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3月19日,攻破北京,自缢煤山。
在那之前,李自成曾多次被官军围剿。

有好几次,他都被撵到大山深处,身边仅剩几个人。
但一次次的失败,李自成都缓了过来。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这个口号简单的理解,就是大家都能有田种,而且还可以免赋税。
网络配图 对于中国过去的老百姓来说,这就意味着盛世天堂的到来。
所以,即使李自成被一次次的打败,依然会有人愿意继续加入他的队伍。
不过,李自成到北京后不久,还不足一百天,就传来山海关总督跟后金勾结叛变的消息。
山海关是中原抵挡后金最重要的屏障。
现在山海关丢了,中原就无险可守了。
李自成也深知山海关的重要性,所以他一面给吴三桂写信,一面准备出兵。
最后,是由李自成亲自率领了十万军队,准备迎战吴三桂和后金的兵。
以当时大顺军队的锐气,再加上是李自成亲自领军,原本应该是战斗力加持。
李自成曾在北京城破之前,跟崇祯谈判说。

让封自己为西北王,他帮崇祯皇帝打后金,但是不受管制。
当然,这场谈判最后失败了。
网络配图 不过,李自成当时敢提出这个条件,说明大顺军队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可仅仅过了不到四个月,大顺军队的战斗力开始迅速下滑。
带出去的十人,逃回北京城的时候,也只剩下三万多人,就匆匆撤离逃亡。
李自成会败得那么惨,除了因为吴三桂当了汉奸,清军使用了红衣大炮这种高科技外。
更主要的是,李自成自己失去了民心。
这在当时,其实很难想象。
因为李自成正是靠着老百姓的支持,才当上皇帝。
并且他在攻入北京后,一方面,下令士兵不得劫掠。
另一方面,他也优待的宗室,对崇祯皇帝的遗体,也妥当的下葬了。
就像一个很顺利的改朝换代一样,一切逐渐步入正轨。
网络配图 可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折,原本李自成曾下令,对那些明朝的官员进行追赃抄家。
明末的农民起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官员腐败。

结果,追赃的事情越做越过火,竟然有1600多名官员,被活活打死。
更严重的是,士兵开始劫掠享乐。
劫掠的对象,不仅是官员,还有老百姓。
过去提出的,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口号,却大多成了李自成的空头诺言,没有实现。
在西安,出现了一道告示,意思大抵就是明朝还不应该灭亡,应当重新拥立东宫太子当新皇帝之类的。
而这条告示出现之前,李自成还没有率军跟吴三桂决战。
由此可见,李自成并没有得到那么多的人拥戴。
再加上南明的成立,大顺开始出现了的现象,并在最后走向灭亡。
有传言,李自成最后在逃亡路上,被当地农民杀死。
关于他的死亡,成了一个难解的谜团。
但关于他的失败,却应该是值得深思的历史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元婴是什么样的人?千古留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建立千古帝业,他幼弟说那我小业有成吧,结果千古留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李渊当虽然在政绩上表现平平,但他膝下有22个儿子,19个女儿,在皇帝里头也算是“高产户”了。 但是他那么多龙子,为何历史上都不太出名?因为别的皇子,都让他的嫡子们给抢了风头,把他们给比下去了。 李世民当上皇帝,开创了“”,和李元吉则因为玄武门事变而出名,老三李玄霸虽然死的较早,但在《》中一跃而成为天下第一好汉。 其他庶子们如何和他们争锋?只有作为一个小草在大树边上做陪衬的份了。 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是嫔妃柳宝林所生。这个柳宝林在李渊的妃子中是什么地位呢? 按照的礼制,皇后最贵重,贵妃、淑妃、、贤妃是皇帝的四夫人,四夫人在宫中地位也很尊贵。 四夫人之后的地位,依次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 从上面的排名可以看出,李元婴的母亲柳宝林,在宫中的地位仅仅比普通宫女高一点点。自己又是最小的儿子,所以在众皇子中,是个根本就不起眼的小角色。 李元婴知道自己的血统低微,就不想不切实际的皇位了。既然不那么,那就安心做个享尽荣华富贵的逍遥王爷,也是不错的选择。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公元639年,李世民依照惯例封了李元婴为滕王,食禄滕州(今山东滕州)。 一到封地,李元婴马上欢实起来。在封地内,游猎无度。