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欧阳歙是个如何样的人?被捕后千人为他求情为什么刘秀还是不放过他?

时间:2025-02-1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欧阳歙是个怎么样的人?被捕后千人为他求情为何还是不放过他?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刘秀在后人眼中的评价颇高,秉公持正是他受尊敬的原因之一。

不过有一件事却让刘秀陷入两难,欧阳歙是刘秀一手培养出来的才干,而且颇有名声。

但欧阳歙却以权谋私,而且贪得无厌,这件事让刘秀知道后,直接下令将他缉捕入狱。

可是让刘秀万万没想到的是,欧阳歙被抓竟有千人出面替他求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但刘秀并没有因此网开一面,还是按照律法来处置欧阳歙。

建武十五年十一月,一则爆炸性的消息在朝野传开:刚刚就任大司徒(丞相)不到一年的欧阳歙,被光武帝刘秀下狱!罪名是“度田不实”。

所谓“度田”,就是刘秀在建武十五年六月,进行的全国土地丈量和人口普查。

在后来的核实工作中,发现欧阳歙在任汝南太守期间,存在弄虚作假,收受巨额贿赂的情况。

欧阳歙是刘秀一手提拔起来的青年才俊,早年刘秀招抚河北,认识了时为五原的欧阳歙。

刘秀发现,欧阳歙“修政”,把地方治理得非常出色,就不遗余力地提拔他。

欧阳歙在汝南期间,获得了“推用贤俊,政称异迹 ”的好评,因而,又被刘秀提拔为大司徒,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

欧阳歙下狱,竟然导致大规模抗议 自己精心栽培的对象,竟然是一个巨贪,不啻于给了刘秀一记大耳光!刘秀一怒之下准备处死欧阳歙。

他还没来得及下手,一件让他震惊的事发生了: “诸生守阙为歙求哀者千余人,至有自髡剔者。

” 一千多读书人,聚集在宫门口,替欧阳歙哀嚎求情,甚至有人做出了“髡剔”之举。

“髡剔”就是剃光头,在现代社会是一种时尚,在古代却是一种刑罚,只有犯罪之人才会收到这个待遇。

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侮辱!所以,历史上不乏宁可断头,绝不断发之人。

显然,这些人在对刘秀说:为了欧阳歙,我可以不要命!哀求之中,何尝不暗含示威? 为什么这么多人替欧阳歙求情,还摆出誓不罢休的姿态?原来这些人都是欧阳歙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

这就要说到欧阳歙的身份,此人是《伏生尚书》的嫡系传人,一代学术大家。

《伏生尚书》是今文尚书学派的一支,是中国儒学的重要学派。

伏生当年将他的学术成果,传给了他的弟子欧阳生,从此欧阳家族致力于弘扬《伏生尚书》,逐步形成了新的学术分支——《尚书》欧阳学派。

到欧阳歙整整十一世,连续八世为“尚书博士”!的博士,含金量远远不是现代博士可比的,那时候的博士,是的决策顾问,只有当世最杰出的学者才有资格担任。

因而,欧阳歙是桃李满天下,欧阳歙有多少弟子,史书没有记载。

他有个学生叫曹曾,门下弟子三千人,堪比,窥管见豹,欧阳歙的弟子肯定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难怪欧阳歙刚一入监狱,马上就有上千人围住皇宫大门!可以想象,用不了多久,这股大军会越聚越多。

果然,又一件事发生了: “平原礼震,年十七,闻狱当断,驰之京师,行到河内获嘉县,自系,上书求代歙死。

曰:‘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

歙门单子幼,未能传学,身死之后,永为废绝,上令陛下获杀贤之讥,下使学者丧师资之益。

乞杀臣身以代歙命。

’” 十七岁的弟子礼震,千里迢迢而来,请求“代死”,理由是欧阳歙一死,欧阳学派就断了!不光皇帝您留下“杀贤”的罪名,还让后世失去了师承! 礼震的这个说法绝不是夸大其词,事实上,欧阳歙死后,他的儿子欧阳复“世绝经不传家”,从此《尚书》欧阳派系逐渐式微。

