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世界地理

专访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长董翠平:周口店古人类遗址举世无双 保护责任重大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专访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长董翠平:周口店古人类遗址举世无双 保护责任重大


专访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长董翠平:周口店古人类遗址举世无双 保护责任重大


专访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长董翠平:周口店古人类遗址举世无双 保护责任重大


帆叶网据北京旅游网(文/图 张晓芳):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全球著名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展现北京各旅游景区风采,让中外游客更深入了解北京景区,全面呈现新时代北京旅游业风貌,北京旅游网自2018年起对北京各旅游景区(景点)负责人展开系列访谈,以飨读者!2019年,这一工作继续进行,希望通过对北京各旅游景区(景点)的持续展示不断呈现北京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著名的古人类遗址,可以说,先有周口店,才有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周口店遗址目前都有哪些珍品?是如何保护的?请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长董翠平如是说。


北京旅游网:周口店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世人所关注。请向网友介绍一下周口店遗址以及博物馆的精品文物。


周口店:周口店是著名古人类遗址,发现于1918年,1927年正式发掘,1929年第1颗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世界影响力剧增,国际友人来到这里的越来越多,直至1937年,历经10年大规模发掘。迄今为止共发现了27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化石地点。这些化石地点中包括三处古人类遗址:在周口店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中,最为著名的是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化石,距今4万—1万年的山顶洞人化石。此外,第4地点和第27地点,也分别出土了距今20万—10万年和距今4.2万—3.8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可以说,博物馆里的文物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


猿人洞里发现了6颗北京人头盖骨、200多种动物化石、40个猿人的个体,还有用火的遗迹。山顶洞里同样也是发现了山顶洞人头盖骨、一些动物化石,还有一些饰品类文化遗物,比如项链、骨针以及祭祀物品。但要说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当属“北京人”第III号头盖骨了,它是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第1地点主持发掘出土的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头骨属于一个八、九岁的儿童,脑量约为915毫升。头骨低平,前额较扁而后倾,颅骨顶部和底部之间,在枕骨圆枕处形成明显转折,左右眼眶的上方各有一条粗厚的眉脊,并相连成一条一字形的棱脊,此脊左右侧端极为粗厚,中间相连处明显下凹,在此脊的后方是额骨的鳞部,眉脊与鳞部之间有一条浅沟。可惜的是原件已于1941年失踪。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是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的,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建立的中国史前博物馆,当时叫中国猿人陈列室,建筑面积300平米。1971年,中国科学院拨专款对陈列室进行了改扩建,在遗址核心区建立了1000平米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北京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建以后,编制了保护规划,确定了保护范围,提出了迁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迁建后的博物馆2011年开工建设,2014年竣工,当年5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现在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专题博物馆,集科学研究、管理、陈列、展览、科普、教育、文物库房于一体。馆内既有基本陈列,又有临时展厅。基本陈列以人类进化为主线,从博物馆的序厅开始,由两个雕塑形成,一是北京人雕塑,一是山顶洞人雕塑,从发现、发掘、研究和保护四个板块展示。


北京人遗址里有北京人头盖骨,有用火遗迹,有石器,有200多种动物化石,文物标本非常丰富,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材料最齐全、最系统和最有科研价值的遗址。基本陈列展品有1000余件,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尽管展出的人类展品基本都是模型,但也都是珍贵模型,都是根据当时发现的原始材料及时复制的。比如3号头盖骨模型,就是当时是根据它的标本复制的,现在也是博物馆的二级标本。


周口店遗址还发现了200多种动物,现在馆内的动物化石全部是标本,有北京人诞生时期的,比如有和北京人同时期的中国鬣狗、肿骨大角鹿、还有野猪等;还有山顶洞人时期的洞熊标本,这些都保存得非常完整。这些动物化石对于研究古动物、当时的环境气候都是重要实证。


猿人洞里则发现了10多万件石器,现在博物馆展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个石器墙,石器墙上展出了500件石器。石器的意义就在于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劳动工具了。


