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人参养荣丸”,不仅仅是普通药丸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人参养荣丸”,不仅仅是普通药丸

被誉为“百科全书”的《红楼梦》,里面自然不缺乏关于医药的描写。而且,或许为了渲染“末世”,里面的女子大多有些病症,需要常备一些药物。

林黛玉服用的“人参养荣丸”,不仅仅是普通药丸,里面大有玄机

王熙凤身为荣府当家奶奶,家务繁杂,每每焦头烂额,所以家中常备治头疼的西洋药依佛娜;

薛宝钗生下来带有一股热毒,时有发作,所以必须常备“冷香丸”;

甚至连贾宝玉也有常服的药丸,譬如在第二十三回,王夫人就问了贾宝玉有没有按时吃药。

而作为有名的“病美人”,林黛玉亦离不开常服的药,这在其进府时就有提及。

在第三回,林黛玉进入贾府当天,与外祖家众亲戚寒暄时,众人因见黛玉举止不胜之态,便知她有不足之症,就关心啊,问在吃什么药呢,为何不找个好医生根治了云云,黛玉听后就说了,我自小就吃药,求遍了名医配药还是不能见好,现在一直在服用人参养荣丸。

人参养荣丸,顾名也知主要成分是人参,人参是著名的强壮滋补药,经与白术、茯苓等药物配制成人参养荣丸,可滋补气血。林黛玉气血两虚,神经衰弱,服用此药也算对症。

人参养荣丸,是记载于中国药典中真实存在的丸药。可是,在林黛玉说及自己一直在服用此药时,批书人脂砚斋于此处批道:

人生自当自养荣卫。

荣卫,指气血,可是,林黛玉用于自养荣卫的东西是人参,怎么成为了“自养”呢?细细琢磨,里面大有玄机。

行走的人参

凡听说过《红楼梦》者,都知道开篇的那个神话故事。话说西方灵河岸边的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仙草,因受了神瑛侍者的雨露浇灌,再吸得日月天地精华,修炼成人形,也就是绛珠仙子。因为想着报偿浇灌之恩,所以五内的缠绵之意挥之不去,后来打听听到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也就跟着下凡了,称要用一生的眼泪还这神瑛侍者。

这绛珠仙子就是林黛玉的前世,绛珠仙草就是她的前前世。

可我们看这绛珠仙草,绛珠,红色的珠子,后来修炼成人形,一根人形植物上面有红色的珠子,像什么?人参!而人参素有百草之王之称,贾宝玉是百石之王,二者甚为登对。

所以,林黛玉就是一株行走的人参。正因此,林黛玉服用人参养荣丸,才被称为“自养”。

而以作者的一贯笔法,林黛玉这一株“人参”,绝非仅仅“自养”而已。

“人参养荣丸”,荣,除了指荣卫,在《红楼梦》中,还多被默认为荣国府。这就很有意思了,林黛玉初进府,“人参养荣丸”就露脸了,意味着什么呢?林黛玉这株人参啊,要来滋养荣国府了。怎么个滋养法呢?

其一,林家财产被荣国府挪用

林黛玉在贾府住下几年后,林如海来信将其接回扬州,原因是林如海病重。贾母接到信后,马上打点行装,还特意派了贾琏护送她南下。这已经很让人疑惑了。毕竟当初贾敏病重到去世,贾家都未见一人前往探望吊唁,更有后来接黛玉进府,也仅仅是派男女船只去而已,何曾需要荣府这些爷们护送?

毋庸置疑,贾琏此番前往林家,绝对别有用意。什么用意呢?林家几代单传,至林如海,旁族枝系早流散各地,而他还仅有林黛玉一女,这意味着林如海一死,林家的财产只能由林黛玉这个孤女继承。而以贾敏十里红妆、林家四世列侯、一代巡盐御史的底子,其财产额数之大,绝非一般人家可有。

所以,贾琏此番前往扬州,帮助林如海料理后事还在其次,主要是为了处理这一笔巨款。也正因此,在林如海去世后不久,贾琏便打发跟着的昭儿回来了,称是办三件事:

一、告知林如海去世并已经将灵柩送回苏州的消息;

二,“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

三,“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服带几件去。”

而我们看这三件事,第一件和第三件,完全可以靠一封来信解决。第二件呢?如果是一般事情,也可以靠信件解决,可是昭儿却被不远千里打发回来,就为了跟贾母“讨个示下”,可知这件事非同小可,而从林如海灵柩已经扶回苏州来看,也就只有遗产这件事等着办理了。

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林如海来信接黛玉回去时,大抵也跟荣府这边有了关于林黛玉和财产安置方面的契约,林家的财产作为黛玉的嫁妆放在荣府,荣府答应好生抚养林黛玉,将来与贾宝玉成姻。

