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赵煦简介 宋哲宗赵煦,原名赵佣,他10岁时就登基,但是由高执政。
宋哲宗是比较有作为的,他恢复变法,减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国家稍微有点了起色,而且出兵多次讨伐西夏。
但是他在新党和旧党之间的党争没有得到解决,并且让他们一直激化,直到为后来的宋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宋哲宗更像是一个的人物,他有很多想法,但是却很少变通去实现,也难以处理复杂的关系。
高太后掌握政权那会儿,对哲宗可谓是费尽了心机,因为哲宗体弱多病,但是高太后却让太医别医治,这种“呵护”让哲宗感到窒息。
所以到高太后死后,哲宗就急着想要改变现状,做出一番成就,他实行了神宗变法的政策,但是朝中还有高太后的后手,哲宗虽然,但是他的行动能力实在太差,所以他的事业心和实绩,反差很大。
1100年,哲宗驾崩,年仅25岁,在位15年,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宋哲宗真正的死因 当时哲宗的病情公开的说法是:“故冬以来,数冒大寒,浸以成疾,药石弗效,遂至弥留。
但是从《曾公遗录》的记载可以直到,哲宗不是死于感冒,而是死于性生理疾病。
其实宋朝还有个皇帝也患性生理疾病,宋高宗,他患上了性无能,后宫皆不孕。
但是哲宗的病情比高宗严重很多,是致命性的,原因是哲宗极度性放纵。
在哲宗的后宫中,美女如云,“前后宫侍女固多,皆天下奇色。
” 因为哲宗10岁做皇帝,有高太后管着,极为严厉,使哲宗生不由己。
所以高太后死后,哲宗感觉自己解放了,再也不用受约束了,所以在生活上肆无忌惮,纵欲无度。
当时中书侍郎范百禄很了解哲宗的健康状况,所以专门上书,告诫哲宗要注重养生之道,但是哲宗,反而变本加厉。
当时后宫还有个与争宠,而哲宗不顾群臣反对,把孟皇后废黜,让刘氏做皇后,之后哲宗还有刘氏如胶似漆,从而得下了性生理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同母兄弟钱传瑛、钱传璛、钱传璟、钱元琳。
钱元璙历任沂王府咨议参军、宣武军节度使判官,散骑常侍,马军厅事指挥使。
在顾全武的建议下,钱镠派钱传璙到淮南处通婚。
到扬州,杨行密把女儿嫁给他,说生子当如钱郎,召田頵回军。
钱传璙夫妻回到杭州钱塘,征缙云、睦州有功,为邵州刺史。
后镇苏州,为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苏州、常州、润州等团练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钱元瓘和他喝酒时对他说这是六哥的位置,小弟坐上是兄长所赐。
在苏州三十年,天福七年三月去世,灵柩前被后晋封为广陵郡王。
年五十六岁,以王礼安葬,谥号宣义,其子钱文奉,钱文炳。
生平轶事 钱元璙(887—942),字德辉,初名传璙,镠第六子(《吴郡志》作第四子)。
起家沂王府咨议参军、宣武节度判官、累迁散骑常侍。
武勇都之变,徐绾召淮南兵入寇,顾全武谓“杨公,大丈夫!今以[ ]浩,必悯我。
群公子谁可行者?”武肃王乃遣传璙微服为全武仆,诣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见吴王。
累征缙云、睦州,皆陷阵有功,授邵州刺使。
累敕授中吴、建武等军节度使;苏常润等州团练使、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诸兄弟易“传”为“元”,而传璙亦以元潦名。
久之,晋敕封广陵郡王,不及受命而薨;天福七年三月也。
(《十国春秋》) 钱镠原与西面的吴国杨行密水火不相容,刀兵连年。
杨行密用大索贯串一个个铜钱,名为“穿钱眼”;钱镠就下令把杨柳树的梢头砍去,谓之“砍杨头”。
后来钱镠考虑长此下去兵连祸结,还是“和为贵”,于昭宗天复二年(902)派元璙(时名传璙)求婚于杨行密,兼为人质。
隔了两年,杨行密允婚,遣己女及元璙回杭成婚。
