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本名刘询,又名,字次卿,是的曾孙,的,史皇孙刘进之子。
虽然他是名正言顺的,却出身在民间,有着坎坷的少年经历。
因此,他对下层民众的生活颇为了解,并能体恤民众,从而缔造了“”。
1、经历坎坷,得位侥幸 公元前91年,发生,由于小人的陷害,导致汉武帝疑神疑鬼,最终逼得太子刘据起兵自卫,在长安城血战了五日之久,最终迫使卫皇后自杀,太子刘据自尽,刘据的一家亲小也全部被杀,最终只有这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刘询活了命,但是却被关进了大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说刘询命不该绝,偏偏受到了当时的廷尉邴吉的帮助。
邴吉在当时目睹了这一切,觉得隐太子刘据有冤情,在加上刘询只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以对他尤为照顾。
邴吉特地找了两个女囚轮流喂养刘询,同时又定期供给他实物和衣服,所以刘询虽然在狱中生活了好几年,但是却没有受到太多的苦,到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一个孩子。
但是上天似乎还要捉弄他一回,4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87年,快要死的刘彻偏偏又信了小人的谗言,说是“长安狱中有天子气”,竟残暴的下令处死所有的犯人。
在这危急关头,又是邴吉救了他。
邴吉下令紧闭牢门,并且就理力争,刘询终于是有惊无险,又一次保住了性命。
不久,刘彻死了,新皇帝即位,宣布大赦天下,刘询得以脱离牢中,重见天日。
刘询出狱之后,邴吉将其送到了祖母史良娣的老家,老祖母心疼这个孙子,将其悉心的照料。
邴吉又将刘询获释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由掖庭为刘询提供生活费,并且将刘询的名字记录到了宗谱中。
当时的掖庭令张贺由于是隐太子刘据一手提拔的,所以对刘询尤为照顾,甚至自己掏钱给刘询上学。
刘询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性格特点,他聪明好学,追求上进,懂得节俭,性格爽朗,颇有侠士风范,这为他将来登基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口碑。
汉昭帝少年去世,膝下无子,权臣首先立登基。
但刘贺嚣张跋扈,做事没有分寸,弄得朝堂乌烟瘴气,霍光一气之下,联合等人废了在位仅27天的刘贺。
不久,迎立刘询当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霍光为什么让刘询当皇帝呢?就笔者估计,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刘询长期流落在民间,可谓是无权无势,这样就便于霍光操纵。
第二,刘询之前没有怎么涉及过政治,霍光迎立他,大概是想以此来越过他来处理朝政,彻底的掌握政权。
第三,刘询的口碑良好,朝内外人都交口称赞,迎立这样的人,有利于迎合潮流,积攒口碑。
公元前74年,刘询登基,即汉宣帝。
2、大权在握,显现盛世 刘询即位后,由霍光辅政,这个一方面是因为刘询处理朝政的经验不足,任需历练,另一方面则是此时霍光掌控着政权。
你想想,连自己都是霍光立下来的,自己哪里有能力和势力跟他斗。
所以,在霍光在世的前六年里,朝中大小事务都是先经过霍光,然后在传到刘询这儿的。
当然霍光也想试探一下刘询。
一次,霍光突然提出“请辞”,表示自己老了,要归政于皇帝,刘询自然是百般谦让,“不受而委任之”,刘询还在之后增加了霍光的食邑,封赏了霍光的子孙,以此来获得霍光的好感。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第二年,汉宣帝突然动手,以谋逆罪诛杀了霍家满门,皇后也被打入了冷宫,彻底的铲除了霍家的势力。
但刘询依然对霍光的功绩予以赞颂,称其“定万世策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
肯定了霍光的功绩,霍光在位时期颁布的许多的有益的政策也继续使用。
刘询亲政之后,鉴于自己的特殊的身份,所以一直很低调,政策上也多沿用文景时期的“无为而治”。
由于刘询的轻徭薄赋,的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刘询长期生活在民间,所以他颁布的政策带有很大的亲民性。
公元前70年,汉宣帝召令“损膳省宰,乐府减乐人”。
公元前71年,召令“民毋出租赋”。
到了元康4年,全国粮食大丰收,“谷石五钱”,创下了西汉谷价的最低的记录。
另外,由于自己做过牢,懂得牢狱之苦,所以在位期间,刘询废除了多项“连坐制”。
又十次大赦天下,体现出了皇恩浩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询不光懂得关心下层民众,也懂得知恩图报。
少时帮助自己的邴吉后来就被刘询任命为丞相,并且对邴吉十分的尊敬,邴吉病重时,还亲自前往探望。
在民间时,与平民女子结婚,后来登基为帝后,霍光要求刘询立自己的女儿霍成君为后,刘询却态度坚决,与平时对霍光唯唯诺诺的样子相比迥然不同。
大臣们屡次劝说之后,刘询下令“求微时故剑”,意思是说想找回在民间时的那把宝剑。
以此来表明心迹,最后大臣同意了立许平君为皇后。
刘询执政期间,任用贤良,关心民生,对内轻徭薄赋,对外软硬兼施,联合外族攻击匈奴,进一步扩充了大汉的领土,却没有消耗太多的国家物资,这一点备受世人称颂。
在当时的西汉帝国中,“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昭宣中兴”。
公元前49年,刘询病逝,时年43岁,庙号中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