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所谓虚不受补,其实是这3个原因造成的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所谓虚不受补,其实是这3个原因造成的

  如今很多人都在进补,各种阿胶啊燕窝啊鲍鱼海参等等,但是往往忽略了“虚不受补”,或者很多人知道这个概念,但其实没有真正理解。

  一个身体十分虚弱的人要想一下子变得十分强壮,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往往是事与愿违的哦。

虚不受补到底啥意思?

  中医的养生调理当中常说到“虚不受补”,即体虚,不能承受补药的威力。在“虚不受补”的人群中因为脾胃虚导致消化吸收不好,进补后会出现腹痛、腹胀、拉肚子的情况,简单的说身体在虚弱情况下气血都不能正常运行的时候,太补的话,根本无法运转,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谷气竭,命乃绝;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因此,良医治病,当时时重视保养胃气!

  很多人误以为极度体虚时应该大补气血,服用一些壮阳的汤药,这样用力过猛的方式不仅无法滋补身体,反而会消耗身体的能量,适得其反。比如说感冒的时候,胃气本来就处于比较虚的状态,这时候应该清淡饮食,如果还是大鱼大肉,必然不利于康复。

  事实上,面对饿了很多天的灾民,一定要先喝粥,只有等脾胃功能慢慢恢复了,才可正常进食。如果吃下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很多人可能会因为脾胃功能没恢复,导致腹胀、腹痛,甚至可能撑死。久虚之人,好比是一个家里很穷的人,只是去进补,好比只是借钱给他,且不说穷人一下子拿了一大笔钱根本没有能力去用,最主要的是借钱并不是长久之计,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帮助他拥有赚钱的能力。放到咱们人体也是一样,脾胃功能就好比是身体赚钱的能力,只有功能强大,身体处于一直盈利的状态,才不会出现很多疾病。

中医坦白:所谓虚不受补,其实是这3个原因造成的

三个原因造成“虚不受补”

  1. 补错了

  很多人觉得自己“虚”。事实上,中医里的“体虚”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等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

  中医理论讲究平衡,当体内的阴阳平衡,也就意味着身体健康。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是什么虚,胡乱进补,自然会导致越补身体越差。

  2. 体内气血不通畅

  当体内气血不通的时候,也是不能进补的。想要调理身体必须要有补有疏,先把体内不通的气血梳理开来再去进补。

  很多女性身上存在气血瘀滞的现象,比如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的状况。这种类型的人群首先要做的不是补气血,而是先通气血。如若顺序反了,则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

  3. 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补药在进入体内之后需要经过脾胃运化才能输步全身,发挥疗效。不少人在日常的状态下,除了吃饭以外就是坐着不动,长期的缺乏运动锻炼。因此,这类人群本身的消化能力比较弱。

  本身脾胃虚弱的人群,对于大补滋养的补品不能受纳、运化、吸收,反而会导致药物瘀滞在体内,阻碍气体,加重身体的负担,导致虚不受补。

中医坦白:所谓虚不受补,其实是这3个原因造成的

“虚”人怎么进补才最有效?

  1. 脾胃入手

  久虚之人,好比是一个家里很穷的人,只是去进补,好比只是借钱给他,借钱并不是长久之计,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帮助他拥有赚钱的能力。

  放到咱们人体也是一样,脾胃功能就好比是身体赚钱的能力,只有功能强大,才能生化气血,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因此,中药调理脾胃可以采用健脾除湿、芳香化浊、开胃助消化等治疗法则,以此来恢复肠胃的正常功能。

  2、对症进补

  补不对症会增加肠胃负担。因此,进补前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明确自身的体质需要怎么进补,而不是盲目的进补。

  比如,平日感到乏力、气短者多为气虚,在日常中可多用黄芪、白术、党参等中药进行调养。

  《中国药典》内有记载,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等作用,对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具有很好的调理效果;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等功效,主要用于脾虚食少、腹胀腹泻的现象具有调理作用;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中医坦白:所谓虚不受补,其实是这3个原因造成的

