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历史解密:谁是导致秦昭王嬴稷发疯的罪魁祸首

时间:2025-02-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秦昭王做了42年的秦王,郁闷憋屈,好不容易熬到他娘死了,一时扬眉吐气,要大展拳脚,叫国人天下人都看看,寡人才是英明雄主。

聪明人的特点是看谁都比自己聪明,傻子的特点则是看谁都比自己傻。

秦昭王就是看谁都比自己傻。

你瞧多傻,寡人骗他来秦国访问,他就傻乎乎地来了,结果被寡人囚死。

多傻,寡人骗他来秦国喝酒,他就傻乎乎来了,结果被寡人逮住了跟他要魏齐的人头,乖乖给寡人送来。

对付这帮傻子,寡人还不如卷席?于是秦昭王要大展宏图一举消灭韩国赵国,叫他亲娘舅舅都相形见绌,叫诸侯列国心惊胆寒。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事与愿违,原以为杀敌45万,结果却是谎报战功。

邯郸战役原以为可以轻松灭赵,却不想两年打不下来。

秦军甚至没能包围邯郸,叫赵胜能够率领一个庞大的使团浩浩荡荡访问楚国。

自荐就是这次出访脱颖而出,叫天下人都知道了秦昭王傻,上了臣下的当。

对人打击最大,伤害最深的莫过于亲人背叛。

可耻,叫他去好话劝白起收拾残局,他却阳奉阴违火上浇油,孙子嬴也跟着添乱,把赵国到处乱说,唯恐大臣百姓不知道寡人傻上了白起的当。

致命一击终于来了,秦军邯郸大溃,死伤无数,河东郡守王稽弃地逃跑,秦军副统帅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敌。

河内之地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河内郡全部丢失。

如同一个大户炒股,几十年来担惊受怕,买进卖出,好不容易积累下百万家产,一次大跌,90%的资产成灰,不仅赔光了一生所赚,还把亲娘舅舅留下的遗产赔得几乎干净,秦昭王受不了这一系列的沉重打击,最主要是那张70岁的老脸,当时就精神崩溃疯了。

《秦本纪》记下了秦昭王的疯人疯语:“五十四年,王郊见上帝于雍。

” 谁是逼疯秦昭王的罪魁祸首?表面上看是白起,其谎报战功犯下欺君之罪,因此误导秦昭王向赵国开战,最终导致大溃,秦国损失惨重。

其实不然。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说谎做贼干坏事的胆子,总是一点点练出来了。

白起敢于撒下这等弥天大谎,说一举坑杀40万降卒,绝不会是初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考察史册,早在秦昭王十四年白起年轻时,他就谎报战功。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初出道,以左庶长衔率军攻新城,结果兵败而归。

可是紧接着十四年,他再度率军攻伊阙,就惊天动地说他斩首24万。

按说这等谎言破绽明显,并不难戳穿。

韩魏总兵力只有24万(秦将白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

难道你白起将敌人全部斩首一个逃脱没有?常带兵打仗,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你白起率军攻伊阙,敌人都被你杀光了,却为什么没有占领伊阙?芈月不傻,这个破绽也应该一目了然。

可是白起撒下这么个弥天大谎,斩首24万在当时史无前例,空前绝后,又是这等破绽百出,回到咸阳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加官进爵,连升三级爵至大良造。

为什么如此?原因有二。

其一,白起是芈月、魏冉的人。

姑奶奶就是赏奴才不赏人才,叫尔等都看明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尔等不俯首帖耳卖身投靠,干得再好也白干,再能干姑奶奶也不用。

你比如,秦昭王一朝就打下了黔中郡和河内郡,这比白起一辈子打下的地方都要多,但是你司马错不卖身投靠,不在老娘面前当孙子,打下再多的地方老娘也不赏你。

故而司马错到死也只是个12级的左更,比大良造低了4级,比后来的武安伦侯低了7级。

反之白起,十三年攻新城打了败仗,回来却加官进爵连升两级,爵至左更,这就更司马错一样了。

赏奴才不赏人才是君王常用的权谋,但却是最无耻的权谋。

但凡有领导这等做派,基本可以断定不是好人。

其二,芈月、魏冉需要这样一个胜利,哪怕是谎报战功,这才好镇服群臣,巩固自己的地位。

秦昭王是靠外国武装干涉,内外勾结,这才登上王位的。

死时并没有指定谁继承王位,秦昭王也不是秦武王长弟,故而谁继承王位,应该由大臣、后,和秦武王后商议决定。

可是芈月利用其弟魏冉掌握兵权,勾结燕国、赵国武装势力,大军开道,将秦昭王护送回国,强行立为秦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此,还大开杀戒,诛杀了诸多大臣、公子,甚至犯上把太后秦惠王后也杀了。