遗址里的用火遗迹表明北京人会用火,是会管理和使用火,不会制造火。猿人洞里有6米厚的灰烬层,人类开始用火以后,大大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比如可以用火取暖,可以用火驱赶野兽等。在火堆里还发现了一些烧骨和烧食,据专家考证这表明当时可能开始吃熟的食物,类似现在的烧烤,把一些动物扑杀来之后烤熟吃,这就大大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比如说人类的牙齿等。


就发现的装饰品比如项链、骨针来说,这表明在3万年左右,人类已经开始拥有劳动技能,这些饰品的孔实际是用两个石头或者贝壳对着磨制出来的,穿成项链后也非常漂亮。这其中,不能不提赤铁矿粉标本,在发掘的一些骨骼旁边发现了红色的赤铁矿粉,这意味着可能当时人类已经有宗教意识,有了亲情,开始埋葬和怀念逝者。


北京旅游网:管理处将遗址保护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近些年我们主要做了哪些保护工作?


周口店:周口店遗址1964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据说,当时我国申报世界遗产时,并没有周口店,有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敦煌、泰山等。申报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就说周口店不是世界遗产,中国还有什么遗产?这么早的人类起源,有了人类以后,才有了此后的5000年文化,就这样,周口店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市院共建后,又被列为全国第1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宣部1997年命名的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近几年又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


如何保护好周口店遗址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作为管理者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近年来我们坚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16字方针,落实遗址保护规划。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2005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批,2006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2012年周口店遗址保护管理办法颁布。一直以来,我们的原则就是依法落实保护规划。


首先实施了遗址本体保护,即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猿人洞上世纪20年代发掘时采取的是井式挖掘法,挖了一大坑,洞的岩壁地质剖面层也比较完整,还有灰烬层。自发掘以来,猿人洞长期遭受日晒、雨淋、风蚀、溶蚀等自然力破坏,石灰岩地质也较易风化,北方又是酸雨。如何保护、延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寿命?从2008年起,经过7年论证,报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2015年开始实施全覆盖保护工程,原则为:最小干预、能够遮盖,还要与环境协调。设计施工历时十年的猿人洞保护棚“10年磨一剑”,于2018年9月21日向公众开放。


整个猿人洞保护棚3700平米,大跨度、钢结构,造型源随山体起伏,既与自然融为一体,颇具现代感,又体现了文化元素。这个工程在保证通风、排水的情况下,为遗址撑起一把有力的保护伞,确确实实对猿人洞起到了遮风挡雨作用,有效保护了猿人洞。2018年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周口店召开遗址保护国际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对这一工程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称这是现在世界上在遗址保护上做得最好的工程。


其次实施了遗址本体加固保护工程。依据地质病害调查结果和专家意见,先后实施了3期加固保护工程,对猿人洞、山顶洞等遗址核心区内的化石地点进行了加固保护,有效的消除了坍塌、滑坡、危岩等隐患。另外,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标准和要求,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遗址内部生态环境进行重建。一是 “做减法”,不协调建筑全部拆除,仅保留必要的服务设施、机房等。二是借助基础道路铺设加强的有利条件,扩大开放面积。以往只有8个化石地点开放,没有发掘过的区域不开放。扩大开放面积后,发掘过的和没有发掘过的形成对比,没有发掘过的,原则上以保护为主,不进行大规模的发掘。三是加强绿化,进行生态恢复,绿化栽种的植被种类是根据联合中国科院植物所做的调查选取的,比如哪种植被几十万年前已经出现,现在还能生存,就种植这些植被,共绿化了一万多平米。


三是建设周口店遗址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体系。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和国家文物局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要求,结合遗址遗产价值,2011年完成了遗址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系统方案设计,2012年周口店遗址监测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试点单位之一。几年来,已完成了3期建设,系统包含了信息管理、保护管理、监测管理、预警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和系统维护等7个子系统,涵盖了本体稳定性、表面病害、沉降、积水、微环境以及遗址大环境、酸雨、土壤水分、游客统计等24个监测项,共336个监测指标在线监测,实现了对众多数据的实施传输,目前已积累上亿条采集数据,为今后遗址保护数据分析提供了坚实基础。


