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韩信3万兵力,敌军20万,他是如何打赢的?

时间:2025-02-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韩信,在中国古代史里可谓是响当当的历史名人。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都是后人对他的专属评价,多亏了他,才得以战胜,消灭各诸侯国,最终成就大汉江山霸业。

起初,韩信只是秦末时期的一介草民,由于的无度暴政,他很早就加入了反秦的起义队伍,一开始,他投奔的是项羽的部队,但项羽并没有看到他的才华,没有将他委以重任。

直到刘邦的部队入蜀后,韩信直接跳槽转投了刘邦,但刘邦也并没有觉得这个有什么过人之处,让他做了个仓库管理员。

后来,仓库被盗,身为管理员的韩信因为失职被连坐,也要被问斩。

轮到他时,法场上韩信怒目圆睁,对着台上的喊道“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见这人,人高马大,加上是因为连坐被判杀头,于是就放了韩信一马。

之后,韩信和夏侯婴相谈甚欢,夏侯婴觉得自己果然救对了人,就把韩信推给了刘邦。

但刘邦只是随口答应,并没有将韩信这人放在心上。

一直到之后韩信遇到,其才算真正遇到了伯乐,开始正式带兵,戎马生涯终于拉开帷幕,这也就是我们后人熟知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韩信作为汉军的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可以说是战功累累,也一直享有“兵仙”的美誉,估计这会项羽看到肠要悔青了,所以说,想要成就霸业,才华和勇猛并不是最重要的,看人准才是第一要务。

民间常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韩信的极致夸奖,只用用兵如神的人才能经得住此番赞美,而韩信,也确实配得上这句话。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韩信曾用3万汉军击败20万赵军,直接就这么征服了。

这么悬殊的兵力差距,若不是用兵如神的韩信做统帅,正常将领是相当难以取胜的。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公元前204年,爆发,为击垮项羽在赵国的割据势力,刘邦授意韩信率兵出征,在井陉口这个地方,韩信用3万兵力大破20万赵军,成就了这一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战争开打前,韩信先布了1万士兵在河边拉开防守之势,又安排了3000名精兵在山上埋伏,自己则和副将领着10000士兵前去正面应敌。

赵军看到韩信就来了这么点人,顿时一阵嗤笑,韩信也佯装打不过,别打别退,一点一点将赵军诱入布置好的陷阱中。

最后,韩信退到了河边,和河边那10000名士兵汇合。

他神情严肃地对身后的士兵说,今天我们退无可退,身后就是大河,只能殊死一搏,杀出一条生路。

听到这番话后,汉军士气大涨,每个士兵都抱着视死如归的斗志,竟奇迹般地挡住了赵军的攻势。

但毕竟兵力差距悬殊,一直僵持下去肯定会被耗死。

此时,埋伏在山上的3000精兵就出手了,他们之前一直按兵不动,在观察赵军部队的动静。

他们的任务并不是从后面夹击,而是绕到对方空虚的营地,将所有的赵军军旗全部拔出,换成了汉军的军旗。

完事后,3000奔赴战场,对前方的鏖战的汉军和赵军大喊“汉军胜利喽!汉军胜利喽!”听到这番话的赵军统帅和士兵们心里一惊,回头一看自己的大本营竟全都插上了汉军军旗,以为汉军大部队来袭,早就拿下了自己后方,顿时军心涣散,溃不成军。

而更前面的20000艰苦奋战的汉军见此情景,以为杀出生天马上就能拥抱胜利,结果越战越勇,一鼓作气,将赵军冲得。

如此前后夹击下,赵军完败,统帅赵召被韩信生擒。

值得一提的是,韩信这个布阵正是“”的由来,加上韩信兵不厌诈的阴招,将20万赵军刷的团团转,最终以微弱的军力吃掉了庞大了赵军。

所谓背水一战,和项羽当年的破釜沉舟如出一辙,人在被逼到绝境时,往往会发挥想象不到的力量,韩信正是抓住了这点,再加上换旗的阴招,终获得胜利。

不过,敢用这招制敌的将领之后鲜有其人,毕竟条件苛刻,而且太险,需要对敌军的心理摸得十分清楚,韩信之后,无人敢再用。

这也是“兵仙”为何只能是韩信的原因,换做是谁,都承担不来这个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韩信为什么甘心让汉高祖刘邦削藩?

