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药的山药和菜市场的山药一样吗?
山药,本来是一味挺出名的中药,就是因为太出名了,所以在各个场合,都有它的身影,面对多面的"山药君",我们该如何辨别呢?究竟哪种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呢?

让我们由浅入深,来一探究竟吧!1、菜山药
顾名思义,这是在向人们传递,我就是个菜,也就是所谓的我们在超市所看到的山药,注意这里说的仅仅是山药,所谓的铁棍山药,待会儿另说,此事更有蹊跷,话接前文,其实山药就是薯蓣科的植物,还叫薯蓣,本来既可入药,又是食材,所以就无所谓菜山药之说了,只是它出现在了菜市场罢了。2、毛山药
实际上毛山药是指在中药炮制过程中的一个叫法,即11~12月采挖,切去根头,洗净泥土,用竹刀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所以大家也不要觉得它是一个神奇的品种。3、光山药
和毛山药一样,按理说算是毛山药它弟弟,方法是这样的,选择粗大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齐,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所以它也没有那么神奇了。4、淮山药
这个就有点技术含量了,淮山药有准确的定义,实际上它叫淮山,是不是感觉像个人名儿,这才是山药的本尊啦,是产于古时的怀庆府,大概是现在的河南沁阳周边,也是传统的中药的山药,主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是一个有名的中药,也是较为养生的食材。5、铁棍山药
说起这个,感觉是被商家拿来忽悠人的把戏,实际上铁棍山药是 众多山药的一个统称,因其外边看起来锈迹斑斑,像个棍儿,所以叫铁棍山药,但是街边小贩、或者是超市,会把会把铁棍写的很明显,价格也明显高一点,就感觉是山药中的上品啦6、山药豆
它有一个不明觉厉的名字叫零余子,感觉像一位得道高人。不是啦,其实它是这样子的,山药在地下部分形成块茎的同时,在地上部叶腋间着生很多的零余子。零余子是腋芽的变态,也即侧枝的变形,称为地上块茎,也叫气生块茎或株芽,普通称为山药豆。可内服入药。
看完这么多,大家是不是,感觉清晰了一点,不过有一点,药店的山药,确实是在种植,收获,加工等方面比普通的"菜山药"讲究一些。
新收的柴山药如何处理 柴山药的加工方法是什么
柴山药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肉质块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表面黄白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并有少数根痕;断面白色,有颗粒状粉质。在日常膳食中,柴山药既能充粮,又能作为补品,具有健胃、补脾、润肠的功能。为了提高柴山药的效益,种植者往往会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以卖出更高的价格。初步加工1、选材:选择柴山药,长20cm以上,直径3cm,无虫咬,无霉变,无疤痕,笔直无畸形,均可选材加工。2、去皮:用去皮刮刀刮去选中柴胡的外皮,老皮要刮干净,不留毛孔。一般每100公斤山药去皮约12公斤,而每100公斤山药去皮约15公斤。3、熏蒸:将去皮后的柴山药每50公斤装一筐,放入熏蒸室,用硫磺熏蒸24小时左右。5000公斤柴山药需要35-40公斤硫磺。4、水压:熏柴山药也含有大量的水分。放入大小相配的篮子里,把装满柴胡的小篮子放在装满柴胡的大篮子上,把水压出。压榨一天后,将小筐柴山药倒入大筐,再将大筐柴山药倒入小筐。以同样的方式再次压水,每天一次,持续一周。5、风干:将柴山药放在锡纸上,白天晾干,晚上卷起锡纸,将卷起的锡纸叠在一起,平时用帆布盖住,天气寒冷时用棉被盖住。让它晾干,直到你能用手把它揉成面粉。为提高经济效益,可将加工好的直径大于1cm的柴药挑出来整理二次加工1、洗涤:将再加工后的柴山药倒入水池中,将泥土和灰尘冲洗干净,直至变成白色。取出,摊在铝箔上晾干,直到用手触摸表面感觉光滑为止。2、熏蒸:将干柴山药放入筐中,放入熏蒸室进行第二次熏蒸,一般需要一两个小时。3、闷货:将熏制好的柴山药倒入一米深的干池中,用麻袋盖住,闷一两个小时。4、搓货:将闷柴山药材板搓成圆柱形,厚者薄,圆者厚,越厚越好。5、取出货物:将搓好的柴山药放在锡纸上晾干,一般上午晾干,下午挑出货物,并分开包装。6、清空盒子:将包装好的盒子放在室内,每两天清空一次,坚持三四天,然后将柴山药运到室外晾干,直到70%或80%干燥。在上述处理之后,可以进行以下深加工最终加工1、刮皮:将干燥的柴山药水浸泡,软化外层,然后用刀刮去皮肤和灰尘。2、打磨:用细木砂纸逐个打磨,使柴山药无干皱、黄斑、凹坑、白斑,表面平整、圆润。3.磨头:柴山药两端要用砂纸打磨,不应有马蹄形和坑洞,使之能立起立方体。4吊粉:用绿豆粉擦山药。
