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文德皇后:千古第一贤后,是武则天永远也不能超越的女人

时间:2025-02-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文德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中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所谓的万邦来朝、八方来仪,即使是现代的人,也无不憧憬着想要回到那个歌舞升平的古代,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说起唐朝,很多人都会想到唐太宗、等有名的,而说起唐朝的女性,大部分人脑海中只有一个,因为这个女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打破了古代女子只能作为男人附属品存在的思想。

但是唐朝还有一个女人,是很多人不了解的,让武则天都无法和其相提并论,这个女人是谁呢?为何连武则天都比不上她? 要知道武则天能够当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她是唐朝的皇后。

武则天成了皇后之后,便扎身于唐朝权利的顶峰,才有机会对整个国家的朝政进行干涉。

而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后,就源于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的“废王立武”。

此后武则天成为了皇后,身份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也得益于唐高宗对于朝政的疏松,让武则天有机会去接触到唐朝的核心权力,这也为武则天后来能够当上皇帝,并且为大唐开辟一片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人,曾经也是唐朝的皇后,和武则天处于相同位置的她,却没有想过争夺家族的权利,反而选择一心去扶持身边的帝王,成为一代帝王的贤内助。

她就是唐朝的文德皇后。

文德皇后出生于唐朝有名的长孙家,她的兄长,在唐朝也是非常有名的宰相。

从十三岁嫁给唐太宗开始,文德皇后便独得李世民的宠爱,夫妻两人恩爱无比,相扶相持琴瑟和鸣。

即使如此,文德皇后也从来没有想过沾染唐朝的半分权利。

文德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而李世民要比她大三岁,此时的李渊还没有自立为帝,李世民也只是一个太守的儿子。

两个人因为走到了一起,结成了婚配。

到了武德元年时,李渊称帝,李世民也被封为秦王,文德皇后则成为秦王妃。

当李渊准备将皇位交给的时候,文德皇后不停地在皇宫内周旋,以求李渊和后宫中的众能够支持李世民,更是在的时候,亲自出面勉励李世民麾下的将士。

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获得胜利之后,李世民也没有其他的想法,直接将文德皇后立为太子妃。

李世民登基后,更是在登基之后的第十三天,就将其册封为皇后。

文德皇后和李世民的感情是非常深的。

正如史料中记载的一般,文德皇后真正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以至于她只有两个称呼,一个是臣民们对她的称呼“”,另一个是李世民对她的称呼“”。

观音婢是她的小名,而李世民也从来只称呼她的小名,无论在什么场合之下,所以文德皇后真正的名字无处查找,即使是在记录皇帝起居的文献中,李世民也从未叫过文德皇后的本名。

文德皇后非常喜欢看书,即使是早上刚起来,宫女给她梳妆打扮的时候,文德皇后手中也时常拿着一本书,无论什么时候,就算是成为了皇后也是如此,这是她的一种爱好。

也正是因为这一爱好,让文德皇后非常的博学,很多时候李世民和她探讨文学,常常都被文德皇后反驳的。

而且文德皇后也非常善于使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面对时事政治的时候,经常能够说出不一样的看法,对于李世民执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这也是文德皇后独得李世民喜爱的一个原因,对于李世民来说,后宫佳丽三千已然审美疲劳,而如此聪慧博学的文德皇后,却是整个后宫中的独一份。

在古代的后宫中,相互之间的斗争比起战场的刀光剑影可一点都不少。

后宫的女子为了夺得皇帝的宠幸,几乎是不择手段。

妃子被皇帝宠爱,不单单可以获得直接的赏赐,自己的家族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最主要的是,一旦为皇帝诞下子嗣,不敢说以后可以成为皇,最起码孩子以后当个王爷,自己也能有个安稳的晚年。