老百辛苦苦种庄稼,李元婴为了自己快活,不管百姓死活,居然纵兵踩踏百姓的庄稼。 除了以上这些,他在封地还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 到了李世民驾崩的时候,其他的兄弟,不管是不是真的伤心,至少表面上都要装作伤心的样子。 李元婴这里倒好,他连装作伤心的样不肯,居然照样喝酒唱歌。让人感觉此人真是个没心没肺王子。 他这个样子,在古代是大不敬之罪。 “在太宗丧,集官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巡省部内,从民借狗求罝,所过为害;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城门夜开,不复有节。”(《·列传第四》) 唐高宗新皇登基,就碰到这么个滚刀肉式的叔叔,他也实在是没办法啊。 想严厉处罚这个叔叔,又怕自己新登基,人家说他不认长辈情面。不处理他吧,又对不起传皇位给他的老爸。 思来想去,李治决定把李元婴训斥一顿。 高宗以书切责曰:“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冀愧王心。”(《新唐书·列传第四》)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叔叔啊,咱是天潢贵胄,你做事情能不能要点脸啊!” 这话出自一个皇帝之口,应该说是很重了,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以为李元婴就是一个花花公子,除了祸国殃民,别的什么也不会。 其实,有老李家的血统在那里,他能差到哪里去? 李元婴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但很有艺术细胞。 首先,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绘画艺术,开创了一派画风,成为“滕派蝶画”的祖师爷;另外一个,就是喜好建筑艺术,在滕州的时候,建了一座滕王阁。 本来这是一个很宏伟的建筑,也可以说是给滕州添了靓丽的一景了,但因李元婴的名声不佳,当他调往别处之后,没有人再关注他的这个杰作,也只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 李治训完李元婴后,虽然没有严厉的处罚他,但他在滕州名声已经臭了,在那里没法呆了。于是把他贬为苏州刺史,后转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 这个都督是唐初的官职,大家可能不知道级别,如果说后来时期,造反的就是节度使,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了。 虽然不是王爷了,但毕竟还是当地的党政军一把手啊,山高皇帝远,更加可以为所欲为了。 公元653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耗费巨资在南昌赣江边修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笔下的滕王阁了。 李元婴当初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如此看来,李元婴喜爱的习气仍是未改,只是这时山高皇帝远,没人管得了他而已。 一个叫王勃的唐初诗人,看到滕王阁之后,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里面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绝唱。 《滕王阁序》写成之后,迅速,此后名气越来越大。滕王阁也因为《滕王阁序》而名满华夏,与黄鹤楼、岳阳楼一起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就这样,李元婴随着王勃的《滕王阁序》而真的名垂青史了。 李治身体一直不好,公元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称天后。武则天正式进入权力中枢,俩人一同临朝听政,史称“二圣临朝”。 武则天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为以后登顶皇位,也是早早就下足了功夫。所有对她的上位有潜在威胁的后人,武则天从来就没有手软过。 大唐的亲王宗室们,比如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越王李贞等,该抓的抓,该杀的杀,唯独对这个李元婴,武则天却懒得杀他,反而对他多有赏赐。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李元婴有很高的生存智慧。表面看来他就是个无赖,其实他骨子里头是看透了这个名利场。