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字继元,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唐末五代宦官。
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

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
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
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
在梁晋争霸时期,他留守太原,执掌后方军政,为李存勖灭梁建国立下赫赫功勋。
龙德元年(921年),李存勖不顾张承业的反对,执意称帝。
张承业忧愤得病,并于次年死于晋阳。
后唐建立后,追赠左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
早期事迹 张承业原姓康,幼年时被阉割入宫,后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改姓为张。
光年间,张承业主持郃阳军事,获赐紫衣,后升任内供奉。
895年(乾宁二年),晋王李克用南下征讨邠宁节度使王行瑜。
张承业因多次出使渭北,被任命为李克用的监军。
王行瑜被平定后,张承业改任酒坊使。
监军河东 896年(乾宁三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打长安,打算前往太原避难。
张承业因与李克用关系很好,被任命为河东监军,安排迎驾事宜。
不久,唐昭宗逃往华州(今陕西华县),又加张承业为左监门卫将军。
903年(天复三年),宰相崔胤诛杀宦官,又命各镇节度使诛杀当地宦官。
李克用不忍杀死张承业,将他藏在斛律寺中,并杀死一个罪囚来冒充。
904年(天祐元年),唐昭宗被弑杀。
李克用便重新任命张承业为河东监军。
从此,张承业对李克用竭力效忠。
辅佐嗣主 908年(后梁开平二年),李克用病重,命张承业与弟弟李克宁、大将李存璋、吴珙辅佐其子李存勖,并对他们道:“我把亚子托付给你们了。
”说完便死了。
当时,李存勖痛哭不止。
张承业道:“不使祖宗基业沦亡便是大孝,多哭有什么用。
”于是将李存勖扶到大殿,让他袭任河东节度使、晋王。
同年二月,李克宁阴谋作乱,被史敬镕告知曹太夫人。
曹太夫人召见张承业,指着李存勖对他道:“先王将此儿托付给您,现在却有人要背叛我们。
您只要给我们母子一个便可,千万不要把我们送往大梁。

”张承业惶恐的道:“老奴愿以死来尊奉先王的遗命,您这是说的什么话。
”李存勖遂把李克宁的密谋告诉张承业,又道:“我们是叔侄至亲,不能,我若让位给叔父,这场叛乱就不会发生了。
”张承业道:“李克宁要把大王母子送入虎口,不除掉他怎么能行。
”于是和李存璋、吴珙、李存敬、朱守殷等人暗中戒备。
不久,李存勖在府中大会诸将,在席间擒拿李克宁,将其斩杀。
此后,张承业请求李存勖救援潞州(今山西长治),在夹城击败梁军。
李存勖对张承业非常感激,称他为七哥,常到他的家中探视,还登堂拜见他的母亲。
当时,李存勖承制任命官员,欲给张承业加官晋爵。
张承业全部拒绝,只称自己是唐朝的河东监军使。
910年(开平四年),李存勖在柏乡与梁军交战,逼近梁军营垒。
大将担心梁军冲营,请求撤退。
李存勖非常生气,回营安歇。
诸将都不敢进言,便让张承业前去劝说。
张承业到王帐中,对李存勖道:“现在不是大王歇息的时候,周德威是个老将,洞察军事,说的话不可忽视。
”当夜,李存勖撤军退守鄗邑。
912年(乾化二年),周德威征讨卢龙节度使刘守光。
李存勖命张承业到幽州,参与军事。
不久,刘守光请降。
张承业认为他不讲用,不肯受降,并建议李存勖亲自领兵征讨。
十一月,李存勖命张承业代理河东军府事务,亲自征讨幽州,果然取得大胜。
留守后方 915年(乾化五年),李存勖夺取魏博。
此后近十年,李存勖在河北与梁军作战,将太原军政全部委托给张承业。
张承业征兵买马支援前线、招抚流民生产务农、征集粮草充实军用,使得李存勖没有后顾之忧。
当时,张承业对留在晋阳的宗室权贵的不合理要求一概拒绝,若有违法犯禁的必予惩罚。
后来,李存勖返回太原,欲索要钱财赏赐伶人,便在府库中宴请张承业,并命儿子李继岌为张承业起舞助兴。
张承业将自己的玉带、马匹赠给李继岌。
李存勖指着钱堆道:“和哥(李继岌小名)没有钱花,七哥就给他这一堆吧,宝马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张承业道:“郎君为我歌舞,承业已经拿出自己的俸钱回报。
这些钱是大王府库之物,支援三军所用,我不敢将公物当作私礼送人。

” 李存勖很不高兴,借醉责怪张承业。
张承业道:“臣是个老敕使,不是为子孙谋财,省钱都是为了大王的基业。
大王如果要赏赐别人,对老夫也没什么,不过财尽兵散的时候,就一事无成了。
”李存勖大怒,让元行钦取剑来。
张承业拉着李存勖的衣袍,哭道:“老奴受先王遗命,誓要诛杀汴贼。
若因为大王节省国库财物而被杀,死也无愧于先王。
”阎宝将张承业拉开,让他退下。
张承业骂道:“你原是朱温的同党,如今不尽心效忠,竟敢。
”说完挥拳便打。
这时,曹太夫人听说李存勖酒后失行,连忙派人召他回去。
李存勖生性至孝,听闻母亲召见,便向张承业磕头道歉:“我今日多喝了些酒,冒犯七哥,太夫人一定会责怪我,请七哥喝两杯酒,为我分解一番。
”并连饮四杯,又向张承业劝酒。
张承业却不肯饮酒。
李存勖回去后,曹太夫人让人转告张承业:“小儿冒犯特进,我已经责打过他了,您先回府吧。
”次日,曹太夫人又与李存勖亲自到张承业府中慰劳。
917年(贞明三年),李存勖承制,拜张承业为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
张承业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忧郁而死 921年(龙德元年),李存勖受众将劝进,欲登基称帝。
当时,张承业卧病在床,听闻后命人将他从晋阳抬到魏州(今河北魏县),劝谏道:“大王父子与梁贼血战三十年,是要为国家报仇,恢复唐室。
