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有不少值得一去游玩的地方,而目前苏州的天气比较好,非常适合外出骑行游玩,那么在苏州适合骑行的路线有哪些呢?详情见正文,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去打卡吧!
1、阳澄湖半岛骑游线
骑行线路:锦麟路(星华街游客中心起点)—阳澄环路—水芙路—水泽路—阳澄环路—慈云路—莲池湖路(莲池湖游客中心终点)
打卡点位:
比斯特苏州精品购物村(免费)
隐藏在苏州的童话里的欧洲小镇,完全的欧式建筑,大家可以在这里打卡拍照。

重元寺(成人票16元起)
苏州的宝藏寺庙,全国最大的水上盛景,号称“水天佛国”,宛如一朵巨大的莲花盛开在阳澄湖上。
莲池湖公园(免费)
4月顶流木绣球在这里悄悄盛开,简直是一个赏花拍照的绝佳好去处!
2、环太湖东山骑游线
骑行线路:紫金路(东山电商产业园起点)一新紫金庵路一彩虹路一俞坞路—莫厘路一雨花路一湖湾路一莫厘峰环山路一岱心湾大桥一丰圻大桥一东山环岛公路(杨湾古村终点)

打卡点位:
雨花胜境(成人票27元起)
苏州小众森林公园,一到春末,花瓣随着风翩翩落下,就像仙境一样,非常出片。
东山雕花楼(成人票55元起)
苏州民国风格的园林,里面的雕刻精美绝伦,集木雕、石雕、融砖技术于一体。
启园(成人票40.5元起)
江南少有的山麓湖滨园林,电视剧水月洞天取景地,景色优美,江南园林和太湖山水相得益彰,非常幽静。
3、环太湖西山骑游线
骑行线路:胥香路(地铁5号线香山站起点)—环太湖大道—太湖大桥—金庭路—西洞庭山路—缥缈峰路—震建路—消夏湾路—石公路—梅园路—林屋路—谢姑山路—林屋路—金庭路(金庭游客中心终点)

打卡点位:
太湖湖滨国家湿地(成人票8.3元起)
在这里打卡大水车,漫步在太湖木栈道,置身大自然,非常出片!
渔洋山风景区(成人票68元起)
来渔洋山,吹一吹微风,坐着索道到达山顶,欣赏一场太湖日落,太湖美景一收眼底!
东村古村(免费)
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村里面保留着青砖石板路与许多古宅,在这里可以感受岁月的痕迹!
“天堂”苏州的奠基人 五代吴越国钱元璙父子
钱元璙(公元886-942),字德辉,初名传璙,浙江临安人。钱元璙是大名鼎鼎的吴越国王钱镠的第六子。钱镠在位时,他做过宣武军(今河南开封)节度判官,太傅,同中出门下平章事等官。后其弟,钱镠第七子钱元瓘继承吴越国王之位后,众兄弟尽改“传”为“元”,钱传璙也就改名为“钱元璙”,升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封仪同三司。后晋封钱元璙为广陵郡王,不及受命而病故。 钱元璙在《资治通鉴》上写的都是他头衔的变化。他的头衔很长,有40多字,为“苏州刺使、中吴建武军节度、苏常润三州团练使、加检校太师、守太傅、同平章事、侍中、中书舍人、彭城郡王” 。其中真正管事的,还是苏州刺史和中吴军节度使。 有关钱元璙形貌性格的记载并不多,《吴越备史》中只说他“仪态瑰杰,风神俊迈,性俭约恭靖,便弓马” ,,风度潇洒,谦虚节俭,英勇善战,这个钱元璙也算是个人中豪杰了。这大概不全是野史的溢美之词,从一则故事中也可见一二。徐绾起兵背叛钱镠,钱镠派大将顾全武到杨州联络一起对付徐绾。为了表示诚意,钱镠让钱元璙一起去。这显然是个很危险的事,钱元璙当年不过十七岁,却慨然应诺,扮作顾全武的贴身小仆前往。路过润州时,润州团练使安仁义设宴招待,看顾全武的贴身小仆,聪明伶俐,大为喜欢,要以十个仆人来换钱元璙。顾全武含糊其辞,不敢多说,半夜里花重金买通守城的士兵,连夜过江。到了扬州,钱元璙向杨行密“指陈逆顺之理”,杨行密“为之动容”,感概地说:“生子当如钱郎,我之子豚犬耳”。杨行密不但同意与钱镠结为同盟,还把女儿嫁给了钱元璙。 钱元璙的政绩主要体现在治理苏州期间。钱镠统一两浙、定都杭州,建立吴越国后,钱元璙以战功迁升苏州刺史,带兵驻守苏州。苏州城原为春秋时吴王所筑,系土城,时已残破。他治理苏州三十年,很有治绩,特别是其于苏州园林建设的贡献,泽被后世。史书还记载他“俭约镇静,郡政循理”, 使苏州人民。在经济上,钱元璙“置都水营田使,疏导诸河”,“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实行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使当时苏州的农业,手工业都有较大的进步,促进了吴地经济的繁荣。钱元璙及其子钱文奉(钱镠第十一个、钱元璙次子、生于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他们父子俩在苏州六十年,正是苏州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可谓太平盛世,而钱元璙父子也因此而得以同祀沧浪亭五百名贤祠。 