四是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具体包括:加强安全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20项、应急预案17项,增加安保人员40名。定期召开安全工作部署会、安全生产工作会、防汛工作部署会等重要节点会议。每年定期组织防火应急演练、防汛应急演练以及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夯实安防技防措施。遗址、博物馆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紧急报警设备,遗址、博物馆安全探头216、红外探测81,周界报警65,灭火器200,蓄水池4座,消防栓69,确保消防设备设施正常使用;建立标本库房,实现藏品分库、分类保存。藏品安保储藏柜可抗8级地震,设置保管修复设备、温湿度调节设备,标本化石专人专管,全面确保文物标本安全及藏品安全。


北京旅游网:老一辈很多科学家都为周口店遗址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请介绍一下这些科学家的事迹。


周口店:最早发现周口店的是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当时中国政府专家和官员也有参与。为周口店遗址保护做出过不可磨灭贡献的科学家可谓不胜枚举,这其中所做贡献最为突出的是翁文灏、李捷、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这五位科学家。


翁文灏,周口店遗址的奠基人。1912年翁文灏学成回国后,同丁文江等人一同创办北洋政府地质调查所,后来接替丁文江(原地质调查所所长)任所长,主持周口店发掘工作,并成立新生代研究室。从1927年周口店发掘工作开始,他均亲自过问每年的发掘计划,十分关心野外发掘和研究工作,亲临周口店考察,为《中国原人史要》和《周口店洞穴采掘记》作序,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决定买下龙骨山产权,保证文物的安全。他时任国民政府秘书长,但始终兼任地质方面的领导工作。他曾表示,一旦有机会就专门从事地质学方面的研究。


翁文灏当时是地质调查所的所长,当时的发掘资金是美国资助的,但是在翁文灏先生的提议下签订了“翁布协议”,协议规定尽管是美国出的资金,所有文物发掘出来后,标本也归中国政府所有。翁文灏先生的这种先见和爱国情怀十分值得后代人学习。


李捷,周口店遗址发掘和研究的第一任中方负责人。1927年,周口店遗址开始大规模发掘,中国方面的现场总指挥,正是年轻的地质学家——李捷。他与瑞典古生物学家步林(B.Bohlin)发现了一颗人牙化石,经协和医学院人类学家步达生(D.Black)研究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Sinanthropus Pekinensis),俗称“北京人”(Peking Man)。李捷当年在英文版《中国地质学会志》上发表了《周口店化石层》,次年在中文版《科学》月刊上发表了《周口店采集研究之经过》,对此作了全面详细介绍。他为周口店遗址系统发掘和“北京人”化石的发现立下了头功,也为两年后“北京人”头盖骨划时代的发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钟健,中国学者研究古脊椎动物学第一人。1928年回国,他先后担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领导周口店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1929年,他与法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德日进合作发表了《周口店含化石堆积的初步报告》,详细描述第1地点地层,为第1地点地层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932、1933年他还发表《周口店第1地点之偶蹄类化石》、《中国猿人化石及新生代地质概论》等专著,详细介绍了周口店遗址的研究成果。建国后,在他领导下,恢复了周口店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并领导筹建了周口店工作站和中国猿人陈列馆。


裴文中,中国旧石器及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奠基人。1928年赴周口店遗址工作;1929-1935年间,他负责周口店发掘工作。1929年12月2日下午4点,在他的主持下,周口店第1地点首次发现第一个完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轰动了中外学术界,被誉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提出筹建周口店北京猿人陈列馆。以自然资源、历史发展和民主建设为主的总方针,1953年周口店建成了全国第一座以遗址为基础的博物馆,从而结束了珍贵标本“地摊”摆放的历史。


