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夺嫡之祸 使他从世袭一等公到被囚处死
,一个熟悉的大臣名字。拥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他的父亲索尼,姓,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文皇后指定辅助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康熙四年,其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康熙六年,索尼去世,谥号文忠,其子索额图继承其职位和爵位。 索额图继承索尼的职位和爵位,这也使他的政途更加的通畅,结党营私、夺嫡也是很有实力。权力成就了他,也害了他。网络配图 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去世,谥文忠。索尼的长子噶布喇曾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四年,太皇挑其第二个女儿,册立为皇后。十三年,皇后生皇二子后不久便去世,谥称孝诚仁皇后。次年,胤礽被立为皇太子。索尼的第五子心裕“尚公主,遭遇之隆,古今罕觏”,先袭一等伯,后又世袭一等公,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六子法保袭一等公。索额图乃索尼第三子,他正是以其皇亲国戚的特殊地位而跻身于朝廷。 索额图初为侍卫,康熙七年,任吏部右侍郎。康熙八年五月,辞去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当时,身为四辅臣之一的,广植党羽,“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把他的心腹之人安插在内三院和各部院担任要职,随意罢免他不中意的大臣。鳌拜的专权跋扈,引起康熙帝的强烈愤怒,索额图也十分不满。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以弈棋故,召国额图入谋画”,采取突袭的方式,逮捕鳌拜,惩其党羽,康熙帝始得真正主持朝政。八月,索额图升任国史院大学士。九年恢复内阁制,索额图改为保和殿大学士,一直到十九年八月离任。在这十年中,他成为朝廷里最有权势的大臣,在平定“”,稳定全国动荡的局面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康熙二十七年,索额图奉命担任清与沙皇俄国谈判东北边界问题的首席代表,并签定了第一个中俄条约《尼布楚条约》。早在崇德八年,沙皇俄国就派瓦西里·波雅科夫越过外兴安岭,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其后,又有哈巴罗夫一伙匪徒越过外兴安岭,再次侵入黑龙江流域,占领了达斡尔头人阿尔巴西住地雅克萨,建筑城塞,改名为阿尔巴津。他们还陆续沿江窜至黑龙江下游,到处烧杀淫掠,不断扩大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叛乱后,康熙帝便集中力量准备反击沙俄的侵略。从康熙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清军发起两次雅克萨反击战,挫败了沙俄的侵略,收复了雅克萨。沙俄被迫向清政府求和,遣使臣到北京,要求谈判。网络配图 索额图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索额图忠实地执行了康熙帝的旨意,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缔结的,清朝虽然未能收回茂明安游牧地,但阻止了沙俄的进一步侵略,保证了两国边境居民的安宁生活,巩固了北方边疆。 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南巡到德州,皇太子得病,召索额图至德州侍疾。留居月余,皇太子病愈,一起回北京。这次康熙帝突然召索额图到德州的原因,表面上是令探视皇太子,其真实含意并非如此。索额图为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太子与索额图关系又很密切。后来康熙帝逐渐对太子行事不满,索额图也被牵连在内。先是,康熙三十九年即有人告发索额图,康熙帝没有处置。倾陷索额图的人,首先令人注目的是高士奇。高士奇家道贫困,但长于诗文书法,被推荐给索额图。索额图常以 椒房之亲,且又世贵,侍士大夫向不以礼,况高是其家奴狎友,其召之幕下也,,以奴视之 。以后高士奇被康熙帝破格提拔,高官显贵,但见索额图时, 犹长跪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 。索额图有时还 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 。