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春秋著名刺客专诸为什么要帮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公子光是哪位?

时间:2025-02-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春秋著名刺客专诸为什么要帮刺杀?公子光是谁?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专诸,是春秋时期的人,说到这,很可能有人会想起吴越之争了,专诸所在的吴国,就是那个吴越之争当中的吴国。

专诸在历史上,是《刺客列传》当中的一员,他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的故事,也一直都在后世流传。

其实专诸和吴王僚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专诸只是替别人去刺杀的,那么专诸是受了谁的命令,要去杀吴王僚?他最终得手了吗? 专诸是历史上有名的刺客,《史记·刺客列传》里就记载了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专诸,聂政,豫让,,常被人称为“”。

专诸和公子姬没有什么关系,他帮公子光不就是为了报答的知遇之恩,或者说是伍子胥懂得专诸,所以专诸才愿意为了伍子胥去帮助公子光杀一个素未谋面的人。

“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

《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流亡到吴国途中,见到了专诸,这个貌不惊人的屠夫,长得人高马大的,看起来也像是一介莽夫,但是在身上却透露出不一般的气质,于是下定决心要结交这个壮士。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史书对这个事情并没有过多记载,而对专诸本人的介绍也不多。

而且很多史书中记载专诸的文字也并没有那么浓墨重彩,所以比起其他的刺客来,专诸还真的不算是什么大人物,不过,专诸对于历史来说,却有着超乎寻的意义,因为他的出现改变了吴国甚至是历史的进程。

专诸帮助的公子姬就是公子光,为什么公子光要让专诸去刺杀吴王僚,知道了这个原因,也就知道了专诸刺杀的原因。

专诸其实只不过是一颗棋子,是公子光妄图取代吴王的工具,而专诸之所以会帮助公子光刺杀吴王,全是看在伍子胥的面子上的。

而正是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这位勇士,专诸才能够担此重任。

公子光刺杀吴王僚也是有原因的,一切都离不开“权力”两个字。

公子光也即是后来的吴王阖闾,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又被称为公子光。

春秋末期吴国国君,以专诸刺王僚而闻名,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为“”的霸主之一。

后世很多人说他是王朝的者,他利用伍子胥和专诸成功登上了宝座。

自幼就有远大眼光和见识的公子光,不愿意在吴王僚的手下办事,但是碍于吴王僚的王位和自己的准备得尚未到时机,而不得不屈居人下。

吴王僚即位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公子光就是想不通,作为国君的长子,他觉得如果叔父季札不当国君,那么国君这个位置,怎么也该传给他。

虽然他听任于吴王僚,一切军事行动都按照吴王僚的命令做,但是在暗地里,公子光已经在偷偷积蓄力量了。

光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恰好在这个时候,伍子胥逃到了吴国,正好在集市上撞见了公子光的车,便趁此机会结识了公子光,公子光是伍子胥复仇的最好的外部力量,而公子光要想称帝,他也不能少了伍子胥。

专诸便是在伍子胥的推荐下来到公子光身边的。

“士为知己者死”,以勇而闻名,经过多年的训练,唯一的目的就是要置吴王僚于死地。

在吴王僚的庆功酒席上,公子光假称去换药,其实他在暗处早就在悄悄观察着帷幕外的一切。

专诸小心翼翼地向吴王僚呈上自己精心烹制的鱼,就在吴王僚举起筷子将鱼肉放进嘴里的那一刻,专诸抓住机会,一下子将匕首刺向了吴王僚,吴王僚被专诸刺杀了,临死前都不知道这个叫做专诸的人为什么要杀他。

专诸随后也被吴王僚的侍卫们剁成了一堆肉泥。

人物生平 伍员举荐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

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

伍子胥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就与之结交。

伍子胥进见吴王僚后,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他。

吴公子光说:“那个伍员,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伍员才讲攻打楚国,他这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吴国打算。

”吴王就不再议伐楚的事。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就说:“那个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

”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

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子札。

诸樊知道季子札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子札。

诸樊死去以后王位传给了余祭。

余祭死后,传给夷眛。

夷眛死后本当传给季子札,季子札却逃避不肯立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国君。

公子光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

”所以他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

阖闾厚待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

公元前前516年,死了。

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

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

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

”专诸说:“吴王僚是可以杀掉的。

母弱,两个弟弟带着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军队断绝了他们的后路。

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

这样王僚还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公子光以头叩地说:“我公子光的身体,也就是您的身体,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负责了。

