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郭嘉为什么叫“郭祭酒”?“祭酒”是个什么职位?

时间:2025-02-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为什么叫“郭祭酒”?“祭酒”是个什么职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因为生活时代和背景的不同,现代和古代的很多名词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很多古代的词语现代人完全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在很多题材的电视剧里,郭嘉经常被人称作“郭祭酒”,这是古代的一个官职的名称,但是以现代人的角度来,就完全看不懂了。

祭酒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难道是和酒有关系吗?但是郭嘉不是的谋士吗,跟酒也没有什么关系啊?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祭酒究竟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官职名称有些很奇怪,现代人一身不易理解,如果靠望文生义的话,往往会闹笑话。

比如前些天,老黄给大家介绍了“洗马”,读音为xiǎn mǎ,是古代官名,即“”,为秦时始置,汉时亦作“先马”。

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

其后,“洗马”一职的职责又变为掌管公文信札及书籍的文职。

比如,的“洗马”为从五品下,是主掌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的文职官员。

另外,翻阅古典籍时,还常会碰到一个官职——“祭酒”。

那么,古代的“祭酒”是个什么官呢?“祭酒”一词在古代典籍中出现得较早,据《仪礼·乡射礼》载:“获者南面坐,左执爵,祭脯醢。

执爵兴,取肺坐祭,遂祭酒。

”这里的“祭酒”,是指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神,需长者立主位,面南酹酒祭神开席者,是为“祭酒”。

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祭酒”为成官职名称,是汉魏以后的事了,比如,的博士祭酒。

古代的博士不是学位,而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博士祭酒即为博士之首。

曹操为司空时,曾设置东阁祭酒与西阁祭酒,都是司空府上的属官,汉末名士邴原就曾任曹操的第一任东阁祭酒。

邴原是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人,家贫早孤,热爱学习。

他家隔壁有学堂,邴原经过学堂旁就哭泣。

老师问他说:“小孩子悲伤什么?”邴原说:“孤儿容易伤心,穷人容易感怀。

那些学习的人,必定都是父兄都有的人,一是羡慕他们没有成为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心里悲伤,因此流泪。

” 老师也为邴原的话哀伤,说:“想读书,可以啊!”邴原回答说:“没有学费。

”老师说:“孩子如果有读书的志向,我白教你,不要学费。

”于是邴原就入了学。

一个冬天的时间,便将《孝经》与《论语》背诵下来。

原十一而丧父,家贫,早孤。

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於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魏志·邴原传》)。

其后,邴原终成一代名士,受到北海相举荐。

所以,曹操为司空时,选任邴原为东阁祭酒。

建安十五年(210年),邴原担任丞相征事,后又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随曹操征吴,于途中去世。

曹操评价说:“邴原名高德大,清规邈世,魁然而峙。

” 曹操麾下另一个著名的“祭酒”就是郭嘉,与邴原不同,郭嘉的职位是“军师祭酒”,意为首席军师。

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表为司空军师祭酒(《三国志·郭嘉传》)。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郭嘉陵因病早逝后,曹操因此痛心不已,发著名三叹: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西晋以后,“祭酒”成为学官名,比如大家熟悉的“国子祭酒”与“祭酒”。

时,始立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国子祭酒统一掌领国子学、太学。

时国子学改名国子寺,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所以国子祭酒后来又称为国子监祭酒。

以前,国子祭酒或者国子监祭酒,地位等同于国立大学校长或主管全国教育的行政主官。

“国子监”到清三十二年被改为学部,“国子祭酒”改称“学部尚书”。

也有人说,“祭酒”并非官名,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就说:“祭酒本非官名,古时凡同辈之长,皆曰祭酒。

”这是回归到“祭酒”的本源意义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宋扛不住蒙元的攻击,为什么安南却能扛住?