钱元璙父子治理苏州时,苏州的水田是全国最好的,曾受到范仲俺的夸奖。苏州有一支政府组织的营田军,人数达七、八千人,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也是全国之最。《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朱长文说:“当兵以剽焚之后,而元璙以俭约慎静镇之者三十年,与江南(南唐李煜)接境,而能保全屏蔽者,元璙之功也。”朱友文觉得,苏州经钱元璙、钱文奉父子前后六十年的经营,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大城市,所以,朝廷对派驻苏州的地方长官人选,常常是慎之又慎,非台阁之贤,谱宪之序,不以轻授。 武肃王钱鏐一生妻妾八人,生有三十个儿子。谁来接班?以战功而论,钱元璙和钱元瓘不相上下,两人分别出任镇海、镇东节度副使,分守苏州、湖州,地位相当。两人同年出生,同岁结婚,细细考评,钱元璙还略占优势,当时,元璙有五个儿子,但元瓘因原配夫人马王后没有生育,故得子较晚,元璙是正室夫人所生,元瓘也象他的几个儿子一样是待妾所出;元璙是哥,元瓘是弟。但钱镠选择了元瓘接班。虽然史家认为钱元瓘在狼山江之战中,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但钱镠也许更看重他能理解和接受“子孙善事中原,切勿以中原帝姓多变而改国之大政”的政治路线。钱镠是成功的。钱元璙尊重父亲的选择,并主动来杭看望钱元瓘。而元瓘也丝毫没有趾高气扬,以国王自居,而是以弟弟的身份说:“这位本是兄长的”。元璙则谦虚地说:“父王决定很正确,你是”。这在当时朝中和各藩国为继位而兄弟相残之际,元璙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因而,两人都被对方的话所感动,,。钱元璙在苏州一住就是三十年,认真做好他的苏州刺史。钱元璙除了经略苏州地方建设外,还“颇以园池草木为意,建南园、东圃及诸别第” 。《吴郡图经续记》说元璙“好治林圃, 釃流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比及积岁,皆为合抱,亭宇台榭,值景而造,所渭三阁,名品甚多,二台、龟首、旋螺之类”。 因而, 苏州的园林史应该为元璙父子留下一笔。连苏州的标志性建筑——虎丘塔也是他们坐镇苏州时修建的。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钱镠将苏州升格为中吴军时,顺手又将原属苏州的嘉兴县升格为开元府,兼领嘉兴、华亭两县。这也是为了防止元璙的权力过大。元瓘接位后,立即罢开元府,将嘉兴、华亭、海盐、依然划归中吴军管辖,显然是安抚一下钱元璙,有兄弟之间共享富贵的意思,当钱元瓘大位坐稳后,又将嘉兴、华亭、海盐三县划出,另置秀州府。为了确保苏州的安全,钱镠还派梅世忠、李开山两员大将屯兵苏州府属常熟东北三十多里外的许浦上游,由于驻军,老百姓也逐渐聚集,慢慢形成了一个集市,因这两位将军治军严格,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这个集市就以两将之姓冠名,设了梅李镇。如今已成为常熟市的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元璙之后,其子文奉袭父职,又继续经营了数十年,从此,苏州以园林享誉中国。杭州、苏州两个都市的发展,使吴越的繁荣更加深入国人之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成了中国人的共识。但苏、杭在五代前名声并不显赫,有了长江三角洲的繁荣,有了几代人对西湖的开发,特别是有了西湖的秀丽和苏州园林的精美,才使有共享“人间天堂” 的美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告慰苏杭的奠基者:苏州、杭州已经成为华夏大地上两颗璀灿夺目的,即使此外别的什么也没做,您们也已经为中华民族后代子孙造福无穷而可以自豪了。 说到秀州,自然会使人想到耸立在南湖上的“烟雨楼”,南湖不仅以中共一大会址之一而闻名天下,也以由中共元老董必武题写楼名的“烟雨楼”而声名远播,而这座楼最早是钱元璙为了“以馆宾客”而建造的,应该不是一时的。从现在的眼光看,钱元璙可谓是一个狂热的园林建筑爱好者。他在苏州时,建起了苏州发展史上最大的园林——南园。《吴郡志》载:“南园,吴越广陵王元璙之旧圃也。老木皆有抱,流水奇石,参差其间。王禹俑为长洲县令,尝携客醉饮,”有诗曰:“天子伏贤是有唐,镜湖恩赐贺知章。他年我若功成后,乞与南园作醉乡。”可见南园的当日之盛。苏州的名园,如苏舜钦构筑的沧浪亭、创建的郡学之庙,都是南园的一部分,南园之大可见一斑。 