按古代法律的巨大弹性来看,像欧阳歙这种政绩显著,政声彰明的官员,被皇帝特赦,也不算什么大事。

况且事关学术传承,刘秀本人也是儒生出身,年轻的时候在长安求学,研究的就是《尚书》,不会不知道欧阳歙乃国宝级大师。

遗憾的是,礼震的奏书到时,欧阳歙已经死在狱中了! 一年后的动乱,暴露了欧阳歙之死的本质 刘秀其实不是那种顽固不化的人,善于变通是他最大的优点,为什么偏偏在欧阳歙的问题上,宁可冒着得罪天下读书人的风险,也要决绝地杀了他呢?难道真的是因为欧阳歙的贪污,让刘秀觉得他罪无可赦? 其实不是,一年后爆发的一场全国性叛乱,跟这件事有关系,我们先来说说这件事。

“(建武十六年九月)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

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

青、徐、幽、冀四州尤甚。

” 短短四十几个字的记载,却是光武帝一朝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刚刚完成全国统一的光武政权,差点在这场全国性的叛乱中早夭。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度田事件”。

这次叛乱的主体是各地的豪门士族地主,驻军和官吏及趁乱作案的盗贼,只是他们勾结利用的工具。

对照一下新朝末年的形势,就会发现情况几乎! 这是一场大动荡来临的前奏,一个颠覆新生政权的阴谋!而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就是“度田”。

刘秀为什么要度田?其实他要为接下来重新规划土地,大量解放奴隶做准备工作。

均田废奴,好熟悉的字眼,没错,当年就是这么做的,结果被根本利益受损的士族地主阶级干掉了,现在刘秀刚一动作,立刻被他们闻到了威胁的信号! 趁刘秀还没站稳脚跟,如法炮制!这就是豪门士族地主的叛乱原因。

赶在豪门士族地主与新生政权结成共生体之前,削弱他们,这是刘秀的计划! 豪门士族地主阶层哪来这么大实力?实际上,他们的势力大得惊人,刘秀的江山就是靠他们堆出来的! 刘秀何以一年时间,就从一名帐下的招抚使,变身拥有几十万大军的军阀?这种起家速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除了没人做得到。

原因就是刘秀与豪门士族集团达成了一致,他们心甘情愿地拿手中的武装,作为加入刘秀政权的股本,换取了新政权对他们的分红! 刘秀在河北收编的士族武装大概有两类:一类是像、、刘杨这样的家族私人武装。

不要小看这一类人,他们数量极其庞大,每个家族少则几百人,多则几万人,甚至刘杨这样的十几万人!另一类是耿况、彭宠这样的前朝遗臣,他们穿着官服,其实是割据军阀,小到县乡,达到州郡,数量更大。

如此一看,刘秀是上天眷顾吗?是“位面之子”吗?是他眼光太毒,一眼看到了决定天下的主导力量,并以他勾画的“股份集团公司”,将他们的利益融入进来。

试问,这样的超级“托拉斯”,是刘玄可比的吗?是可比的吗? 当豪门士族集团醉心于政权的红利时,他们忘了一件事:豪门士族集团的利益,不等于皇帝的利益,更不等于国家利益!刘秀没有忘,西汉和新朝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正是豪门集团的贪婪,造成了两个王朝的崩溃。

所以,刘秀必须动刀,而且必须要快,怪不得他的“背信弃义”! 欧阳歙必死的三个理由,无关贪污 如此一看,欧阳歙的罪行仅仅是一桩贪污案吗? 显然不是,欧阳歙显然充当了豪门士族集团的利益保护伞,在丈量土地及核查奴隶的过程中,弄虚作假,瞒报数字,他已经触动了刘秀的根本利益!这是其一。

更重要的是,欧阳歙的身份,他就是豪门士族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千乘,自西汉以来,世代官宦,位居庙堂,早就成了帝国影响最大的家族之一。

