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出轨的事件有很多,其实女性出轨的事情也不少,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性会更大,出轨的情况没有男性那么多,对于女性出轨会有非常严厉的指责,造成女性出轨的因素有很多,那么女人出轨的因素有哪些?女人为什么想要出轨?下面为大家介绍。

1、女人想出轨的原因
一、受不起平淡
婚前,姑且不论是否风花雪月。婚后,必然与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打交道。男人未必负责赚钱养家,女人未必负责貌美如花。拿到一纸婚书,没有谁保证就有幸福生活。最怕是男人抱怨着工作的不如意,八卦着亲友的是与非。你恨不得堵住他的嘴,他还在拍着肚皮说:亲,我饿了。
二、忍不了报复
有人问:为啥都是女人担心男人搞婚外情?中国女人向来传统,结婚之后以家庭为重。而中国男人没有风流的资本,却有一颗风流的心。只是没有合适机会,并非就会死心塌地守着你一个女人。他被你知道出轨真相,你孰可忍孰不可忍。撒旦在你眼前,极力怂恿:他初一你十五!
三、挡不住男色
如同《钓鱼的启示》中,那条令你念念不忘的“鱼”。女人好色的程度,是你也无法想象的。女色当前,男人固然无法保持冷静。男色当前,女人神魂颠倒、意乱情迷之下——谁在乎这么多?上了床、出了轨再说!与帅哥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爱在当下,豁出去是该有的勇敢。
四、扑不灭欲火
没有谁的诱惑,女人骨子里都会偷偷的孤芳自赏。譬如想着:我这么年轻漂亮,咋就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了呢?她也会觉得,这辈子没怎么疯狂过、没怎么深爱过就被套牢很不甘心。食色,性也。只要饿不死,少吃亦无妨。可欲望,总是每分每秒煎熬着。主动出击,更有胜算。
2、哪些女性更易出轨
1、缺少男人陪的女人
女人在婚前的恋爱期,喜欢缠着自己的另一半,走入婚姻后同样离不开男人的陪伴,一个在婚姻中缺少男人陪的女人,心灵会孤单、精神会寂寞。久而久之,她会因为承受不住孤独的煎熬而去寻找慰藉。因为女人天生害怕孤独,有个男人陪在自己身边,即使不说话,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甚至是一种习惯。对女人而言,当自己的男人在婚后无论是出于忙事业,还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奔波,长期疏于陪伴自己都是难以忍受的,很容易发生出轨行为。
2、两地分居的女人
夫妻之间最忌讳长期过两地分居的生活,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婚姻出现问题,发生出轨行为的情况很多都是因为夫妻两地分居造成的。结婚的目的什么,不就是希望两个人在一起好好的生活,彼此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过日子吗?可是,当下有许多夫妻为了赚钱,或因为工作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这当中包括很多结婚没几年的年轻夫妻,尤其是身在农村的夫妻,男人去城市打工打拼,女人在家带孩子,长期的两地分居,除了消耗和淡化彼此的感情,更会因为生理需要和寂寞孤独而引发彼此的出轨。
3、婚后不上班的女人
有些女人是在老公的安排下不得不呆在家里,有些女人是自愿在家里做全职主妇或全职太太,这样的女性不用去上班,她们有大把的自由时间去支配。人虽然渴望自由,但有时过于自由,又会因为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无处消耗而产生空虚和无聊。长此以往,加上自己的男人在外边经常应酬,忽略了自己的存在,在不良心态的驱使下,便很容易发生出轨行为。
4、经常和上司出差的女人
作为职业女性,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和上司或领导出差是避免不了的。但女人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惧怕孤独,一个女人出差在外,远离了家门,总会有一种异样的心情和别离的感觉,身处异地与家隔断的距离感,有时会让女人变得很大胆,加之女人善于制造幻想和浪漫,和一个有能力有身份的异性上司出差,在某个茶余饭后,再伴有微微的酒醉,在一时冲动之下,就可能意味着会发生出轨的危险。
5、胸大无脑的女人
精明的女人,对于异性的引诱是具有一定控制力的,因为她会不停的通过大脑来盘算,即使出轨也要保证自己大捞一把,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而对于那些胸大无脑的女人,往往禁不住男人的一点诱惑和甜言蜜语就会缴械投降。这样的女人脑子就像缺根弦一样,除了三围突出,容貌突出,可能智商一点也不突出,也就最容易被富有心机和会忽悠的男人骗出轨。
6、经常会受伤的女人
女人渴望被照顾,被疼爱,可是如果在一段婚姻当中,总是遭受男人的冷落,或者言语上的刺激,更甚者是家暴,那么,这段爱情对于她们来说或许早已经画上了句点。在自己丈夫身上找不到安全感,便会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转移到其他男人身上。
乐昌公主为什么可以自己选择中意的夫婿,不用包办婚姻?
