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世界地理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泾川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记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泾川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记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泾川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记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泾川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记


据每日甘肃网(撰文/黄建强):1974年,在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发现了一个人类头盖骨化石,专家初步断定其是3万-5万年前一个20岁左右的人类头骨化石,在人类进化系统上属晚期智人,该化石被命名为“泾川人”。


“慧眼识珠”发现人类头骨化石


泾川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古代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末年,泾川境内就有当地古代上最早的两个国家——阮国和共国,两国都是商的诸侯国。


然而在泾川境内,人类活动的古代比这要久远得多。一个人类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证明此地在数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个人类头盖骨,就是“泾川人”头骨化石。


“泾川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者是刘玉林。刘玉林是平凉地区著名文博专家、知名学者,原平凉市博物馆馆长。大学毕业后,刘玉林就对文物考古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先后发现了“泾川人”头盖骨化石、晚商族徽铜鬲等一批珍贵文物及牛角沟遗址、大岭上遗址、合志沟遗址等众多古文化遗存。


1974年5月1日,劳动节,泾川县泾明公社集中上万人在白家村东沟进行植树造林大会战,下午收工后,刘玉林沿着沟边走。一年前,他曾在这里发现过几块古物种化石,他想看看动过土的地方是否会有新的发现,结果在沟口一块台地旁边的水平沟旁,发现了一片很薄的骨片。刘玉林起初以为是动物化石,但捡起来仔细一看,又好像是人的头骨碎片,他便在挖出的积土中翻来翻去地寻找,终于找到了四五块骨片,经过拼对能拼接在一起,但离一个完整的头骨还差很多。刘玉林在一个多星期共找到右额骨鳞部一小片、右顶骨的大部、较完整的右颞骨、枕骨的大部和左顶骨的一小部分,可拼接成一个不完整的人类头盖骨。


若不是刘玉林的发现,这些远古人类化石,早已成为填埋在荒山野沟里的一块普通石头,然而,这些化石幸运地遇到了“慧眼识珠”的人。


可是,这些化石是不是人类化石?刘玉林不敢肯定,以他的经验,凡动物化石都有很脆、易折不弯的特性,即没有柔韧性,却有很强的吸附性。试验的方法很简单,他把化石放在舌尖上,化石马上与舌尖粘住了。这件头骨破碎成多片,说明它是脆弱的,从表面看也与普通骨头有明显的分别,他认为是化石,但他说了有谁能相信呢?刘玉林先后找了县文化馆、地区博物馆和省博物馆的专家看过,没有一个人敢肯定它就是人类化石。刘玉林不甘心,一直没有舍得扔掉,这些化石整整跟了他10年。


“石沉大海”的“泾川人”


刘玉林一直在研究这些化石,但不能轻易得出结论,他想到了一个人,旧石器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贾兰坡。贾兰坡是一位攀登上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曾发现过三具“北京人”头盖骨,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


早在1973年10月,刘玉林就和贾兰坡教授有过交往。当时刘玉林因为发现过一些旧石器,曾在刊物上发表过相关文章,贾兰坡教授看到后曾专程来到泾川进行考察。当时刘玉林陪同考察。


自贾兰坡教授来过后,刘玉林时常到东沟去转悠,又先后发现了马、牛、鼢鼠、犀牛等动物化石和80多件石核、石片和石器。


1983年,担任平凉地区博物馆文物保管员的刘玉林想弄清楚这些化石到底是什么,就把自己捡到的石器和头骨化石带到北京去见贾兰坡教授,贾兰坡仔细看了头骨标本后说:“就是它,就是人化石!”马上叫来工作人员把化石拿去重新黏结修复,安排研究事宜,石器和头盖骨化石即留在了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984年,《甘肃泾川发现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一文在《人类学学报》发表。文章提出,甘肃泾川人类头盖骨代表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性青年个体,它在人类进化系统上处于晚期智人的地位,它所显示的人种方面的特征与蒙古人种相符。该化石从此被考古界命名为“泾川人”,亦称“泾川少女”。


“泾川人”远古人类化石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


这是陕西“蓝田人”“大荔人”发现之后,至1984年甘肃武山发现“武山人”化石之前,陕西以西广大地域间发现的首个人类头骨化石。


然而对于“泾川人”头盖骨的研究,却进展缓慢,犹如“石沉大海”,除了文博界和泾川很少一部分人知道它的存在之外,外界再没有关于它的任何消息。甚至有人一度怀疑,这些化石是不是遗失了。


