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整死三位皇后的明朝帝王朱厚熜:朕乃神仙下凡

时间:2025-02-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零距离打板子嘉靖在登基之初,一个重要的诏令,就是,鼓励言官大胆进言,但在他大多数执政时间里,对于言论,却多采取压制方式。

他压制的方式,就是“杖责”。

他杖责的方式,是非常“零距离”的,比如嘉靖四年(1525年),云南御史郭楠上奏,要求抚恤“大礼仪”之争中的获罪官员家属,朱厚熜立刻下令,命令带着大棍,乘快马八百里加急,就为了到万里之外的云南打郭楠二十大板。

嘉靖十三年(1534年),户部给事中张选要求朱厚熜亲自拜祭,恼怒的朱厚熜不但把张选杖责,甚至还特意跑到牢房隔壁,亲自听殴打张选的棍子声。

嘉靖十九年(1540年),朱厚熜想闭关炼丹,太仆寺卿杨最上奏说:“臣就是被陛下打死,也要上奏劝阻陛下。

”朱厚熜看完后立刻说:“那就把他打死吧!”结果,杨最被活活打断了气。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面前不好混摊上朱厚熜这样的领导,做大臣的想混好是非常难的,朱厚熜执政时代的几位重臣,都有自己一套混事的办法。

最早得宠的夏言,最大的特点是做事风风火火,朱厚熜交代做的事,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而且汇报工作极其简单明了。

但排挤掉夏言的,却更有一手,后人都说他会拍马屁,其实他拍马屁的方式极其特殊,就是每次与朱厚熜讨论事情的时候,先假装和朱厚熜争论,然后等朱厚熜教育完了,就做幡然醒悟状,再竭力称赞朱厚熜英名。

每次都能给朱厚熜智商上的优越感。

而最后算计掉严嵩的,他的方法却更加高明,他给朱厚熜奏事,每次都是先投朱厚熜所好,大拍马屁,说话的时候来回绕圈子,绕到最后,却还是拐到自己的主意上,基本都能取得朱厚熜的支持。

对联有风险朱厚熜对待大臣,表面上很亲切的,经常拉着大臣拉家常,甚至讨论学问,但就在温情脉脉间,可能稍微一点小错,就会招得他当场翻脸。

嘉靖二十五年(1545年),朱厚熜一次召内阁首辅严嵩和吏部尚书熊侠,说要一起对对子,他出了个上联叫“阁老心高高似阁。

”就这一句,吓得严嵩当场“扑通”跪倒,头捣蒜般的磕头,浑身冷汗直冒。

朱厚熜接着冷冷的说:你要是对不出来,我这里倒有一个下联——天官胆大大如天。

话音未落,旁边的熊侠也紧跟着扑通跪下,连磕头的劲都没了,浑身哆嗦的如筛糠。

这个对联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做内阁首辅的严嵩,心气太高了,高的内阁首辅这个官都容不下他了。

做吏部尚书的熊侠,胆子也太大了。

大的都要比过天了——你们俩以后都给我老实点!严禁随地吐痰朱厚熜给大臣们的最大印象,就是深沉刻板。

朝臣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即使是再紧急的坏事,也很少从他脸上看到惊慌与怒气。

而即使是再天大的喜讯,同样不会从他脸上看到兴奋。

而他的生活同样严刻,按照《起居注》的说法,他是明朝极少每天能保持同一生活规律的皇帝,无论起床,上朝,批阅奏折,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而他的更是极具礼仪,一点小生活习惯的错误,可能都会引起他的愤怒。

就是在他登基后,明朝皇城有了一个明文规定——严禁在皇城里随地吐痰。

朕和道家有缘在中,朱厚熜是一个极度奉道教的皇帝,他信奉道教的狂热程度,在各类史书中都有记录,而信奉道教的原因,《明史》把责任归结到朱厚熜执政早期的近侍崔文身上去,认为是朱厚熜初入京城时,崔文在皇宫里设立道场,为当时的江南水灾祈福,随后江南水患消解,也从而使是年十六岁的朱厚熜迷上了道教。

而更加贴切的记录,应该是《明经世文编》中,朱厚熜的家乡湖北安陆,在当时就是道教盛行的地方。

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其本人就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

不但与当地的道士交往甚多,更多次为道观捐赠金银。

甚至朱厚熜本人的出生,也与道教有不解之缘,按照《钟祥县志》的记录,朱厚熜降生前,其父兴献王曾梦见神仙下凡,接着就被朱厚熜降生的嗷嗷啼哭声惊醒。

而在朱厚熜的整个执政时代里,他都对外宣称,自己是神仙下凡。

道士行业有前途王世贞的《国朝献徵录》的记录,迷信修道的朱厚熜,对道士的待遇也极其优厚,且不说他宠信的陶仲文,邵元节,蓝道行等道士,就是他修道时,在他旁边烧火的小道士,每年都可以得到大笔“香火钱”,除了日常工资外,每次道教活动后,朱厚熜都有厚赐,仅此一项,一个道士每年的香火费,就高达白银两千两,折合人民币一百二十万。