自古女人爱前夫,乐昌公主被迫嫁了丞相,还是和前夫破镜重圆,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诗词《羽林郞》有一句就是“男人爱后妇,女人爱前夫”。古代的女人一般情况下都是爱前夫的,尤其是那种因为战乱或其它原因被迫分离的夫妻。 这里就讲讲乐昌公主和她前夫破镜重圆的故事。 乐昌公主本是陈国陈宣帝的女儿,南朝后主的妹妹。她容貌端庄秀美,才色冠绝,,雍容华贵,而且有很深的文学造诣。 据说乐昌公主的丈夫是她自己选的,属于自由恋爱,她自己作主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陈太子舍人)为妻。这一点就很奇怪了,古代都是包办婚姻,公主一般都是政治联姻,乐昌公主如何可以自己挑女婿?恐怕是双方有意,成全吧。 徐德言作驸马后入朝廷任侍中,他和乐昌公主夫妇十分恩爱,相敬如宾,这是佳偶天成啊。本来这段幸福的婚姻可以白头到老,没想到却要因战乱而分离。 不是个好皇帝,生活奢华,偏安一隅,想过自己小王国的幸福日子,而隔壁的隋国的皇帝却野心勃勃,想统一天下,因此举兵攻占江南,很快就消灭了陈国。 陈后主和皇族被虏北上,一同解往隋国国都长安。乐昌公主作为皇族公主,自然也在被虏之列。 陈国国政大乱时,徐德言就有了不好的预料,对乐昌公主说:“你容华绝代,后自然要被权贵豪强占有,我们夫妻要分离了。如果我们有缘份的话,我希望我们能再见面。” 于是徐德言把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一半留给乐昌公主,一半自己收着,和乐昌公主约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你在长安街市上沿街叫卖铜镜,如果我还活着,一定去找到你的下落。 这个方法是不是很聪明?在没有电话和固定住址的情况下,人海茫茫,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可是聪明的徐德言想出了这个办法,真是绝妙。 陈国皇族被虏到长安后,陈后主叔宝和他的妻妾被幽禁长安中,陈后主的叔伯兄弟被放逐到遥远的边疆,宫女被收入宫廷充当宫女,而容貌漂亮的公主和宫女被分配给南征有功的将士及大臣。 乐昌公主被赐给丞相作妾,宁远公主则被收入宫中为妃,成了深受文帝宠爱的。 果然不出徐德言所料,乐昌公主还是被分配给权贵豪强了。亡国公主只能当敌国丞相的妾,这真是辛酸,但是杨素对乐昌公主十分宠爱,乐昌公主过得还是荣华富贵的日子。 可是乐昌公主还是爱着自己的前夫徐德言,。她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前夫徐德言,盼望与徐德言鸳梦重温。 而徐德言流离失所,百般艰难才来到京城。到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他就在集市上等待。而乐昌公主命年老仆人拿着自己一直珍藏在身边的半面铜镜在集市售卖,这个只有一半的破镜子居然还卖得很贵,众人都笑话他。 徐德言看到这情景,,这一定是乐昌公主派的老仆人。于是他把这个老仆人请到家里,给他好茶好饭地招待,问他乐昌公主现在是什么情况,然后拿出自己的半个镜子与之合上,并赋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影,空留明月辉。” 然后老仆人回家就把这首诗告诉了乐昌公主,乐昌公主伤心地哭泣,不思饮食。丞相杨素看了很奇怪,就问乐昌公主什么事这么伤心,乐昌公主以实相告。 杨素怆然变色,他很同情乐昌公主和徐德言,于是他派人把徐德言请来,把乐昌公主还给他,还送了他们很多财物。 听到这件事的人都很感叹,感叹乐昌公主夫妻的坎坷情事,也感叹杨素的宽容成全。 杨素设宴请乐昌公主和徐德言,宴席上,杨素让乐昌公主做诗表达她此时的感情,乐昌公主做了这样一首诗:“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司。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然后乐昌公主和徐德方一起回到江南,夫妻恩爱,白头到老。 这个爱情故事是不是很令人感动,乱世的人,可是最终双方努力,得到了好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流皇帝乾隆爱女固伦和孝公主与和珅儿子丰绅殷德的婚姻