3、实邪不补

  当体内有湿邪的时候去进补,会出现很明显的副作用。

  如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群,却食用鹿茸等药物进补,则会导致本身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感冒发热、气滞、痰浊等症状都是实邪体质,进补有害而无益。

  我们在生活中进补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去进补,不要一味的进补,如果一旦出现“虚不受补”,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

2024

所谓社保缴纳,其实就是单位与个人按照法规,向社会保险系统按时足额缴纳费用的行动。社会保险是强制一部分群体缴纳社保,然后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基金,为这些参保人提供各项基本保证,也是一种再分配,目的是保证社保的稳定以及劳动力的再生产。???河北老年人补贴的具体标准是怎样的?高龄老人能享受的福利之一便是高龄津贴。全国各个地区基本上都为高龄老人提供了相应补贴,不过地区不同,补贴标准也不同。此刻,随新社通小编一同探究高龄老人津贴发放标准的全部内容。第一点:2024-2025年河北老年人补贴的具体标准是怎样的,老人社保可以领取多少钱的补贴?根据河北省有关要求,年满60周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可以享受河北省老年人优待的相关法规。不过只有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且具有河北省户籍,才可以申领高龄补贴。关于80~99岁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的高龄补贴标准,省级未设置确切标准,由省级以下各地市自制标准。而10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河北省要求每人每月高龄补贴发放标准不低于300元,年度不低于3600元。河北省各地区高龄补贴标准是多少?河北省并没有制定一个省级高龄补贴标准,各地市,甚至一个城市里面的各区之间的标准都不一样。例如:石家庄市的鹿泉区的高龄补贴是:80~89岁老人每人每月60元;90~99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100岁及以上的老人是每人每月500元,比省级标准高出200元,全年可以达到6000元。同样是在石家庄市,另一个区裕华区的高龄补贴福利就比鹿泉区好太多。80~89岁老人每人每月50元,困难老人每人每月100元;90~99岁老人每人每月200元;100岁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1000元,全年可以达到12000元。只要是符合高龄补贴领取条件的老人,可以携带个人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到社区(村委会)填写高龄补贴申领表格,填写完毕上交后,由社区(村委会)、有关部门进行层层审核,审核合格后,就会发放高龄补贴。

明朝曾经发行过纸币大明宝钞,为什么一直不受欢迎?