秋季多吃山药不仅健脾胃还可美容养颜
步入仲秋,天气逐渐转凉、干燥。中医讲究“顺时而食”,此时大量上市的山药正是绝佳的养生食材。经历了夏日的酷暑及贪冰饮冷后,脾胃功能往往变得虚弱,而山药正是调理脾胃的佳品。此外,山药还能补脾肺之阴,有润肤之效,帮助肌肤在干燥的季节里保持水润。因此,秋季食用山药,可以让美由内而外散发,这也正是民间谚语所蕴含的深意:“多吃山药蛋,越长越好看。”一、关于山药故事山药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倒霉蛋”的经历,有过多次改名更姓的屈辱:它原名“薯蓣”,在唐代碰上一叫“李豫”的人做了皇帝(代宗),“蓣”与“豫”音同,为避皇帝名讳,只好公开改名为“薯药”了。本想这一改终生太平,谁知天不长眼,到宋代又碰上了位叫“赵曙”的人当了皇帝(英宗),“薯”又与“曙”同音,只好再次把姓名改成“山药”了。二、山药的价值1、药用山药,种子呈扁卵圆形,与“蛋”相似。可药可食,深得人们喜爱,几乎是许多地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食。作为药用,也是药谱上的“热闹药”,在相当多的处方中当主角、跑龙套。山药分布地区极广、被运用效率极高,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带所产的为质量最佳,因为这一地区古称“怀庆府”,故又称“怀山药”,与当地出产的菊花、地黄、牛膝等并称为“四大怀药”。2、营养山药为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的含量都相当丰富。山药羹、山药粥、山药球、煨山药、煮山药、炸山药丝、拔丝山药、山药炖母鸡、山药点心等,以山药为料的各色甜食、咸食、素食、荤食五花八门,难以言尽。宋代陆放翁诗赞“一杯山药进琼糜”,用琼浆玉糜来比喻山药的美味;明代唐伯虎则“柴门深闭蓣徐煨”,是关上门下足了功夫用慢火去煨煮山药的;清代朱熹感叹“欲赋玉延无好语”,觉得山药的益处太多,找不到形容它的合适词语了。《本经》记载,山药有“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之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说:“皮肤干燥,以此物(山药)润之。”《本草纲目》说,山药“润皮肤”。《药品化义》说,山药“温养肌肤”。《本草求真》指出,它润皮肤的机理在于能“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可以看出,山药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并且是通过滋阴而间接达到养颜的,是一种治本之法。3、保健山药在保健领域的应用广泛,需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加工。山药有生山药、炒山药之分。正如《药品化义》提到:“生者性凉,熟则化凉为温。”山药功效从上走下,通贯肺、脾、肾之经,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是治疗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的优选食材。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山药中所含的粘液蛋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它能够预防心血管内脂肪的过多沉积,阻止动脉硬化的过早形成;对肝脏、肾脏、骨骼的生长也有保护或促进作用,还能防止机体发胖。三、山药食疗推荐1、山药五粉糊做法:山药粉50克、茯苓粉40克、葛根粉30克、芡实20克粉、山楂粉10克,混合均匀后,每次15克,开水冲服作早茶用,有健脾和胃、燥湿除痰、增强心力之用。2、山药猪排汤做法:鲜山药、猪排各250克、大茴香、草果、肉桂各5克,加葱段、姜片、大枣,用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煨炖1小时,有健脾润肺、滋阴益肾、养心安神之效。温馨提示:在制作山药食疗时需注意,鲜山药的表皮粘液容易引起过敏瘙痒,在处理时建议戴上手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