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将的后代怎么样?岳飞后代牛人辈出!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岳飞是我国时期的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也是南宋“”之首。
岳飞率部屡抗金兵,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让悲叹:“撼山易,撼难!” 可惜的是,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岳云父子和部将张宪竟被宋高宗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成为千百年来最大的冤案。

岳飞、岳云父子虽然死了,但是,岳飞仍然传下了不少的后代,并且,在这些后代中,不乏牛人出现,下面,笔者来简述一下岳的后代。
岳飞、岳云遇难后,次子岳雷(时年15岁)、三子岳霖(时年12岁)随同母亲夫人被发配流放岭南。
而在九江庐山下沙河家中的四子岳震(时年7岁)、五子岳霆(时年3岁)则在家仆的保护下过长江,潜于黄梅大河之滨,后又迁入聂家大湾。
岳飞的后裔传承,主要是在三子岳霖这一脉人,岳霖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岳琮,次子岳珂,他们的后代常有杰出的人物出现。
岳飞冤案昭雪后,岳霖曾得到的召见,宋孝宗拉着岳霖的手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浚、远不及。
卿家冤枉,朕悉知之。
” 岳霖立志要收集父亲的文稿,他上疏孝宗请求归还宋高宗当年所赐御札、手诏等,以进行全面增删和考订。
可惜的是,文稿未成,岳霖却重病不治,他临终时只能将这重任托付给次子岳珂:“子能成吾志,雪尔祖制冤,吾死瞑目矣!” 岳珂秉承父志,在浙江嘉兴金佗坊著有《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汇集为《金佗粹编》(28卷,续编30卷),为祖父岳飞辩冤,《金佗粹编》也是研究岳飞和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
由于岳珂居金佗坊,因而后世称岳珂这一系为金佗支。
岳珂子嗣传至岳琳(岳飞七世孙),时为金部主事;岳琳五世孙传至岳懋(岳飞十二世孙),为荣寿官;岳懋五世孙传至岳九皋(岳飞十七世孙),的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其弟岳九德,明朝的资政大夫,通政使司,南京。
岳九皋之子岳和声是二十年(1592年),后封淮,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政绩突出,钦赐蟒金奉,卒后赠谕葬;岳九德长子岳骏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任七省漕储备道太常寺正卿,通政使加二品服奉,赠尚书;岳九德次子岳元声,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南京兵部左侍郎,赠尚书,有司马,卒后赠谕葬。
岳大舟(岳飞十六世孙)在明朝万历年间先任广西漓江卫指挥,后又随军屯甘肃临洮府。
岳大舟之子岳仲武(岳飞十七世孙)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入军旅任职于庄浪卫(今甘肃兰州永登)永泰堡,遂携家眷定居于斯,始为岳飞后裔永泰支祖。
岳仲武之子岳文魁(岳飞十八世孙)赠少保三等。
岳文魁又传岳镇邦(岳飞十九世孙)。
岳镇邦自幼深受家风熏陶,秉性耿直,他为防外族侵扰,变卖家私田产,招募乡间青壮年组成地方武装,抵御蒙族掠扰,以维护一方安宁。
蒙古会多尔吉部落前来侵扰,岳镇邦率乡勇与官兵一道,先后五次击退敌人,最后生擒敌首领会多尔吉。
从此以后,岳镇邦名声大振。

朝廷也十分赏识他的义举和军事才能,破格授永泰营把总、千总。
岳镇邦最后升任浙江绍兴副总兵、山西大同镇总兵官加左都督。
岳镇邦够厉害了吧,但是他的子孙们更厉害。
岳镇邦的长子岳升龙(岳飞二十世孙),曾跟随帝亲征噶尔丹,后任四川提督、山东省总兵,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病逝,四年(1726),追谥“敏肃”。
岳镇邦的次子岳超龙曾任天津总兵、湖广提督。
岳超龙之子岳钟璜(岳飞二十一世孙),青年时即随堂兄军中效力,参加了征讨青海罗卜藏丹津和“庄浪王”的战役,历经战火锤炼。
后历任四川威茂营参将、副将,福建建宁、江西南赣、云南昭化、昭通诸镇总兵,广西、四川提督,谥“庄恪”。
要说岳飞后裔中,战功最著,功绩堪比岳飞的就是岳升龙之子岳钟琪(岳飞二十一世孙)。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作乱,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为大将军,噶尔弼为定西将军,岳钟琪为先锋,进行征讨。
时年33岁的岳钟琪,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锋芒毕露,破敌如破竹,。
岳钟琪曾仅带600人就抚定里塘、巴塘的反叛,杀散叛乱分子3000余人,威慑敌胆,其他反叛各部相继献户籍,请求归降。
其后,岳钟琪带4000人疾奔昌都。
一路上,他招抚数万户,打通了直达拉里的通路,为后续大部队进军铺平了道路。