安南(现在的越南)等挡住蒙元的三次攻击,而作为安南宗主国的,却被蒙元给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安南比南宋还厉害? 显然,历史不能作这种简单的推理。蒙元最终没有把安南拿下来,是有原因的。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主观上,蒙元并没有很用心地和安南作战,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蒙元打安南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南宋。 在蒙古大汗的时候,蒙元就发动了一次对安南的袭击。这是由兀良合台率军,从大理出发前往的。这一次,兀良合台把安南给打败了。但是,后来兀良合台想让安南和蒙元军队一起北上进攻南宋的时候,安南却并没有听他的。也就是说,安南面服心不服,蒙元并不算真正打败他。 二是蒙元只想和安南议和,没想真正打他。 在蒙元拿下南宋后,又发动了两次征讨安南的战争。但是,因为南宋已经拿下了,因此蒙元并没有用全力,派去的部队也打败了。而这时候,蒙元内部也产生了两派意见,最终主和派占领了上方。也就是说,当安南表示奉蒙元为宗主国的时候,蒙元就撤军。这样,双方也就没有再打起来。 三是蒙元瞧不上安南这样的小地方,打不打都无所谓。 蒙元极为重视的,肯定是南宋这块风水宝地。这也是中国古代中原国家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共同思维。只有占领中原地区,才叫做君临天下。一旦占领了中原地区,周边的那些国家,只要他不特别对抗,只要他愿意奉中原王朝为宗主国,就不再施加武力。 当然了,除了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呢? 一是安南的气候条件不适合蒙元军队攻伐。 蒙元军队在那个年代虽然战无不胜,但是,也是有条件的。比如,他们海战就不行,两次攻打日本都失败了。有人说,主要是他们运气不好,遇到了海风。但是,这也是不善海战的表现。如果擅长海战,了解海上的气候条件,怎么会两次都被海风给吹翻呢? 同样的,他们也不适合丛林作战。蒙古人本来生活在严寒的草原地区,安南湿热的丛林气候,让他们完全不适应。在这样的地方,他们就会生病,瘟疫就会流行起来。事实上,蒙元军队前后三次在安南作战,都遇到这个问题。 二是蒙元的战术打法在安南不起任何作用。 蒙元的战术打法主要是以骑兵突击为主,远程奔袭,战术包抄,骑射作战。这样的战术打法,让他们在欧洲战场、西亚战场上所向披靡。但是,这样的战术,在安南的丛林中一点儿作用也没有。因为骑兵根本就跑步起来。骑兵跑不起来,也没办法按照骑兵的方式作战,因此,当蒙元军队和安南军队作战的时候,差不多就相当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怎么打得赢呢? 三是蒙元在打安南的时候缺乏强力领导。 蒙元第一次攻打安南的时候,兀良合台是一代名将。而这次作战,蒙元也打败了安南。后来是因为兀良合台北撤,安南才反水。但是后面的两次战争,脱欢、唆都、奥鲁赤这些人都比较一般,没打过什么仗,也不会打仗。再加上那时候,的态度也不坚决,打不打安南,都无所谓。所以,在这样一种指挥下,安南最终没有被蒙元拿下来。 随机文章导弹和火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导弹成本更高(千万美元一枚)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不能双重标准,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混乱什么是fab法则介绍法,属性作用和益处缺一不可(占比因人而异)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神仙转世的女生面相特点,单身狗遇到了绝对不要放过(旺夫又漂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吕留良是如何样的?为什么死了之后才被灭十族

在明末清初时期,面对着国破,亲人被清军斩杀而只能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的小小文人,也正是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他是一个反清志士,也因为这样,他间接的犯案了,千古冤案——吕留良案。那么,吕留良案为什么会被灭十族呢?网络配图 吕留良出生在浙江嘉兴桐乡的一个官宦世家。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吕留良从小就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吕留良天资比较聪颖,小时候看书看三遍就能够把看到的东西全部记住,所以,聪明的他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都有比较深的造诣。是一个博学多艺之人。 后来,在满清大军攻入浙江的时候,吕留良为了抵抗满清,和自己的侄子一起拿出家里的钱财募捐勇士,来抵抗清兵的入侵,可惜,个人的力量终究还是不够,兵败之后一起作战的侄被清兵给杀死了。面对着国仇家恨,这样一个有忠义气节的文人怎么可能会为满廷服务呢,于是就有了愤然拒绝为官,最后出家为僧,从此隐居山林,开始了自己的讲学生涯,宣扬自己的思想。满清朝廷日益稳固,而吕留良愤世嫉俗的心也越来越重,于是就发表了很多关于抵触反抗满清朝廷的文学作品。网络配图 也正因为这些作品,吕留良在死了之后还被人挖出来砍头,与他有关联的人均被杀死,也就是吕留良案被灭十族 吕留良案是满清时期的一件最大的案件,这又是一个超级大冤案。为什么会出现文字狱呢? 那时候湖南有个叫曾静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吕留良的文章,看了之后十分钦佩,就派自己的学生张熙跑到了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拿取他遗留下来的文稿。 可是这个张熙跑了浙江之后,不但打听到了文稿的下落,还找出来吕留良的两个学生。这四个人在一起之后就密谋要反清。可是他们很清楚,光是靠着这几个读书人是办不了大事的。于是曾静就写了一封信派张熙去找到了担任陕甘总督的大臣。可惜的是,找人之前没有看清楚人,岳钟琪一看到这个人竟然是来劝他反清的,的同时,立刻就把张熙打进大牢,还到湖南诱骗出曾静并捉住了他,最后把他们怎样图谋造反的情节,的写了一份奏折上报给了雍正。网络配图 雍正看到了奏折之后是又气又急,立刻下命令岳钟琪把曾静、张熙押解到北京,严刑审问。于是知道了曾静还跟吕留良的两个学生有来往。这样,案子就牵连上了吕留良家。虽然吕留良已经死了挺长一段时间了,但是雍正还是让人把吕留良的坟给刨了,把棺材劈了,最后还不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亲属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这就是吕留良案的灭十族。 事实上,还有很多相信吕留良的读书人也被受到牵连,被罚充军到边远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