正因此,林如海去世后不久,贾元春封妃,本来“内囊尽上来”的荣国府,竟然能斥巨资修建省亲别墅,真如枯木逢春。而贾琏夫妇后来甚至在闲谈时,说到了“再发个二三百万的财就好了”,试想贾琏年纪轻轻,除了处理林如海后事一事,何时接触过这种巨额事务呢?而由此也可以知道,林家放在荣国府的钱,被当成意外之财用了。

其二,林黛玉所带来的精气神

相对于用金钱“滋养”荣国府,林黛玉身上的精气神,才是真正能让荣国府起死回生的“良药”,那就是林家的书香气。

贾府靠军功起家,至贾宝玉一辈,也煊赫了近百年,可是这几辈人下来,运筹谋划者无一,安富尊荣者尽多。虽然自称诗书世族,但是竟然没几个读书人,放眼望去,也仅有贾敬和贾珠可以指望,谁知一人打怪升级到最后,高处不胜寒,跑去修仙问道去了;另一个年少有为,却也英年早逝。

此外,尽是些斗鸡走马、赏花玩柳的纨绔之徒,以至于脂粉气甚重的贾宝玉,都成为的宁荣二公之灵眼中的“略可望成者”。

与贾府不同,姑苏林家不仅是列侯之家,更是真正的书香世家,相对于贾赦靠世袭,贾政靠额外恩赐,林如海的官职来得太振奋人心,他是靠正途入仕,是前科探花,这在当时备受推崇。

黛玉虽然是女儿,但林如海仍很重视她的教育,不惜斥资请来进士贾雨村作为西宾,教授黛玉读书写字,进府时黛玉不过六岁,却已看过四书。而这时候的贾宝玉还在女儿堆里厮混呢。

贾府要止住倾塌的步伐,想要中兴,就只能靠读书,林黛玉从苏州回来后,带的就是一堆书籍纸墨,这些都是拯救荣府的“良药”,可惜没人懂得。

而黛玉这好好的一个书香小姐,进了荣国府后,也只能枯萎了。而根据前八十回线索可知,林黛玉去世后,贾府才被抄家,才开始崩塌。冥冥中在暗示我们,林黛玉这株“人参”一倒,贾家也就没有了滋养之物。