(1775年—1823年),帝皇十女,母惇妃。公主于乾隆65岁时出生,因性格活泼,善骑射,容貌类似父亲,深得乾隆宠爱。后嫁于长子为妻。逝于三年,终年49岁。 据李朝史料记载,和孝公主在宫中号为“波罗公主”。由于公主最为所钟爱,即使盛怒之时只要一见到公主怒气便解。所以每当乾隆要责罚宦寺时,宫人就会送公主至皇帝处。 乾隆五十四年,公主出嫁,妆奁十倍於和嘉公主。乾隆赏赐公主的器玩槪论其直殆过数百万金,另外特赐帑银三十万。公主出嫁当日,大官手奉如意珠贝, 拜辞於公主轿前, 无虑屡千百。首阁老虽然年老位尊, 亦不能免。 筹备 十三岁的时候,乾隆开始为女儿筹备大婚的事宜。 首先,他破格晋封十公主为“固伦和孝公主”,享受皇后嫡出女儿的待遇,相当于亲王。而且,他还让十公主享有乘坐金顶轿的资格,那更是嫡出公主都不一定能得到的特殊待遇,超过了她所有的姐姐们。 就在这一年,乾隆晚年最宠爱的妃子之一,维吾尔族的容妃和因病去世了。容妃,即传说中的“香妃”。但是她的人生与民间传说大相径庭——她的家族和卓,被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人,在穆斯林中享有至高的威望,出于政治考虑,乾隆纳和卓氏二十九代王的女儿买木礼艾则穆为妃。和卓氏初入宫受封和贵人,后封容嫔、容妃。她的家族因为她而备受皇宠,哥哥与堂兄都被封为一等台吉(享有封地握有兵权的王爷)。从宫廷画家留下的油画来看,和卓氏气质高贵,样貌秀丽,身材袅娜。由于娘家的雄厚背景,再加上自己出众的品貌,容妃在后宫备受皇宠。可惜,她一生都没有生育儿女。 没有亲生儿女的容妃,热爱草原,也热心皇家狩猎活动,常常追随在乾隆身边,一身戎装,在木兰围场上追逐奔跑的兽群。——因此,她十分喜爱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十公主,将她作视作亲生女儿一般地疼爱。 容妃去世的时候,大约是五十多岁,临终时,她对自己不能亲眼看着十公主出嫁感到十分遗憾,她在留下的遗言里,将自己多年收藏的财物分送给家人以及后宫的姐妹。得到遗赠最多的,就是她念念不忘的十公主,遗赠的珍宝器物多达二百四十多样。 政治婚姻 在和孝公主15岁那年,乾隆五十四年的十一月。和孝固伦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乾隆送给女儿的陪嫁丰厚奢华,仅绫缎类的衣料就达到近两千匹,可以堆满一间仓库。从此,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两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他们的婚姻无疑是一场政治婚姻。在中国古代,很多政治婚姻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政治婚姻是最符合实际,也是最稳定的婚姻结合形式,因为政治婚姻首先强调的是,夫妻双方肯定同属于相同或相近的阶层,由是推之,两人的志向,兴趣爱好大都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夫妻在一起生活就有了共同的话题和追求。所以相对于封建社会其他童养媳、指腹为婚来说,政治婚姻不能不说是相对可取的,虽然其中充斥了大量的权钱交易。 丰绅殷德与固伦和孝公主无疑是幸运的一对。不错,他们之间是一笔政治交易,尤其是在和珅看来,和珅可不会管他们之间有无感情,他只是要依赖公主的关系来巩固乾隆帝对自己的宠爱。但是两人却异常般配,男的潇洒俊朗,女的美丽大方,在以后的数十年间,两人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共同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和珅也极力讨好固伦和孝公主,他不仅嘱咐丰绅殷德每天多陪陪公主,而且自己也向公主大献殷勤,因为多年来与乾隆的相处让他了解:要讨好一个人的欢心,就应从他最喜欢的人下手。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的最爱,尝曰:"汝者为皇子,朕必应汝储也。"