钱元璙何时在南湖边建楼已无可考证,但肯定在其统治苏州期间。《十国春秋》说:“元璙作金谷园以娱老,又建烟雨楼于滮湖之上。”明《秀水县志》说:“元璙筑台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他在南湖边筑楼是为了“馆宾客”,可见他长年住在苏州,只是在公务之余,邀上亲朋好友,在南湖畔作几日休闲之游。在其心目中,其地位是远远不及苏州南园的吧。建立后,吴越归顺大宋,保境安民,嘉兴也因此而避免了兵火之灾。 当年的上海县属松江府,而当时的松江府又归秀州管辖,而秀州时而独立时而又归苏州管辖,所以今日作为“长三角”中心的上海如此繁荣,也与钱元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钱元璙父子经营苏州六十年,“一时才艺多依之”是有成果的。龚明之《中吴纪闻》记云:“(钱氏父子)皆为中吴军节度使,开府于苏。时有丁陈范谢四人者,同在宾幕。”这四人是同僚,同为中吴军节度推官。推官是节度使幕僚,按照级别,依次有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巡官等。推官的身份,近似秘书。但这四个小秘书的孙儿辈,却是北宋鼎鼎大名的人物,丁守节,其孙,贵为丞相。陈赞明,其孙陈子奇,官至太子中台,被称为“吴下三贤人”,家住阊门。范梦龄,其曾孙是范仲淹。谢崇礼,其儿子谢涛,官至太子宾客,属东宫官属。谢涛有文名,与卢镇齐名,时称卢谢。王鏊《姑苏志》对这一现象称赞不己,很羡慕“其子孙皆至大官”。所以现代史家也认为:时至北宋,以两浙之境而论,苏州最出人才,这与钱元璙、钱文奉幕府有着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 钱元璙虽不在三代五王之列,但他对吴越国内部的团结统一,对吴越国百姓的安宁幸福和今日苏州及“长三角”的繁荣是有特殊贡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
为什么六出祁山 在时期,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这个伟大的人物是小说中的主角,是正史中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中,最出名的就是六出祁山,这个事件使得这个人的军事能力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并因此成为了一代谋略家的代表。那么在历史上,究竟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呢?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诸葛亮剧照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经济原因。在经济方面,祁山这个地方的经济基础雄厚,在三国时期,这个地方人口稀少,粮食产量丰富,是提供军队粮食的主要的粮库。而且这里的水草丰茂,是天然的牧场,是战马产出地。甚至说,这里由于地处的关口,市场经济十分繁荣,所以这里是必争之地。 然后是人文因素,三国时期这里的人生性彪悍,战斗力非常强悍,前这里曾经出过不少的将领,最出名的就是李信、等,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招揽军事人才,补充军队的兵源。 还有就是自然因素,这里是关中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从地形上分析,由于这里天然的地势,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进可以攻打魏国,退可以放心守城的军事要地。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军事家来讲,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宝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地方,耗费大量的兵力也要攻克的军事要地。 历史上关于诸葛亮为什么六出祁山的原因猜测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和人文因素,经济实力强悍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粮草供应地,民风强悍可以获得大量的兵力,甚至是得到人才。