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高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却被明太祖朱元璋腰斩

时间:2025-02-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著名喜剧电影《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饰)为了吓唬作伪证的嫌犯,让包有为(吴孟达饰)装成被腰斩的犯人,并捉住嫌犯的腿,说要在他腿上写个惨字。

其实,这个情节并非完全是无厘头搞笑,而是真实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

然而,在历史上,这位主人公的经历可就不是一出喜剧了,而是彻彻底底的悲剧,他就是高启。

1961年11月6日,为查找高启的《咏梅》全文,毛泽东一天内给秘书田家英连写了三封信。

查到后,毛主席郑重地用草体书写了全诗,并在右起处大大地写上“高启”二字,还注明:“字季迪,最伟大的诗人。

” “少年才俊”高启 高启出生在元末明初这个激烈动荡的时代,他生在殷实之家,本应衣食无忧,但在童年时期,不幸便接踵而来,父母双亡,从此,家道中落。

根据记载,以当时的标准,高启在18岁的“高龄”,还没有讨到老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单身狗,但他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话说距离高启老宅不远住着一个人,名叫周仲建,他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儿,有一次,周仲建生了病,作为邻居的穷书生高启就去探望他。

周仲建听说高启很有文采,但一直不信,就想考考他,于是随手掏出了一幅《芦雁图》,叫高启立即写一首诗出来。

不想高启提起笔就写道:“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翮垂。

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 这首诗不但生动描绘了画中的内容:深秋时节,寒风凛冽,候鸟南飞,虽然河里一条鱼都钓不到,但是却有一个人长久地矗立在河边,形销骨立,孤寂万分。

周仲建一看这首诗,立刻哈哈大笑,他很明白诗中隐含的意思,也就是说高启孤独寂寞,想找个伴侣,这小子肯定是相中自己的闺女了。

他觉得高启前途,因而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周仲建的女儿看到了高启的诗,也对这位大才子很有好感。

于是,高启便迎娶了这位周小姐,两人婚后举案齐眉,恩爱无比,这就是“一诗定情”的故事。

诗歌给高启带来了幸福美满的婚姻,也让他本人名声大噪。

中国的文学经过演变,在高启那个时代,诗歌已经不是主流,反倒是小说开始意外走红,比如里面有两部小说诞生于这个期间,即《传》和《演义》。

高启的出现,使得诗歌开始有了发展的希望。

评论道:高启“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

对古人兼收并蓄,评价不可谓不高。

但也说明,高启没能开拓出自己的风格,这背后的原因固然有前代诗人的作品质量和数量都很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高启活的时间不够长。

因诗获罪,遭受腰斩 诗歌成就了高启,也拖累了高启。

当时志在天下,恢复汉人江山的麾下网罗了刘基、宋濂等文人,对于高启的大名,朱元璋自然也是听过的。

朱元璋请高启担任户部右侍郎一职,谁知高启迟迟不去赴任,不给面子,这令朱元璋很是不爽。

朱元璋是在刀尖上舔过血的,当初征召刘基与宋濂,朱元璋就给执行任务的人说过,愿意来就好好相待,死活不来就直接做掉。

高启,错就错在,把朱元璋当成了会“”的。

,在朱元璋和、进行大决战的时候,高启写了首《青丘子歌》,一句“不闻龙虎苦战斗”,令朱元璋愤恨不已。

在多疑的朱元璋看来,这句诗好像是对他连日的苦战,更透露了高启想要置身事外,不愿站队的意图。

这还不算,毕竟当时朱元璋也不敢拍胸脯说,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很容易,高启不盲目站队可以理解。

最让朱元璋不能忍受的是,大明夺取天下之后,高启在诗中写下了“不肯折腰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对做大明官员没有丝毫兴趣。

这事让朱元璋知道之后,更是气得暴跳如雷,正愁着没机会收拾高启,他自己反倒送上门来了。

话说苏州知府魏观新建的治所衙门刚刚上了大梁,这在当地属于重大庆典,于是便把高启这位远近闻名的大才子请出来写一篇文章,以图个吉利。

高启果然不负众望,挥毫泼墨,写下了雄文《上梁文》,并赋诗一首: 郡治新还旧观雄,文梁高举跨晴空。

南山久养干云器,东海初升贯日红。

欲与龙廷宣化远,还开燕寝赋诗工。

大材今作黄堂用,民庶多归广庇中。

这首诗写得很不错,大气磅礴,但就是这首诗要了高启的命。

魏观修建的治所衙门不巧地选在了张士诚宫殿遗址,而张士诚正是朱元璋当年的死对头。

高启写的那篇《上梁文》中,有“”的字眼,诗歌《郡治上梁》中更是有“龙廷”的诗句,这可犯了朱元璋大忌。

朱元璋宣判高启腰斩的酷刑,并亲自监督行刑,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可见这位对高启有多么仇恨,甚至到了想亲眼看到他惨死的程度。