如今梁贼未灭,大王便要称帝,恐怕会令天下人失望。
大王应先诛除梁贼,为先帝报仇,然后册立唐室后人。
唐室后人若在,谁敢承担?唐室若无后人,天下谁能与大王相争?臣只是唐室一老奴,希望能在成功后退隐田里,到时路人感叹一句‘这是本朝敕使、先王监军’,岂不是主上与臣子的荣幸吗?” 李存勖只是道:“我也不想称帝,但却奈何不了众将啊?”张承业见李存勖不肯,自知难以劝阻,痛哭道:“诸侯们浴血奋战,本为恢复唐朝,现在大王自己取得帝位,欺骗老奴啊。
”于是返回晋阳,从此一病不起。
922年(龙德二年)十一月二日,张承业病死于晋阳,终年七十七岁。
曹太夫人闻知,立即赶到他的家中致哀,并身穿孝服行子侄之礼。
923年(同光元年),李存勖称帝,是为,追赠张承业为左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伟大的母亲月伦太后一生对蒙古族做出的贡献
可能一个孝顺的孩子终其一生的目标就是能让自己的父母开心快乐,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与他们衣食无忧的生活。百善孝为先,能做到这些的,我们大可称其为“孝子”。而同样的,对于父母来说,看到子女能够幸福成功,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而诃额仑夫人与,就是这样的亲子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诃额仑夫人也被称为月伦,正如她的称谓一般,诃额仑夫人的为人,就如同那皎洁的明月一般。刚毅自强,普照大地。她的一生尤为坎坷,在成亲之际就被掳掠,不久后丈夫也被心怀不轨之人给故意杀害,在那个传统的时代里,她便被视为不祥之人被宗族所抛弃。而且,当时的蒙古人性格都较为野蛮,掠夺妇女之事常有发生,诃额仑夫人得不到保护,她只能默默地一个人承受着一切。 但是,她绝不是一个轻易向命运低头的女人,她拥有者过人的智慧、坚毅的品质和异于普通妇女的才干,尽管面临着居无定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只能生活在野外的困苦环境,但是她还是勇敢的面对着这些困难,并没有轻言放弃。正是受到这样的的生活的磨难,兄弟以母亲为榜样,逐渐成长为了更优秀的人。 更令人感动的是,善良的诃额仑夫人还收养了许多的养子,她对待这些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如同自己的亲生子,交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而令人骄傲的是,这些养子们也都不负众望,立下了赫赫战功。 诃额仑属于什么族 都知道铁木真的母亲是一个美女,这在诃额仑与其丈夫的结合之中就可以看出来。当时铁木真的父亲在河边玩,离得老远就看见一个美女,于是抢了回去做老婆,这在当时的蒙古地区是合情合理的,因为部落之外结合是当时的传统,抢媳妇也就有情可原,那么诃额仑属于什么族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女的养成与地域有着很大很直接的关系,那么究竟诃额仑属于什么族什么地区呢,答案就是盛产美女的弘吉喇部族。这个部族是一个神奇的部族,美女很多,其他地区的人都以娶到这个部族的女人为荣。在之后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政权之后,乃至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历朝历代的皇后几乎都是出自这个部落。在后代波罗的记载之中还有说,元朝的皇后都很美丽,都是来自弘吉剌部落。或许,这份荣耀很大一部分源自于诃额仑的贡献。 因为诃额仑是一个奇女子,所以对于诃额仑属于什么族也有争论,但是,弘吉剌部族的名头还没有多少人敢争。因为挨着河流,水热组合丰富,食物也很美味,食物是会滋养人的,由内而外滋养,就像如今的养生所推崇的,用吃的方法吃出美丽。所以这个部落的人,特别是女人,魅力非凡,再加上部族属于一支很大的游牧民族,所以弘吉剌部族的美名一直流传在外。以上,就是对诃额仑属于什么族的讨论。 诃额仑夫人是何时去世的 诃额仑夫人是何时去世的呢,她的死亡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对于儿子来讲,她的死亡是令人伤心不已的,夫人一生有太多的荣耀与辉煌,作为铁木真的坚强后盾,在铁木真的性格塑造以及功业铸就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究竟诃额仑夫人是何时去世的,夫人一生的经历坎坷不断。新婚被抢,丈夫被害,族人抛弃,单列出来一个都是可以出一本自传的,但是她就算是挖野菜也能够将儿子养活的白白胖胖的,并且在儿子的生死关头总是可以挺身而出,把问题消解掉。因为他这种坚强聪慧的品行,成吉思汗在之后个人的成长之中也受到了不少影响。现代对于成吉思汗的评价是极高的,有很大一方面因素是他受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响,成就了自己近乎完美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于是,历史的命运也被改变了。 后期建立初步政权之后,铁木真与自己的兄弟的关系遭到挑拨,这时他的母亲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训斥了自己的儿子,并把其中的要害点透,铁木真对于母亲也是极其尊敬的,面对当面的指责他也是能够听进心里去的,所以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但是铁木真还是对自己的兄弟不信任,不久之后削弱了自己兄弟的权利,这件事情使得他的母亲很是疲惫,再加上年事已高,郁结于胸,最终去世,诃额仑夫人是何时去世的这一问题就有了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昂很想效仿唐太宗,为什么一直逃脱不了宦官的掣肘?
