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英埃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么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时间:2025-02-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英国侵略埃及的英埃战争随之爆发。

1882年7月11日,英国分舰队炮轰亚历山大港。

这支分舰队由8艘装甲舰、5艘炮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装备有69门大口径舰炮、88门中小口径舰炮和70门“米特拉约兹”炮,有舰员5700人。

当时,亚历山大港的埃及守备部队有7500名训练较差的士兵,工事阵地简陋。

经激烈交战,埃及伤亡2000人。

英军2.5万人登陆,占领海港,并大肆洗劫。

面对英军的侵略,祖国党立即发表告人民书,宣布“埃及民族和英国人之间进行着势不两立的战争”,允诺农民废除所欠外国人的债务。

广大农民响应号召,踊跃参军,开罗等市举行反侵略示威游行。

埃及军民在阿拉比的领导下,重点加强了开罗的北部阵线。

1882年7月28日,埃及军队在道瓦尔村交战中使英军受挫。

在接下来的三周内,埃军接连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使英军无法从北部进攻开罗。

但是,阿拉比等人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只加强了开罗北部的防线,而对东线防御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他们轻信了西方国家会遵守苏伊士运河区中立的保证。

结果,英军把进军开罗的突破口定在苏伊士运河方面。

8月,英军大量兵力在运河区登陆,20日占领运河区塞得港等要地,接着向开罗进犯,9月,在通往开罗的接近地泰勒凯比尔附近,双方进行了一场决战。

埃及军民英勇抗敌,浴血奋战,坚守阵地达两个星期。

英军改变策略,收买了游牧部落的封建贵族,特别是收买了参加的贝都因族酋长。

结果,英军于9月13日突破东部防线,埃及军队被迫退守开罗。

阿拉比力图利用正在泛滥的尼罗河天险抵御敌人,并决定发动开罗十万军民进行首都保卫战。

但是,开罗城内的官僚地主和部分军官动摇叛变,乘阿拉比指挥军民在城郊修筑防线之机,开门引敌入城。

1882年9月15日首都陷落。

阿拉比等爱国将领被俘,大量军民遭屠杀。

英军攻陷开罗后迅速占领了整个埃及,战争以埃及的失败而告终。

英埃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埃及从半殖民地进一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占领埃及后,担心法、俄效尤瓜分帝国其他领地,损害自己在中近东的殖民利益,于是一方面宣称对埃及的占领是“暂时的”,一旦秩序恢复,英军即行撤退;另一方面派遣其代理人以总领事的名义进行谈判。

实际上,英国驻埃及总领事贝林是埃及的独裁者、英国殖民统治的代言人。

他统治埃及25年(1883—1907年),恣意摧毁埃及的民族工业,奖励外国主要是英国投资,推行单一作物种植制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使埃及成为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原料产地。

埃及的国民经济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埃及成为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场所。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

英埃战争中埃及的失敌,原因是十分明显的。

阿拉比虽然是陆军中校军官,但他代表软弱的埃及资产阶级,对英国侵略的危险不做任何准备。

随机文章赵高跟秦始皇的关系是怎么的?火烧藤甲兵!为何诸葛亮大胜却泪流满面?最贵的美国海狼级核潜艇,专家表示性能并不领先很快退役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恐怖,实验证明世界虚假(造物主玩弄你的人生)外星人保护后代中国人,传盘古女娲均是外星人(原因解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刘备建立的是汉朝,为什么三国却是称为魏蜀吴?而不是魏汉吴