因此,和珅在固伦和孝公主尚年幼时,便竭力讨好。公主也对和珅非常赖。据清人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公主幼年时"常呼相为丈人,一日上(乾隆帝)携主(公主)游同乐园之买卖街(在中,每年新春伊始到燕九节期间,仿照民间设立的商业一条街),和珅时入值在焉。高宗见信估良者有大红呢夹衣裳一领,主悦之。上因语主曰:"万向汝丈人索之,和亟以二十八金买而进之。望乎和为丈人,未知其故。主少时好衣冠作男子大。或因戏为此称耶。"说有次公主见到喜欢的衣服,乾隆叫公主求和珅为其买之,此时想必乾隆已赐婚,故公主呼和珅为丈人。 婚礼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要举行婚礼。乾隆赏赐了无数宝物给公主。同时又下谕道:"凡下嫁外藩固伦公主,例支俸银一千两。如系在京住者,即照下嫁八旗之例支给。从前和敬固伦公主,虽系在京公主,而俸银、缎匹仍照外藩之例支领,年久便越减,是以降旨仍许照旧关支。今和孝固伦公主,系朕幼女,目在朕前承欢侍养,孝谨有加,将来下降后,所有应支俸禄,亦著一体赏给一千两,以昭平见,而示嘉奖。"显示了乾隆时固伦和孝公主的偏爱。同时,乾隆,对丰绅殷德亦宠爱而加,下旨曰:"命固伦公额附丰绅殷德在御前行走。"后又任其为教秩大臣。是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赐刚15岁的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在此黄应吉日举行了婚礼,乾隆赐予大量奖赏。 婚后 高瞻远瞩 皇室中良好的教育使固伦和孝公主非常能干,见识长远,所以乾隆的溺爱并没有使公主养成骄娇二气,反而愈见其才。婚后,她也很关心丈夫丰绅殷德的前途。因为她知道,男子汉大丈夫必须要有事业为依靠,她不希望丈夫整日荫在皇上与和珅的阴影下反而无所事事。希望丈夫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依赖父亲。 婚后,她发现和珅贪赃枉法,她预感到和珅这样贪财好货不会有好下场,昭连《啸亭续录》记载:"公主尝对丰绅殷德言:"汝翁爱皇父厚德,毫无报称,惟有见有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固伦和孝公主果然高瞻远瞩,过不了几年,和珅事败,公主多次向求情,为和珅求得全尸。 对丈夫严厉 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婚后的生活甚笃,而且,因为公主比丰绅殷德大半个月,又受乾隆宠爱,所以,在家中固伦和孝公主占了事实上的主动地位。据昭连《啸亭续录》记载:"某个冬天的一个早晨,天上飘着,童心未泯的丰绅殷德不由得童心大盛,想起童年与伙伴及堂兄丰绅宜绵一起玩雪的情景,于是情不自禁"偶弄奋作拔雪戏。"和孝公主看到很生气,立刻责备他说:"汝年已逾冠,尚作痴童戏耶?"可见公主对丰绅殷德要求十分严格,丰绅殷德见公主生气,连忙跪下求饶,请求公主原凉,公主含笑扶起丰绅殷德,并为其拭汗,道,汝勿作童戏,与吾共读诗书! 和孝公主以儒家礼仪来要求自己的丈夫丰绅殷德,丰绅殷德也不负公主所望,努力修习,深受皇上重用。 固伦和孝公主尚骑射,着男装,经常和丰绅殷德出外打猎,起初和珅为了讨好公主,常与两人同出游猎,后见小两口情深意切,心想自己就不用亲自出马了,自己已经位极人臣,现在要培养的是长子丰绅殷德,如果他与和孝公主的感情浓厚,那么,乾隆必定更宠丰绅殷德,到时,和家父子都会受尽公主宠爱,故和珅经常教训丰绅殷德多陪和孝公主出猎或游山玩水,丰绅殷德也很机敏,又喜欢公主,所以每次公主出猎,必偕同前往。 但两人亦有不谐的时候,固丰绅殷德"持重老成,",而公主生性外向,能干练达,两人在相处的时候经常出现公主一人"独领风骚",而殷德一言不发的场面。 劝夫纳妾 二人婚后有一子,公主全融身心投入到幼子身上,而丰绅殷德常常去外地视察苗民起义的军情。故两人之间出现过裂缝。不过幸好丰绅殷德也喜欢自己的幼子,三口之家也其乐融融,可惜,不知是什么原因,二人的幼子早夭,和珅闻之亦伤心欲绝。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更是悲痛不已。