天下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地图上去看,天下又是那么的小,最后,你一个人就占了89个县,其它功臣们,却是一个县都封不着。这公平吗? 在这种背景下,功臣们大都报着一个幻想,那就是消灭韩信后,会把韩信所占的地盘,切割开后封赏功臣。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一说有人告发韩信要谋反,各位将领都纷纷请示收拾韩信。但是,刘邦却是沉默不说。因为,刘邦知道,这样大张旗鼓的攻打韩信,绝非上策。 于是,献策伪游云梦。网络配图 伪游云梦,实际上就是下旨召见韩信的翻版。如果刘邦下旨召见韩信,韩信估计不敢去见刘邦的。因为,让韩信孤身到刘邦的地盘,韩信恐怕会想太多的,到时,韩信一个想不开,就决定造反,那可坏事了。 而且这样一来,韩信就有了足够了时间准备造反,到时再想收拾韩信,估计就难了,更主要的是,一个弄不好,还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伪游云梦,说得好听点,就是刘邦到韩信的地盘附近拜会韩信。 在这种背景下,韩信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自然就会小一些。因为,毕竟是在自己地盘附近拜见刘邦,韩信的胆子估计比较壮一些。但是,韩信没有想到,刘邦就是敢到他家门口附近捉他。 韩信是六国故地最强势的藩王,而且还具有传奇色彩。只要韩信存在,就相当于关东有一个强大的、潜在的盟主。如果把韩信清理了,刘邦再削夺六国故地的藩王时,他们就更难实现有效的联合了。 而且,韩信在楚地称王后,又犯了一个大忌。因为,的得力干将钟离昧,被刘邦通缉,跑到了韩信那里,韩信把他收留了。这绝对是大忌。中央政府通缉的要犯,藩王给窝藏起来,这本身就是它对抗中央政府的铁证;更主要的是,钟离昧是一员猛将,现在天下统一了,韩信作为一个藩王,收留这种人,是想和谁打仗呢? 如果单纯说到韩信与钟离昧的感情,并不足以解释这件事。因为,不久前季布可以受到刘邦重用,钟离昧也有机会受到刘邦重用的。换而言之,蒯通的逐鹿天下理论,虽然还没有说出,但是,大家都也清楚,一个人忠于自己的主公,一个人工作卖力,如果就该死,那刘邦如何要求天下人呢?网络配图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韩信真的想让钟离昧活下来,也完全可以用类似逐鹿天下的理论劝说刘邦,并把钟离昧推荐给刘邦。不久前,朱家就是这样保全季布的;而且季布也因此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韩信犯下这种大忌,刘邦收拾韩信,其它藩王也不会与韩信产生共鸣。因为,这是韩信公然违背藩王的起码行为准则。其它各大藩王,相信自己不会犯这种错误。 这是刘邦可以削夺韩信的主要背景。剩下的事,就是刘邦应该怎样具体行动了。 于是,陈平劝刘邦,政治军事并用。争取兵不血刃解决韩信。 伪游云梦,我们常常过分模糊了它的难度。 第一、韩信听到刘邦游云梦,也知道刘邦这是之意不在酒。否则,韩信就不会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了。换而言之,韩信也知道,这次去拜见刘邦,那是凶多吉少的事。 第二、韩信也绝不是什么迂腐的人。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不惜牺牲郦食其夺取齐国,不惜拿钟离昧人头脱罪可以看出来。而且,作为一个大军统帅,一声令下,常常就是伏尸数万、流血几十里的;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优秀的大军统帅,奸诈狡猾是最基本的素质。一个真正迂腐的人,是永远也无法成为优秀的大军统帅。因为,军事本身就是尔虞我诈、冷血残酷的竞技场。 换而言之,刘邦绝不要指望韩信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刘邦也不要指望韩信会心慈心软,更不要指望韩信会犯迂腐的错误。网络配图 因为,韩信作为最优秀的统帅,韩信闭着眼睛,也知道刘邦这次出游的目的是什么。因为,韩信作为最优秀的统帅,欺骗对手、迷惑对手是他的长项,一个人想和他玩这一套,那就是传说中的关公门前耍。 因为,韩信是最优秀的统帅,古语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古语又云,慈不掌兵,一个人看惯了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的场,他的内心恐怕早就只剩下了利害,而忘记了感情。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刘邦不能布置出韩信不敢轻举妄动的政治、军事格局;如果刘邦没有灵敏的情报网络,刘邦估计就会变成西安事变时的蒋委员长。 因为,韩信派上几万大军,突然把刘邦一行人包围了,刘邦肯定跑也没处跑。 其实,我们只要简单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韩信就算与、联合起来,从形势而言,也处于绝对的劣势。更可况,韩信也缺乏让彭越、英布与他合作的自信。这样一来,韩信哪敢与刘邦摊牌呢? 所以,韩信从齐地被调到楚地;在楚地又被刘邦活捉。很大程度上都是形势使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军队天才韩信:“成也西汉萧何,败也西汉萧何”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