据记载,高启被腰斩成整整八段,但他并没有立即死去,他趴在地上,以自己小半截身体,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眼的“惨”字后才气绝身亡。

朱元璋的“心跳”病 大凡开国帝王,都了解创业维艰,勤政爱民,朱元璋出身贫苦,更加了解民生,所以他还是保持了对百姓的温情。

但是却对地主阶级有很强烈的仇恨,加上东南士绅曾经是张士诚的拥趸,朱元璋对商人又不怎么待见,因此对江南课以重税。

这样的政策,让江南的文人始终和朱元璋保持着距离,高启才会不断拒绝朱元璋。

开国后的朱元璋身份虽然变了,心态却未改变,刘基与宋濂尚且有治国安邦的才能,高启却仅仅是一个诗人,征召刘基二人尚且如此粗暴,更何况高启呢? 话说,朱元璋曾也认为乱世用武,用文。

然而,跟随朱元璋创业的老兄弟们,有人接碴:“不能过于相信文人,太相信了就会上当的,一般的文人好挖苦毁谤,拿话刺人。

比如张九四一辈子宠待儒生,好房子,大薪水,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把文人捧上天。

做了王爷后,要起一个官名,有人取为士诚。

” 朱元璋傻乎乎接话说:“不错呵,士诚这名不错啊”。

那人说:“不然,上大当了,《》上有句话:‘士,诚小人也’,这话可以断句为‘士诚,小人也’。

可怜张九四,被人叫了半辈子小人,至死也不明白,真是可怜啊!” 朱元璋一听,原来阶级斗争时刻存在着啊!从此更加累心,每天废寝忘食的趴那些纸堆里找“小人”,放谁不心跳、不神经衰弱? 这么一心跳一衰弱,可就了不得,皇上看谁都像阴谋家,像卧在自己身边的哪啥晓夫,结果当然是文人遭殃。

与高启齐名的“明初四杰”杨基,先是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罚作苦工,最后死在工所;被糊里糊涂绑起来扔进长江喂了鱼,尸骨无存;因犒劳军队不及时,被下狱活活打死。

加上朱元璋开国后,假想敌一堆,大肆屠杀功臣,独裁专制空前增强,像高启这样保持独立人格,又有点单纯的文人,下场凄惨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最委屈帝王:击败五万蒙古铁骑却被骂昏君

历史上受颇议之多的绝对是少不了了,这位在历史上非常年轻的皇帝其实骨子里是一位十分贪玩的主儿,朱厚照因为自小天资聪颖,又十分爱射箭骑马,所以非常讨皇帝的喜爱。 但是史书上对这位皇帝的评价却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评价他是一位德志才干,聪慧能干的好皇帝,在政绩上也是有很大的作为,另一方面又说他在任政时期,贪玩好耍,经常荒废政务,不理朝政,以致于明朝衰败的更快。除此之外民间对正德皇帝也是评价颇多!网络配图 正德皇帝虽然,但是在关于军事上的事,他也是很少会马虎的,从来都是的对待,常常会跑到军营中,和士兵们一起吃一起住,甚至于有的时候会亲自操练士兵,并时不时的鼓舞士兵骑士。 但是据说有一次,朱厚照实在是掩不住他的贪玩本性了。那时正好是关外边境正在发生战乱,蒙古人大举进犯,战况十分的激烈。 本是身在宫内的他却偷偷跑到边境地区,冒充了“主帅”,带领着士兵和蒙古对战,大战之后,还装模作样的给自己封了一个官衔——镇国公威武大将军。只能说这位皇帝真的是太会玩了! 关于正德皇帝贪玩的事可谓是种类繁多,而且是花样百出,方式新颖独特。网络配图 据说还有一次,朱厚照南巡回宫的路途中,正好看到一名渔夫在河边垂钓,闲来无聊便跳下马来,自己演起打渔人,假装是在河边钓鱼,可是因为是九月的天气,下雨路滑,结果朱厚照一不小心就跌入了水中,受到了惊吓。 加上受了寒,于是生了一场大病,至此身体也变的不如以前健朗。对于贪玩的心思也逐渐少了! 在平定宁王朱宸濠时,朱厚照原本是打算又来自编自导一出戏的。网络配图 他借着南巡的机会,打着镇国公大将军的旗号准备去迎战宁王,可曾想他人还在半道,便传来好消息:宁王已经被御史抓获。本以为朱厚照会折返回宫,哪曾想他兴致不减,把宁王重新释放,然后又再次亲自把他抓起来,最后还宣称是自己的功劳。 当然朱厚照除了爱贪玩以外,在私生活上也是荒淫无道的,经常被女色迷惑导致心智神乱。后来的下场也只能说是他作茧自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杀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长全家的真实目的