后宫这么多女想要争夺这唯一的男人宠爱,岂止是苦难两个字可以形容的,明里暗里的争斗是少不了的。

而文德皇后却能很好地将后宫打理好,管理的井井有条,让李世民安心朝政。

李世民和文德皇后两人可谓是天作之合,唐太宗虽然能够理智接受群臣的谏言,但有时候脾气上来了,却会非常的犟,谁的话都不愿意听,固执己见。

而且唐太宗非常喜欢享受,但凡是自己想要的什么东西,必须要得到手,无论什么手段,不然的话心里非常难受。

而文德皇后却很对李世民的口味,当李世民开始犯犟的时候,文德皇后就会对李世民进行劝告,说来也奇怪,李世民生气起来谁都劝不住,唯有文德皇后的话能听得进去。

而文德皇后也利用这些方法,救了一大批官员的性命。

当李世民对某样东西特别执着的时候,文德皇后也会用借古喻今的方法,让李世民打消念头。

文德皇后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贤后”,正是因为自己和李世民有着相同的价值观。

在凶险异常的后宫能够成为皇后,定然不是寻常家的女子,而有些女子虽然都聪明,但却过于聪明,以至于把握不住分寸。

文德皇后之所以被大家所称赞,就在于她深谙这其中的道理。

自己嫁给了皇帝,那么自己和皇帝就是一家人,皇帝的也就是自己的,何必还去挣去抢,去使用阴谋诡计谋夺呢? 而这一点,就是武则天远远比不上的。

虽然武则天对于唐朝的贡献也不小,但若是武则天安心做好皇帝的贤内助,所做出的贡献并不比自己当皇帝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身材最奇丽的皇后:柳敬言是哪位老婆?

导读:手垂过膝,是史料中常见的一个词,多用来描述帝王身材奇异,如蜀国昭烈“垂手下膝,顾自见出耳”(《》),“立发委地,手垂过膝”(《》),文帝“发长委地,垂手过膝”(《周书》),后燕皇帝“手垂过膝”(《晋书》)。古人认为,凡是帝王,身材总有些异相,“手垂过膝”便是异相其一。不过,“手垂过膝”并非皇帝的专利,陈朝皇后柳敬言也是这样一个人。 柳敬言是谁?柳敬言是谁的老婆? 柳敬言(531—615),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祖父柳恽官至梁朝秘书监,父亲柳偃是的女婿。之乱中,柳敬言投靠时任荆州刺史的舅舅,也就是后来的梁元帝。后来,萧绎因平乱功高,封其侄子陈顼为直阁将军、中书侍郎,并将外甥女柳敬言许配给陈顼为妻。承圣二年(553),柳敬言为陈顼生下长子。太建元年(569),陈顼当上了陈朝皇帝,是为陈宣帝,立陈叔宝为皇太子,立柳敬言为皇后。 据《陈书》记载,柳敬言不仅“美姿容”,相貌十分俊美,而且“身长七尺二寸”,拥有一副绝好身材。南朝后期,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5厘米,那么“七尺二寸”的柳敬言身高便有1.76米还多。容貌娇美,身材高挑,一身贵相,难怪陈顼对她一见钟情。更令人惊奇的是,柳敬言居然同前面提到的那些横空出世的帝王一样,也“手垂过膝”(《陈书》、《南史》),堪称史上一奇。在史料记载中,柳敬言是唯一一位手垂过膝的皇后。 身材好在哪里?——柳敬言是唯一一位手垂过膝的皇后 手垂过膝,给人的印象是不甘居人之下,而柳敬言却是一位性情谦和之人,她律己修身,善待他人,甚为陈宣帝敬爱。陈宣帝早年娶了一女子,称帝后将封为贵妃,对其宠爱超过皇后。对此,柳敬言非但不妒忌,反而“倾心下之”(《陈书》),甘心居于钱贵妃之下。每逢各地送来供品,柳敬言总是选最好的让给钱贵妃,自己则用一些差的。身为皇后,虽执掌后宫,但柳敬言并无争宠之事,更没有去挤兑情敌,足见其宽广胸怀。 除了谦和,柳敬言还临危不惧,危急时刻能够舍己忘我。太建十四年(582),陈宣帝驾崩,陈叔宝“哀顿俯伏”,始兴王陈叔陵趁其不备,突下黑手,“以剉药刀斫后主中项”,用切药刀朝陈叔宝脖子上乱砍,意在制造宫廷血案,夺取皇位继承权。面对突发事变,面对凶暴之徒,柳敬言“驰来救焉”,用身体和手臂护住儿子。陈叔陵穷凶极恶,“又斫(柳敬言)数下”。柳敬言虽被砍伤,陈叔宝却得以“自奋得免”(《陈书》)。 经云:“手长过膝,盖世英贤”。柳敬言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生逢乱世,更是给了她施展才华的机会。陈宣帝死后,举行大丧;陈叔陵行刺不成,开始兴兵作乱;隋军也趁机逼近长江,陈朝失去了淮南大片土地。此时,陈叔宝因刀伤不能料理政事,国家危亡。内忧外患之际,柳敬言不顾伤痛,以皇太后的身份坐镇京城,担起攘外安内重任,“诛叔陵、供大行丧事、边境防守及百司众务”(《陈书》),井井有条,巾帼不让须眉。 柳敬言“美姿容,身长七尺二寸”——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对于权力,柳敬言没有太多的欲望,更没有借机揽权,只手遮天。等内乱平息了,外敌打退了,国家安定了,儿子病愈了,她立马急流勇退,将权力交还陈叔宝,“后主创愈,乃归政焉”(《陈书》)。然而,陈叔宝是一个昏聩无能且荒淫风流的天子,整日,纸醉金迷,致使朝政腐朽,怨声载道,亡国之势已成。看到国力日衰,柳敬言后悔没有教育好儿子,但事到如今,她只能在幕后加以辅助,这才使陈朝政权得以苟延残喘。 祯明三年(589),陈朝被隋军灭亡,柳敬言被俘虏至长安,后转至洛阳,并得到了和的优待。大业十一年(615),柳敬言死于洛阳。关于柳敬言的年龄,正史中说她活了八十三岁;而她的墓志铭中却说她于“大业十一年(615)春遘疾,……春秋八十有五”。相比《陈书》和《南史》,墓志铭上的记载时间更早,更准确。算起来,柳敬言比西汉皇后王政君(前70—13年)活的时间还长,她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柳敬言的身材相貌与其丈夫陈宣帝极其相似。柳敬言“美姿容,身长七尺二寸,手垂过膝”,而陈宣帝也是“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手垂过膝”(《陈书》)。这对帝后,男俊女美,身型匹配,且都“手垂过膝”,论相貌,论身材,论特征,这两口子是典型的夫妻相,堪称中国历代帝后的绝配。不过,早死的陈宣帝葬于南京显宁陵,而晚死的柳敬言却葬在了洛阳邙山,二人没能合葬,成为历史的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皇太极娶了姑侄三人 最受冷落却成了清朝皇后