刺杀吴王僚 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

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

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

到吴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吴王僚当时就死了。

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王僚手下的人一时混乱不堪。

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击吴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了他们,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身后之事 阖闾即位后,便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上卿,并根据专诸要求葬在泰伯皇坟旁的遗愿,从优安葬专诸,如今鸿山东岭仍有“专诸墓”存。

相传无锡市大娄巷的“专诸塔”,是阖闾替他葬的优礼墓,但文革时被拆除。

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芜;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

” 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

如今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乃“糖醋黄河鲤”的简称或俗呼,就是‘全炙鱼’(有称‘全鱼炙’者)的传承及代表,而它的发明者正是教专诸做鱼的人,春秋时期名厨太和公(或太湖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费祎遇刺身亡,那杀他刺客是哪位?

大将军遇刺身亡,刺客受何人指使,或可能是幕后黑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按照惯例,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汉寿(受封汉寿亭侯中的汉寿便是此处)开办岁首大会,宴请众将和幕府僚属。酒席正酣,很多人都喝得酩酊大醉,没想到出现变乱。左将军郭循,突然拔出佩剑,将大将军费祎杀害,之后郭循也被赶到的侍卫当场格杀。 费祎,是蜀汉四相之一,也是继诸葛亮和蒋琬之后,第三位蜀汉执政者。他在位时,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但此公不愿擅开战端,只想保境安民,经常打压北伐的姜维。费祎执政期间,姜维多次计划率军北伐,打算联合西北的诸羌胡部落为羽翼,图谋陇西。但费祎不准,每次调拨给姜维的兵力,不过一万多人,限制其力量,以防。 费祎对归附投降的人才,非常信任,经常和他们亲近。怃戎将军张嶷,看到费祎举动有些危险,便专门写信劝诫,并以东的大将、来歙被刺客谋害的故事举例,但费祎不为所动,最终被左将军郭循所害。 这个郭循,不是蜀汉当地人氏,也非荆州士族集团,而是曹魏凉州西平人。姜维北伐时,郭循被俘虏,之后归降蜀汉,受封在蜀汉当上左将军。而郭循被俘前,在曹魏的地位身份,。曹魏的,在诏书中,称郭循为中郎将,而南朝刘宋的史学家,为《志》作注的裴松之,则认为郭循仅是“西州之男子耳”。 253年农历八月,郭循的“壮举”传到洛阳后,魏帝曹芳下诏,为表彰郭循舍生取义,深入虎穴的义举,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追谥为“威”。其子承袭父亲爵位,并加拜为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 更有趣的是,在曹芳的诏书上,将郭循的名字写作郭脩(郭修),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与其说郭循是奉命卧底蜀汉,蛰伏待机谋害、费祎,不如说是曹魏听闻“郭义士”的壮举后,事后往自己脸上贴金,否则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表彰英雄? 有人认为,郭循忍辱负重,蛰伏待机的目的,是为了伺机行刺刘禅。刘禅虽然昏聩,但毕竟是君王,出入近侍环绕,难以下手。 于是郭循挑选更容易下手的费祎,当作“斩首作战”的新目标。但费祎的才干,仅停留在治国上,军事上并无建树,曹魏也没有受到蜀汉很强的军事威胁,更何况费祎是蜀廷中的主和派,他被害对曹魏并无好处。与其说郭循行刺费祎,是爱国忠君之举,但不如说,行刺之事,另有主谋。 郭循被俘前,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250年被姜维俘虏后,三年内,从一名降将被升迁提拔为左将军。左将军在汉末三国的职务地位并不低,、、、、、等人都曾担任过左将军。郭循没有立下大功,却担任左将军,可见其升迁还是有人暗中提拔。 而且,当初俘获郭循的人,正是被费祎打压的卫将军姜维。姜维忠君体国,为人清廉,家中只有一妻,并无侧室,家中也无余财。但姜维继承诸葛丞相的北伐遗志,同时代的曹魏名臣傅玄评价姜维:“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姜维欲速立其功,勇而无决也。” 费祎被害后,姜维对曹魏积极用兵,战绩颇丰。三年后,姜维如愿以偿当上大将军,积极主持北伐大计。刺客郭循是不是受姜维指使,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费祎倒下后,姜维才有机会上台主持北伐,姜维的确是“费祎遇刺”事件的最大获利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春秋时期蔡哀侯的一句玩笑话,为什么就亡了两个国家?