钱镠即派元璙任苏州刺史,中吴军节度使,驻守吴越国北部重镇苏州凡三十余年,两国边境渐趋和睦,吴地安定繁荣。
后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彭城郡王,葬于苏州,追封为广陵郡王。
上世纪八十年代,钱元璙墓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位于木渎七子山北麓九龙坞,此地三面环山,有九处山湾,谷间地形平坦,树木植被幽深。
墓位于谷间平地中央,原有“广陵郡王之墓”巨碑及石人、石马、牌坊等,解放后在极潮干扰下被毁。
现仅残存该墓的封土部分,周围已改为驻苏某部队靶场。
钱文奉(909—969),钱元璙第二子,初以父荫为苏州指挥都使,后迁节度副使。
元璙卒,代知苏州中吴军节度使,累加太尉,中书令,镇苏州亦三十余年,使苏州继续发展繁荣。
今存之虎丘云岩寺塔正是钱元璙父子镇守苏州时完成。
文奉善骑射,涉猎经史、音律、图纬、医药、鞠弈之艺,礼贤下士。
1979年3月在七子山钱元璙墓西发现五代墓一座,出土秘色瓷和精美金银器多件,当为钱元璙家族墓葬之一例。
文奉次子钱承礼,为中吴军节度副使,亦协助其父镇守苏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宫城(即罗城),南至山根,北到今县城南什字,东至东窑村,西到游泳池。
1967年新华书店在南什字西北角修建营业楼,发现了用青石砌成的宫城北墙的墙基。
1981年春,城建单位在西街丁字形路北,也发现了同样的北墙基。
1982年冬于寺沟村南的山坡上探出东缭墙两段。
从调查和发掘所见遗迹及文献资料所记,华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曲折萦回,规模宏大。
以民脂民膏,建此豪华宫苑,供一己之欢娱,然曾几何时,“”惊破了他的美梦。
华清宫楼殿汤池,遂渐次破坏,自宋以至明清,其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
今日记其遗迹,乃以彰我民族之文化,并以此为借鉴,建立一个新时代的风景旅游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
华清宫充分利用了有利地形,使其成为一座结构严谨、富丽堂皇的庞大宫殿建筑群。
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
然后向山上和山下展开,利用地形特点,布设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楼阁亭榭,同时还有青松翠柏、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花园等分布其间,把整个华清宫妆扮得格外妖娆。
华清宫的建筑依山面水,鳞次栉比,除宫城(罗城)外,还有缭墙环绕。
缭墙之外,又罗列不少建筑,清《临潼县志》称:“汤井殊名,殿阁异制,园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
宫城区 宫城即罗城,华清宫的重要建筑都布设在这里,周围绕以罗城,分设四门,其四门。
郑嵎《津阳门》诗序说:“津阳门者,华清宫之外阙,南扃禁闱,北走京道”。
乾隆本《临潼县志》:“宫倚山面渭,北向,以北门为正门,曰津阳门”。
〔东门(开阳门)〕因向阳开而故名,开阳门外自北而南有观风楼、重明阁、四圣殿、宜春亭、斗鸡殿、按歌台、王母祠等建筑,乃华清宫中观景区。
〔南门(昭阳门)〕取日之光,质以昭明之意。
清乾隆《临潼县志》:“亦曰山门,御辇登山便道也”。
门外有西瓜园、看花台、芙蓉园、粉梅坛,是宫中的皇家花园。
以南北门相对为中轴线,宫内以墙相隔分为三个区域。
东区 〔瑶光楼、梨园〕《长安志》:“津阳门之东曰瑶光楼,南有小汤”。
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弟子的地方。
《·礼乐志》载:唐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曰梨园弟子。