显然,欧阳歙绝不是“雷锋”,而是为了他自身的根本利益! 暴乱的高频区青州,正是欧阳歙的家乡千乘郡所在地!难道是巧合?身份代表,是欧阳歙必死的第二条理由。

像欧阳歙这样的利益代表者,人数众多。

刘秀在杀了欧阳歙之后,又以强硬的态度,一下子处死了十几位太守!这就是刘秀欧阳歙必死的第三个理由,豪门士族集团的影响力,就像变异物种,必须消灭在疯长之前! 在为欧阳歙求情的弟子中,真的都是出于师生情谊吗?真的都是为了学术的春天吗?未见得吧,这些弟子绝大多数也是豪门士族子弟! 处理“度田事件”,刘秀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一、故作姿态,缓和矛盾 按史书记载,当礼震的奏疏送达的时候,欧阳歙已经死了,似乎早到一步,刘秀就会改变主意。

其实那是扯淡,很可能正是礼震的奏疏,坚定了刘秀诛杀欧阳歙的决心,拿欧阳歙这样的典型开刀,正是表达刘秀强硬姿态的好机会,他怎么会因为一份不疼不痒的奏疏改变主意? 后来,在欧阳歙下属陈元的建议下,刘秀给予了欧阳歙礼葬,“赐棺木,赠印绶,赙缣三千匹。

” 拿欧阳歙震慑豪门士族的目的已经达到,顺手送他们一条擦眼泪的毛巾暖暖心,转过头来一点不妨碍他继续挥动屠刀,刘秀高明! 二、分化敌营,集中火力 刘秀下达了一条很有意思的命令:“听群盗自相纠摘,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让作乱者狗咬狗,只要五个人合伙干掉一名同伙,这五人就免罪。

看起来很雷人,其实很精妙。

士族集团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否则就不会有军阀混战。

五个杀一个的数字也很巧妙,多了没有威慑力,少了不利于归正者的行动。

事实证明,刘秀的小聪明其实是大智慧。

三、拉拢盟友,稳固根基 当地驻军和官吏,显然跟豪门士族集团不是一类人,大多是被利用的工具。

刘秀下令,对他们过去的行为一律既往不咎,只要从现在开始尽心讨贼,视后功赏擢。

一道令下,豪门士族集团立刻成了孤零零的靶子,新朝末年群起反抗的局面消失了。

刘秀对局势看得很透,并不拘泥于眼前的功过,而是用精准的手术刀,将豪门士族集团单独剥离出来,高! 四、围城露缺,弱敌心智 围城露缺在战争中经常使用,其实是一种瓦解敌人心理的战术。

一旦将对方围得水泄不通,就会逼他们拼死顽抗。

反而故意露出缺口,给他们一种虚幻的“生路”,无形中瓦解了对方死战的斗志。

刘秀露出的“缺口”就是,只要缴械投降,一律不杀,迁往他乡,由政府配给土地口粮,可以开新的“幸福生活”。

显然,对豪门士族集团来说,新生活不可能幸福,从此沦为平民,不过总比砍头灭族要好吧? 如此,刘秀上下其手,以决绝的心态,和灵活的处理手段,平息了这场危害帝国存亡的暴乱事件! 欧阳歙之死,绝不是孤立的案件,它是东汉政权,从依靠豪门士族集团的支持建立,到皇权与豪门士族集团,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一次摊牌。

由此导致的天下暴乱,及暴乱平定,一下子割除了自西汉末年以来,危害国家的毒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宣宗也是疯狂追星族:看看唐宣宗如何追星?

