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载,铁浮图属于装重,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它与拐子马一起随同南征,为女真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以说,当时金军的铁浮图就是北宋军队的噩梦,而且是无解的噩梦,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岳云的少年英雄出现,金兀术赖以成名的铁浮图、拐子马才被打回了原形。
岳云(1119年7月14日—1142年1月27日),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民族英雄长子,还有一说是其养子。
岳云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英雄,甚至可以比肩冠军侯霍去病,因为两人去世时都是23岁。
绍兴十一年(1142年),岳云和父亲岳飞及张宪一起,惨遭宋高宗及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而死,岳云被害时年仅23岁,死后葬于杭州栖霞岭。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昚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后,岳云附葬在杭州栖霞岭下。
岳云自幼习武,12岁时岳云从军,被父亲岳飞编入其部将张宪的队伍中。
绍兴四年(1134年),16岁的岳云随父出征,去收复被金国占领的随州、邓州等地。
在这次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邓州,从此军中皆称他为“赢官人”。
此后岳云成为指挥最重要将领,背嵬军是岳飞亲兵,精锐,以8000余名骑兵为主,战斗力极其强悍。
岳家军在兵力最多的时候有近十万人,而岳飞将其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而背嵬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
岳云统领背嵬军在历次对金对伪齐作战,以及剿灭杨幺安定后方等战斗中屡立大功,朝廷也多次欲赐岳云官位,但岳飞上书曰其子尚存乳臭,恐不得军功,十分坚决地推辞朝廷给岳云的封赏。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率军南侵,以金国精锐在郾城与岳家军大战。
岳云身先士卒,率背嵬军骑兵冲撞敌阵,挫敌锐气,又反复冲杀,为这场重要的主力决战获胜立下大功,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骑兵 “遭遇”战,更是少有的平原野战中,农耕民族步骑混同击败数量优势的骑兵精锐的战例。
郾城大败后不久,金军获得增援,以十万众改攻河南,岳家军守军约三万。
岳飞预先令岳云率部分背嵬军赴援,战前,岳飞对岳云说:“如果此战打不胜,就先斩下你的头颅”当日,岳云率军在金军阵中来回冲杀数十次,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
因金军数量远胜,主将王贵一度怯战欲退,为岳云坚拒。
鏖战半日后,金军士气低迷,岳家军留守部队五千人趁势开城杀出,一举击溃金军。
此战诛杀兀术女婿夏金乌,还生擒金军大小首领78人,杀死敌军缴获军器等不计其数。
以上为正载,虽不如 演义中的,但却是历史上真实的大胜,而且是胜的无可争议。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说一下铁浮图的威力,前边讲过,铁浮图是一种重装骑兵,枪刺不进,刀砍不透,放在今天那就是装甲部队,对阵步兵时完全幸存碾压之势,所以,宋军在对阵铁浮图时,都是一触即溃,那么岳家军是靠什么战胜铁浮图的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赢官人”岳云。
岳云无论是在《》,还是在人们心目中,所用的兵器都是双锤,诸如岳家军的四猛八大锤、八大锤大闹朱仙镇等等。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岳云并不是用锤,在经过多方考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岳云所用的兵器是锥枪,一种似锤非锤,似枪非枪的短兵器。
岳云的锥枪在对阵铁浮图时,可砸可刺,先用锤部砸损铁浮图的铠甲,再用枪刺,就像前边所说的,他在金军阵中往来冲杀数十次,直至人为血人,马为血马。
史上记载说:郾城惨败后,金兀术大为震惊,曾仰天长叹道:“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云作为汉族历史上罕见的盖世猛将,如果没有“风波亭”,如果能够向天再借二十年,他的功绩必可超过其父岳飞,女真人只能在长白山上打兔子,蒙古人也只能在草原上放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据传,平定,班师回朝,行至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
就是在这种场合两人结识,我看管很多版本大都是一见钟情的套路,功劳被抢自然正常,但如果说梁红玉飒爽英姿,不落俗媚便有些过了,当时韩世忠不过一落魄小校,如果梁红玉当时真是英气不凡,另类超群的话,小编觉得便不会有之后的传奇了,我更相信当时两人不过自感身世,罢了,在当时那会有这么多的光环笼罩在他们两人身上。
当然不论第一次相遇时,两人有多落魄,多狼狈,韩世忠将军顶着压力赎梁红玉为妾,更是在原配死后立其为正妻,如果说这不是爱,那又是什么呢? 等到金军南下,,无数人流离失所,但可能越是乱世越是能够造就传奇,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经过大大小小的征战后在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建炎三年三月,将官苗傅,发动兵变,梁红玉及其子被叛军囚禁作为人质。
这之后发生的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飞马传召,也为梁红玉赢得了安国夫人的称号,叛军放梁红玉前往劝降韩世忠,而梁红玉趁此机会携其子逃离,引韩世忠平定叛乱,此等情景想来。
周旋于叛军之中游刃有余,这等风采不愧使得韩世忠这般人物都为其倾倒。
最让小编觉得有意思的事就是韩世忠将军在梁红玉被囚之前与被放之后的不同表现,被囚之前韩世忠驻兵秀洲,书中说是借休兵为由,暗中准备攻城,而待到梁红玉及其子被放归劝降,韩世忠可以说立刻便开始攻城平叛,要知道当时的高宗还在叛军的掌控之中,韩世忠将军也算毫不顾忌了。
如此看来梁红玉爱的自然也不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泊秦淮》诗中的名句,当然我觉得让杜牧当时忧思的可能更多的是那些听“隔江犹听后庭花”的无为的人们。
但不管怎么说,历时几百年、一个正史之中只载“”二字的妇人在战场之上,冒着漫天的箭雨为他的丈夫擂鼓助威,大破金军,青史扬名。
每每让我想的这种情景就会热血沸腾,在的被金兵吓得远远逃到海上时,在皇族的恐惧都被印进骨子里了时,一个女子敢随自己的丈夫赴死、上阵杀敌,仅仅领着八千曾经的败军,就敢去拦截拥兵十万(实际并没有这么多)的宗弼,将不畏死、则兵不畏死;金军始终不能渡江。
虽然最终韩世忠将军大败,金军突围而去,但自此金军不敢南顾。
但当武人对懦弱的赵宋而言不再有用,会发生什么,将军被莫须有的罪名摘了人头。
梁红玉自然不能准确预知在之后会发生这种事,但她嗅到了一丝黑暗,这就足够了。
上书弹劾自己愿意同死的夫君“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
小编当然认为这绝不是单纯的儿女私情,但这也不会是单纯的忠君爱国。
据宋李心传撰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梁红玉在与韩世忠移屯楚州后仅五个月便亡故了,就这样、一代奇女子早早的离开了自己的爱人,被抛进了历史的汪洋。
时至今日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在懦弱的曾经有那么一个奇女子,英气逼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