很想效仿唐太宗,为什么一直逃脱不了宦官的掣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之中,盛唐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值得后世的我们去不断追忆的时代。因为,华夏文化在那个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是并非只有盛世,历史上的唐王朝朝实际上也有着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败,这段衰败便是中晚唐时期。在这段衰败的历史时期中,所要面对的则是内忧外患的局面。而细数之后的中晚唐皇帝,我们便能发现,这中间最为悲催的莫过于李昂。 公元826年,李昂顺利的登上了唐朝皇帝的宝座,即为唐文宗。实际上,在继位之前,唐文宗便力求重振唐王朝的权威,根据《》的记载“帝在藩时,喜读《贞观政要》,每见太宗孜孜政道,有意于滋。”可见,在中晚唐这个混乱的时代之中,唐文宗可以说是在众多李唐子孙之中脱颖而出。 同此前的唐穆宗、唐敬宗相比,文宗俨一副明君模样。但也正是这个十分想要效仿唐太宗“贞观之风”的李昂,却成为了中晚唐历史上最为悲催的皇帝,因为唐文宗从继位到离世一直都受制于宦官之手。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打开中晚唐的历史便能发现,自唐玄宗之后,新一代唐朝皇帝登上皇位或多或少都有宦官因素的影响。而到了之后,宦官势力更是掌握了兵权。以至于,到了唐文宗李昂继位的时候,唐朝宦官乱政的情况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唐文宗本人,也完全是由宦官所拥立。 唐文宗为了能够彻底的摆脱宦官的束缚,便制定了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谋”。即以欣赏甘露为名,召集宦官前来,以便将宦官势力连根拔起。但是,这次“甘露之谋”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而在这次失败的剿宦背后则是朝臣的殒命,以及唐文宗直到离世的木偶生活。 历史上“甘露之变”的发生,可以说成为了唐文宗悲惨结局的催化剂。因为,在这之后的唐文宗不同于此前手中还握有一定的权力,事变过去之文宗则完全成为了一个傀儡,并直到离开人世。历史就是这样,唐文宗成为了中晚唐时期最为悲催的皇帝,从而一生都受制于宦官之手。当然,相对于唐朝历史来说,发生于文宗一朝的“甘露之变”所带来的反思,要比这场变乱本身更值得我们去深挖。 我们透过“甘露之变”这个唐王朝的历史片段,便能发现,唐文宗的命运实际上早已经注定。因为在“甘露之变”过程中,以皇帝朝臣为代表的一方,所以会一败涂地。实际上同其手中缺少兵权,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这也解释了唐文宗为何要采纳“甘露之谋”剿灭宦官。因为,当时唐文宗的手中完全没有力量同宦官势力交锋。而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甘露之变”中宦官率领,对朝臣展开了疯狂屠戮。 由此可见,唐文宗的悲剧实际在“甘露之变”前便已注定。因为,在中晚唐那个极其混乱的时代,手中如果缺少必要的军事力量的话,必然会陷入巨大的被动之中。而宦官所以能够在唐朝这个舞台上迁延百年之久,很大程度上便在于手中握有兵权。因为正是凭借着兵权,使得宦官可以一直掣肘唐朝皇帝的权威。 其实,历史上的唐文宗一直受制于宦官,除却宦官手中握有兵权外,还在于唐文宗李昂本人。因为,唐文宗本人并不具备此后、那样能够扭转颓势的能力。对此《旧唐书》中,对唐文宗李昂有过这样一句堪称经典的评价“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可见,唐文宗虽然有心振作唐王朝,但是其却缺少此后唐武宗的霹雳手段,同时也缺少日后唐宣宗的隐忍。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唐文宗最终成为了权力牺牲品。 在中晚唐历史上,唐文宗的一生可以说是最为悲催的。因为不同于大多数的唐朝皇帝,唐文宗的一生更像是的一个翻版。而身为皇帝的唐文宗所以落到这个尴尬境地,除却宦官势力迁延数朝的外,其实同唐文宗本人也有一定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