在当时,这是极有前途的工作。

皇上得了健忘症朱厚熜为人上的最大毛病,就是记仇。

比如早年在“大礼仪”之争中反对过他的大臣杨慎,被他发配云南达三十五年,期间朱厚熜几乎每年都问:杨慎在云南过的怎么样?每次问的时候,有心保护杨慎的大臣们,都故意把杨慎说的惨兮兮的,听到这些消息,朱厚熜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但有时候朱厚熜也健忘,大臣徐阶早年也曾在“大礼仪”之争中得罪他,不但遭到贬官,朱厚熜更在宫殿柱子上刻下八个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

但就是这位“永不叙用”的徐阶,成了朱厚熜执政时期最后一位内阁首辅,并且深受信用。

而朱厚熜宠信二十年的严嵩,最后也倒霉在他的“健忘”上,严嵩起初被罢官的时候,朱厚熜曾经下旨,要求官员们不要再弹劾严嵩的罪状,有敢弹劾严嵩及其家人罪行的,要一律治罪。

但仅仅一年后,严嵩的儿子在家乡犯事,遭御史林润弹劾,朱厚熜,立刻将严世蕃判了死刑。

同样倒霉的还有抗倭名将胡宗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罢官,身为严嵩党羽的他本受株连,朱厚熜因他抗倭有功,下旨说他“宗宪非严党。

”但仅过三年,胡宗宪就被论罪下狱,为求清白,他自尽于狱中。

其实健忘和记仇,都是缘于朱厚熜的一个性格——小心眼。

皇后身份很高危明朝皇后最多的皇帝(追尊不算),是朱厚熜,他在位四十五年里,一共有四个皇后,而这四位皇后里,除了追尊的之母孝恪皇后外,其他三位的下场,却是一个比一个惨。

第一位皇后,是,因为妒忌朱厚熜和张皇妃调情,气的朱厚熜当场发火,冲她。

没想到一下子,居然把正怀有身孕的皇后给吓死了。

而后被册立为皇后的,正是间接导致陈皇后之死的。

但被立皇后仅六年,就被朱厚熜废黜,两年后郁郁而终。

第三个皇后,是孝烈方皇后,她曾在嘉靖二十一年宫女刺杀朱厚熜案后,借机大肆铲除异己,以追查同谋的名义,逼死了朱厚熜宠爱的曹端妃。

朱厚熜当时不说,心里却极为愤恨。

此事五年以后,宫中突然大火,朱厚熜不但不去救援,反而坐看方皇后在火中被活活烧死。

一生深沉阴刻的朱厚熜,其感情生活,同样是冷的。

明世宗给周邦毓的圣旨,为周邦毓后裔收藏嘉靖的业绩尽管朝野争斗不断,但在朱厚熜执政的前二十年,除了大礼仪之争外,在国事上也同样做了许多努力。

主要包括整顿吏治,提高政府效率,以及改革赋税征收方式。

从朱厚熜登基开始,明王朝在政府管理上就有了严格规定,每天散朝后,各级官员必须立刻回衙门办公,并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而赋税的改革,则改变了以往明朝税收征收名目繁多的弊端,从嘉靖九年(1530年)开始,明王朝将原本分散征收的税收项目,折合成秋粮统一征收,从此化繁为简。

这两项改革,不但在当时收到了成效,在后来的朝,更演变成改革的两项核心内容——考成法与一条鞭法。

延伸:《出警入跸图》局部赏析出警入跸指的是皇帝出巡归来的意思。

《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皇帝在宫廷侍卫的护送下,骑马出京,声势浩大的来到京郊的十三陵拜先祖,然后再坐船返回北京的情景。

皇帝一出一入,相互呼应,气势壮观,栩栩如生。

《出警入跸图》局部特写,普遍认为此《出警入跸图》里的皇帝为明世宗朱厚熜,但有一说是万历皇帝,此处一直有争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流皇帝乾隆为啥不杀巨贪和珅?这真相你绝对想不到

