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释疑解惑

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怎么样?

时间:2023-08-1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12

三峡工程最大的争议与困境,恐怕还是移民安置的问题。

上百万人,背井离乡,他们的安置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变量。

为了建设三峡工程,从1992年开始直至2010年9月,三峡库区共计搬迁移民139.76万人。

三峡大坝:是功臣,还是罪人?

《中国三峡工程报》2003年的一篇报道中称,三峡工程开工前,在库区的农村人口中,有80%为贫困人口。

1990年,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

移民之后,他们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善。

奉节县宝塔坪林家湾的300多户移民,原本多为老县城无房的特困户,搬迁后的生活更显艰难,虽然住进了楼房,但由于交不起数千元天然气初装费,至今仍烧蜂窝煤。

“这里离县城太远了,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是农村。

”一名失业在家的移民妇女抱怨道。

坐公交车到县城要花1小时,下午六点半公交收班后只有“面的”可坐,要5元车费,出租车更贵,要30多元,对普遍吃低保的宝塔坪移民来说简直是“天价”。

她曾想到县城当营业员,但一算账,除开车费、餐费等成本,拿到手的钱还不如吃低保划算,便作罢。

在整个宝塔坪社区,靠打零工和低保金维持生活都是普遍现象,为了节省,有的居民甚至维持“1+2”生活方式:一天只烧两个蜂窝煤,一天只吃两顿饭,一月只耗两度电。

与宝塔坪的情况不同,许多原住万州老城繁华之地、收入颇丰的万州人移民到了双河口之后反而变穷了。

56岁的谭优乾便是其中之一。

他原住万州老城黄金地段,经营汽车配件。

万州是三峡地区著名的水陆码头,商业繁荣,上个世纪90年代末,谭优乾的年收入近20万元。

2000年搬迁到双河口后,因丧失商业环境,安置的商铺长期无法经营,一家人没有经济来源,坐吃山空,很快,他成为低保户和老上访户。

双河口街道共有1000多个商铺,在前几年,近90%租不出去。

谭优乾那个时候便自编了一则顺口溜:“双河移民要吃饭,一家老小怎么办,既无商机无人气,搞得居民团团转。

“一些移民心里有怨气,觉得搬迁之后生活过得困难,上访、闹事的人就多,很多问题又是基层无法解决的,干部的压力相当大。

”双河口街道一名基层干部说。

2000年,当了17年教师的杨瑞祥(化名)从重庆移民到江苏省大丰市。

“他是代课教师,本来不久就有转正机会的。

我们一家一百多口人,五世同堂,并不想移民。

”杨瑞祥的儿子杨乐(化名)无奈地说道,“后来,政府承诺我父亲到了江苏之后安排跟教育相关的工作,我们才决定移民。

但当杨瑞祥一家来到江苏之后,当地并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工作。

“我爸爸从2000年就开始为这个事一直找有关部门反应,一直到2014年,这个事情还没有解决。

14年的时间,杨瑞祥不停地上访,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的希望。

2015年3月,他在大丰市移民局喝下农药,自杀身亡。

三峡大坝:是功臣,还是罪人?

移民洪流下卑微的“三峡好人”们,忍受着背井离乡的痛苦,在异乡的谋生中苦苦挣扎,但仍然坚持着最初的执着。

一边是回不去的故乡,一边是无法融入的他乡。

他们的付出如此之多,得到的回报是如此之少。

这也许是三峡大坝最大的原罪。

被高估的三峡大坝

“防洪、发电与航运”,成为三峡工程最关键的三大职能。

早在在论证阶段专家们就预测,三峡大坝的发电量将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

毕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缺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993年4月23日,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签订了联合办电协议,其中第一个目标就是:到1995年北京基本不再拉闸限电。

连中国的首都——北京电力供应尚且不能保证,全国范围内的缺电情况可见一斑。

但谁也不曾想到,当2003年三峡开始并网发电之时,全国各地的缺电情况早已经成为历史。

三峡大坝:是功臣,还是罪人?

尽管三峡大坝的年发电量相当于马来西亚全国年发电量,但其发电量仅占全国发电总量的3%。

此外,随着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1600万千瓦的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未来将陆续并网发电,三峡的发电量占比将会进一步降低。

没有三峡大坝发电,中国的电力也不会出现问题。

除了发电,号称“能够增强长江航运能力”的三峡大坝,也并没有发挥出预期效果。

在论证阶段就勾勒出了“万吨级轮船从上海直达重庆”的美好蓝图的三峡,如今却“堵船”严重。

2017年4月19日新华网的文章《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设计通过能力》,揭露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三峡大坝目前的航运能力不足。

据统计,2017年以来拥堵情况持续恶化,平均每天待闸船舶约600艘,船舶平均待闸时间106小时,2018年更达到了150小时左右。

事实上,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三峡船闸。

三峡大坝:是功臣,还是罪人?