后世人因称演员曰梨园弟子,剧场曰梨园,本源于此。
) 〔御汤九龙殿〕《长安志》:“在飞霜殿之南”。
《明皇杂录》:“元宗幸华清宫,新广汤池,制作宏丽,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凫雁,石梁石莲花以献,雕镌巧妙,殆非人工。
上大悦,命陈于汤中,乃以石梁横亘其池上,而莲花才出水际,上因幸。
解衣将入,而鱼龙凫雁皆若奋麟举翼,状欲飞去。
上甚恐,遽命撤去,而石莲花至今犹存焉”。
《谈录》:“汤泉凡一十八所,第一是御汤,周环数丈,悉砌以白石,莹澈如玉,面皆隐起鱼龙花鸟之状,四面石坐阶级而下,中有双白石莲,泉眼自瓮口中涌出,喷注白莲之上”。
〔玉女殿、虚阁〕虚阁今名夕佳楼,下即温泉源,名星辰汤。
《长安志》:“虚阁下温泉,二玉石瓮,温泉所出也”。
中区 〔前殿、后殿〕前殿在南,后殿在北,是中区的主体建筑,与津阳门、昭阳门、朝元阁同在一条中轴线上。
往北,须由日华门、月华门绕道东区或西区,方能出入津阳门和北正门。
〔太子汤、少阳汤、尚食汤、宜春汤〕前殿东南,自东而西有太子少阳汤,南面自东而西有尚食汤和宜春汤。
功德院在小墙北,长汤十六所,笋殿在小墙南。
《长安志》:“自神尧至睿宗,昭成、皆立衣衮衣。
”《津阳门》诗注:“宫中有七圣殿,自神尧至睿宗,逮窦后皆立衣衮衣,绕殿石榴树,皆太真所植。
” 〔功德院〕《津阳门》诗:“果老药堂空掩扉”。
) 〔顺兴影堂〕《津阳门》诗注:“真人李顺兴,时修道此山,神尧皇帝受禅,真人潜告符契,至今山下有祠宇”。
〔长汤十六所〕《明皇杂录》:“又尝于宫中置屋数十间,环回甏以文石,为银镂漆船及白香木船,檝棹皆饰以珠玉。
”陆龟蒙《温泉》诗:“暖殿流汤数十间,玉渠香细浪回还。
《津阳门》诗:“暖山度腊东风微,宫娃赐浴长汤池,刻成玉莲喷香液,漱回烟浪深逶迤,犀屏象荐杂罗列,锦凫绣雁相追随,破簪碎钿不足拾,金沟残溜和缨。
”(注:宫中除供奉两汤池外,更有十六所长汤,每赐浴诸嫔御,其修广与诸汤不侔,甃以文瑶宝石,中央有玉莲捧汤泉,喷以成池。
又缝缀绮绣为凫雁于水中,上时于其间泛钑镂小舟以嬉游焉。
) 〔笋殿〕《雍录》:“殿侧有温泉汤碑,其石莹澈见人形影,宫中号玻璃碑”。
即北魏元苌所撰温泉碑,旧在灵泉观,今在温泉源前西壁。
清乾隆《临潼县志》:“在莲花汤西,沉埋已久,人无知者,近修筑始出,石砌如海棠花,俗呼为赐浴汤,岂以海棠睡未足一言而为之乎”。
〔阿汤〕唐张祜《阿汤》诗:“日落宫城红树芳,绿窗灯影在雕梁。
宫城外至缭墙区 在宫城东西两侧及北布置了许多殿、观、坛、台及花园,与宫城中的建筑物遥遥相望,生机盎然。
宫城西侧——望京门外 〔芙蓉园〕《津阳门》诗注:“上尝于芙蓉园(京城东南)中获白鹿,惟山人王旻识之,曰:‘此汉时鹿也’。
上异之,令左右周视之,乃于角际雪毛中得铜牌子,刻曰:‘宜春苑中白鹿’。
上由是愈爱之,移于此山(骊山)目之,曰仙客。
”按:《雍录》:“芙蓉园在京城东南隅,隋作芙蓉池,因以为园”。
唐芙蓉园应制诸作,即京城东南隅芙蓉园,与此芙蓉园有别。
〔粉梅坛〕《津阳门》诗:“饮鹿泉边春露晞,粉梅檀杏飘朱墀”。
《华清宫》诗:“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宫城北——津阳门外 〔朝堂〕在津阳门外东西两边。
按:“弘文馆始置于唐高祖武德初年,名修文馆。
九年(626)改名弘文馆,又名昭文馆,内设祥正学士,掌制诰,以文学语言谏诤。
” 宫城东侧——开阳门外 〔观风楼〕郑嵎《津阳门》诗:“此时上御观风楼,水光山影相参差”。
(注:观风楼在宫外东北隅,属夹城而连于内,前驱驰道,周视山川。
) 〔重明阁〕《长安志》:“今四圣殿北,临高有重明阁,倚栏北瞰县境如在诸掌,阁下有方池,中植莲花,池东凿井,每盛夏极甘冷,人争汲之”。
〔宜春亭〕《雍录》:“在开阳门外 〔斗鸡殿〕《雍录》:“在观风楼南”。
《津阳门》诗注:“观风楼毁,惟斗鸡殿与球场迤逦尚在”。
斗鸡,在秦汉时期就已非常盛行,《·袁盎传》:“盎病免居家,与闾里相随行,”,的父亲就是一个斗鸡走狗迷。
时,斗鸡亦很活跃,有诗:“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湫间”。