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成功 诸葛亮六出祁山很显然失败了,但是后来的军事理论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于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成功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才缺乏后继无人,因为战场上仅靠诸葛亮一个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更多的后继力量。 诸葛亮图片 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线总指挥无人,对于蜀汉政权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诸葛亮的统治时期,人才匮乏,没有涌现出优秀的作战将领,也没有人能接替诸葛亮的位置,虽然手底下几个将军都是比较能征善战的,但是杨怡等几个人都没有太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不能够统领大局,也不能收买人心,诸葛亮对他们不是很放心。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没有成功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后来人关心的话题,很多人认为这个原因非常复杂,除了后继无人之外,还因为蜀国和魏国的客观实力差的太远。因为当时根据历史学家的估计,蜀国是三个国家中比较强盛的,但是魏国的总人口达到了500万,而蜀国的总人口还不到魏国总人口的一半,所以诸葛亮能够调动的军费和兵力也是很有限的,不能够跟曹魏政权硬碰硬,诸葛亮六出祁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客观估计到形势,以卵击石。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诸葛亮自身的主观原因,因为诸葛亮六出祁山过程中曾经下达过很多没有传达到位的军事政令,诸葛亮的治理边防措施不力,使得前线军需供给不济,往往有粮食的时候便攻打,没有粮食的时候便会招来手下人的普遍反抗,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太得人心,没有得到大部分军事将领的支持,使得六出祁山失败的种子从一开始早已种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和蜀国将官制定的,他六出祁山是为了北伐中原,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先派在斜谷佯攻眉县,然后他亲自带兵向祁山方向进攻,攻占了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县。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中,第二次是经由散关的。诸葛亮趁着打败曹休的机会,带兵出散关,包围陈仓,攻城二十余天,但是并没有攻下城池。诸葛亮三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率军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军后,诸葛亮留兵驻守,然后回师汉中。诸葛亮四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在岐山的斜谷、子午谷与对峙。司马懿知道蜀军没有多少粮食,就凭险据守,不出战。诸葛亮使用退兵的方法引诱司马懿,司马懿非常谨慎,没有中计。但是诸葛亮在回军途中用伏兵杀死了魏国名将。 诸葛亮五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沿子午谷出祁山,然后攻击魏国的上封,司马懿率兵赶来援救。诸葛亮运用木牛运输粮食,使得蜀军在山间作战的时候可以得到粮食供应。但是由于司马懿拒战,诸葛亮没有多少收获。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眉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扎营。但是诸葛亮由于过度操劳,在八月间去世。这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出祁山。诸葛亮死后,带兵退回汉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