把太子叫到跟前,往地下扔了一根长满了刺的棍,让太子捡起来。太子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朱元璋就说,这棍上有刺你不敢捡是吧?我替你把刺去干净了。我杀的这些都是天下的坏人,我把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好当家啊。朱元璋和太子的这番对话,就暴露了朱元璋滥杀功臣的真实动机。网络配图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实现了从放牛娃到至尊的华丽转身,登基之后他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这些跟随他征战四野的开国元勋,哪一个不是、功勋卓著,、、、胡大海,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即便是在600多年以后,依旧在被世人熟识和传诵。而在朱元璋的功劳薄上,排在最前列的就是韩国公,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度身居宰相高位的头号大功臣,最后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76岁已经年逾古稀的李善长,至死也许都没弄明白,压在他脊梁上诸多罪名的虚实与真假。曾几何时,李善长可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他不止一次地称赞李善长是自己的“在世”,就是这位“在世萧何”形影不离地跟在朱元璋的身后,把朱元璋从一个草莽一步一步地推上了权力的顶峰。朱元璋每一步成功的背后,都能看到李善长的身影。网络配图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位列众人之首,荣耀至极。朱元璋之所以如此信任李善长,除了在关键时候,李善长忠贞不二地站在朱元璋一边之外,他还做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竭尽全力地帮助朱元璋一步步地登上了皇帝宝座。从投靠到朱元璋的队伍中,到大明建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善长与朱元璋之间都配合默契,相互信赖,对朱元璋交办的事情李善长无不,不敢有丝毫怠慢。然而,就在李善长受到皇帝给予的莫大荣耀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朱元璋不太信任李善长了。因为李善长权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到了朱元璋皇帝的权力。所以朱元璋就撤了李善长的丞相职位,而李善长也对朱元璋不像以前那么谦卑和恭敬了。洪武九年,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封他为驸马都尉。朱元璋这个女儿虽然是皇帝的女儿,却根本没有大小姐的脾气,特别守妇道,对李善长尊敬如父。李善长荣誉达到了极致。可是这一下,就遭到了同僚们的嫉妒。有人弹劾李善长,说他儿子娶了皇帝的女儿,他就从此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陛下病了十几天不上朝,你连问都不问一句?朱元璋也觉得,李善长也太不像话了,一生气,就扣了李善长18000石奉禄。史书说,“帝始微厌之”(《李善长传》),也就是皇帝开始有点讨厌李善长了。网络配图在小编看来,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定罪依据,无论是参与谋反,还是擅自带兵,如果其中有一件是真的,都是灭门的大罪,然而通过推理,却发现其中漏洞百出,无法令人信服。对于这样的无力指控,甚至连朱元璋都无法说服自己,于是,他需要更为充足的理由。就在朱元璋不知如何处理李善长的时候,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来报,说观测到了“填星犯灵台”。所谓“填星”就代表大臣,“犯灵台”就是要遭灾了。意思是说,将要有大臣遭灾了。这一下,朱元璋心想,杀李善长可是天意。朱元璋终于找到了杀李善长的借口。就这样一声令下,把李善长一家70多口人满门抄斩。当李善长被杀之后,太子对父亲朱元璋说,父皇啊,您杀人太多太滥,这会有伤和气的。他说这个和气,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气,而是大自然之间和社会中的生命的能量。朱元璋听完之后没吱声。第二天,他把太子叫到跟前,往地下扔了一根长满了刺的棍,让太子捡起来。太子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朱元璋就说,这棍上有刺你不敢捡是吧?我替你把刺去干净了。我杀的这些都是天下的坏人,我把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好当家啊。朱元璋和太子的这番对话,就暴露了朱元璋滥杀功臣的真实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