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妻子的浪漫旅行》收官,颖儿开心得像个孩子,因为付辛博终于肯把自己的一部分钱交给她。要知道,两人可是从恋爱到婚后,一直实行AA制。包括颖儿怀孕时,也是如此。孕期没有收入的她只能啃老本,她焦虑到还在坐月子,就拼命减肥,想尽快工作赚钱。
现在,像颖儿这样的姑娘有很多,她们独立坚强,可以自己负担一切。但这些的背后,是无人知晓的焦虑。这种焦虑,就像是自己独自站在狂野中,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让自己不安起来,而亲密关系中,也没有给她们安全感。结果就是,不管有多么焦虑无助,她们也选择憋着不说,想靠自己渡过难关。
我有一个闺蜜就是如此,“懂事”就是她的代名词,也是别人对她的评价。她明明想要去欧洲度蜜月,最终却同意了老公去三亚的想法;北京下暴雨的时候,老公要来接她,她连忙说不用,后来,她等了一个小时才叫到车,在出租车里,听到司机说待会要去接老婆回家,她一下子就哭了出来;……
像这样的“不用不说”,就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我不敢说,因为我怕你不喜欢我,嫌弃我。我努力在你面前维持一个好的形象,但越是这样,反而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最终,陷入焦虑和痛苦。
可怕的是,焦虑和痛苦不是单方面的。一天夜晚10点多,闺蜜因为一件紧急的事情要回公司处理,好强的她坚持拒绝了老公送她去公司的好意,一个人打车回了公司。在她走后,她老公非常挫败和困惑地打电话给我:为何她不用呢?明明这是两个人在一起,我应该做的啊。困惑、挫败、不被需要、没有安全感,变成了两个人各自的谜团。
说来可笑,两个人化解了心中的矛盾是因为有一次我闺蜜喝多了,一夜晚都在跟她老公絮絮叨叨地说,她爱这个男人,渴望爱,害怕失去爱,还说她一直想去欧洲度蜜月。正是因为这次对话,她老公这时候才知道,没有去欧洲度蜜月是她的遗憾。紧接着,老公请了年假,带她去了欧洲。我后来问她,是不是真喝多了,我闺蜜笑着说,真喝多了,但是也是真想告诉他一切。
满足一个人的安全感本来没有那么难,你只需要直面你自己对于爱的需求,看到它、面对它,并且勇敢地说出来。一个真正有安全感的人,并不是一个人死扛下所有事,而是知道,怎么去和对方分享自己真实的内心。就像颖儿在节目中对付辛博说出了自己的焦虑,明确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你能不能也拿出一小部分资金,这样我就很开心。最终,她得到了付辛博的储蓄卡。当她迈出这一步时,她的安全感就已经在增加了。
两个人在一起,想要更加亲密,就要敢于暴露真实的自己。我们的文化中,有一个“要小孩子命”的规矩,就是懂事,大家都喜欢懂事的孩子,于是,有太多的人,从小为自己找到了一条讨喜的路——懂事——只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就能得到大人的认同。殊不知,小孩子最不需要的品质就是:懂事。因为在这种认同之下,他们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感受。不去做那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是选择去做能够讨别人喜欢的事。
但在爱情中,爱的需求本能爆发,压抑不仅得不到认可,反而会让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越压抑,越没有安全感,越没有安全感,越想压抑。一份坚固的爱之所以有安全感是因为我们彼此信任,因为这份信任,我们敢于将真实的自己暴露在对方面前。我们不断地碰撞、包容、接纳,让感情一步步升温,让爱更加坚固。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的安全感变得越来越多,这段关系也会更加长久。你要相信,真正爱你的人可以接住你。
亲密关系,心理学流派当中的一个分支,也被称作关系心理学,本意是指不限性别年龄的两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现多指异性间。
两性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两面,人也一样存在男女两性。加强对”两性“的了解,是 人类自身和 繁衍的需要。因此,打开两性之门,揭开性的诡秘面纱,是我们从小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