唐玄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按唐代民间习俗,斗鸡多在。
为了过瘾,他不仅在华清宫中修有斗鸡殿,还特意在长安两宫间设立鸡坊,成为四时皆斗的常戏。
〔按歌台〕《雍录》:“在斗鸡殿南,台临东缭墙”。
郑嵎《津阳门》诗:“迎娘歌喉玉商碟,蛮儿舞带金葳蕤”。
缭墙外有关建筑 所谓缭墙,即曲折缭绕的墙,因它缭绕着宫城,故名缭墙。
北有东西二门,在东者曰北缭门,在西者与津阳门正对,曰北正门。
西缭墙内侧有一夹道可登山,正西有复道自缭墙可通长安。
缭墙外西边 〔赐庄〕即唐玄宗赐、及、秦国夫人之宅第。
据《旧唐书·杨国忠传》说:“玄宗每年冬十月幸华清宫,常经冬还宫。
国忠山第在宫东门之南,与虢国相对,韩国、秦国甍栋相接。
”《旧唐书·杨国忠传》和《白孔六帖》均说赐庄在宫东,并指出:王士祯在诗中说赐庄在“凤凰原下鹿槽旁”是不对的。
〔牡丹沟〕唐玄宗为了游幸时也能观赏名花,除在望京门外植芙芙蓉外,又于西缭墙外的山谷中遍植牡丹,沟因花名曰牡丹沟。
若站于缭墙内的看花台上,于内可观园中芙蓉,于外可赏园外牡丹。
缭墙外北边 〔讲武殿〕在正北门外,东西两侧是讲武之地。
讲武由来已久,《周礼·月令》:“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
《国语·周语》:“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记载:开元二年(713)十月,唐玄宗在骊山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阅兵讲武活动,因此在以后扩建华清宫时修此讲武殿。
缭墙外东北 〔舞马台〕舞马之所,舞马是唐玄宗独出心裁的大发明。
《明皇杂录》称:“玄宗常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
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司,无不。
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
又施三重板床,乘马其上,旋转如飞,……每千秋节(玄宗生日)命舞于勤政楼下。
”《津阳门》诗注:“其舞马,安禄山亦将数匹以归而私习之。
其后,田承嗣代安有存者,一旦于厩上闻鼓声,顿挫起舞,厩人恶之,举篲以击之,其马尚为怒未妍妙,因更奋击,宛转曲尽其态。
厮恐以告,承嗣以为妖,遂戮之,而舞马自此绝焉。
”《斗鸡殿》诗“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即言此。
〔大、小球场〕《长安志》:“在宜春亭北门外曰大球场,其西曰小球场”。
骊山上建筑——昭阳门外 骊山以石瓮谷为界,为西绣岭与东绣岭。
西绣岭有三峰,自东而西最高者为第一峰,次为第二峰,再次最西为第三峰。
西绣岭 第一峰为时举烽火处,峰巅西有羯鼓楼,楼东上有翠云亭。
〔羯鼓楼〕《长安志》:“在朝元阁之东,近南缭墙之外”。
按:“朝元阁在第三峰顶,南缭墙在第二峰南侧,《长安志》所言恐误。
乾隆本《临潼县志》:“‘羯鼓楼在第一峰西’,或是。
”《通典·乐典》:“羯鼓正如漆桶,两头俱击,以出羯中,故号羯鼓,亦谓之两仗鼓”。
清乾隆《临潼县志》说:“鼓出外夷,龟(音丘)兹,天竺部皆用之,在都昙鼓,答腊鼓,鸡娄鼓之上,如漆桶,下有小牙床承之,击用两仗,宜黄栌、花椒等木。
其声焦杀呜烈,尤宜促曲、破战、催花,又宜高楼晚景,月白风清,破空透远。
” 〔翠云亭〕一名翠阴亭,宋刊李埏绝句:“一别骊山岁已深,林花依旧绣岭岑,归寻当日新开路,隐约苔痕下翠阴。
”(诗石后注:翠阴亭,乃开元时胜境,今路在亭基之上。
) 第二峰,由第一峰北下即西绣岭第二峰。
〔望京楼、钟楼〕望京楼峙其西,钟楼屏其东,望京楼面向西,故以望京名之,又朝落日斜阳,亦名斜阳楼。
〔朝元阁〕一名老君庙,又名老君殿,亦名降圣观。
《旧唐书》:“麟德三年(公元666),幸老君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堂,其庙置令、丞各一员”。