十多年时间过去了,关于“泾川人”化石的研究一直没有任何消息。这让惦记着它的刘玉林非常焦心。


2001年7月8日,贾兰坡教授去世。加之岁月久远,人事变迁,关于“泾川人”化石的结局一度成迷。直到这些化石被发现22年之后,“泾川人”化石的消息再度传来。


2006年5月10日,国际前史及原史科学协会常委兼执行委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教授,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主任刘武教授、硕士研究生李海军和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李盛华教授等专家冒雨赶赴泾川县,途经平凉市,找到已退休在家的原平凉市博物馆馆长刘玉林,前往泾川县化石发现地进行考察。


2012年5月11日,刘玉林将专家们带到了“泾川人”发现地牛角沟,实地考察化石出土地点的地层、地貌、地质结构,专家们在刘玉林指认的发现原点采取地层土样,将其带回去进行年代测定。


现代人从哪里来,目前国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来自非洲。重新研究鉴定“泾川人”化石的年代,对于现代中国人起源的科学问题具有非常主要的意义。


“泾川人”是男是女?


又是一次漫长的等待。5年之后,专家们对“泾川人”化石出土地点的地理、地质环境、实际年代及化石本身的各种特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重新研究和测定,提出了科学结论:


经过对“泾川人”化石出土地点采取的土样进行测定,准确年代为1.5万年至4.8万年,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


1984年初步研究,认为“泾川人”化石是一个青年女性头盖骨化石,然而经古人类研究所对中外诸多化石人头骨对比鉴定,确认“泾川人”化石为一个年龄为20多岁的男性个体。专家对亚洲、欧洲及我国诸多化石人头骨的多项指标进行测量对比,“泾川人”头骨的大部分性状表现位于现代人变异范围内,体现出很现代的特点。也就是说“泾川人”化石属于更新世晚期的现代人。


研究还发现,中国晚期智人中都没有枕外隆凸,只有“泾川人”化石头骨有枕外隆凸,而在欧洲晚期智人有枕外隆凸,可能为泾川与欧洲基因交流的证据。枕外隆凸,位于枕部,为枕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枕外隆凸是脑部解剖的主要骨性标志。


这为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为中国的现代人起源于中国本土提供了有力证据,对世界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科学家们提出中国古人类的进化可以用“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作简约的概括,中国现代人的起源也不超出这样的轮廓,但未能赢得国外部分人类学家的赞同,真相之一是我国还未发现欧亚现代人起源的关键时期——4万至1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的属于现代人的头骨化石。而“泾川人”头骨化石正是处于4万至10万年这一时段,属于更新世晚期2万至5万年的现代人。“泾川人”头骨化石为更新世晚期人类已经进化成现代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原标题:“泾川人”头盖骨化石 人类已经进化成现代人的证据)

