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夏季高温天气最容易发生的病症,一旦发作得不到及时的急救措施可能会错过抢救时间。那么,热射病是怎么回事?热射病怎么急救?
热射病是怎么回事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病因
机体因素(40%):
因为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环境因素(50%):
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
其他因素(10%):
免疫力低下、高温环境下穿着过多导致散热不良等。

热射病临床表现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这是因为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有人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浇凉水以降低昏迷者的体温,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高烧40℃左右持续不下的要马上送至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热射病怎么急救
炎热的夏天,一旦发现有人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大汗、全身疲乏、心慌等症状,就应考虑到中暑或热射病的可能,并积极实施急救。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室内、走廊、树阴里。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空调(应避免直吹),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及腹股沟,如有条件,用温水擦拭全身。可在额头、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清凉油、风油精能清凉止痛、醒脑提神,外涂于穴位,可缓解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症状。注意孕妇和3岁以下幼儿禁用。
4.配合按摩手法,可掐按人中(鼻下正中)、十宣(10个手指尖),按揉太阳穴、内关穴(手腕横纹正中向上2寸)、百会穴(头顶正中),搓擦足心的涌泉穴,具有清泄暑热、醒脑安神、镇静除烦的作用。每穴各操作1分钟左右,可使病人很快苏醒。
5.清醒过来的病人,可服绿豆汤、淡盐水、糖盐水,或服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药物解暑。上吐下泻、腹胀、食欲不振的中暑病人最宜选用藿香正气水(或软胶囊)。十滴水特别适用于伴有腹痛的患者。人丹清暑开窍、辟秽排浊,适用于中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痛头昏。注意十滴水和人丹禁用于孕妇。
6.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分为先兆、轻症和重症三阶段。以上方法对先兆中暑及轻症中暑效果较好。若症状持续不缓解,继而出现汗闭高热、头痛呕吐、神智丧失、四肢发凉或痉挛抽搐等,就是重症中暑了,若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时应让患者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向外求助。
北方高温持续发展警惕“高温杀手” 一文看热射病防治8大误区
中国天气网讯 近日,北方高温卷土重来。预计今(6月26日)起至30日,华北、黄淮及陕西等地高温天气仍将频繁上线,其中陕西中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局地可达39℃至41℃。同时,未来三天南方闷热范围将扩大,华南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3℃左右,加上较大的湿度,体感会相当闷热。高温酷热天气容易引发中暑甚至热射病 。热射病就是中暑吗?出现热射病症状及时降温就可以了?不出门,就不会得热射病了吧?中国天气网盘点关于热射病的8大误区,盛夏时节助你远离“高温杀手”。一、热射病就是中暑,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不对。炎炎夏日,中暑常常发生,大家觉得喝点水、降降温就好,不至于有生命危险。但中暑也分几种类型,其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里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并非引发体温升高这么简单,而是产生一系列可怕的生理反应,患者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热射病死亡率非常高,普遍的死亡率可达到50%-70%,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死亡率会高达80%。二、出现热射病症状,在家降温即可。错。中暑一旦发展到了热射病的阶段是极其危险的,热射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体外降温、体内降温、药物降温以及对症治疗,一般在家中能做到的散热、通风等仅是体外降温,对于热射病的救治远远不够。因此,当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不要犹豫,及时拨打120,尽快送医。三、在室内,不会出现热射病。错。热射病并非室外专属,温度高、通风差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热射病。像长时间待在封闭空间内的装修工人、车间工人就属于热射病高危人群;一些老人居住在通风不良、没有安装空调的老旧房屋,也容易出现热射病。四、不做剧烈运动,就不会得热射病。错。很多人认为,热射病一定是高温下剧烈运动才会产生,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前者指夏季剧烈运动者、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后者常见老人、婴儿、孕产妇等体质稍弱的人群。2022年夏季,山东就发生了产妇“坐月子”期间捂热,最终因热射病不治身亡的事件。五、测了体温不高,就不是热射病。不对。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这里提到的核心温度,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而我们日常测量的腋温或耳温仅是体表温度。直肠温度最高可以比腋温高出2.1℃,当体表温度尚属于“低烧”时,核心温度有可能已属于“高烧”。