他大智若愚,懂得自保。 李元婴除了盖楼这一爱好之外,还始终对书画艺术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李元婴兴建完滕王阁后,还感觉不尽兴,那毕竟是一座死建筑,搬不走、挪不动。于是灵光一闪,又建造了一艘舸。 有了这艘豪华游艇之后,行动更方便了。常常率领僚属狎客乘青雀舸游弋江中,漫步洲渚。 有一日,当他见到洲上上下翻飞的蝴蝶时,不禁让他欣喜若狂,这一下子突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画了各式各样的蝴蝶,所画蝴蝶分“大海眼”、“小海眼”、“江夏斑”、“村里来”、“菜子花”等,最有名的一幅是《百蝶图》,其蝶、花莫不栩栩如生。 终于,他自己独创的“滕派蝶画”诞生了。 此画以画蝶为主,其笔法细致入微,设色清淡素雅,蝴蝶粉翅翻飞,所绘蝴蝶莫不栩栩如生。 其画面要求达到“雅、素、洒、脱”四大风格。这一画派和技巧,后来成为中国工笔绘画领域里浓墨重彩的一页。 公元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 李元婴到了那里,什么都可以不干。但对盖楼这件事,他是执着的,他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 其实,这一调动是高宗李治对他言行举止的又一次警告,但他依然骄奢放纵,并没把警告放在眼里。 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五年,竟乐而忘归长安。 大诗人杜甫当年登上“滕王亭”后,抒发感慨,也写了一首诗,同样诗与亭相映成辉,照耀千秋。 滕王亭子杜甫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靖到底有多厉害?攻心之术用得出神入化,年逾花甲统帅大军连战告捷
大唐战神:攻心之术用得,年逾花甲统帅大军连战告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如果要在历史上评选出一位最能打的将领,那么我心目的那个人选是大唐军神:公李靖。唐朝的强盛离不开它所拥有的一大批优秀军事将领,而这群人之中最为突出的,非李靖莫属。 李靖出生于名门世家,从小在族中学习兵法韬略,他的舅舅也是的四大名将之一,在舅舅的指导下,李靖从小就学会了很多带兵打仗的知识。在隋朝时,李靖一直被埋没不得重用,直到追随时才开始被委以重任,渐渐发光发热。 李靖用兵的特点是善于利用地形等天然优势,出奇制胜,且作战果决,当机立断。他的一生都在戎马纵横中度过,立下战功无数,帮助李唐王朝打下诺大的江山。所向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每一场战役都有着他强烈的个人特色。 在讨伐萧铣的战役中,李靖面对敌方四十万大军,先一战消灭其精锐数万人,随后顺流而下包围江陵,用空舟之计迷惑对手使敌方援军不敢支援,让萧铣最终绝望投降。李靖此战攻心之术用的出神入化,最终以少胜多,大胜而归。 辅公袥在江淮率众十万欲割据江东,李靖率兵平叛。唐军分三路而至,每战必胜,江淮战略之要地尽数攻下。两军在长江对峙之时,李靖出奇兵攻击敌方后勤,断了敌方粮道。然后设下陷阱引诱敌军深入,主力突袭而至,敌军被杀得,防线崩溃,最后生擒辅公袥。 还有东突厥之役,东突厥汗国虽然经过唐朝的分化和打击实力大损,但其与唐军开战时,仍然有二十万的控弦之士,且大多数为,不容小觑。李靖首先率领三千骑兵突袭定襄,消灭了突厥人拥立的后隋俘虏了和隋皇道,此战一鸣惊人,雷霆之势令敌军丧胆。突厥于是假意投降,想等来年修养过后,再寻找机会。但是李靖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决定一举歼灭突厥,彻底消灭这个隐患。于是李靖率骑兵万人奔袭突厥,在相隔十余里的地方发现了突厥营帐,李靖趁四周雾起,突袭可汗牙帐。此战斩首万人,俘虏更是十多万,彻底灭亡东突厥汗国,并且生擒。 在李靖年逾花甲的时候,还曾领兵攻打吐谷浑,不出意外的,唐军屡战屡胜,连战告捷,俘虏敌军部众牲畜数十万。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坚壁清野,向西逃窜。李靖穷追猛打,在仅仅半年时间里追击四五千里,穿过大雪山,跨过柴达木盆地,最终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将慕容伏允击杀,青海高原从此纳入大唐领土。 李靖的强大不仅仅在于他每战必胜的作战能力,而是作为一名统帅或者说国家最高级军事将领在战略上的把控。同时,被他培养过的将领,很多也都成为了大唐的名将。李靖对于战争的理解是超越时代的,他对于全局的把控以及对战争的敏感性要超越同时代的其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