事件真相:物种界十大活化石,鹦鹉螺5亿年前停止了进化

生物界十大活化石,鹦鹉螺5亿年前停止了进化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数之不尽,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种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但是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几种生物有的已经几亿年没有进化过了。堪称生物界的“活化石”。1、鹦鹉螺:5亿年前停止了进化分布于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鹦鹉螺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变,但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2、鲎:4.5亿年前停止了进化世界上有四种鲎:美洲鲎、蝎鲎、巨鲎与中华鲎(三棘鲎)。体长可达60厘米(包括尾长),体重3-5千克。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呈黑褐色。头胸部具发达的马蹄形背甲,通常也被称为马蹄蟹(Horseshoe Crabs)。体近似瓢形,分为头胸、腹和尾三部分。头胸甲宽广,呈半月形,腹面有6对附肢;腹甲较小,略呈六角形,两侧有若干锐棘,下面有6对片状游泳肢,在后5对上面各有一对鳃,用来进行呼吸;尾呈剑状。体为棕褐色。平时钻入海沙内生活,退潮时在沙滩上缓缓步行,雌雄成体常在一起。3、腔棘鱼:4.1亿年前停止了进化腔棘鱼coelacanth,腔棘目(Crossopterygii)一些叶鳍硬骨鱼类的统称。近缘但已绝灭的扇鳍鱼亚目(Rhipidistia)的种类被认为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在某些分类系统中,腔棘鱼和扇鳍鱼均被认为隶属总鳍亚纲(Crossopterygii)内之不同目。腔棘鱼最早出现于3.77亿年前衍化形成,当时在地球上极其丰富。腔棘鱼(Coelacanthus)化石发现于二叠纪末期(2.95亿年前)到白垩纪早期(1.44亿年前)。4、螳螂虾:4亿年前停止了进化英文名为Mantis Shrimp(螳螂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掠虾亚纲,口足目(这个亚纲下面就一个目)。其中除全为化石种类的古虾蛄科(Sculdidae)外,现生种分7个总科。5、天鹅绒虫:3.6亿年前停止了进化天鹅绒虫(Velvet Worm)这些虫状动物演化于三亿年前,特征为足部成对且肥胖。其后裔生存于今日的非洲,亚洲,加勒比海区,以及南美,且为陆地生物。6、皱鳃鲨:3亿年前停止了进化皱鳃鲨(学名: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又名拟鳗鲛,是鲨鱼中最原始的一种,无亚种分化,有“活化石”之称。身体两侧有六条鳃裂,鳃间隔延长而褶皱,且相互覆盖,所以命名为皱鳃鲨。7、鳄鱼:2.3亿年前停止了进化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动物之一。出现于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约两亿年前),性情凶猛的脊椎类爬行动物,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属肉食性动物。公认鳄鱼的品种共23种。8、火星蚂蚁:1.2亿年前停止了进化Martialisheureka蚁被称为“火星蚂蚁”,是迄止发现的所有蚂蚁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一种地下觅食者(subterraneanforager)的直系后代,它们的这个祖先一直在地下生活,直至1.2亿年前开始进化,才开始了地面上的活动。9、鸭嘴兽:1.1亿年前停止了进化它是未完全进化的哺乳动物,种类极少,同属之中只有鸭嘴兽一种动物,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动物之一;18世纪后期,乔治·肖收到鸭嘴兽标本,以为这种生物是恶作剧的产物,后于1799年命名。鸭嘴兽嘴和脚像鸭子,而身体和尾部像海狸。2500万年前就已出现,至今仍生活在澳大利亚。10、紫蛙:1亿年前停止了进化紫蛙又名西高止山鼻蛙(Purplefrog)自然界中堪称活化石的动物,迄今发现的紫蛙,是在2003年在西印度被发现。专家认为,紫蛙之所以迟迟没被人发现,是因为它们生活于地下,只会在雨季的时候现身两周,其它时间一直过着隐身的生活。

三叶虫化石脚印是真的吗:不是(自然形成的空洞)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最早期的猿人阶段是在300万年到150万年前。但是1968年,一位化石收藏家发现了一块化石的断面是一个人的脚印,脚印的中间踩着一只三叶虫。如果这个脚印是真的,那么将颠覆达尔文的进化论。那么三叶虫化石脚印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三叶虫化石脚印是真的吗三叶虫化石脚印不是真实的,那只是自然形成的空洞。三叶虫三叶虫是5亿年前的低等物种,它们的生活环境非常广泛,不管是浅海还是深海,都有它们的身影。三叶虫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动物,在所有的化石动物中,三叶虫是种类最为丰富的,至今已经有一万五千多个生物。大多数的三叶虫都是比较简单、小的海生动物,它们重要是通过过滤泥沙来吸取营养的。如果三叶虫化石脚印是真的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在3亿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了。但是三角龙是在6500万年前灭绝的,而且据我们目前的了解来看,那个时候还不可能会有人类。人类鞋子进展史人类鞋子的进展史有几千年,人类古代上第一双鞋子大概出现在3000多年前。这也就意味着,3亿多年前不可能会有鞋子和脚印。可能是自然形成的空洞有科学家表示,三叶虫化石上的人类脚印,可能就只是自然形成的空洞。虽然空洞的形成很难得,但是大自然中神奇的事情非常多,所以出现这种类似于脚印的空洞也就不奥秘了。因此凭借模糊的脚印来判断人类的起源,本来是不靠谱的。还有地质学家表示,一般的足迹化石是连续的序列,而且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变形。虽然这个化石看起来像是脚印,但是不太符合脚印该有的特征。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