和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直是被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为什么人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呢?因为和珅实在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贪污了多少钱呢?据朝的《查办和珅案》及晚清薛福成的《庸庵全集》记载,初略估值总计约11亿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政府每年的国库收入才7千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和珅贪污的钱相当于清廷15年的财政收入! 这个庞大可怕的数字,究竟知不知道呢?他肯定是知道的。他知道,为什么还不惩办和珅呢? 《清朝野史大观》还有《清宫秘史》这些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乾隆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进宫,看见父皇有个美丽的妃子马佳正在梳头,一时心动,便从后面用两手捂住马佳的眼睛。马佳受惊,又不知就里,便提起梳子反手打那捂眼之人,结果打伤了乾隆的眉头。 乾隆的母后看见乾隆眉头受伤,追问怎么回事,许是乾隆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想向母后忏悔,便说了此事。谁知道母后非但不责罚乾隆,反而认定是马佳勾引自己儿子,立刻传下懿旨,把马佳赐死。 当乾隆知道这件事后,追悔莫及,跑到马佳的寝宫,咬破自己中指,在马佳尸体的颈部点了一下,祈祷说:“都是我害了你!如果你的芳魂有灵,咱们二十年后再相见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和珅入宫侍驾,因为和珅长得非常的英俊,而且模样也和马佳,乾隆便查看他的脖子,果然那里有个朱砂痣,而且算一算时间,正好是二十年。于是乾隆便认定和珅真是马佳投胎转世,从此对他宠爱有加,任其为所欲为。 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外国人的记载,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马戛尔尼回去后,他的副使乔治·斯当东写了《英使谒见纪实》一文,里面含蓄地提到和珅“相貌不凡……是皇帝唯一宠信的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是说和珅是乾隆的男宠。 后来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写了一本《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则直接根据马戛尔尼的访华,及《清宫秘史》的记载写道: “最后,乾隆60岁时爱上了和珅,在乾隆看来,他就是马佳再生,并把他当成了嬖幸。 他违背了天朝的规矩,把没有为公众建立过任何功勋的情人提拔到首要的位置上来。两年以后就要去世的母后这次对这事情未加干涉,因为这不是女眷们的事,而是男人间的事……”也就是说,乾隆之所以宠信和珅,是因为他们两人是同性恋。 上面的几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肯定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还债观”、“男宠观”,还是“能人观”,其实都是在为乾隆辩解,都是想说乾隆“情有可原”。尤其是“还债观”,简直给乾隆的糊涂作为,做了一个凄艳美丽的注解,甚至让我们还为他感天动地! 当然,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以上的辩解也是有道理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容忍他 也不过就是给和珅的“赏赐”。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全天下都是皇帝的,全天下的财富都归皇家所有,那么,和珅的所谓贪污,其实不过是把皇家的钱,拿一部分来,放入自己的腰包而已。乾隆容忍他,也不过就是给和珅的“赏赐”。后来嘉庆扳倒和珅,查抄他的家,也不过是皇家要把赏出去的钱拿回来而已,并没有特别的惩治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来探讨乾隆为什么不惩治和珅,一点意义都没有。如果我们要有所借鉴,我们必须知道,国家是公器,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公职人员是管理公器的人,也就是保管员。国家的财富是全天下人民的,如果保管员利用自己有钥匙的便利,打开大门,把财富放入自己口袋里,这就是贪污! 是的,只有当我们建立了这样的历史观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来指责乾隆,批判和珅! 这就是谜团了!所以说,人们之所以猜测乾隆与和珅的关系问题,最大的起因就在于乾隆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个巨贪,却一直由着他,让他作威作福20多年,至死都没有查办惩处。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皇帝中,乾隆还算是一个英武明君呢! 乾隆与和珅究竟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不杀和珅? 比较正式的说法,一是和珅的能力突出。和珅懂得多国语言,乾隆与外国使节打的很多交道,来往的公文,都是通过和珅来翻译的。放眼整个朝堂,乾隆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替代和珅的人。 二是和珅很会给乾隆搞钱。在和珅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内务府常常亏空,。但是和珅担当此职后,内务府不仅不空,还略有盈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和珅不仅善于从各省的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富商大贾那里搞来钱,敬献给乾隆,还首倡在朝廷中实施议罪银,所有缴获的钱全部归内务府,从而给乾隆,乃至整个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可供皇家、。 三是和珅做事非常合乾隆的心意。和珅不但从小就学习模仿乾隆写字做诗的风格,培养和乾隆几乎完全一样的兴趣爱好,而且对乾隆需要什么,完全清楚明白。有个记载说,乾隆哪怕轻轻咳一声,和珅立刻就会把痰盂给他递到嘴边。 总之,乾隆尽管知道和珅是巨贪,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没有要杀和珅的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姿色迷人的杨贵妃为什么最后没有被封为皇后?

姿色迷人的杨贵妃为何最后没有被封为皇后?实际上,杨玉环成为杨贵妃的时候,早就已经死了。此后,杨玉环也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对于这件事情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网络配图 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杨玉环进宫前,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的王妃。后来,唐玄宗见到了杨玉环,马上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借着孝顺的名号,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网络配图 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对寿王李瑁来说,自己的妻子突然变成了自己的母后,必然会激发他的更大怨恨。到时候发生政变也是很有可能的,这一点使得唐玄宗不得不加以提防。 唐玄宗晚年虽然有些沉湎于,沉湎于声色,但基本上还是一个头脑比较清醒的。他也意识到了杨贵妃得宠后仙及鸡犬,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统治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杨贵妃为皇后。网络配图 除了对权力平衡的考虑外,还有一点是唐玄宗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杨贵妃一直没有生育。杨贵妃不生育的原因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没有儿子肯定是封她为皇后的一大障碍,因为古代册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诏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