平叛凯旋,岳钟琪授左都督,四川都督,赐孔雀翎。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青海和硕部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企图分裂青海和的部分领土。
岳钟琪以参赞大臣随大将军年羹尧征出征,在这次平叛中,岳钟琪利用敌人分散的特点,率领精锐,“一昼夜驰三百里,不见虏乃还,出师十五日,斩八万级”。
出师仅十五天,就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青海地区六七十万平方公里的全部领土,称得代战史上有名的战役之一。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年羹尧因跋扈而被解兵权,雍正命岳钟琪署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
同年,岳钟琪领“宁远大将军”印,平定了准葛尔部勾结沙俄发动的叛乱。

雍正五年,岳钟琪再领“宁远大将军”印,平定了蒙古噶尔丹策零在沙俄支持下发动的叛乱。
岳钟琪镇守边关,可谓定乱丰功,威名远扬。
岳钟琪此时功名已著,不免有,尤其是此时已统治近百年,天下已太平,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雍正借口岳钟琪进击准噶尔部不力,以“误国负恩”加以免官拘禁。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在还没有找到岳钟琪其他罪行的情况下,岳钟琪被议罪“斩立决”。
也许是觉得事情做得太急,在岳钟琪即将成为第二个冤死于“莫须有”罪名的岳飞时,雍正“法外”,改了“斩监候”。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帝意外猝死,继位。
过了两年,即乾隆二年( 1737年),51岁的岳钟琪在经历了5年的牢狱监禁后,终于得释。
不久,四川大小金川等地叛乱再起,当地将领久战无功。
无奈之下,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只好起用已经做了十年平民的往昔名将岳钟琪,再次授其为四川提督,赐孔雀翎。
随后,岳钟琪参与大小金川之战,献南北夹击、直捣中坚之策,被经略傅恒采纳,并以13骑入勒乌围(今四川金川东)大营,劝导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
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出兵康定,会同总督策楞,成功讨平叛乱。
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抱重病出征镇压陈琨时,病卒于四川资州,后葬于成都,时年68岁。
乾隆帝手谕褒勉,赐谥“襄勤”。
在整个清朝,作大臣的汉人被拜为大将军,就连士族也听命于他,仅仅岳钟琪一人。
在平定青海叛乱中,盖世功勋,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全部隶属清朝,逐准安藏,建立大功,123万平方公里的西藏纳入大清版图。
在他的怀旧诗里,把岳钟琪列为清朝五功臣之一,还称赞说:“三朝师武臣,钟琪为巨擘。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岳飞第四次北伐的背景和起因是什么是怎么回事?岳飞第四次北伐简介
第四次北伐是岳飞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抗金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岳飞率主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颍昌等地,并联合北方的抗金义军一道,收复黄河南北大片失地,使完颜兀术被迫逃出开封退回北方。但因为宋高宗和权相要签订《》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终告失败。 战争背景 南宋与金首和 北宋灭亡后的十年间,金朝及其所扶持的伪齐政权与南宋之间一直处于争战对峙状态。但金朝自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完颜挞懒(汉名昌)一派掌权后,鉴于南宋军事力量增强,政局趋于稳定,开始转变过去对南宋乞和一味拒绝的做法,出现了允许在苛刻条件下议和的迹象。南宋绍兴七年十二月(岁次丁巳,1137年;十二月已进入公历1138年),宋高宗赵构自使节处闻知金朝允许议和,愿意归还黄河以南土地与宋,并答应送回被俘后死于北方的的梓宫(灵柩)和宋高宗生母韦的消息,,立即遣使与金通和。宋廷中一些大臣对金方宽松的条件生疑,认为其别有所图,被宋高宗以“尽孝”为由驳回。次年二月,在左相赵鼎和枢密使秦桧的策划下,南宋行都由前线重镇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市)迁至江南的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市),三月,高宗又升秦桧为右相,这意味着宋廷主和派的一次胜利。 虽遭到群臣反对,宋高宗还是接见了金使兀林答赞谟(乌陵思谋),随后又召、、岳飞三大将来临安商议,除张俊见风使舵,趋附高宗和议外,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对高宗说: “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高宗不听。