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我“上热下寒”?如何样可以引火归元?
很多人得了重病或久病后,出现阳虚重症,阳气外脱的现象。表现典型的“上热下寒”,经常口干舌燥、口腔溃疡、舌头长疮。但是你问他还很怕冷,尤其是双膝盖以下部位。这是如何回事呢?

肾里的阳气是一身阳气的根,被称为“命门之火”。但是阳气太虚了就会向上浮动,甚至消散。于是他口干舌痛,头面发红,脸上油腻,看着像“上火”,本来用黄连、蒲公英等下火药你就输了,越清热越坏。你身体的阳气会外脱更加厉害,下肢更加怕冷!正确做法是“引火归元”,就是让上面的浮火下降潜藏到肾里面。具体可以睡觉前用醋调吴茱萸粉末,伤湿止痛膏贴在脚心涌泉穴,第二天再撕掉胶带。中药也有“引火归元”组合:肉桂+熟地+川牛膝。您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呢?中医认为“同气相求”,火气相通。吴茱萸性热,贴在肾经的涌泉穴就能补助肾阳,把上边的阳热吸引下来。而肉桂专补命门之火,熟地黄可以大补肾水,川牛膝可以引导热气下行。那样不仅把上面的火热引导下来,而且把它封藏在肾水之中,那样子就能标本兼治。
多尔衮死后才被封帝王,唯一留下的女儿东莪最后如何样?
公元1650年,一代权臣,第一个摄政王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清朝的江山一大半都是由多尔衮打下来的。 在自己的父亲去世后,四哥登基,并改国号为大清,成了后金第二个,大清第一个皇帝。 不过,皇太极虽然建立了大清,但是却没有入关,没有入主中原,没有完成大业。 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就扶持皇太极与的儿子登上了皇位,更是帮助帝成了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完成了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一生的遗憾。 顺治年幼,大权都掌握在多尔衮的手里,他才是那个时候实际上的清朝掌权者。不过,随着顺治慢慢长大,他早已不满多尔衮将大权牢牢的握在手里。 因而,顺治和多尔衮的关系一直不好。 虽然,顺治帝曾说:“各处征伐,皆叔父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叔父幼而正直,义无隐情,体国忠贞,助成大业。又辅朕登极,佐理朕躬,历思功德,高于。” 但是,当多尔衮死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当多尔衮不幸死于狩猎途中时,虽然刚开始的时候,顺治给予了多尔衮很大的尊荣。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只是,两个月之后,顺治就剥夺了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将其鞭尸。 顺治是恨极了多尔衮。如果不恨,他不会等多尔衮一死,就让手下的人呈上多尔衮的种种罪状,更不会将其鞭尸,让他死后都不安稳。 多尔衮一生就只有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女儿——。东莪的母亲是多尔衮征朝鲜时带回的朝鲜王族之女,除了东莪格格之外,多尔衮就只有一个继子。 等多尔衮死后,被鞭尸之后,顺治就将东莪格格和多尔衮的继子下旨交于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而这,也是历史上对东莪格格唯一的记载。 再这之后,东莪格格就像是消失在历史中一般,一点波澜也没有。 虽然顺治很恨多尔衮,还将其鞭尸,但是顺治还是没有将多尔衮唯一的孩子杀了,只是将她给其他人抚养。除了这是多尔衮唯一的孩子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这只是一个女儿,一个不能泛起波澜的女儿。 按照清朝的惯例,东莪格格长大之后,很有可能就是被顺治给远嫁蒙古了。 清朝一直都有将公主,将格格嫁到蒙古的传统,即使,那些女儿嫁到蒙古之后,过得并不幸福。但是,为了和蒙古之间的联系,为了蒙满之间的长久利益,这些格格一直以来都是牺牲品。除了清朝初年,将格格嫁到蒙古之外,就算是到了清朝末期,这个传统都一直存在。比如说,那个大名鼎鼎的川岛芳子也嫁给了一个蒙古人。 所以,除了东莪格格是个女儿之外,为了蒙满之间的联系,顺治就没有将东莪格格杀死,而是将其抚养长大,最后远嫁蒙古,这才使得多尔衮唯一的骨血得以留了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榎本武扬的评价如何样?榎本武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榎本武扬的长处首先在于爱学习和苦钻技术。他在荷兰留学除了上级指派的任务外还学了采矿、国际法。两年牢狱生活他过得十分充实,叫人送来的全是洋书和纸笔。在狱中潜心写出了《开城杂俎》,里面是什么人工孵化器,烧酒、肥皂、蜡烛灯的制造方法等等,连图共有四册。其次,它具有“江户子”直来直去的特点,要么拼命地反政府,要么为这个政府卖命。第三,他虽然能领兵打仗,但没有忍心牺牲部下的狠劲,所以,他能在大势已去时做好就死准备举手投降,而不考虑自己当初的行动带来的后果。还有,就是受到欧美自由思想的影响,他这个“总裁”是完全靠选举当上的,这在日本历史上是首开先河的。 至于榎本武扬的短处,首先在于他不顾大局的愚忠。幕臣意识渗透进他的血液,从而看不到腐朽的封建幕府已成了历史车轮前进的绊脚石,他率军舰北逃实际上起的是阻挡历步的作用。日本有人将榎本武扬和坂本龙马相比后认为,榎本武扬北逃是被动的,是出于对萨长的憎恨、对幕府的期冀和对胜海舟交出江户的不满,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幻想着德川幕府的东山再起,才成立了“虾夷共和国”的,即使他的独立国成功,区区几千人也不过只会成为帝俄的俎上之肉。而坂本龙马的“船中八策”则是着眼于当时大局、世界形势,要成立真正欧美式的民主国家。所以,坂本龙马比榎本武扬思路高出一筹。 明治维新血与火的生死较量中,榎本武扬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物,他受幕府派遣到荷兰学习海军,学成归国偏偏赶上了幕府已经处于之中,戊辰战争爆发,他正担任海军副总裁,1868年1月26日指挥幕府军舰在兵库海面炮击了萨摩藩的船只。后讨幕军进入江户,他拒绝交出军舰,并率8艘军舰和部分陆军一路北上占领了北海道,1868年10月成立虾夷共和国,并自任大总统。而在维新军攻打五稜郭、自己军队还剩几百人时,为避免无谓牺牲,他又主动向维新军参谋黑田清隆(即维新后第2任首相)请降。本准备赴死,不料想其才能却被黑田看好,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在坐了2年牢后居然被破格录用成了政府高官,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无保留地献给了新政权。 此人的行为与一般日本人殊异,对幕府、幕臣的愚忠贯串了他的一生,可他身上又有着敢于当领袖、类似平将门、源义仲那种造反精神;“士为知己者死”的旧思想固然很重,同时又有着欧美那种民主思想。不仅如此,他还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既能领兵打仗又精通外语、外国文化,能胜任驻外使节;既有思想懂法律,又苦钻技术,堪称一位技术尖子。此外,还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杂家”。 归结起来,榎本武扬虽然在欧洲留学接触了欧美的民主思想,但最终没有敌过他的“幕臣意识”。至于,他为明治政府做官办事,里面恐怕还有着回报黑田清隆、木户孝允等人的知遇之恩的成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