贾兰坡院士,可能很多人了解。1931年,他经裴文中介绍,考取了中央地质调查所,参加新生代研究室主办的周口店发掘工作。1935年他主持了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他在1936年11月连续11天发现了三颗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抗战期间,日本人占领北京,包围了新生代研究室。贾兰坡首先想到如何不使周口店遗址的平面图、剖面图以及照相记录丢失,如果失落,所有发掘出的标本将会失去层位依据而混乱,其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逃避日本兵的搜查,贾兰坡用细软薄纸,将比例尺为1:100的原图改为1:200进行复制,偷偷将底片交给照相馆洗印,整整两个月,才把复制图及照片资料装订成册。这些珍贵的发掘资料,对后来的研究工作起了非常重要作用,特别是复制的平面和剖面图,比原图记录更完整。针对遗失的头盖骨,还发起了世纪末的寻找,2001年贾兰坡去世,可以说,他把人生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周口店。当然现在仍然有很多科学家依然关心和关注着周口店。


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他们去世后都安葬在了周口店,按照他们的遗愿,就是要做周口店遗址的守护神,守护着我们这块人类的祖先的圣地。


北京旅游网:博物馆也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对于周口店来说,科普项目十分丰富,除了有知识讲解,还有观影、体验、游戏等。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些科普项目。


周口店:周口店遗址尽管以科研为主,但是,如何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成旅游产品,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周口店?远古历史毕竟距离现代生活很远,大家理解起来也很难,怎么让它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让它更容易理解?


一个是博物馆提供全方位服务,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开展特色活动,比如清明开展寻根溯源——传承文明主题教育,与学校合作开发课程,周口店遗址本身也是写进中小学教科书里的。原有的1000平米老博物馆改造成科普体验馆,运用科技手段,讲述文物故事,在博物馆看完陈列展览后,可以在体验馆再体验猿人如何采摘的、如何狩猎的、怎么打制石器的,怎么捕鱼的。这种沉浸式游览更易于了解和记忆周口店历史。


2013年科普体验馆完成后,不断注入新内容,提升品质。周口店的科普体验就先从观影说起,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的电影院区别于一般的电影院,采用的是最新的4D技术,使观众能够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多重身体感官体验电影带来的全新娱乐效果,身临其境,增加广大观众朋友们的代入感。


除此之外,我们的科普活动还有:


穿越远古,纵享欢乐。在科普体验馆内,观众朋友们可以体验原始采摘、远古狩猎、捕鱼体验、空中陷阱、打制石器等科普互动项目,发动大脑、活跃字体、考验默契。


走进远古,探索起源。在科普体验馆,利用立体投影、三维展示等科技手段,带领观众走进全新感官世界,再现猿人洞的洞穴发育、堆积成因、考古发掘等内容,构建出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数字猿人洞,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远古生活。


DIY石膏模型制作。观众朋友可以在科普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利用石膏和模具翻制“北京人”头像、肿骨大角鹿等模型。


模拟发掘:为使观众更进一步了解考古工作和古人类生活的体验,现场感受考古发掘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通过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讲述进一步了解与之相关的学术知识。


在文化传承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文化交流。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开展交流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比如我们的巡展“我从远古走来——周口店遗址文物特展”,一年至少要去4个博物馆,今年是从湖北孝感到福建三明。


同时博物馆也引进一些临时展览,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的精神食量。比如春节开展烙画、皮影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另外,还结合我们馆的特点和兄弟馆开展合作,比如我们和云南普洱良渚合作开展过良渚文化玉器展,现在良渚都已经申遗了。总之,就是不断丰富博物馆参观内容。


北京旅游网:博物馆每年都会做很多展览及活动,请介绍下博物馆近期举办的展览。


周口店:2018年是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2019年则是“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同时又是遗址博物馆新馆开放5周年,周口店遗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挖掘它的文化内涵?怎么进一步弘扬?我们今年策划了两个活动,一个是摄影大赛,”中国的周口店 世界的北京人“——龙骨山四季摄影大赛,一个是”中国的周口店 世界的北京人“——诗歌大赛。为了更好的宣传周口店遗址,向社会充分展现周口店遗址5年来的整体发展变化,摄影大赛以我们所熟悉的春、夏、秋、冬为时间轴展开,向广大观众和摄影爱好者征集摄影作品,并借此向公众展示周口店遗址一年四季的优美风光。两个季度内,摄影大赛就收到摄影作品4000多幅,其中精选了100多幅作品进行展出。