此后,公主不曾再生育,为了和家不致绝后,公主多次劝说丰绅殷德讨几房小妾,丰绅殷德起初以为公主乃是试探,后来公主多次恳请,方知公主情深意切,虽然他不想伤害公主的感情,但由于和家无其他子嗣,为了接续香火,他也不得不讨了几房小妾,至于后来和珅倒台后丰绅殷德"饮醇酒,近女色“,则又另当别论了。 变故 乾隆去世 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三,十公主刚满二十四岁的这一天,她的父亲、人生的保护伞去世了,享年八十八岁。 乾隆帝刚去世,嘉庆便向和家动手了。他当天便下旨,让和珅与死党福长安昼夜轮守梓宫殡殿。这等于变相地将和珅除去了军政大权,软禁起来了。 随后,嘉庆调兵遣将,立即起用自己的亲信和亲兄弟,接管了军机处及户部,并让兄弟们领着大内侍卫将乾隆的殡殿团团围住。 和珅被擒 正月初十,和珅就在乾隆的棺木前束手就擒。 和珅一入天牢,立即引发了控诉他的高潮,各省督抚、各部公卿多年受他压制敲诈,这时纷纷上书,要求将他以大逆之罪凌迟处死。 在这种波澜之下,和府被抄,丰绅殷德也被抓起来审讯。十公主惊恐悲哀,没有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来到了。为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她只得忍着眼泪,赶进皇宫,跪着请求自己的哥哥,放公爹和丈夫一条生路。 嘉庆从小就特别疼爱这个小妹妹,但也从小就痛恨和珅。据说当年,他得知父亲将小妹许配和家时,曾愤恨得饮食不入。 现在,面对哭成泪人的妹妹,他思来想去,只得扶起她,答应饶恕额驸。但是和珅罪大恶极,至多只能保他一个全尸。 十公主只得打道回府。 仅仅又过了四天,嘉庆便在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颁旨公布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三天后的正月十八日,刚满五十岁的和珅便在狱中收到了一条御赐的白帛,悬梁自尽了。 总算兄妹情深,嘉庆信守了承诺,不但赦免了丰绅殷德,还让他仍旧享受伯爵的封号待遇。 对于和家那富丽堂皇的府邸,嘉庆将它,一半归还十公主及额驸,另一半赏给了同母的弟弟庆郡王永璘。 和珅倒下了,但他仍有后人。按封建社会的习俗,只要有后人,那么这个人还算孝顺,如果没有子嗣的话,无论他如何孝敬父母,他也会被扣上不孝的罪名。因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后人就涉及到一个范围问题,有的人只把直系亲属算作后人,只包括儿子、女儿,有的人认为应该算所有的后人,我们同意后一种看法,我们认为,如果只算直接的亲属的话,和珅的后人就太少了。因此我们把固伦和孝公主等与和珅有关的家属亦当作后人。 丈夫堕落 和珅长子丰绅殷德,生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在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四月,乾隆帝赐名丰绅殷德,指其为十公主(即固伦和孝公主)额驸,并赏戴双眼花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完婚,和珅死后,在公主几度恳求下,嘉庆允许其夫丰绅殷德"暂行出城,料理丧事"。堂兄丰绅宜绵也被暂时解禁。和珅生前建造的比皇陵还豪华的和陵,因逾制被嘉庆帝强行拆毁,丰绅殷德与堂兄丰绅宜绵只好另立新坟,草草掩埋之,并把、和琳等人的坟地也迁到此地。让冯氏与和珅这对夫妻能在阴世团聚,和珅在修筑和陵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没有机会享受和陵,只有静静地躺在刘村坟地内。和珅倒台后,丰绅殷德相继被革去一等公、贝勒伯爵等爵位。