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夏天吃什么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玛丽·科尔文为什么会戴眼罩?她是如何成为独眼龙的

2001年4月16日在采访时被手榴弹炸伤不幸失去左眼,她的独眼形象几乎成为新闻界一面招牌,传奇事迹还被搬上荧幕。 1956年出生在美国纽约长岛风景如画的牡蛎湾,她曾经是耶鲁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高材生,“那时我想的无非是写点无病呻吟的小说”。大四那年,她参加了一场研讨会,讨论的是著名记者约翰·赫西关于日本爆炸后情况的报道,这部美国20世纪新闻业的巅峰之作,深深地震撼了科尔文。“赫西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导师。他让我想去报道真实的事情,也让我相信,这些报道能够改变世界”大学毕业后,科尔文在合众国际社做了一名夜班记者,没过多久就被派往法国,成为巴黎记者站的主任。事业风生水起,但科尔文并不满意,她觉得美国通讯社的报道“只注重事实,没有感情”。1986年,她加入英国著名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并在那里结识了一支驻外记者的精英团队。每当看到他们从国外战场上发回的稿件,她都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于是,她申请去做战地记者。在科尔文的笔下,炮弹不仅是一个名词,伤亡也不仅是一个数字,它们意味着烧毁的房屋、残缺的肢体、抱着孩子哭泣的女人和士兵眼中一闪而过的惊恐。 很多时候,科尔文到了一个地方,发现自己是那里唯一的记者。危险似乎对科尔文有种天然的吸引力,越危险,她就做得越出色。不管在哪里,科尔文都坚持和报道对象共同生活。1999年12月,她跟随车臣反政府武装采访时,在极度的寒冷中徒步穿越高加索山,曾掉进齐腰深的冰水里,每天最多只能喝一碗面糊。晚上,她跟十几个车臣士兵挤在一个6米长、2米宽的地方休息。有一次睡到半夜,科尔文被身下的硬块硌醒了,一摸,居然是两枚手榴弹。“这帮亡命徒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很有可能发动自杀式袭击,连我一起炸个稀巴烂。这种事情每天都可能发生千百次”。所幸,科尔文活着回来了! 2001年,科尔文前往斯里兰卡报道战事。她在政府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入境,还设法躲避检查,溜进了反政府的泰米尔猛虎组织控制的区域,见到了当时猛虎组织高层的很多人。但就在结束采访准备返回时,她遭到了政府军的攻击,子弹打进了她的肩膀、胸部和眼睛并成为“俘虏”。最终,科尔文在美国大使馆的保护下捡回一条命,但左眼失明。这次受伤令科尔文永久失去了左眼,她从此就戴上了海盗式的黑眼罩,这也成为她的招牌形象。套用·白兰度扮演的“独眼杰克”(独眼龙)的说法,朋友们戏称她为“独眼吉尔”(独眼凤)。科尔文系上这条黑色眼罩,又奔赴下一个战场。死亡就这么嚣张地逼近她,她能借以抗衡的,只有信念。“民众有权知道政府、军队以他们的名义在做什么”“要相信,当你在国外的战场上时,很多人正等着看你的报道。要相信他们在关心战争中的不幸,并在试图阻止它”。 2011年年初,曾坐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一家海滨餐馆里接受她的采访。科尔文的提问:“你看到那些游行抗议的人群了吗?”“没有人反对我”卡扎菲回答,“利比亚的每个人都爱我,都在地追随我”“可现在一半的国土都处在反对派的控制下” 。科尔文与卡扎菲认识20多年了,“他是一个活在自己想象王国里的人,很缺乏安全感”,比起“中东疯狗”“非洲雄狮”等名号,科尔文的评价更为中肯、可信。 玛丽·科尔文从1986年开始从事战地记者的工作,从两伊战争前线,到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发生的冲突,再到前南斯拉夫战争,她一直生活在战争烽火中,经历过2次失败的战地恋情。战场为科尔文带来的也有甜蜜和温暖,那就是她的两场战地恋情。 但是,战地记者间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两年。“我们就像两个不知疲倦的孩子,太专注于战争中的毁灭与死亡,以至于忽略了其它东西,甚至对方的存在”。 在科尔文一举成名的1986年,她恰巧。由于难得过正常的家庭生活,科尔文和曾经的几位爱侣常常在不同的战场采访报道。也许是太热爱这份事业,科尔文宁可牺牲家庭,她经历了多次婚姻,没有生育。科尔文说:“我注重的是战争中的人性。它让处于和平环境的人们也不觉得遥远和陌生”。