北魏六镇之乱真的是农民起义吗?本来不是普通的农民军

历史上,李唐先祖李虎就是八柱国之一,而西魏的立国就跟北魏六镇,以关系密切。在传统教科书中,六镇起义被定义为六镇百姓发动的农民起义,作为一个正面的典型。那么,真的如此吗? 首先,六镇起义军可不是普通的农民军。北魏最早被称为代国,主要涵盖在山西北部以及河套的广大地区。而平城则是北魏早期统治中心,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拓跋鲜卑早期作为,占据平城一带,等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农业基地。这里也为拓跋部入主中原提供了一个前进基地。但是随着拓跋鲜卑逐步向南推进,原来的漠北又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娄睿墓壁画 柔然早期是拓跋鲜卑的臣属,后来独立称霸草原。在北魏将重点放在南方后,柔然逐步取代了北魏在蒙古高原上的统治。当北魏大军与南朝作战时,柔然的经常侵入北魏境内打草谷。而平城的位置过于偏北,被打草谷倒是其次,万一平城丢了咋办?所以为了防止出现腹背受敌,北魏在平城的北部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既然是为了保护都城,控制漠南,六镇的战略意义显而易见,所以在兵将选择上尤为重视。根据文献记载,六镇建镇之初那都是“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 柔然 魏兰根曾对尚书令李崇说:“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臵,,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看几个关键词 “高门子弟”“强宗子弟”“ 国之肺腑”,足可以说明六镇和驻守六镇的人的地位有多高。这和一些人所想象的所谓贼配军是完全不同的这些人多为世袭军人,行伍世家,不但有更多升迁机会,还享受免除租赋的特别优待。六镇的火热程度可以说是,“当时人物,欣慕为之”。 六镇分布图 根据史书记载,六镇军队不光有原来的鲜卑贵族和中原的“强宗子弟”,还有大量归附的高车人。因为高车受柔然压迫,所以先后有数十万高车人带牛羊百万内附北魏。作为一级警备区,六镇规模十分庞大,仅沃野一镇,就有镇将、僚吏八百余人。 北魏早期 在士兵待遇上,相比南朝那些种地交一半,还要承担各种徭役的南朝军户们。那些担任正兵的鲜卑军户们,则享受优厚待遇。像《木兰辞》里代父从军的木兰,她们家原型就是镇军军户。所以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她父亲的名出现在类似军帖上那种正规文书上,可不是类似石壕吏那种抓壮丁,也不是那种至于与几乎沦为农奴的军户。 而且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能买的起骏马和马具,买完直接骑马报道,说明木兰家服的是骑兵甚至具装骑兵役。所以大家就不要脑补什么,“木兰晚上宿营,怎么睡大通铺啊?”因为木兰很可能,类似欧洲的骑士,很可能还带有自己的“家生子”那样的仆从和辅兵,平时享有独立的营帐。 鱼鹰社画的北朝军队 而且北魏对军户的刀和弓箭并不禁止,所以那些军户们的个人武艺是没有问题的。对于这种维度较高的地区,因为农业条件不如河洛,军户们的农忙时间也少,训练时间更多。除此以外,早期去六镇守边,也相当于镀金,所以不少懂兵法、有武艺的勋贵子弟也会去六镇深造立功。另外,作为畜牧业与农业的过渡区,六镇地区既能培养大量战马,又可以依托城镇打造强大的重甲骑兵和步兵。众所周知,具装骑兵就是鲜卑人的杀手锏,而马镫的实物也最早发现在北方。 显然,六镇的军事地位重要、军事实力强大。因此作为重要的北方警备区和兵源储备区,北魏早期诸帝将六镇所在的阴山地区作为重点巡视区域。即使到了时期的太和十八年(494)七月,孝文帝还巡视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四镇,下诏六镇及御夷城人,年满八十以上而无子孙兄弟,终身给其廪粟;七十以上家贫者,各赐粟十斛。但是,什么都怕但是,在北魏迁都洛阳后,原本经济条件就比较好的中原地区成为北魏的重点发展区域。而大同地区处于山西北部,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如中原地区。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中,一个地区的农业条件会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而就在孝文帝巡视四镇的同年,北魏迁都洛阳。 结果原本作为首都屏障的六镇地区重要性极度下降。此外,因为六镇地区农业不发达,所以需要内地支持。北魏前期可以利用政治手段为六镇地区提供足够的军粮,而随着迁都,六镇地位下降,外加内地自然灾害也不少,六镇就只剩自力更生了。除此以外,在后,北魏仿照南朝建立,一部分鲜卑贵族变成门阀。但是其大多是南下的鲜卑贵族,传统军事贵族受到排挤。比如,北魏在汉化过程中,把南朝优缺点都一股脑的吸收了。比如与北魏文官甚至提出“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的建议。 东魏武士俑 去洛阳的鲜卑贵族转型了,但是传统的就被边缘化了。因此,六镇官员的选拔也不像以前那样优中选优了。广阳王深就此上书肃宗分析说:“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有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纵,过弄官府。政以贿立,莫能自改”。《魏书·京兆王传》也载:“政事怠倦,纲纪不举,州镇守宰,多非其人”。最终,六镇将领已经从大家抢着上的岗位,变成“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的境地。 结果六镇成了边关之地,那些失意的边军官兵也因为被边缘化而日生不满。 敦煌骑战图 在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北魏朝廷又下诏“诸州镇军贯,元非卯配者,悉免为民,镇改为州,依旧立称。”结果六镇镇民军籍、军户的自由民身份被免除,转化为依附性很强的“府户”(类似农奴)。这就是说,他们的最后一点政治优势都没了。经济待遇没了、政治地位又没了,六镇之乱或六镇起义就此爆发。 正光五年(524年)三月,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发动起义。然后三个月内,六镇皆反。因为六镇起义军本来就是世代从军习武的,而北魏内地的军队在和南朝的战争中不断消耗和腐化,很难打过起义军。北魏最后不得不联合柔然两路夹击,才镇压了起义。虽然六镇起义失败,但是余部仍然起义不断。 最终,同样是发源于代北的尔朱荣镇压了六镇起义的余部,但是六镇起义军部分将领像,等被尔朱荣收入麾下。后来,随着尔朱荣的被杀,。高欢和宇文泰的起家军队就是靠着接收的六镇军民。尤其是高欢消灭尔,就是依靠其收编的20万六镇军民。 另外,当依靠镇压六镇起义起家的尔朱荣在掌握中央政权后,在手下军官的建议下,对北魏皇族与官员进行了大屠杀,这就是。在那场屠杀中,被杀的官员和宗室据《》、《魏书》记载有一千三百多人,《》记载有两千多人。所以,那场起义以及之后的那场屠杀,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也宣告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六镇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实在不应该只停留在历史教科书的一角……当然随着现在历史课的所谓“减负”,那一角估计都待不住了…… 随机文章有关秦.隋朝的灭王和功迹?雅典政治家:克里蒂亚斯简介二战苏联主力战斗机浅析,共15000多架速度碾压德军战机股市鳄鱼法则的意思,及时止损才能避免99%的亏损大魔王贝利尔,曾是撒旦人选能力最强的堕天使之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风流皇帝乾隆帝最悲催的嫡子,死后仅以普通宗室规格下葬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