(后来改名),是之子,、文宗、武宗的叔叔。李怡年轻时为了免受政治迫害,韬光养晦,故意装傻,大家都认为他窝囊得很,、更是经常很无礼地取笑这个叔叔。唐武宗病危时,宦官们为了找个好控制的人当,选择了李怡。没想到,李怡改名李忱,登上皇位后,立即现出了他精明能干的一面,晚唐政治面貌为之一新。《》第二百四十九卷在他死后有评语:“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唐宣宗成为晚唐一位难得的明君,被称为“小太宗”,直到灭亡,还有人思念歌咏他执政时的政治,可见其魅力不小。网络配图 执政能力不错的唐宣宗,还是个“追星族”。《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九卷记载了唐宣宗与“”的两件故事。 第一件:宫廷教坊有个叫祝汉贞的“笑星”,为人滑稽,表演出色,经常让观者捧腹,因此深受唐宣宗喜爱。一次,祝汉贞在表演诙谐戏时,内容涉及外朝政事,唐宣宗马上教训他说:“我养你们这些人,只是让你们演戏以供罢了,怎能让你随意干预朝政!”从此疏远了祝汉贞。 第二件:宫廷乐工罗程,善弹琵琶,在唐武宗时期已受到皇帝宠幸。唐宣宗也是个音乐爱好者,更加宠着罗程。罗程因此脾气大长,有人瞪他一眼,他竟将人家杀死,京兆府于是将其逮捕入狱。罗程的同事们想恳求唐宣宗赦免他,在一次音乐演奏会上,专门为罗程设一虚席,还放声大哭。唐宣宗问这些乐工们为何哭泣,乐工们说:“罗程虽然罪该万死,但我们惋惜他的琵琶演奏天下无双,以后在宫廷宴会中再也听不到了!”唐宣宗说:“你们惋惜的是罗程的演技,我所珍惜的却是高祖、太宗的法度。”结果,罗程还是被判处死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唐朝自从“”以后,就成了乱世,几乎天天在打仗。唐宣宗时期的清明政治,虽然是这个苟延残喘的大王朝的“回光返照”,最终却没能改变它走向灭亡的命运,但就宣宗个人来说,他的有些做法还是值得称道的。网络配图 歌舞演出在封建时代绝对是贵族才享有的“特殊消费”。唐宣宗喜欢看戏、听音乐,加入“追星族”行列,这并无大碍,而且,只要把这种业余爱好和工作区别开来,就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在工作上有所建树的人。通过上述两件事例可以看出,唐宣宗做到了这一点。哪怕是在八小时之外,唐宣宗心里还是工作的分量更重,当自己所钟爱的“娱乐明星”有非分之举时,他采取的是冷静、理智的态度,处理得很妥当。 说到这里,忍不住又想拿别人来比较一下(很多事情,不比较就看不出其价值)。唐灭亡后,进入时期。也是个“追星族”,《资治通鉴》记录了他和“明星”们的几件事。这位后唐庄宗,对“明星”的态度可就比唐宣宗“客气”多了。一个叫的戏子打了他一巴掌,他也不介意。 不过,敬新磨这人看起来并不坏,有一次,后唐庄宗打猎时践踏庄稼,当地县令规劝时,他还大发雷霆,想把县令杀死,还是敬新磨出来打圆场说:“你这个县令,为什么任意让百姓耕种,妨碍天子打猎?真是罪该万死!拉下去砍了!”一句话点拨了后唐庄宗,化解了危机,救了县令一命。问题是,更多的优伶就不像敬新磨了,他们仗着有皇帝撑腰,侮辱大臣,收受贿赂,害政害人。特别是一个叫景进的,经常干预政事,将相大臣都怕了他,简直要成为全国第二把手了。后唐庄宗“追星”追到这个地步,就委实说不过去了。网络配图 关于“追星”,更可气的事情可能还是今天更多。这娱乐界的明星,无非是唱几首歌,演几场戏而已,要说社会贡献大到哪里去,在下浅陋,认识不够。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某些人的心目中,这些非亲非故的人怎地就比自己的父母还重要了呢?前不久,赣州有一场大型演出,据说外地有人为了一睹某“星”的风采,千里迢迢赶到赣州,提前几个小时在机场守候。我说,如果是他父母从乡下来看望他,叫他提前几分钟到车站接一下可能都嫌烦呢。而那些为了“追星”连工作也不干了,甚至连生命也不想要了的人,就更是让旁观者感到莫名其妙了,不提也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高祖汉高祖刘邦的8个儿子的结局是什么 他们是如何死的