为此,高士奇怀恨在心, 遂顿忘旧恩,而思剚刃于其腹中 。康熙四十二年,高士奇随驾北上,这时他已背叛索额图,投靠。明珠与索额图 权势相侔,互相仇轧 。康熙帝回京后,于四十二年将索额图处死。网络配图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曾对大臣们列举了皇太子今的“种种恶端”,又说:“从前索额图助伊(皇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据礼亲王昭梿说:索额图在狱中时,曾有“客潜入狱馈饮食,及公伏法,客料理丧殓事毕,痛哭而去,不知所终”。索额图的同党多被杀,被拘禁、被流放;同祖子孙都被革职,其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康熙帝对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全面给予否定,并说 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 成也权力,败也权力;成也太子,败也太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明孝宗朱佑樘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一好帝王
从秦至清的帝制时代,值得称道的好屈指可数,除了打天下的开国君主,大多数守成君主,实在难以恭维。何故?这批人从小在深宫高墙之内成长,没有经历磨难,耳边一片阿谀奉承之词,养成刚愎自用、骄奢淫逸的习性。指望他们力挽狂澜,难矣哉!初年的历史学家谷应泰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议论,颇值得细细品味。他说:“人主在襁褓,则有阿姆之臣;稍长,则有戏弄之臣;成人,则有嬖幸之臣;即位,则有面谀之臣。千金之子,性习骄佚,万乘之尊,求适意快志,恶闻己过,宜也。” 当然,也有例外。谷应泰的这段话是在评论樘时说的,在他看来,孝宗就是例外: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身边多是高风亮节、敢于直言极谏的大臣,原因在于,他多方征求方正之士,杜绝嬖幸之门,抑制外戚,制裁。他在早朝之外增设午朝,频繁召见大臣,访问疾苦,寻求治安之道。所以弘治一代,号称“众正盈朝”。 这和孝宗的素质很有关系。他在太子时期,得到的程敏政、刘健等人的指点,熟读经史,养成“仁孝恭俭”的品格。即位后仍然,经常阅读《孝经》、《尚书》、《朱熹家礼》、《大明律》,稍有疑问立即请教儒臣法吏。无怪乎人们称赞他是最为遵循儒家伦理规范的皇帝。他即位以后,拨乱反正,罢黜佞幸之臣,对内阁、六部作了大幅度的人事调整。 首先触及的是内阁大学士万安。此人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不会理政,只会高呼“万岁”,被人讥讽为“万岁阁老”。他升官的法门,就是巴结及其兄弟,投皇帝所好,与方术佞幸李孜省互相勾结,紊乱朝政。孝宗即位以后,查获一个文件夹,上面都署名为“臣安进”—是万安的奏折,每一件都是向皇帝推荐“房中术”的秘方。孝宗派太监怀恩带着这些奏折前往内阁,传达他的口谕:这是大臣应当做的事吗?万安无法辩解,一声不吭,只顾叩头。他的名声本来就臭,言官听说此事,上疏弹劾。孝宗顺从舆论,把万安罢官。 接着被罢官的是另一个内阁大学士尹直。和万、尹沆瀣一气的大学士刘吉,有风雨飘摇之感,向言官们封官许愿,建议皇帝越级提拔言官,希望他们手下留情。这一招果然厉害,言官们都缄默了。但是言官以外还有敢于直言的人。翰林院候补官员张昇首先出来弹劾,说刘吉把口蜜腹剑的和钳制言路的,合而为一,是双料奸臣。大理寺官员夏堠上疏弹劾,刘吉的罪状,并不比万安、尹直小。奇怪的是,刘吉屡遭弹劾,依然在加官进爵,人们称他为“刘棉花”—“愈弹愈起”。后来引起皇帝的厌恶,派太监到他家,勒令罢官。 清除宵小之徒,是为了起用的正直大臣。孝宗即位之初,就想起了刚直不阿的司礼监太监怀恩—因为支持言官抨击传奉官被先帝贬往凤阳,出于敬佩与倚重之心,把他召回。怀恩回来后,立即向孝宗建言:罢免阿谀万贵妃的佞臣,召还刚直方正的王恕。孝宗采纳了这一建议,召回已经致仕的南京兵部尚书,出任吏部尚书,让他负责领导班子的调整工作。 王恕在成化年间就以敢于直言极谏而闻名,先后应诏陈言二十一次,上疏建白三十九次,全力阻击佞幸。朝中官员都倾心仰慕,遇到朝廷大事难以决断,必定请王公表态。当时有这样的民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佞幸大臣为之侧目,皇帝也颇为“厌苦”,给他一个太子少保的头衔,让他退休。 王恕历任巡抚、侍郎,直至尚书,都在留都南京,一直不受重用,其原因正如《明史·王恕传》所说:“以好直言,终不得立朝。”退休以后,名声愈加高涨,言官推荐几无虚日。孝宗顺应舆论起用王恕为吏部尚书,顺应了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