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析唐代宗李豫为什么终其一生都没有立后 只因和此女的一面之缘

时间:2025-02-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俭人物生平 谏举大计

谏举大计 唐俭,祖父唐邕,任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隋戎州刺史,与唐高祖友善,曾同掌禁卫。因此唐俭 素与交游,同在太原。 唐俭爽直豪迈,不循规矩,但侍奉亲人以孝闻名。他见政局渐乱,便暗地劝说李世民建立大计。唐高祖曾招访过他,唐俭说:“您长相有日角龙廷,姓氏又合乎图谶,久系天下人望。如果外招豪杰,北连戎狄,右收燕、赵,渡河南下,占据秦、雍之地,这就是与、周武一样的大业了。”唐高祖说:“汤、武之事,岂可希求?但天下正乱,言私应当图谋自全,言公则应拯救天下百姓,我将为天下百姓考虑此事。”等到大将军府建府时,授职为记室参军、渭北道元帅司马。随从平定京师,为相国府记室,封为晋昌郡公。 镇压叛乱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进职为内史舍人,后迁任中书侍郎、散骑常侍。吕崇茂占据夏县造反,与周连兵,朝廷便任命永安王李孝基为行军总管,统帅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攻打他们。唐俭因出 使也到达了军中。恰逢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擒获,唐俭也被抓。起初,独孤怀恩屯驻蒲州,暗地与部将元君实谋反,此时一起陷没入贼。 元君实私下对唐俭说:“独孤尚书准备起兵图谋大事,犹豫不发,故逢此难。这就是古人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了。”不久独孤怀恩逃归朝廷,朝廷下诏仍让他驻守蒲州。元君实说:“独孤怀恩脱难得归,仍旧戍守河东郡,真是王者不死啊!”唐俭怕独孤怀恩作乱,密令刘世让归朝告发他的阴谋。恰遇高祖李渊驾临蒲津,船到中流而刘世让赶到,唐高祖大惊说:“岂非天命佑护啊!”下令返回西岸,收捕谋反之徒,独孤怀恩自杀,余党全被诛杀。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往突厥。唐俭封存府库财物、登记兵器铠甲,以等待秦王接收。 唐高祖嘉奖唐俭身受幽禁折辱而不忘朝廷,下诏恢复原职,仍任并州道安抚大使,赐予他权宜行事之权。并将独孤怀恩的家产全都赐予唐俭。还京后任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检校黄门侍郎,封为莒国公。仍旧担任遂州都督,食绵州实封六百户。 助破突厥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俭出使突厥返回,唐太宗对唐俭说:“您看颉利可以攻取吗?”唐俭回答说:“依仗国家威灵,其事可望成功。”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俭乘驿车驰往突厥诱使他们归附,颉利表示同意,因而兵众弛懈,乘势袭破其众,唐俭脱身返回。 进言太宗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俭就任民部尚书。随从唐太宗在洛阳苑中射猎,一群野猪从林中冲出,唐太宗射出四支箭,杀死四只野猪。有只野猪跃起触及马镫,唐俭下马搏击,唐太宗拔剑斩断野猪,回头笑着说:“你没见过我上阵杀敌吧,为何这样害怕?”唐俭回说:“汉唐高祖在马上得天下,而不在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海,怎能再逞雄心于一头野兽呢?”唐太宗为此而罢猎。下诏命其子唐善识娶豫章公主为妻。 唐俭居官不留心事务,常与宾客纵酒为乐。曾因犯小法贬授光禄大夫。永徽初年致仕,加特进。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去世,年七十八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襄”。 轶事典故 吏部尚书唐俭,有次与唐太宗下围棋,布局时,抢先占据了有利位置。这使得唐太宗大为生气,随即将唐俭贬为潭州的地方官。在余怒未息的情形下,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不够尊重我,我想杀了他,你要替我作证,说外间对他有所指控。”尉迟敬德唯唯诺诺地答应著。到了次日当面对质时,敬德叩头说:“我实在没有听到外间对他的指控。”唐太宗连问了好几次,尉迟敬德都不改原先的说法。这让唐太宗非常恼火,气得将手中的玉板摔碎在地上,拍拍衣服进去了。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唐太宗命开席用餐,将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请入座,席间唐太宗说:“敬德今天所为,有利、有益者各计三项:使得唐俭免於枉死,我免於枉杀,敬德免於曲从,这是三利;又使得我有改过的美名,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声誉,这是三益。”讲完话后,并赏赐尉迟敬德一千缎布匹,群臣都高呼万岁。 历史评价 后晋·刘昫等《》:俭落拓不拘规检,然事亲颇以孝闻。.....唐俭委质义旗之下,立功草昧之初,被拘虏庭,脱唐高祖蒲州之急;侍猎苑囿,谏唐太宗马上之言,可谓纯臣矣。 宋·、宋祁《新唐书》: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六十二 列传第八 、《新唐书》卷一百十二 列传第十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名将仆固怀恩,最后为什么被小人逼得造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仆固怀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755年,胡人发动“”,一时间山河破碎,百炭,为了镇压叛乱,大唐很多有志之士挺身而出,为国效力,立志消灭叛军,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在这次平乱过程中,涌现出无数知名大将,其中以和最为有名,而胡人出身的大将仆固怀恩,几乎可以与他们齐名。 