三峡的论证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长江三峡段每年货运量单向仅1,000万吨左右。

2003年三峡船闸竣工时,其双线五级的规模、113米的落差创世界之最,可以容纳万吨级船队通过。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被设计者严重低估,最初的规划早已赶不上变化。

三峡水库蓄水后,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饱和。

三峡大坝:是功臣,还是罪人?

而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导致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大幅度萎缩。

目前,三峡船闸已连续8年超负荷运行,船闸通航潜力已挖无可挖,而船闸拥堵状况却愈加严重。

受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瓶颈制约,近年来重庆市水运量发展速度明显放缓,2011年以前水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约19%,2011年以后水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只有7%左右,2018年下降到只有5%左右。

防洪:三峡最核心的业务

1998年夏天,连绵不绝的暴雨让长江流域江水咆哮,掀起洪峰,300多公里长江干堤险象环生。

8月7日中午,江西九江闸口突然决口30米。

不到一个小时,九江大堤彻底决口,三个小时内,洪水就涌进了九江市西城区。

如果决口不能迅速堵上,不仅九江城不保,周边的地区都将成为泽国。

南京区司令也下达了派兵支援的命令,当时的委派军区副司令董万瑞带着一个训练有素的小队,乘坐值班飞机飞赴九江,开始了争分夺秒的抢救行动。

赶到现场后,近千名军官不分昼夜地向江水中投入石料,沙包,但在来势汹汹的洪水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江堤已经裂成了一道五十米的缺口,江水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咆哮而出。

无奈之下,指挥部想到了用沉船挡住决口。

大泊船成功沉船的那一刹那,董万瑞将军站在船头一声令下,三个团的团长异口同声地喊道:“跟我冲!”其余部下都紧跟团长身后,冲进了迅急的河水中,开始争分夺秒的抢修堤坝任务。

当时的大堤已有20米滑坡,所到之处都是水深十几米,还有滔天大浪倾荡而来。

但1998年的夏天,防洪史上的一个新奇迹还是诞生了——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围堰成功修筑完成。

成功的背后也少不了令人心痛惋惜的牺牲: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中,总共出动了三十万军人,仅仅是在八一建军节那天,就有19名军人牺牲。

最终,洪水偃旗息鼓,但结局依然触目惊心。

据不完全统计,这场灾害共计2.23亿人受灾,3004人死亡,497万间房屋倒塌,上百万人失去家园,数千万亩农田减产绝收,数亿斤粮食付之东流,直接损失达1660亿元。

三峡大坝:是功臣,还是罪人?

从有记载开始,长江洪水平均不到10年就有一次大的泛滥。

这也成为三峡大坝建设的重要依据——保护长江两岸民众,免受洪灾之苦。

2016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比往年偏多,几个水文站的水位早在3月就超过历史同期,长江中下游干流全线超过警戒线,发生了仅次于1998年和1954年的特大洪水。

长江流域因洪灾死亡268人,失踪63人,直接经济损失1726.13亿元。

“不是说三峡可包管一切,有三峡后万事大吉吗?”

但实际上三峡防洪能力没那么强,它主要保荆江安全,“这在三峡防洪能力论证结论中已经是明确的”。

三峡当然可以防洪,但不是你想的完全把“洪水”吸收掉,而是通过“拦蓄”、“削峰”来降低洪水的危害。

2016年汛期,长江“1号洪峰”抵达三峡时,入库流量为5万立方米每秒,如果和下游“2号洪峰”入库“会合”,其“杀伤力”恐怕难以估量。

但通过三峡大坝削峰,“1号洪峰”以3.11万立方米每秒匀速下泄,避免了与“2号洪峰”叠加遭遇,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2016年汛期,三峡水库拦洪总量97.8亿立方米。

如果这些洪水没有被拦下,如果这些洪水没有被“削弱”,后果不堪设想。

几天前的6月29日,受长江中上游强降雨影响,进入三峡水库的水量持续增多。

7月中旬,长江流域又将有一波暴雨。

三峡大坝:是功臣,还是罪人?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称,现在大家期望越来越高,觉得三峡不仅要保荆江安全,还要拦中小洪水。

“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因为这样会占据三峡大量库容,明显增加了荆江的风险,不符合三峡主要用于防大洪水的原则。

毕竟防洪,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一个水坝就可以一劳永逸。

1998年长江洪水洪峰流量虽不是历史上最大,洪峰水位却远远超过历史最高。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泥沙淤积,导致长江过水断面大为缩小,两岸湖泊分蓄洪能力大幅降低。

三峡大坝:是功臣,还是罪人?