历史上一生有8个儿子,还有一个狠毒的妻子。在刘邦死后,他的八个儿子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长子刘肥险些被杀死,最后结局还算完好。刘肥是刘邦在当皇帝前,与小酒馆里的曹寡妇生的私生子。在刘肥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刘邦对这个没妈的孩子很同情也很关爱。但是由于他是庶出的,并没有被封为太子。于是,刘邦为了补偿他,就早早封他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后来,在刘邦死后,他进京觐见皇帝,差一点在宴会上被吕后用毒酒毒杀。最后他的内史是个有主意的人,让他把城阳郡作为礼物献给(的女儿),结果后妈吕雉一高兴,就放他回了自己的封地。刘肥在位13年,在他死后,他的封国曾经被瓜分,即位,封肥肥的七个儿子为王,齐国被一分为七。 汉惠帝刘盈仁弱天子,被自己的老妈给吓死了。刘盈作为刘邦的嫡长子,在吕后的护佑下,顺利地登上了皇位。他是一个仁义的帝王,多次保护自己的弟弟,但是他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在位期间处处受吕后牵制。他强势的母亲吕后为了教训他不听话,让他看被制成人彘的,他被惊吓过度,无法工作,终日饮酒,最后抑郁而终,终年24岁。 三子赵王刘如意下场悲惨,他是刘邦与宠妃戚夫人的孩子,刘邦非常喜爱,差一点刘邦就改立他为太子了。在刘邦死后,的吕后对于情敌戚夫人以及刘如意恨之若骨。虽然汉惠帝对刘如意多有庇护,但是最后还是被吕后找机会给毒杀了。而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也被做成人彘,在茅坑里爬了三天,受尽折磨屈辱死去。 四子刘恒,一个被吕后遗忘的幸运儿。在刘邦死后,由于他的母亲比较低调,与吕后没有恩怨,再加上刘恒在刘邦生前也不受喜爱,因此被吕后给遗忘了,没有对刘恒动手。后来,大臣们诛灭吕氏集团,、等大臣开会讨论,觉得最合适做皇帝的还是代王刘恒,便派人前来迎接。于是,刘恒就成了大汉天子,他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五子梁王刘恢不甘受辱,悬梁自尽。吕后令刘恢娶自己的侄女为王后,这位吕氏王后仗恃吕后后的淫威,根本不把刘恢放在眼里,非但不让刘恢亲近其他王妃,甚至还暗杀刘恢的宠妾和女儿。面对这样的境地,他除了愤怒,就是绝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他解下了自己的裤带,套上自己的脖子,悬梁自尽。 六子淮阳王刘友被活活饿死。老六刘友也是在吕后的淫威下,娶了吕后家族的女子为后。刘友对这位吕王后没有点感觉,不喜欢还不能不要,只有敬而远之。他将吕王后,去和自己喜欢的妃子卿卿我我,结果惹得吕王后盛怒之下回了娘家,向吕后诽谤自己的丈夫意图谋反。谋反是最大的罪行,吕后将刘友召至长安,将其囚禁起来,活活地给饿死了。 七子刘长是他老爸刘邦一夜情的产物,他的母亲被吕后逼死,刘邦觉得这个孩子可怜,就交给吕后抚养,吕后对他也算可以,两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淮南王。在吕后死后,他骜不驯,不愿意遵循的法令和制度,处处模拟天子的威仪,后来干脆与匈奴、闽越首领联合,图谋叛乱。汉文帝不忍心杀他,废了他的王位,发配到边远的蜀地,结果死在了半道。 八子燕王刘建绝后,下场悲惨。刘建天资聪颖,身材长相是儿子中最像老刘的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刘邦对他很疼爱,封为燕王。可是他比较背,在一次围猎中,竟被一只疯狂的狐狸给抓伤,被感染上了狂犬病,最后发狂而死。刘建死后,吕后为了让吕氏分得刘家天下,秘密派人杀了刘建尚在襁褓的儿子,导致刘建绝后。 汉高祖刘邦一生8个儿子,其中2位做了皇帝,6位成为王爷,但除了齐王刘肥和含文帝刘恒属外,其余全部被吕后直接或间接害死。最毒不过妇人心,此言不虚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