由于儿子秦昭王的王位得来不正,为了巩固王位,镇压反对势力,急切需要证明自己英明伟大,故而白起谎报战功正中下怀。

甚至有可能是芈月、魏冉暗示、怂恿白起谎报战功,以此来证明武装,把个傻儿子立为秦王,杀公子、杀大臣、杀太后英明正确。

然而芈月、魏冉想不到,他们纵容、怂恿白起谎报战功,最后报应到自己的儿子秦昭王身上。

到了秦昭王这个份儿上,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钱没权,没有女人没有马屁,而是丢脸,失败、被人耍,最后一事无成。

这就如同炒股大户最后跳楼自杀,并不是因为、而是因为忙活一辈子结果却是失败。

秦昭王精神崩溃疯了,这是他亲娘舅舅胡作非为给他的报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明君 第一竟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雍正选风流皇帝乾隆接班真是选错了吗?历史有局限性

帝在选继承人方面吸取了其父的教训,不再公开立储,以免重蹈九子九子夺嫡的惨案。关于他说选的人选,很多人都对他给予高度评价,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网络配图 提起乾隆,我们大都会想到乾隆盛世、,又或者是、等等。在皇帝中,乾隆还有三个“最”字记录:在位60年,作太上皇4年,实际执政64年,执政时间最长;活了89岁,最长寿;写了41863首诗歌,最能写诗。然而,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如同大明实亡于一样,实亡于乾隆。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难道雍正选乾隆选错了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雍正为什么会选乾隆。 雍正有10个儿子,但大都早逝,至雍正临死前,在身边的仅有4个。这点,雍正确实不如。要知道,康熙晚年可是九子夺嫡啊!所以,雍正的选择并不多。4个儿子分别是、、弘昼、弘曕。弘昼、弘曕比乾隆小,才能一般,况且于皇位也是不争的。唯有弘时是乾隆最有力的竞争者。但要论才能,弘时也差一大截儿。要知道,乾隆不仅雍正看重,康熙更是喜欢的不得了,以至于,直接把乾隆带在身边抚养。康熙的这一举动,对任何一位皇孙来说,都是莫大的恩宠。网络配图 乾隆即位后,也确实干的不错。如何不错?让数据来说话:军事上,统一新疆,中国的疆域达到了1453万平方公里,是今天960万平方公里的1.5倍,是中国历史上除了之外第二大的疆域;经济上,乾隆时期的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0%多,远远比今天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要多。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是当时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人口上,乾隆继位时,中国人口是1.4亿,到他退位时,人口达到2.9亿,60年翻了一番。 所以,雍正选乾隆明显是选对了 。乾隆对历史的贡献是要肯定的。 那么,清朝灭亡真的是有些人说的实亡于乾隆吗?持这个观点的人,理由无非是:乾隆,动辄南巡,把雍正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败光了;晚年骄奢淫逸,纵容腐败,养了巨贪和珅;目光短浅,不知世界大势,拒与英国通商,导致后来落后百年,被动挨打。 这些理由虽有可取之处,对乾隆来说,未免苛刻。网络配图 要说南巡败家,康熙也南巡过很多次,到了康熙晚年国库不也拿不出多少银子?要说目光短浅,康熙常与老外打交道,老师南怀仁、白晋、张诚、徐日升都是老外,不也是自诩天朝上国,闭关自守?到了后来的、、,列强都打了进来,不也是不肯开眼看世界?被逼的搞了点洋务也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确实,在乾隆死后40年,英国就凭借打了进来,自此,清朝,直至灭亡。但这也是乾隆无法改变的,从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看,从开始封建专制一步步强化,直到乾隆时达到顶峰。指望乾隆时就开眼看世界,大力发展贸易或者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可能性有多大? 历史有历史的局限性。看待历史人物,还是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要太苛刻的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