目前,《弘扬爱国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科学家与周口店主题展览》正在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举办此展览旨在纪念和缅怀在周口店遗址发掘、研究、保护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外科学前辈,并借此号召广大观众朋友们学习前辈们不畏艰辛的革命精神。今年初,我们还策划了皮影展,明年还会继续策划一些文化活动。


北京旅游网:今年是建国70年,请介绍一下70年来周口店的发展史,尤其是一些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节点。


周口店:周口店遗址自发现以来,在发展过程中变化比较大。首先,就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的发展和建设而言,国内博物馆改扩建的不少,连续经过三次改扩建的不多,周口店遗址博物馆1953年建馆,1971年改扩建,2006年博物馆又启动建设。2014年5月18号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向公众开放,2018年猿人洞保护工程竣工,这些应该说是在周口店的历史上,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都是非常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也是能够载入史册的。


其次是《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的公布。国内世界文化遗产单独有立法的并不多,周口店遗址是其中比较早的。按照习总书记说的“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遗址没有规划,怎么发展?怎么建设?1989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周口店猿人遗址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公布,2012年”周口店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公布实施,随着体制的改变以及保护规划的公布实施,上位法的修改,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和发展,今年又启动了《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修编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最后,我还想表达一下,针对遗失的头盖骨,中科院当时发起了世纪末的寻找,11位专家院士签名, 2005年还以政府的名义成立了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工作委员会。我们对北京人头盖骨的寻找,永远不会放弃。同时,头盖骨是在战争期间遗失的,我们也想通过这种寻找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热爱。贾兰坡院士当时就说,我们现在寻找的不仅仅是头盖骨,更是人类的一种良知。如果社会上有这方面的线索,随时可以跟我们联系。


另外,我们也希望文旅融合以后,把我们的文化资源更好地转化为旅游产品,使更多的公众走进周口店遗址,走进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习总书记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也奔着这样一个目标去努力。


致谢:特别感谢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景区(点)分会靳德秀秘书长大力支持!