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月19日发表的该报美籍记者玛丽·科尔文从叙利亚霍姆斯发来的战地报道“挂在每个人口头的问题:‘世界为何抛弃了我们?’”没人能想到,这篇文章竟会成为身经百战的科尔文的最后遗作。《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主编约翰·威瑟罗说,科尔文“远远不只是一个战地记者”。 随机文章翼装飞行死亡率31%,全球近500人敢玩(装备值120万)中国400吨重型运输机简介,发动机比运20大2倍南风法则的作用,对下属给予的温暖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疾病恶魔别西卜,地狱的宰相古希腊人严重的苍蝇之王液压升降椅会爆炸吗,会爆炸/质量不合格导致的爆炸(小概率事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德国有原料有人才为什么没有先造出原子弹?本来是科学家故意延缓

提到原子弹,我们都会想起美国在二战中向日本本土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这次袭击虽然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但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其实,二战中的德国和日本也曾有过研究原子弹的计划,甚至比美国的“”还要更早。 美国的原子弹计划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功有国家全力支持的原因,也有原料充足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流亡到美国的一群高尚的科学家。他们站在正义的一方,帮助美国抢先研发出了原子弹。 德国对于原子弹的研究始于1937年,彼时的欧洲战场还未开,但就已经有了将核裂变应用到战争上的想法,还为此制定了“铀计划”。1939年3月,德国强行侵占捷克斯洛伐克,不仅对波兰形成三面包围之势,还拥有了捷克斯洛伐克先进的工业体系。最恐怖的是,德国也拥有了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世界上最大的铀矿,这其实也在希特勒的计划之中,德国的核计划迈开了一大步。 诚然,因为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很多犹太籍核物理学家流亡海外,但当时的德国还是拥有大量的杰出科学家和庞大的核物理研究机构。可以说,德国根本就不缺人才,海森堡和冯·魏茨泽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那么有原料、有人才、甚至时间也很充裕的德国为什么直到二战结束也没能造出原子弹呢?有人说是因为德国不够重视、德国前线战事吃紧、经费紧张、海森堡计算失误、德国原子弹研发设施屡次被英国特工破坏。这些都有可能,但这位德国科学家的一番话却让人细思极恐。 战后被俘的冯·魏茨泽克就曾披露:“我们研究原子弹的速度后来确实延缓了,但这并不是技术原因,而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并不想有所突破,对于战争,我们有自己的选择。” 当然,很多人认为冯·魏茨泽克的话很可疑,但仔细想想,也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他们亲眼目睹了身边犹太籍科学家所遭到的迫害,哪怕有一点良知也会选择正义。 另外,海森堡的计算错误也是极其低级的,他竟然预估一颗原子弹爆炸需要几吨铀235,希特勒,这导致德国的原子弹计划一度停滞。也有部分证据披露,在研究期间,以海森堡为首的一些德国科学家确实有拖延时间的嫌疑。还有人说,海森堡知道原子弹的危害,他根本就不想造出这东西。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可能躲过了一场人类浩劫,以希特勒的疯狂态势,德国拥有原子弹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研究原子弹的进度其实也很快,但却因为没有核原料而举步维艰,德国送给日本的铀矿石也被盟军截获,看来幸运也喜欢站在正义的这边 随机文章求魏征死后,唐太宗讲的诗。朱元璋23天不给他吃饭看到他傻眼:你怎么还活着南极无雪干谷之谜,2000米冰层覆盖的南极竟有无雪区ufo事件真实外星人事件,媒体报道的外星人真实事件销售28法则是什么意思,8成的利润来自2成的客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