据统计,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积上世纪50年代达17198平方公里,80年代仅剩下6605平方公里,减少了61.5%。

丧失的湖泊容积超过300亿立方米,大大降低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的调蓄能力。

因此,对于长江的防洪来说,加强整个流域的湖泊分蓄洪能力才是重中之中。

“谁反对三峡,就锤爆谁的狗头,我爸妈年轻那会,隔几年就全村上大堤守夜,三峡建成,再也没有这回事了……”一个三峡下游居民如是说道。

三峡大坝并不完美,它自身也有着很多的缺点:比如移民问题、影响鱼类洄游等等。

但这些“缺点”并不妨碍它成为“英雄”。

它可以调节三峡库容能有效调控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至少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的耕地。

正如三峡工程技术总负责人潘家铮院士说的:

“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人是那些反对者。

这些反对者和反对的声音,让三峡工程的论证更科学,施工更完善。

为什么说宋慈是“法医学之父”?他到底有着怎么样的贡献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睿智、寻求真相的,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个古代杰出的法医鼻祖。

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专家,宋慈也被后人称之为“法医学之父”。

在他为官的数十载,审理了无数件大大小小的案件,为许多被冤枉的人沉冤昭雪。

其撰写的《洗冤集录》更是成为当时和后世刑狱官员的必备之书,甚至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受到了国外法医的追捧。

慈惠父,承载着家族的期望;理学学子,立志为民 宋慈,字惠父,建阳人,与理学大师同乡。

其父宋巩,曾做过广州节度推官,作为官宦家庭出身的宋慈,从小就被父亲寄托着这个家族的理想。

从他的名慈,字惠父就不难看出父亲对他的期望。

所谓的慈惠父可以理解为:期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恩德慈及百姓,贤名垂于青史的父母官。

一个人的人生观除了家庭之外,与他接受的教育也息息相关。

年少时的宋慈拜朱熹的弟子吴稚为老师,自幼接受朱熹理学思想。

青年时期进入太学,史籍称他“善辞令,据案执笔,动辄千言,”平日喜欢著作,常以“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自勉。

正是在严格的家教跟理学思想的影响之下,才造就了宋慈这么一个为民伸冤的好官。

开启一心为民的官宦生涯 宁宗嘉定十年,宋慈中进士乙科,朝廷派他去浙江鄞县任尉官,因父丧而未赴任。

到了宝庆二年,宋慈出任江西信丰县主薄,从此正式踏上了仕宦生涯。

当时的信丰县有着“水土恶弱,仕者非死即病”之称。

特别是在宋慈即将到期离任的时候,信丰县隔壁的南安军出了事情,当时南安军辖下的三个峒寨发生叛变,最终在宋慈的协助之下,这场叛乱终于平息了。

宋慈也如愿地离开了信丰县,前往更高的平台。

离开了信丰县的宋慈先后来到了福建的汀州、江南的常州。

在汀州,宋慈看到了汀州百姓吃盐不易,向朝廷上书弃用福建沿海生产的盐,改用潮汕一带生产的盐。

原本需要六个月才能运抵汀州的福盐,变成了潮盐之后,只需要三个月,大大节约了老百姓的用盐成本。

宋慈调到常州,是因为当时常州正在发生饥荒,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初到常州的宋慈积极的核实户籍,礼致富户,劝勉贫户,希望大家抒成一股绳共渡难关。

随后调查了田产贫富,将百姓按贫富分为五等,行济粜之法。

最富有者拿出存粮一半用于助济百姓,一半用于出售; 较富有者拿出余粮只出售而不无偿济助;中等的既不卖粮也不接受救助;次贫者半救助;赤贫者完全救助。

在这之后又积极的组织商家前往外地购粮,向朝廷申请免税等等。

最终常州百姓渡过了这一难关,两年之后,宋慈离开时,他为常州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米麦三千余斛,镪二十万,楮四十万。