黄国的遗址在现在的什么地方?黄国是如何灭亡的

以都城为中心的黄邑地区,地处如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边界,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水陆交通方便,农业发达,人民丰衣足食。当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麻、鱼鳖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鱼米之乡。 据历史资料记载,颛顼帝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阳一带。当时还处于后期阶段,社会总人口少,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所缴的赋税和贡品不足于统治者的特殊生活费用。帝王的子孙人数太多,必须分封一大批王子王孙到全国各地为小王侯,食邑当地,由当地人民的赋税和贡品,供给王子王孙的特权阶层的生活。宗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来到黄国当统治者,过着统治者的贵族生活。夏、商、周历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认黄国的王侯地位,世袭相传至公元前648年被所灭之后,黄氏宗族结束了统治者的地位,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谋生存,共谋发展。 黄国故城位于今潢川(光州)西北6公里处的隆古乡,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椐专家考证,黄国故城最迟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规模。城址呈长方形,周长672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城墙残高5米-7米,时代为西周到春秋时期。现存城墙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墙高处为7—8米,低处为4—5米,基宽59米,上宽10—25米,如今尚存三处城门豁口,其墙之厚、路之阔、基之固,均可见当年之巍峨。 如今在故城遗址内,仍遍布着陶片、瓦当和多处青铜器作坊遗址,从这里曾铸造出许多精美作品,仅在今潢川、光山等当年黄国疆域内出土的黄国青铜器就有800余件,其中有铭文的为38件,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太子伯克盘、黄父盘、黄君簋、叔单鼎4件青铜器,均出土于潢川,被郭沫若收录入其所著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1978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今潢川李老店磨盘山收集到一批青铜器,其中的铜镭肩部有“黄孙须子亚伯”铭文。铭文中所提“黄孙”就是黄国贵族;“须子”即须颈子,是亚伯臣的称号,由此又证明黄国在今潢川。 在黄国故城西南约20公里的今光山县宝相寺一带,发现黄国贵族墓地。1983年发掘出黄君孟夫妇墓,1988年发掘出黄季佗父墓。在黄国疆域内的罗山、光山、潢川等地都出土不少珍贵的黄国文物,时代多为春秋早期。现尚存三处城门豁口,是目前江淮西部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由于它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迄今经过2650多年的改朝换代和灾荒战乱,时过境迁,古城荒废倒塌,今天的黄国都城已经荡然无存,已经掩埋在一片田野百植之中。 在黄国都城故址的一个小山岗上有一个小水池,池边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边刻着“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黄国宫殿天池,潢川人民政府立”。在黄国都城的西面,有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的坟墓,是公元1996年潢川县黄氏宗亲会重修的,其余的古迹荡然无存。解放后发掘黄国都城时的700多件青铜器的历史文物,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随机文章为何秦始皇要放置兵马俑?神奇的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口红大卖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黄河水从哪里开始变黄,真正位置其实在这里/专家都不知道的地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江国的遗址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古代江国位于正阳境内,领土疆域在淮河流域一带,其都城遗址在而今的大林乡涂店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2公里。在古城遗址内,曾出土有商、周时代生活用陶器残片。公元前623年,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外逃,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在最近几年的寻根认祖活动中,国内外的一些江姓族人纷至沓来,其中新家坡的“南洋总会”一直与我县的“江氏宗亲会”保持联系,并捐资在大林乡修建了沿淮小学和江氏祠堂。 遗址内西北有一高台,高8米,面积为2000平方米,为古江亭遗址。江亭在西汉时犹存。《·、、列传第十五》载:术,不得过,复走还,六月,至江亭。《后汉书·郡国二》载: 汝南郡,高帝置;安阳、候国,有江亭,故国,蠃。《》:淮水又东经安阳县故城南,江国也,今其地有江亭,春秋文公四年,楚灭江。 江国故城曾经有口皆碑的二柏土地遍、三步两架桥、七步两座山、十二莲塘月儿弯、凤凰台、江祠、江亭、卧牛堆、观音寺等遗迹,如今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为当年的古江国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江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玄孙之后。时代,颛顼帝有孙女名女修,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并产下一子名大业,大业子名伯益,因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下传几十代,经夏、商,到西周时有裔孙名元仲。元仲受封于江,并建立了江国(今河南正阳县涂店附近)。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江姓,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正阳为江姓的发源地。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自伏羲氏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姓氏产生最为频繁的时代,当推春秋时期。姓氏多以国名、封邑、、官职、居住地或赐姓产生。江姓是以国名为姓氏。明末,由于自然灾害、战乱频繁,江国故地少有江氏后裔。清初,江梅、江榜二兄弟由湖北麻城返回,居住在江国都城遗址附近,今涂店以西3公里淮河湾岸边,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现名江湾),江氏兄弟以淮河摆渡,捕鱼为生,勤奋劳作,繁衍生息,不久江氏家族人丁兴旺,繁荣昌盛,成为当地望族,之后有三个支系迁往他乡。一支定居在今罗山县子路乡江老坟山;一支定居在正阳县兰青乡江店;一支定居江湾西北3.5公里远的大、小江庄。现今,居住在江湾的江氏有100余人,江店有700余人,大、小江庄有200余人,加之散住县境各地者,总计正阳县江姓人共近3000人。 随机文章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水母死了会变成水吗,水母死了还有毒吗(死后会溶解在水里/有毒)改变历史的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意外发现(考古改变世界)海螺共和国是什么时候独立的,1982年独立/美国未承认主权垃圾分类太麻烦?古代长安就是因为垃圾太多才遭弃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