为了与斗争,拉拢各部势力,蒙古科尔沁部也是其中之一。出于对政治的需要,公元1614年,科尔沁大领主莽古思将十六岁的女儿,嫁给努尔哈赤四贝勒。皇太极率部下从赫图阿拉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扈尔奇山城,举行了隆重的结婚仪式。 婚后两人还算恩爱,但哲哲却一直没能怀孕,急坏了娘家人。科尔沁是最早归顺后金政权的蒙古部落之一,努尔哈赤也很尊重他们。哲哲未出嫁之前,科尔沁部也送过蒙古女子给努尔哈赤,但终无所出。哲哲嫁过来,娘家人又寄希望于她。只可惜,哲哲婚后多年,一直未能生育。为了政治利益,莽古思又将自己的亲孙女布木布泰(哲哲侄女,后来的)嫁给皇太极。 公元1625年,布木布泰在哥哥的护送下来到盛京,皇太极在城外迎接。布木布泰的到来很快便打破了蒙古女子不能生养的怪象。就在布木布泰嫁来的那一年,哲哲竟然怀孕了,生下一个女儿。之后的几年,哲哲和侄女布木布泰都只生下女儿,哲哲两个,布木布泰两个,没有儿子。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经过激烈斗争,逼死生母,扫除各方障碍,继承汗位,哲哲被册立为福晋。由于哲哲和布木布泰都未生下儿子,科尔沁部又将布木布泰的姐姐嫁了过来。海兰珠嫁过来时,已经二十六岁了,但皇太极却格外喜欢她。海兰珠虽不及哲哲端庄,也不及布木布泰聪慧,但她性格更讨皇太极喜欢。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年号崇德,改国号为清。出于对政治婚姻重要性的考量,哲哲被封为皇后。海兰珠被封为宸妃,地位仅次于哲哲。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地位比海兰珠还低。公元1637年,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一子,让皇太极欣喜若狂。为此,皇太极大宴群臣,大赦天下,各方群臣都来朝贺。 皇太极虽然给了哲哲高贵的地位,让她成为的第一个皇后。但这些都不能让她快乐,海兰珠的到来,她彻底失宠。她没有像别的女子那样,为争宠使出各种手段。她默默地接受了一切,更何况海兰珠也是她的侄女。 公元1638年,海兰珠的儿子夭折,海兰珠无法承受丧子之痛,最后病死。海兰珠刚生下孩子时,布木布泰也再次怀孕,在公元1638年,生下一子福临,皇太极和科尔沁部都松了一口气。公元1643年,皇太极病死。皇太极死后,又经历了夺位斗争,最后在多尔衮的建议下,福临即位。 福临(帝)即位后,尊哲哲和布木布泰为皇太后。哲哲为人一向宽容,从不嫉妒别人,福临也很尊重她。但,六年后哲哲皇太后病逝,时年五十一岁。哲哲死后,福临还亲自为她写祭文,将她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哲哲太后一生有太多遗憾,但好在最终有个好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