物尽其用,最合适的岗位迎来最合适的人 从常州离任之后,宋慈便迎来了其人生的巅峰。

淳祐二年到淳祐九年的这七年时间,宋慈四任提刑官:广东、江西、广西、湖南。

在广东宋慈巡历八个月,前后处理了二百多件积案,而且多是死刑案,几乎平均每天一件,破案效率不可谓不高,史称“下条约,立期程,阅八月,决辟二百余”。

在江西提刑任上,宋慈行保伍之法,有效地扼止了私盐贩的动乱。

在广西提刑时,宋慈考察边境,察访民情, 走访马市。

赴任湖南,宋慈因为听讼清明,决事果断,对百以恩泽,对豪强施以权威,所以就算是穷乡僻野,深山幽谷之民都知道宋提刑的大名。

以至于后来宋慈所到之处地方官吏和豪强缙绅等人都不敢为非作歹。

奇书《洗冤集录》的编撰 宋慈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断案经历,吸取了前人的《内恕录》、《折狱龟鉴》等书中有关记载。

于公元1247年编辑了5卷本《洗冤集录》用于以指导狱事的检验。

书中对暴力死与非暴力死;自杀与他杀;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及和探讨。

还对于自缢、勒死、外物压塞口鼻死给予了出色的论述,此外对于毒理学也有很多贡献,书中记载了各种毒物中毒的症状,及有关检验毒物的方法。

正是因为《洗冤集录》的诸多理论基础,后世刑狱官员都将《洗冤集录》当成自己的破案指导用书。

而宋慈也因为这本《洗冤集录》被后人称之为“法医学之父”。

随机文章汉武帝马邑之谋之后室内最大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像,13米高已在5世纪被摧毁埃及出土木乃伊是无价之宝,为制作木乃伊而掏空内脏揭秘河南洛阳盗墓大案,疯狂盗墓贼用火药炸开皇后陵盗掘国宝四件汶川地震不能说的事,或早已预示着地震将发生/未证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这位隋朝公主远嫁突厥,为突厥与中原的友好关系做出来重大贡献

从一开始,远嫁突厥的公主们就以一人抵万千铁骑的角色登场。

的一句许婚承诺,公主们即成为政治离间的棋子。

开皇十九年(599年)嫁给突利可汗的义成公主,本是隋朝宗室杨谐的女儿,后被封为公主,远嫁突厥。

未嫁之前的义成对隋朝与突厥联姻的重要性早已了然于心。

突厥是中原王朝北面最大的邻国和威胁,隋朝建立前后,其内部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

面对邻居兼劲敌的突厥,采用“、离强合弱”的计策来分化削弱,令其俯首称臣。

开皇十七年,杨坚把宗室女安义公主嫁于小可汗突利,拒绝了大可汗都兰的求亲,以此来离间这两位堂兄弟。

从此,都兰可汗时常骚扰隋朝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而突利可汗感激隋朝许嫁公主以及“种种无少短”的赏赐与恩惠,联合隋军,与兄弟。

一个和亲公主能引起突厥民族的内讧和战乱,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公主,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王朝力量。

在北方少数民族眼中,能得到中原王朝的公主,也就得到了中原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的支持。

杨坚封女婿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经过一系列的内讧争斗之后,启民可汗幸运地成为控制北边的东突厥大可汗。

在分化突厥的形势大好之际,安义公主早逝,于是义成公主肩负着安义公主未完成的使命嫁给了启民可汗。

再次与隋朝联姻的启民可汗,还得到了其他部落的纷纷归附。

胸怀大志的义成公主,为隋朝北疆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隋王朝的兴盛稳定,是植于她心的第一个执著信仰。

以后的年月里,启民可汗和隋朝里应外合,互相帮扶,战胜了都兰可汗,成为整个突厥的国主。

在北巡到榆林时,启民可汗曾和义成公主上表隋朝,自称臣民,请求改用华夏服饰礼法。

考虑到当时的边境情况,以一句“好心孝顺,何必改变衣服”婉拒了启民可汗。

突厥可汗对隋朝的恭敬和对中原文化的仰慕,与义成公主的影响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只是,背后的这座大山,带给义成公主的并不全是依靠,时,她也得用生命去守护。

隋炀帝杨广北巡遭到始毕可汗(义成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截击时,得知消息的义成公主及时派人报信,可迅速南归到雁门的杨广还是被突厥骑兵重重围困。

杨广命悬一线之际,义成公主以“北边有急”传信始毕可汗,这才将杨广从围困中救了出来。

身为突厥王妃,她明知谎报军情去惹怒拜狼图腾的可汗,后果会很严重,但在那紧要时刻,她已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在她眼里,杨广就是大隋,是她必须相救的家国亲人。