幸好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嘉庆因镇压白莲教成功,龙颜大悦,大赏天下,也赏了丰绅殷德,他下谕道:"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固伦额驸丰绅殷德,其品秩原与贝子相等,嗣固伊父和伸获重谴,是以将丰绅殷德一并革职,旋经朕格外加恩,授为散秩大臣,今当大功勘定,恩逮亲藩,因念固伦和孝公主亦应一体锡与恩施,著将丰绅殷德,赏给民众品级,仍在教秩大臣上行走,俾公主同深欢感,以示朕笃念椎恩之至意。" 经历了从荣华富贵到一无所有,丰绅殷德也深深理解到了人生如梦,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正如《》的作者一样,他看破世相,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惜,丰绅殷德没有曹雪芹那样的才华,也没有曹雪芹那样的苦功,所以,他只留下了一些三流的小诗,后来被其堂兄丰绅宜绵整理成册,也算是流传后世了。因此丰绅殷德整天纵情。他希望这样的无所作为能逃避官方对自己的陷害。 可是如此还是犯了忌讳,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固伦和孝公主府长史奎福向内务大臣温布控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并欲害公主,将妾带至坟园于国服内生女各款。"嘉庆一审发现纯属诬告,不过丰绅殷德国服内生女确有其事,丰绅殷德也供认不讳。故嘉庆帝谕示道:"……实系奎福因革去长史心怀怨恨,捏词诬控,今爱书已定,丰绅殷德并无谋为不轨之事。其罪状在和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一年内生女,实属丧心无耻,令其,如此惩办已是敬幸,其他俱属轻罪不议。" 按大清律例,皇帝大丧期间,守制者不得悬挂门符,张灯结彩,不得婚嫁,不得同房生育等等,丰绅殷德身为额驸,在乾隆丧期内,当然应守禁忌了,从此丰绅殷德生活中最后的一根稻草也没有了,"饮醇酒、近妇人"这些平时里的行为也成了奢望,生活中什么自由都没有了,丰绅殷德哀叹:"功名事业俱泡影,埋骨何须墓志铭。" 晚年 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嘉庆又授予他"头等侍卫,擢副都统,赐伯爵衔。"不久,嘉庆派他到乌里雅苏台任职,丰绅殷德"星驰瀚海,日近斗魁,秉公执法"。在边疆地区供职,与其说是嘉庆在提拔他还不如说是在流放他,嘉庆讨厌与和珅有关的一切,当然自己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除外,所以就来个眼不见为净,让丰绅殷德长期在边疆做官。而此时,丰绅殷德的身体由于过度放纵和自暴自弃的心境,已经是百病缠身了,在这种蛮荒之地无异于慢性自杀,他自己早死晚死都不太计较了。公主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奔赴黄泉,于是多次向皇兄求情,希望他放自己的丈夫回来养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二月,应公主所请,嘉庆许可丰绅殷德回京疗伤,还派人看望他,过了没几月,由于旅途劳顿,当年五月,丰绅殷德去世,年仅36岁,嘉庆"念其平日小心供职,赏给公爵衔,"又"派英和带同侍卫十人前往奠,并赏赐陀罗经被,赏给和孝公主银五千两,俾资料理丧务,仍照公爵衔给与恤典。"其堂兄丰绅宜绵闻讯,万分悲痛。 嘉庆帝对妹妹凄凉的处境无能为力,明清两朝的公主都是不能再嫁的。他只能经常给妹妹送来钱物,从经济上帮助她。 随后,丰绅宜绵护送丰绅殷德灵柩同刘村新坟,与和珅、冯氏团聚,丰绅殷德有一个儿子,可是早夭,故身后仅留有两女,死时长女11岁,幼女5岁,"一尚垂鬓一尚嬉。"后来固伦和孝公主过继一个儿子叫福恩,世袭了轻车都尉,嘉庆对丰绅殷德的后人还很照顾。 固伦和孝公主出身显赫,与丰绅殷德同年生,逝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九月初十日,终年49岁。道光帝对姑姑一生的遭遇备感哀伤,亲临她的墓前祭奠。 这份破格的优遇,应该算是十公主一生中最后一次盛大的场面了。虽然和珅倒台,但她还是受尽了三朝皇帝(乾隆、嘉庆、道光)的宠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