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三国历史解密:马超西凉起兵原是“被谋反”?

时间:2025-02-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76—222),字孟起,司州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入朝为卫尉,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代领其众。

在与的战争中,马超的勇武曾让曹操畏惧三分,但最终利用离间计把马超等西北军阀彻底击溃。

马超被迫投奔汉中,但在张鲁处被人诋毁,无法容身,之后又投奔,帮助刘备拿下了成都。

刘备得汉中后,以马超为首的一百二十名大臣联名上疏,劝刘备进位汉中王。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刘备称帝后迁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死前上奏请刘备照顾马家。

追谥号为威侯。

面对同样的史料,后世却又不同的解读,为什么有人说他不忠不义,又有人说他?到底哪一种说法才是真实历史上的马超? 在曹操南征荆州之前,对盘踞西凉的马腾、韩遂等人非常担心,万一自己前方吃紧的时候,马腾、韩遂在后方乱搞,自己必然前后难顾。

于是,曹操派遣议郎张既前往凉州,劝说马腾入京。

马腾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地盘,可是张既将马腾将要升任九卿,离开凉州的消息大肆宣扬,并且暗地里吩咐沿途郡县准备迎候事宜,让两千石以上高官都出城迎接,动静太大,马腾再不去,就是公开叛乱了。

加上当时马腾和韩遂关系并不和睦,于是马腾带着两个儿子前往京城,而留下长子马超统领自己旧部。

马腾到达京城之后担任负责宫中安全的卫尉,实际上被供了起来。

于是,曹操率军南征。

在赤壁大败之后,平定孙刘短时间已经不再可能,于是曹操空出手来准备对付西凉的马腾、韩遂,以及盘踞在汉中的张鲁等相对弱小的割据势力。

当时,曹操下令,让司隶校尉钟繇率军讨伐张鲁,并且让率军出河东和钟繇会合。

曹操手下有位叫做高柔的官员,曾经建议曹操:“大兵西出,韩遂、马超疑为袭己,必相煽动。

宜先召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

”高柔这个人很实在,建议也很有道理。

所谓三辅地区就是原来的长安、洛阳一代,虽然时有叛乱,可是名义上已经归附曹操,只要三辅地区平定,那么靠近三辅地区的张鲁自然不战而降,又何必要调集两路大军,空费钱粮呢? 曹操不是傻子,汉中的张鲁只不过是小小一个太守,并且战斗力地下,只不过倚仗着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天下大乱,张鲁只想着在汉中自己过家家,对的各路大哥并不构成威胁。

可是,西凉的马超和韩遂不一样。

西凉地处边疆,经常和胡人战斗,且军队构成本身就有很多羌人、胡人,骑兵战斗力是全国之冠,当初不就是仗着西凉骑兵强大的后盾在朝堂上吗?而马腾此人,一贯标榜忠义,对曹操颇有微辞,不是曹操的同路人。

可是,毕竟马腾此时已经归顺了朝廷,在朝廷担任卫尉呢,怎么能够直接出兵攻打马超、韩遂呢? 于是,曹操故意让大军集结向西,马超、韩遂果然中计,聚众十万人,宣布造反。

既然马超谋反在先,派军讨伐也就出师有名了。

西凉反叛,消息传来,邺城震恐,曹操心中却暗中得意。

诸位将军都认为:“西凉军擅长长矛作战,如果没有精选前锋,恐怕不是西凉军的对手。

”可曹操微笑着看着诸位将领,骄傲的说:“战争的决定权在我,并非在叛贼。

他们虽然擅长长矛,可是我有办法让他们的长矛无法刺出。

你们就等着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明君 第一竟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雍正选风流皇帝乾隆接班真是选错了吗?历史有局限性

帝在选继承人方面吸取了其父的教训,不再公开立储,以免重蹈九子九子夺嫡的惨案。关于他说选的人选,很多人都对他给予高度评价,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网络配图 提起乾隆,我们大都会想到乾隆盛世、,又或者是、等等。在皇帝中,乾隆还有三个“最”字记录:在位60年,作太上皇4年,实际执政64年,执政时间最长;活了89岁,最长寿;写了41863首诗歌,最能写诗。然而,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如同大明实亡于一样,实亡于乾隆。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难道雍正选乾隆选错了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雍正为什么会选乾隆。 雍正有10个儿子,但大都早逝,至雍正临死前,在身边的仅有4个。这点,雍正确实不如。要知道,康熙晚年可是九子夺嫡啊!所以,雍正的选择并不多。4个儿子分别是、、弘昼、弘曕。弘昼、弘曕比乾隆小,才能一般,况且于皇位也是不争的。唯有弘时是乾隆最有力的竞争者。但要论才能,弘时也差一大截儿。要知道,乾隆不仅雍正看重,康熙更是喜欢的不得了,以至于,直接把乾隆带在身边抚养。康熙的这一举动,对任何一位皇孙来说,都是莫大的恩宠。网络配图 乾隆即位后,也确实干的不错。如何不错?让数据来说话:军事上,统一新疆,中国的疆域达到了1453万平方公里,是今天960万平方公里的1.5倍,是中国历史上除了之外第二大的疆域;经济上,乾隆时期的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0%多,远远比今天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要多。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是当时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人口上,乾隆继位时,中国人口是1.4亿,到他退位时,人口达到2.9亿,60年翻了一番。 所以,雍正选乾隆明显是选对了 。乾隆对历史的贡献是要肯定的。 那么,清朝灭亡真的是有些人说的实亡于乾隆吗?持这个观点的人,理由无非是:乾隆,动辄南巡,把雍正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败光了;晚年骄奢淫逸,纵容腐败,养了巨贪和珅;目光短浅,不知世界大势,拒与英国通商,导致后来落后百年,被动挨打。 这些理由虽有可取之处,对乾隆来说,未免苛刻。网络配图 要说南巡败家,康熙也南巡过很多次,到了康熙晚年国库不也拿不出多少银子?要说目光短浅,康熙常与老外打交道,老师南怀仁、白晋、张诚、徐日升都是老外,不也是自诩天朝上国,闭关自守?到了后来的、、,列强都打了进来,不也是不肯开眼看世界?被逼的搞了点洋务也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确实,在乾隆死后40年,英国就凭借打了进来,自此,清朝,直至灭亡。但这也是乾隆无法改变的,从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看,从开始封建专制一步步强化,直到乾隆时达到顶峰。指望乾隆时就开眼看世界,大力发展贸易或者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可能性有多大? 历史有历史的局限性。看待历史人物,还是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不要太苛刻的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