因此,我们日常测量的腋温或耳温仅可做参考,不能完全作为诊断热射病的依据。六、只有夏天才会有热射病。不是。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容易诱发热射病,但热射病并非夏季专属。如在不通风的高温厂房长时间工作的工人、面对熊熊烈火的消防员,甚至冬季蒸桑拿的人都可能发生热射病。因此,在其他季节也需要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以免延误治疗。七、高温天,多吃冷饮可以预防热射病。不健康。吃冷饮并不是预防热射病的好办法,要预防热射病最重要的是多喝水,包括白水、盐水、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的饮料。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让身体失去水分,并不建议喝。大量进食冷饮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因此不是预防热射病的首选。八、女性体质弱,更易得热射病。并不是。通常来说,女性热适应能力较男性弱,但大量临床数据显示,男性热射病患者要多于女性,这应该与男性更多从事户外工作及重体力活动有关。如室外高温作业者、炼钢工人、消防员、运动员、参训士兵等都是热射病高危人群。因此提醒广大男同胞们,切不可因为自己体能好就对热射病掉以轻心。热射病死亡率高,因此预防的意义大于治疗。中国天气网提示,炎炎夏日要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或活动的时间,必须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遮阳避暑、勤补水。当出现早期中暑症状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展成热射病。而一旦出现热射病症状,要紧急送医抢救。(策划/冯玮 设计/魏来)资料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热浪与人体健康》气象出版社
热射病是工伤是真的吗?热射病和中暑的区别
随着三伏天的天气闷热高温,热射病越来越容易发生,而三伏天对于一些户外工作者来说很是考验。那么,热射病是工伤吗?热射病和中暑的区别是什么?热射病是工伤吗《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患职业病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而我国《职业病目录》将物理因素所致中暑列入职业病范畴。这是一种劳动者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因体内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由于起病急,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另外,从2012年6月29日起实施的国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不过有争议性的是,热射病在工作时间发生才能算是工伤,回家途中等应该算不上工伤。热射病和中暑的区别中暑是指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重症中暑中还包括热痉挛和热衰竭。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发病人群广泛,属于重症中暑中症状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病症。其症状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昏迷、抽搐等症状。在热射病治疗上,主要是采取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中心降温等三种方式。运用冰坛、冰帽给患者进行物理降温,通过温水、酒精擦浴等方式为患者进行中暑症状的缓解。药物降温中包括使用冬眠合剂。体外降温无效者,采用中心降温法,静脉输注4℃的生理盐水和冷生理盐水胃管置入或直肠灌洗等方式。对于有抽搐等症状患者需要对症治疗,预防患者出现脑水肿、肺水肿、重要脏器衰竭等症状。热射病是在原有的中暑先兆、轻度中暑基础上病情加重引起的。因此为了预防热射病,我们最根本地要做到预防中暑。在高温环境里的市民,一旦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早期症状,需及时撤离高温现场。要注意到阴凉通风处饮水降温,也可以适当地饮用一些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同时避免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进食含盐饮料以不断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需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尽可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有易患倾向者应避免从事高温下工作。如高温下发生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用冷水或稀释后的酒精反复擦拭额部、颈部、腋下皮肤,以帮助其降温。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由于老年人的冷热反应力差,市民需要给老人多做提醒,防止其中暑。此外,市民也要注意家中室内通风,间断性地开窗、开门,加强空气对流。预防热射病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有人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浇凉水以降低昏迷者的体温,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高烧40℃左右持续不下的要马上送至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预防“热射病”,尤其是高温下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轻松避暑。1、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2、外出坐车时,冰袋冷敷降温。可到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擦擦脸和胳膊,会感到凉快。3、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4、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