公元前684年,【蔡哀侯(?—前675年),春秋时蔡国国君。名献舞,一名季。公元前694—前675年在位。】娶了陈国的大公主做夫人。按照当时的“娣媵制”,(“娣媵制”是中国古代奴隶主贵族实行的一种婚姻制度,是多妻制的特殊形式。所谓娣,就是从姊共嫁之妹。古时对妹称女弟,或以“女”字作为“弟”字的偏旁,得一“娣”字,以示其性别。陈国的大公主可以把自己的妹妹一同带到蔡国,给蔡哀侯做妾。可是陈国的二公主早已许配给了息侯。蔡哀侯空欢喜一场,心中。 时隔不久,息夫人回娘家,顺便到蔡国看望姐姐。蔡哀侯听说小姨子来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儿。他在宫中设宴,款待小姨子。宴席间,蔡哀侯见小姨子有之美,后悔得肠青了。不过,后悔归后悔,小姨子现在是息夫人,蔡哀侯也不敢对小姨子咋样,弄不好会刀枪相见。但是,蔡哀侯仿佛又有点不甘心。他乘着酒劲儿,开小姨子的玩笑。他拉着小姨子的手,笑着说:“好妹妹,你当初要是跟着你姐姐嫁过来,咱们早就是一家人了。” 息夫人见姐夫这般轻薄,甚为恼怒。可碍着姐姐的面子,只好强装笑脸。 引狼入室!息侯为红颜 息夫人回到息国,把这事儿隐瞒了下来。事情过了好多天,息侯听说了这件事,气得鼻子都歪了。他想出兵攻打蔡国,可是,息国是一个小国家,势力远远不敌蔡国。息侯为了报仇,决定投靠楚国。息侯差人对说:“蔡国不向楚国称臣朝贡,我们都不服气。楚国如果能假装发兵讨伐息国,蔡哀侯必出兵来救。那时,我们两国夹兵,共灭蔡国!”楚文王大喜,急忙发兵息国。果然,蔡哀侯听说楚国出兵息国,为了在那位倾国倾城的小姨子面前露一手,便亲自领兵,去救息国。路上,遇到楚军。蔡哀侯大败,逃往息城。息侯紧闭城门,蔡哀侯方知中了息侯的借刀杀人之计,但为时已晚,只好乖乖地做了楚国的俘虏。 楚文王本来要杀蔡哀侯,但为了笼络更多的诸侯国向楚国称臣纳贡,便放了蔡哀侯,让蔡国做了自己的臣国,年年纳贡,岁岁朝拜。人在屋檐下,哪敢不低头。蔡哀侯一一答应下来。这一切都是那句玩笑惹的祸,蔡哀侯后悔死了。 蔡哀侯走的那天,楚文王大摆宴席,为蔡衰侯饯行。宴席间,楚文王问:“你认为谁是当今天下第一美人?”蔡哀侯想起息侯借刀杀人之事,就对楚王说:“天下最美的女人莫过于我的小姨子!”蔡哀侯便把小姨子息夫人如何如何之美,给楚文王说了一番。楚文王听后,感叹说:“寡人能见这美人一面,死不悔矣!” 强君夺爱!苦命鸳鸯双双殉情 蔡哀侯走后,楚文王假装到息国巡视,实则想见见蔡哀侯说的“天下第一美人”。息侯亲自到客栈迎接。宴席间,楚文王让息夫人出来敬酒。息侯不敢不依。息夫人一进宴席,楚文王便惊呆了。这息夫人确有绝世之貌。息国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诸侯国,楚文王根本不把息侯放在眼里。他当即就把息侯抓了,把息夫人抢过来,带回楚国,封为桃花夫人。 楚文王虽然得了桃花夫人的人,却得不到桃花夫人的心。无论楚文王如何挑逗,桃花夫人就是不说一句话,仿佛哑巴一样。楚文王询问原因,桃花夫人说:“我一个女人,嫁了两个男人,死不足矣,还有啥话可说?”楚文王听后,很不高兴。 息国亡国后,楚文王让息侯做了一个守城门的小官。三年后,桃花夫人趁楚文王出城打猎的机会,偷偷出宫与息侯约会。夫妻二人,后悔为了一句玩笑而大动干戈,以至于落了个的下场。二人哭完,抱在一起,双双跳城而死。消息传到蔡国,同样作为亡国之君的蔡哀侯也伤心得流下了眼泪。 一句玩笑话亡了两个国家,实在令人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