仆固怀恩出身于胡人部落,在唐高宗时期,他们这个部落选择造反,背叛大唐,但却被大唐名将消灭,他的祖父也被薛仁贵俘虏。押解到长安以后,仆固一族选择投降大唐,并为大唐效力。此后,仆固一族世代都是将领。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仆固怀恩作为仆固一族的领军人物,地加入了平乱战斗。而在残酷的平乱战争中,仆固一族竟有四十六口人战死沙场,这对于仆固一族来说算得上是损失惨重了。 到了安史之乱后期,仆固怀恩因战功被提拔为平叛的总指挥。在军中,仆固怀恩治军严格,从不徇私舞弊,即使是亲儿子犯了罪,他也将其按军法处置。在和安禄山的战斗中,仆固怀恩的儿子因战败而假意投降了叛军。但不久以后,他的儿子又找了一个机会逃回唐军。虽然这只是假投降,可是仆固怀恩对儿子仍然是不依不饶,因为无论是何原因也不能投降敌军,这是军人的大忌,所以他不顾任何人的求情,执意将儿子斩首示众。 为了大唐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仆固怀恩不仅斩杀了自己的儿子,还失去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在安史之乱时,大唐只有回纥这么一个重要的盟友,为了讨好回纥人,仆固怀固决定上奏天子,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送往回纥和亲,以此来获得他们的友谊与支持。 为了打败叛军,听从了仆固怀恩的建议,他先是将仆固怀恩的两个女儿封为公主,然后将他们二人嫁给了回纥可汗。可是这样一来,仆固怀恩的两个女儿就要受苦了,她们不仅要远离父母身边,前往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还要受尽回纥贵族的侮辱。 同时仆固怀恩将女儿送给回纥和亲也是担着很大风险的,因为己国大将与异国可汗结为亲家是政治上的大忌,一旦被怀有异心的小人抓住把柄,那可是,但仆固怀恩为了大唐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还是义无反顾的送女和亲。 仆固怀恩女儿抵达回纥后,回纥果然派出精锐支援唐朝,一时间,唐朝战斗力大增。在仆固怀恩的指挥下,唐军很快就收复了东京、洛阳等地。随后仆固怀恩又攻取汴州,破卫州,带领唐朝大军直抵叛军老巢幽燕之地,最终迫使叛军头领自杀身亡。史朝义死后,安史之乱彻底得到了平定,在此次平叛战争的中,仆固一族牺牲是最大的,同样仆固怀恩的功劳也仅次唐朝大将郭子仪和李光。 按理就来说,仆固怀恩立下大功,唐朝天子应该对他予以奖赏,但平定叛乱以后,朝廷却对仆固怀恩产生了怀疑。首先因为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等人都是胡人,所以唐朝便不再信任胡人出身的将领,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仆固怀恩,即使他为平叛立下大功。 其次,仆固怀恩是回纥可汗的岳父,而此时的回纥可汗因为曾经帮助唐朝平叛有功,所以恃宠而骄,不断侮辱、威胁唐朝。因此,与回纥可汗关系密切的仆固怀恩,此时的处境也相当危险。 面对朝廷的怀疑,仆固怀恩多次上书自证清白,但在背后诋毁他的小人从来没有断过,同时仆固怀恩还发现,同样对唐朝有再造之恩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被明升暗降,失去了兵权,此时的仆固怀恩已经感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最终悲剧还是发生了,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奉命护送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回漠北,但一些宦官、小人却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意图造反。 为了查明此事真假,朝廷派宰相裴遵庆来调查仆固怀恩,仆固怀恩见到裴遵庆痛哭流涕,大呼自己冤枉,裴遵庆见仆固怀恩如此表现也相信他是被冤枉的,于是他想让仆固怀恩跟他一起回到长安,向天子说清事情原委。 但此时的仆固怀恩哪敢回到大唐,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只要自己回到长安,那即使自己没有罪,也会被软禁起来,失去自由。而他只要不回长安,那一定会被扣上造反的帽子。 就这样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仆固怀恩在一怒之下选择了造反,而此时的宗也意识到了仆固怀恩的冤枉,所以并没有对他留在长安的家人下手,反而下令优待他的家人。后来唐代宗又下令,封仆固怀恩为中书令,加封“大宁郡王”,希望可以迷途知反,重新投降大唐。 可是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仆固怀恩知道自己和大唐的隔阂已经没有办法修复,他一旦重新降唐,那日后一定会被清算,所以他决定一条路走到黑,与大唐为敌。公元765年,仆固怀恩亲自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大唐。 而在进军长安的路上,已经心力交瘁的仆固怀恩突发重病暴亡,而他手下大军也在郭子仪的计策下,自此仆固怀恩叛乱也被平定。 仆固怀恩为大唐的江山社稷几乎赔上了全家的性命,他平定乱世,立下大功,可仍然挡不住小人对他的诋毁,抵挡不住天子的百般猜忌,使其。一代猛将仆固怀恩在战场上勇猛无敌,百战百胜,可是却抵挡不住阴险的政治力量,最终无奈背叛了自己效忠的国家,真是可悲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