发明了纸币,但为何没人喜欢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和大家想的可能不一样,在大明早期当官可是一件比较有挑战的事,一是俸禄给的少,二是贪污抓得严。因为朱明有限公司的CEO朱元璋最恨贪官,所以给官员们的俸禄定的很少,并且狠抓贪污,一抓到就各种处以极刑。 这在版《》中有所描述,韦小宝在和抄家的时候,说要恢复前朝酷刑,比如剥皮法啥的,可以从中看出朱明律令对贪官的严酷。所以在明朝前期,清官不好当,容易饿死,买了两斤猪肉都能轰动官场;贪官也不好当,容易被人做成骨架标本,一度可以说是官不聊生。 那为什么当官也会混的这么惨呢?明朝给的俸禄到底有多低?这个要从明朝发的薪水说起,明朝也喜欢发纸币,名字也好听,叫大明宝钞。但是这款钞票是最不值钱的钱,也就是掉价的快。 再讲为什么掉价之前,笔者先给大家简单聊聊现代银行为什么能发现纸钞还运作良好。现在大家用的移动支付比较多,但是之前基本用的是纸币。纸币也好,移动支付也好,银行发行货币的关键就是在于信用。那么信用体现在哪里呢?就是银行拥有一个叫做准备金的东西(一般是金子,再不济也是银子),也就是随便任何人拿了钞票就可以直接去银行换成真金白银,毕竟金银的价值在长期一段时间内是保值的。 但是朱元璋毕竟文化水平低,哪里有准备金这个概念啊,也就是不保证大明宝钞的价值不变,并且不能换成铜钱和任何金属货币,除非卖给明朝官府。在整个明朝中前期,明廷强行推动大明宝钞的发行。这样的钞票每年都印,也就是出现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同时还下令禁止使用金银贸易。这其实对大明的经济生态有着很严重的破坏性,但是民间可能会稍微好一点,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民间不认账就得了,但是官场不行啊,大明直接给这些官员发大明宝钞。随着宝钞的日渐贬值,结果官员们也越混越惨,所以怎么杀贪官也没用,毕竟是人就要吃饭。 既然没有保证金做保障,大明朝廷又开始滥发大明宝钞,所以大明宝钞的贬值速度是十分迅速的。所以大明朝廷的财政律令一共有三个阶段,先是唯用宝钞,到宝钞银钱兼用,最后只用银钱,这也反应了大明宝钞的不靠谱。在钱的问题上,大家都不傻,官僚集团更是深受其冲击,所以也就有官员提出,“百姓虽然愚钝,但是谁也不会拿一块金子来买一张纸”。 洪武朝刚发行的时候,说是一贯钞值1000文,但是这也是说说而已,实际只能换到160文,到了宪宗朝甚至可以说是一贯钞一文不值了,钞票比厕纸还便宜了。但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恶性循环了,宝钞不值钱,但是官员们和武将们都要靠着大明朝廷发的俸禄吃饭,但是大明朝廷发的又是大明宝钞,结果堂堂朝廷父母官工资低得不行,就差白天当官,晚上扫大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官员就开始搜刮百姓,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武将们则是没钱更新装备,甚至没钱吃肉,能有啥战斗力。在这样腐败的吏治和日渐废弛的军备情况下,明朝嘉靖年间就出现连几个就敢武装包围南京的情况,一是官员腐败无能,二是士兵久疏战阵,根本打不过这些倭寇。 这是一个疯狂的恶性循环,大明朝廷给官员们发贬值的宝钞导致官员们无法好好过日子,官员就疯狂搜刮百姓,导致社会经济环境进一步被破坏,导致财政又收不上来,只好继续发宝钞,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整个大明的经济生态极为恶劣。 这个时候,时代的大潮又出现了,拯救了一波大明帝国,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改革,二是西班牙人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张居正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这么规定的,“计亩征银,官收官解”,反正就不要宝钞就对了,不管是什么税,通通要给我交银子,这样的法令实际上就是宣告了大明宝钞的消亡,但是对大明经济是有着正向的作用。 与此同时,远在西欧的西班牙人从中发现了大量的白银。西班牙殖民者强迫南美洲当地土著去给他们挖银矿,比如南美洲那个秘鲁,就是一个大银矿。有了庞大的和大量银子之后,西班牙人一下子就成了暴发户,又在大航海中发现了新航路,可以直接开船到中国来,不用再过奥斯曼帝国了。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要是一个人突然有钱了,肯定是马上豪宅、豪车、奢侈品买起来,国家自然也是一样。西班牙人突然暴富了,西班牙的王公贵族就开始疯狂买奢侈品了。那个时代的奢侈品是啥?就是中国的茶叶和瓷器,还有丝绸啥的!这些产品一直是中国的特色产品,风靡于欧洲。所以西班牙人鼎盛之时,白银一直输入到中国来,使得原本越发窘迫的大明经济一度得到复苏。 以至于后的,大明朝廷的财政干渴情况得到了复苏,为帝后来发动三大征(宁夏、朝鲜、)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大明经济复苏的代价就是使得大明宝钞基本,大家也就没怎么用它了。 但是大明朝廷还是舍不得宝钞这种纸换金的操作,到了十六年,大明朝廷还是要靠发行宝钞来筹钱。但是根本没人买大明宝钞,甚至出现了商铺关门潮,直到攻陷北京城才结束了崇祯朝最后的闹剧,也彻底终结了不受欢迎的大明宝钞。所以个人乃至大明的命运是不以帝王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