《旧唐书》载:“天宝七载十二月,言玄元皇帝见于华清宫之朝元阁,乃改为降圣观”。
明人都穆《骊山记》说:“山之半坡,朝元阁旧建于此,又上二里为老君殿。
朝元阁、老君殿、老君庙、降圣观,是一座建筑而异名?还是各自独立存在?历史上说法不一,老君殿、老君庙是朝元阁的异名,诸说大体一致,唯降圣观与朝元阁是否为一尚有争议。
一说降圣观是朝元阁的异名,另一说朝元阁与降圣观各自独立存在。
两说就唐代自身文献记载,前后也有矛盾,一说是改,一说是另置。
朝元阁的位置,《贾氏谈录》:“在北山之上,基址最为崭绝,次东即长生殿”。
所谓北山,即西绣岭第三峰,今老君殿的所在。
《类书》:“朝元阁在骊山,唐建旧址尚在”。
宋人杜常诗曰:“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即此。
清乾隆《临潼县志》:“今像存殿中,玉色精润,神气如生,惟鼻遭火损,两手被疯道人窃去,刻木手嵌腕下,令人凄慨不尽”。
《旧唐书》:天宝元年(742)“新成长生殿,名曰集灵台,以祀天神”。
《长安志》:“长生殿,斋宫也,有事于朝元阁即斋沐此殿”。
《长恨传》载:“天宝十载,杨贵妃待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相见之夕,时夜半休,侍卫于东西厢。
元宗凭贵妃肩而立,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碧鸡漫录》:“元宗幸骊山,贵妃生日,小部张乐长生殿,会忠州递进荔枝,开笼香满一室,供奉李龟年撰荔枝香曲进之,时天宝四载夏也”。
按:《两唐书》记载,玄宗每岁十月幸华清宫,无夏到骊山事,唐人诗中亦均说是十月。
例: 李颀《骊山送李回》:“千岩曙雪旌门上,十月寒花辇路中”。
《江南遇天宝乐叟歌》:“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
王建《温泉宫行》:“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
程大昌说:“华清宫覆道潜通,其有无避暑骊山事,皆未可定,故两存之”。
〔迎春坪、饮鹿泉、饮鹿槽〕迎春坪,在老君殿前,西临牡丹沟。
《长安志》:“山城内多驯鹿,有流涧号饮鹿泉”。
饮鹿槽乃当时为鹿饮水的石槽,今老君殿西侧临牡丹沟处有一石槽,人称饮鹿槽,当为其遗物。
〔荔枝园、连理木、燕子龛〕荔枝园、连理木临西缭墙。
石瓮谷水激石成瓮,清乾隆《临潼县志》:“石瓮谷在东绣岭左,谷中尽植兰蕙,亦谓之芝兰谷”。
清《临潼县志》:“飞泉在石瓮谷中,其水瀑泻喷激如飞”。
《津阳门》诗:“石鱼崖底百寻井,银床下卷红绠迟”。
注:“石鱼崖下有天然石,其形如瓮,以贮飞泉,故上以石瓮为寺名,寺僧于上层飞楼中悬辘轳,斜引修绠长二百余尺以汲,瓮泉出于红楼乔树之梢。
〔红楼、绿阁〕乾隆《临潼县志》:“绿阁在西,红楼在东,下有涧泉瀑布千尺,声淙淙林石间,仄蹬盘空,上下曲折。
明人袁宏道谓:“骊山佳境在此,睡海棠恐不能到,其信然”。
顺治《临潼县志》:“红楼,在石瓮寺西岩下临绝壁。
”《津阳门》诗“烟中壁碎摩诘画,云间字失明皇诗”即此。
〔福岩寺〕即石瓮寺(见本章五节,寺院)。
乾隆《临潼县志》:“岩如屏封,泉壑幽雅,旧有斯飞亭”。
宋刊李珽《咏骊山》诗石序说:“携家登朝元阁,晚由东山北下,自石瓮过开元山路并斯飞亭,皆当日亲为开置,今复经徙,因留拙句”(诗从略)。
〔王母祠〕乾隆本《临潼县志》:“天宝元年作”。
《津阳门》诗:“金沙洞口长生殿,玉蕊峰头王母祠”。
”据传:宫内又有冲明阁、御容殿,宫北次东有更衣殿,次西有五圣殿、少府监、天狗院、鹰鹞院、御马院。
山上有飞阁寺,天华宫、玉女殿等,故址均不可考。
随机文章隋恭帝杨侑简介,被逼退位死因不明的傀儡皇帝卢修斯·科尼利厄斯·苏拉简介木星跟土星哪个恐怖,都如同地狱无任何生命迹象(木星更大更重)人被吸进龙卷风会怎样 ,99%的人当场死亡/就算不死也会被摔死深海恐惧症测试图测出心理疾病,深海恐惧症怎么治疗(增强意志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