度化,这就有了内阁。不过,由于入阁之人都必须是,所以后来就成了一个规矩,没有头衔的就可歇了这心思。 看这些帝师的生平,不难发现共同点,他们都从翰林院走出,做过太子的老师,后来,太子登基,他们的身份就是帝师,然后,很是自然成了。后来,内阁的权力是在之上,就是国家的行政中枢。看明朝后来各位大臣,为了入阁争得,还不是为了那个位高权重的位置。所以,这些帝师个人的见解和见识,不但对皇帝影响很大,而且,也是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走向。 帝师除了必须具备知识、授课技巧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交流。 这如何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老师说的那些内容,太子学生至少在理解上没有问题。这就需要老师至少没有口音问题,就像现在要求老师授课必须说普通话一般,不然,一口家乡话,学生都听得像行走在云端,还谈何理解内容呢? 不过,那时是面向全天下,中进士的自然是来自之人,他们若是不存在口音问题,再选中留在翰林院,那么,被选中做太子老师的概率就很大了。,也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他来自福建闽东,学问自然没话说,能选中做老师,自然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 但是,看看万历后来的作为,就让人不禁发问,能培养出一位长期不上班的学生,老师的能力似乎要打折扣啊。其实,还真不能怪这些老师,当时,明朝对储君的教材是有明确规定的,就是:以经史为主。经就是指孔孟学说,史就是历代君王如何治国。 但是,老师在授课这些内容时,是不允许有“创新”的,只需要将那文字解释通透即可,不能带有自己的思想。他们通过讲课,只是在培养储君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皇帝,而不是发储君开创性看待这些学问和历史。若是他们的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必然心里会抵触这些授课内容。但是,在尊师的氛围下,储君不会表现于明面,不过,一旦实权在握后,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所以说,外人都觉得做帝师好风光,而个中滋味估计只有这些老师清楚,毕竟,这天下还是皇帝说了算,一个不小心一样会丢了性命。 参考资料: 【《史记·留侯世家》、《汉书·朱云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