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金天眷元年)十一月,金朝派出的“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到达临安与宋方谈判。金人不但公然无视宋国号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更要求宋高宗亲自跪接金熙宗的诏书,这种举动使南野上下群情激愤,不少朝臣及、张浚等被贬谪在外的大臣纷纷上书,强烈抨击屈辱的对金和议,临安城中许多百姓更自发张贴出“秦相公是细作”等标语。 宋高宗、秦桧对群臣的抨击,断然采取了高压手段:力反和议的枢密副使王庶被弹劾罢官;上书言事名动当时的胡铨被削职为民,流放广州;连支持议和的左相赵鼎也因不同意金人的划界条款而被罢相,秦桧自此开始独揽相位。秦桧又在朝中安插孙近、勾龙如渊等党羽,以弹压众议。 十二月二十七日,双方和议正式达成,主要条款有宋帝向金称臣、每年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与金,金归还南宋河南、陕西之地及宋徽宗灵柩与韦太后等数项。宋高宗自称“在谅阴(守丧)中”,由宰相秦桧代行跪接诏书之礼。 金军毁约南侵 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金天眷二年)秋,完颜兀术(汉名宗弼)、完颜斡本(汉名宗干)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主和的完颜挞懒等人,兀术进拜都元帅、兼领行台尚书省,成为金朝新的掌权者。兀术一反挞懒的对宋方针,主张南伐攻宋,得到金熙宗全力支持。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金天眷三年)五月,金熙宗以挞懒擅割河南地为由撕毁和约,降诏元帅府,下令复取河南、陕西之地。于是,都元帅完颜兀术率十万兵马自黎阳直趋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以聂黎孛堇军和河南的李成为左、右翼,取道开封直下两淮;元帅右监军完颜撒离喝(汉名杲)率西路军,由同州(今陕西大荔县)进攻陕西。 宋使王伦在绍兴九年三月到东京开封府接收河南之地时,就通过在完颜兀术身边供职的故吏得知金朝内部局势动荡,即上奏宋廷,请求速调张俊、韩世忠、岳飞、等诸大将军队镇守河南,王伦后来亦因此被金人扣押,不得返宋;此后,陈橐、毛叔度、陈渊、许忻等大臣也向宋高宗进谏,请求加紧战备;韩世忠得知淮扬一带守备空虚,更主张“乘虚袭击”。宋高宗和秦桧却对这些上奏一概不予采纳,只命东京副留守率领近两万人马和随军家眷前往开封驻防。 宋廷的无所作为令金军的进攻变得十分顺利,很快占领不设防的河南各州县。宋高宗和秦桧迫于形势,只得改变所谓“屈己就和”“以诚待敌”的态度,令诸将迎击金军;又声讨金都元帅兀术,颁布赏格;宋廷继而于六月一日命三大宣抚使韩世忠、张俊、岳飞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之衔,分别晋封太保、少师、少保。 陕西战场上,因为吴玠已于前一年病逝,其所辖的行营右护军由副手胡世将统领(吴玠之弟)、和郭浩三个都统制和完颜撒离喝所部在关中僵持,双方处于胶着状态。 东部战场的宋军主将韩世忠命统制王胜攻取海州(治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西),自己率部迎战东路金军,虽击退来犯金军,却久攻淮阳军不下,也未取得重大战果。 正向开封进发的刘锜一军途经淮河涡口,得知金人败盟南侵,即退守顺昌府(治汝阴,今安徽阜阳市),并向宋廷告急。完颜兀术亲率十余万大军围攻顺昌,六月九日,两军展开决战,刘锜军充分利用暑热天气,以逸待劳,以少击众,大败金朝最精锐的骑兵部队。金军死五千多人,伤一万多人,战马死三千多匹,完颜兀术狼狈逃回开封府,被迫由攻势转为守势,自己和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守开封,命韩常守颍昌府(治长社,今河南市),翟将军守淮宁府(即陈州,治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完颜阿鲁补守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以这三个府为前卫,而开封大军作后盾。 战争起因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六月间,宋高宗接到刘锜的告急军情,连下数诏给岳飞,命岳家军火速支援顺昌,并表示允许岳飞举兵北伐,收复失地。岳飞接到诏书,即先派遣张宪、姚政二将率兵东进牵制金军,以解顺昌之围,随后亲率岳家军(行营后护军)主力北伐中原。大军出征前,岳家军将士们纷纷与家人约定,待中原平定,再相团圆。 自从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的北伐计划被否决搁置,岳家军就一直留守在鄂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整训。伪齐政权被废除之后,其境内的部分军民不愿再接受金朝统治,便南投宋朝;多支民间抗金义军也开始重新活跃。岳飞当时就认为正可乘机大举北伐,恢复中原,数次奏请高宗,但高宗一直无出兵之意。和议告成后,岳飞曾请求随同使臣拜谒北宋皇陵,借以窥探北方形势,高宗仍然不许,且又下诏戒饬岳飞,不得深入河南地招纳义军。此次高宗虽在手诏中明言“左可图复京师,右谋援关陕,外与河北相应,此乃中兴大计……唯是机会不可不乘”,却又特别派司农少卿李前往岳飞军中,传达“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诏命。 