可悲的是,她不顾自己性命之忧去维护的杨广,是个醉生梦死之人,甚至连自己项上人头都不在乎,每每引镜自照,他就对皇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得过且过的日子总有玩完的一天,他最终被缢死。

皇帝死了,一个王朝的气息也没了。

义成公主的所有努力,成了她孤单的独舞。

感激、使命、大义在她的脑海里日积月累,,已在心底生了根,凝固成了不可改变的信仰,用以克服远嫁在外的种种不适和遵从胡俗的辛酸。

若要将心底最后的支撑连根拔起,她将彻底枯萎。

然而,她不能枯萎,她要舞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时,她心里念的中原已成为李唐的天下。

复国报仇成了她赖以生存的第二个信仰,她想以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坠落的隋王朝。

杨广死后,皇后萧氏如浮萍般飘零颠沛,义成公主利用突厥的力量,从农民起义军处接回柔美的和原隋朝齐王的遗腹子道,并与她的第三任丈夫处罗可汗一起将立为隋王,建隋制,设百官,将生活在突厥的万余中原人送给杨政道,在突厥的汉人“悉隶之,行隋正朔,置百官于定襄城”。

支持义成公主的第三任丈夫,是始毕可汗的弟弟,启民可汗的儿子。

她的第四任丈夫,也是启民可汗的儿子。

一个中原女子,一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一辈子只陪在一个男人的身边。

但她是义成公主,自从挑着和亲的重担来到北边大漠,重如泰山的家国大爱已将她的个人情感生生压碎。

唯一可让她稍感慰藉的是,她嫁的可汗,大都念及隋朝旧日的恩典,加之她相陪左右耳提面命,所以,处罗可汗去世后,继任的颉利可汗也支持她复国报仇。

费心费力的筹谋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这也是她与权位相联后表现出的之处。

义成公主育有一子奥射设,在处罗可汗去世后,本该由时年12岁的奥射设继承汗位,但她考虑到奥射设太过仁弱,难继大业,于是改立处罗可汗之弟,是为颉利可汗。

会为别人着想的人往往不会照顾自己,她出嫁突厥19年后,隋朝即被取代,此后的12年里,复国成了她生命的全部。

不管隋唐的更迭是不是历史必然,在她的眼里心里,大隋才是天子王朝,让隋朝的外姓就是她的仇人。

对家国的大爱,早让她没有了小女子情怀。

接来杨广的萧皇后与自己共侍一夫,共同为复国大业筹谋划策,只是萧氏没有她那般激烈的感情和信仰,在乱世中被几易其主的萧皇后,更愿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而义成公主却不愿放弃。

个人的情感可以用眼泪来割舍,可对家国的大爱得以强势的姿态来支撑。

于是,她坚决扶持杨政道为隋帝,并与自己的堂弟说服颉利可汗屡次攻唐。

在此期间,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几度分分合合,结盟又背信,化敌为友后又反目成仇,除了双方切肤的利益关系,就是义成公主执著的力量。

唐朝建立之初,面对再次强盛的突厥,唐高祖不惜纡尊降贵与突厥交好,谋求边境的和平。

然而,以钱帛换来的安宁一度被想要复兴隋朝的义成公主打破。

虽经百般努力,终究无力回天,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出兵突厥,颉利可汗被俘送到长安,东突厥灭亡。

萧皇后和杨政道也被送到长安,时年48岁的萧氏被封为昭容。

在专门为她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唐太宗看着盛大的场面问身旁的萧昭容:“卿以为眼前场面与隋宫相比如何?”其实,眼下看似豪华的场面与隋宫的豪奢相差甚远,但萧氏只是平静地说道:“陛下乃的君王,何必与亡国之君相比!”一席得体的言语使唐太宗对其,也使她在唐宫中度过了18年平静的岁月。

相比洗尽铅华、在淡然随和中得了善终的萧皇后,凛冽的义成公主却死在了唐朝名将的刀下。

出兵突厥时,唐太宗曾下令不杀俘虏。

可想而知,这个手无的女子,宁死也不愿做俘虏!在大漠生活了近30年的中原公主义成,那一刻也有了突厥人的刚烈和血性。

至于她到底是死于义薄云天还是孤单信仰,是非功过难以评说。

自古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因为权责相联的政治联姻使她远嫁大漠,也使她从一个默默无名的皇家宗室女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