我们都知道,末年,天下大乱,,自称西汉皇族后裔,以恢复大汉为己任。 东汉延康元年(220年),魏王废黜,称帝改元,代汉建魏。 后世为了将曹丕建立的王朝与其他国号为“魏”的王朝区分,称这个王朝为曹魏,也就是加了皇族的姓。 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当时已经自封为汉中王的刘备,听说汉献帝已经遇害,就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改元,国号仍然是“汉”。 以“汉”为号的王朝很多,后世为了区分,将刘备建立的王朝称为“蜀”或“蜀汉”,还有“刘蜀”、“季汉”等称呼。 刘备控制的区域主要有汉中、巴、蜀、南中等,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蜀,这也是曹魏贬称为“蜀”的原因,“季汉”则是根据之前的西汉、东汉顺序排下来的。 曹魏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吴王称帝改元,国号为“吴”。 后世为了将孙权建立的王朝与其他国号为“吴”的王朝区分,称这个王朝为孙吴,也就是加了皇族的姓,还有一个东吴,是根据中孙吴的位置。 至此,三国已经形成,从古到今,我们的统称都是魏蜀吴,大家有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呢? 可能有聪明的朋友已经反应过来了,就是曹魏和孙吴的国号都有体现,刘备的“”却用了“蜀”,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让刘备父子恢复大汉的努力成为笑柄呢? 悦史君认为,这笔帐要从《》的作者陈寿开始算起。 刘备建立的“汉朝”是三国中存在时间最短的,而且没有史官专门修史,更是导致资料缺失。 曹魏和孙吴则都有官修的“魏书”、“吴书”,还有私人写的史书,客观上史料要丰富一些。 陈寿本是蜀汉的官员,经历了蜀汉被曹魏攻灭、曹魏又被西晋取代,成为了西晋的官员,在孙吴被西晋攻灭后,开始收集三国资料,撰写《三国志》。 《三国志》是后世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也是官方认可的史书,但也是在这里,陈寿分别列为“魏书”、“蜀书”和“吴书”,也就是说刘备建立的“汉朝”被称为“蜀”。 陈寿本身是蜀汉人,写作《三国志》的时间距离蜀汉灭亡才20多年,他当然知道刘备建立的是“汉朝”,而不是所谓的“蜀”。 悦史君认为,陈寿之所以要把刘备建立的“汉朝”称为“蜀”,就是因为他在西晋为官,西晋是以曹魏为正统的,曹魏、西晋都贬称刘备建立的“汉朝”为“蜀”,陈寿出于现实考虑,也就在《三国志》中写成“蜀书”了。 可怜刘备父子、诸葛亮姜维等人一直以大汉为号召,国号也始终是“汉”,但后世却因《三国志》的缘故,称呼他们为“蜀”,也是一种悲哀。 更让人觉得无奈的是,翻遍二十四史,除了刘备一朝,其他王朝都没有这种情况,典型如五代时期的南唐没有被称为“吴”,北汉也没有被称为“晋”。 这么看下来,更是为刘备君臣抱屈啊,毕竟“魏汉吴”才符合实际情况嘛! 随机文章为什么要警惕人工智能,未来25年超级人工智能诞生(超越人类成上帝)玄武岩超音速巡航导弹,苏联最强反舰导弹(号称美国航母杀手)揭秘三峡压新主四川出天子,网络谣言阴谋论骗取不明真相民众回光返照一般持续多久,短则几小时/长则一两天(身体抗拒死亡爆发)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推动全球人类文明发展(西方崛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齐桓公任用的改革家 齐桓公传奇人物

改革 大难不死逃回齐国即位后,面临的却是一个留下的烂摊子,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连年征战,大国兼并小国。齐国国力急剧衰退,社会动乱不断,而且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犬戎的威胁,面临着被强国吞并的危机,形势可谓万分紧急。 齐桓公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国君,他本来想让鲍叔牙为国相,但是鲍叔牙深知自己能力不够,他推荐自己的好友管仲,虽然管仲曾经险些害死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为了复国大计,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命人用计从鲁国接回了管仲,并且让管仲为国相,放手让管仲着手进行改革。 果然管仲不负众望,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迅速走上强盛之路,齐桓公也登上了春秋五霸的宝座,管仲可谓功不可没。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立德、立言、立功的伟人。他被尊称为,他的学说被集结为一书,成为春秋众多流派之一,他还把他的治国理论运用在治国理政上并且,他被成为中国第一,同时代的周游历国却始终不得志,因此非常羡慕管仲。管仲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从后世影响深远,管仲被称为“圣人之师”,“华夏第一人”,他的思想是深刻而务实的,即便在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齐桓公任用管仲 齐桓公与管仲之间有一段不可不说的往事。当初齐国内乱,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与各自带着自己的心腹逃往别国避难,公子纠带的是管仲,而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带的是管仲的好友鲍叔牙,在逃难过程中,擅长射箭的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服上的带钩,差点要了公子小白的命。 幸好公子小白吐血装死才逃过一劫,从此公子小白就与管仲结下一箭之仇,后来公子小白回国即位成为齐桓公,管仲不得已和公子纠一起逃往鲁国。 齐桓公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幸好在鲍叔牙的一再劝说之下,齐桓公这才答应放过管仲,把他从鲁国押解回国,也幸亏鲍叔牙这人有识人之明,他知道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如管仲,只有管仲才能辅佐齐桓公称霸,所以主动让出相位,而管仲也对齐桓公的宽宏大量所感动,全心全意辅佐国君,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对内积极发展经济,使齐国一跃成为东方大国,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国走向了全盛时代,管仲提出的很多改革思想也为后世所借鉴,开创了时期一系列改革的序幕,推动了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可以说管仲是一位有作为的改革家,是可以彪炳千秋的大人物。齐桓公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品格也成就了他的千秋霸业,成为后代明君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