六月下旬,李若虚赶到已开至德安府(治安陆,今湖北安陆市)的岳飞军中,说明来意,岳飞不愿再坐失良机,就此班师,与李若虚据理力争。李若虚曾任岳家军参议官,素主抗金,毅然决定:“事既尔,势不可还。矫诏之罪,若虚当任之!”独自回朝复命去了,岳飞则领兵继续向中原挺进。 随机文章杨广弑父夺位:只是因为杨广想得到后宫妃子陈氏?德国导弹射程多远,最远可能不到600公里(受制约)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水星为什么没有水,水星为什么叫水星(神话故事命名/温度太高)水星为什么没有生命,昼夜温度相差600度(水星上没有水资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岳飞第四次北伐的影响有哪些是怎么回事?有关于岳飞第四次北伐的评价如何
战争影响 尽管屡遭惨败,完颜兀术依然不肯放弃对的进攻。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皇统元年)正月,兀术又率兵九万余人,攻打南宋的淮南西路,却在柘皋之战中被宋军打败;虽攻占濠州(治钟离,今安徽凤阳县),又赶来增援,兀术不得不撤军。 金廷认识到已无法用武力征服南宋,便打算重开对宋和谈,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南宋必须杀死。宋高宗、一心要与金媾和,遂先解除了诸大将兵柄,再度排挤朱松、张九成、喻樗、陈刚中、凌景夏等一批反对议和的文臣,又一手制造岳飞冤狱,以向金廷示好。1141年末,宋金“”正式告成:宋向金奉表称臣,每年向金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双方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为界,宋于是割让包括唐州、邓州、商州、虢州等在内的大片土地与金。 绍兴和议达成之后,宋、金朝中的战和之争并未结束,宋金间仍时有交战,宋孝宗、宋宁宗时,张浚、曾分别组织隆兴北伐和开禧北伐,但宋军再未能取得如岳家军北伐一般的战果,这两次北伐皆告失败,宋廷又两度与金议和,双方先后签订了“隆兴和议”与“嘉定和议”。直到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灭金,宋军才得以再次涉足中原。 战争评价 自宋金开战以来,宋军主要有和尚原、仙人关、顺昌、郾城和颍昌五次大捷,都大败完颜兀术亲率的金军主力。顺昌战后,“虏自言入中原十五年,尝一败于,以失地利而败;今败于,真以战而败”,但当时有不利于金军的盛暑天气。对于前三战,史书尚肯定其地位;而岳家军进行的后两战,却因岳飞被害,秦桧父子篡改历史,而失去应有的地位。宋孝宗时定所谓“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将一些不足道的小胜也算上,而单单没有这两战。按客观条件来说,郾城和颍昌大战发生在闰六月后的七月秋季,又是在平原地区进行,最有利于发挥女真骑兵驰突的长技,岳家军以寡击众而取胜,就更为不易。《鄂国金佗稡编》的问世,大致可恢复这两次大捷的历史地位。至于具体战斗情节,却依然不能得其详,并且尚有一些疑案。 岳飞重视北方民间抗金义军,提出“连结河朔”的军事思想,发动、联络和支援北方抗金义军,使之与岳家军互相呼应或配合,夹攻金军。这既是先进的军事思想,更是高明的战略部署。第四次北伐中,岳家军和北方民众抗金义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这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蔚为奇观。在女真贵族强制对广大汉人剃头辫发,推行奴隶制等特殊历史条件下,才出现了如此的爱国壮举。岳飞在这方面受到了的熏陶,而其成就则又超过了前人。 现存的宋廷奖谕诏中,对作出了相当高的评价:“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宋使洪皓被金朝扣留,他在《使金上母书》中反映了金朝方面的动向:“及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未几而岳帅军回,兵大败,河南、关西故地一朝复尽得。”对岳飞的班师深表惋惜。由于宋高宗和秦桧的苛政毒罚,对青史滥加玷污,使一些宋朝士大夫对岳家军的战绩,已经相当模糊不清。但在金朝方面,即使经历了若干世代,对这个可怕的对手却依然心有余悸。岳飞身后二十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攻宋时,“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岳飞身后六十多年,金朝招诱吴曦叛变的诏书中也承认:“(岳)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 总之,绍兴十年的北伐虽然夭折,但仍然是岳飞军事成就的顶峰,也是南宋一代战绩无两的胜利记录。 随机文章厚片女出头天!独揽唐玄宗万千宠爱杨贵妃侍寝靠这招请问宋朝之后有多少位「传奇人物」最喜欢骑『白马』17亿美元的俄罗斯阿库拉级核潜艇,可击沉任何美国核潜艇俄罗斯900年木乃伊出土,女木乃伊头发睫毛清晰可见揭秘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关系,区块链技术缔造出来疯狂的比特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