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朱然:是孙权的同学,曾击败曹魏三大名将

时间:2025-02-2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东吴刚刚在中大败,取得了此场战役的全胜,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巨大的挑战再度接踵而至,魏文帝亲率三路大军南征伐吴。

说起曹魏南征的原因也很简单。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派统军征讨荆州的时候,为了稳住曹魏就采取了,曾上书乞和表示臣服。

曹魏为了让孙权表示忠心,就再度要求他遣送质子,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孙权一拖二推这事儿也就遥遥无期了。

曹丕识破了孙权的计策之后非常生气,所以在蜀、吴交战的时候,就以出兵协助东吴为由亲率大军南征伐吴。

关于这一点,在《志传》中有明确的记载。

刘备在夷陵战败之后退回了白帝,当时东吴的、、宋谦等将纷纷向孙权谏言,趁着蜀军大败之际全力进攻白帝,必然能够生擒刘备,“备必可禽,乞复攻之”。

但是此种提议却遭到了陆逊、朱然、等将的反对,他们认为曹丕此次大规模的调兵遣将,名义上是帮助东吴攻伐刘备,其实是包藏祸心,真实目标就是东吴,“内实有奸心”。

事实的结果,果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三方受敌也”。

通过这一段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陆逊、朱然、骆统等东吴的,确实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将领,他们对当前的局势分析和把握的非常到位。

在这次魏、吴的交战过程中,朱然在其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亮点。

据《三国志朱然传》中的记载,朱然跟孙权二人的私人关系是非常好的。

由于跟孙家的渊源,朱然在十三岁的时候就跟孙权在一起读书学习,“然尝与权同学书”,并且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结恩爱”。

基于这一层关系,在孙权接掌江东之后朱然得到了许多历练的机会。

朱然十九岁当余姚县县长,“时年十九,以然为余姚长”,然后一步步的在实践当中历练和成长,最终成为了继吕蒙之后声震曹魏的又一东吴猛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吕蒙在征讨完荆州之后病势逐渐沉重,“吕蒙病笃”。

当时孙权前去探望他的时候,曾向他询问,在他之后谁能接替其职位,“卿如不起,谁可代者?”。

吕蒙向孙权推荐的人选就是朱然,“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吕蒙病逝之后,孙权授给朱然凭信,“权假然节”,命他代替吕蒙“镇江陵”。

在这次的交战中,江陵作为两军的主要争夺目标之一,魏军在这个地方也是下了血本。

曹魏三大名将、、统率重兵进攻江陵,曹丕亲率大军屯住皖城作为前军的后备增援,“魏文帝自住宛,为其势援”。

而当时驻守在江陵的朱然军中正好发生了严重的疫情,士兵们得了一种寄生虫病,得病的士兵浑身浮肿无力,“时然城中兵多肿病”,整个防区之内能够动员作战的士兵只有五千多人,“堪战者裁五千人”。

开战之初,张郃先声夺人,率部围困了江陵的外援,驻守在州上由孙盛率领的一万多人,“郃据州上围守”。

而孙权任命的潘璋、杨粲等将率领的援军,也被魏军阻隔在外无法推进,“解而围不解”。

朱然镇守的江陵,完全成了魏军重重包围圈中的一座孤城,“然中外断绝”。

曹真、夏侯尚在率部攻城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攻城策略,堆土山、凿地道、置塔楼等方法用尽,每每交战魏军都以大量的弓箭作为掩护,“临城弓矢雨注”。

城中的东吴将士们,都被这种强大的攻势吓坏了,“将士皆失色”,而朱然则是神定气闲,丝毫没有害怕的意思,“然晏如而无恐意”。

不仅如此,朱然还趁着魏军攻城的间隙主动率部出击,连连攻陷了魏军的两处营地,极大地提高了东吴将士们的士气,“伺间隙攻破两屯”。

朱然率领着仅有的几千东吴将士坚守孤城,顶着数万魏军的进攻整整持续了六个月之久,“魏攻围然凡六月日,未退”。

在此期间,江陵的一个姚泰,动摇军心通敌叛乱也被朱然斩杀,“然治戮泰”。

魏军数万之众辛苦攻坚了数月依然没有拿下江陵,又时值魏军军中也流行起了瘟疫,在无奈之下,魏军放弃江陵全线撤退了,“乃彻攻退还”。

在这次江陵保卫战中,朱然显示出了一名将领应有的神勇、智慧和气魄。

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与数倍于己的魏军厮杀了半年之久,成了声震曹魏、名誉东吴的神勇猛将,“由是然名震于敌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齐高欢长子高澄是如何死的?高澄是被谁杀死的

(521年―549年),字子惠,小字阿惠。长子,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生于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东魏权臣。 为东魏权臣高欢正妻所生,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十五岁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在高欢去世后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高澄对地位的巩固,东魏、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高欢死后,高澄击溃叛将,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开始为北齐建立做准备,受魏禅前夕为膳奴所刺杀,年仅29岁。 北齐时追谥为文襄,庙号世宗。 遇刺经过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政权。 武定五年(547年)十二月寒山之战后,高澄俘获了当时南梁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兰京,作为自己的奴隶,在东柏堂的厨房里干活。起初高澄非常宠爱兰京,兰钦派人来请求给儿子赎身,被高澄回绝。后来兰钦死,侯景祸乱南梁,兰京多次请求回国,被高澄令人杖责,又威胁说,再来诉求就杀了他。 兰京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又想到昔日高澄对他的好处,心理落差太大,怨怼更深,于是和厨房里的六个奴隶合谋,准备刺杀高澄。另外,兰京的弟弟兰改是身边的带刀侍卫,兄弟俩准备一前一后,各自杀掉高澄兄弟。 武定七年(549年)八月辛卯日,从颍川前线凯旋班师后的高澄正与亲信大臣们在北城东柏堂内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兰京假装入内送食,趁机察看情况。高澄认为他行动鬼祟,对他产生了怀疑,令他退下,并对在座的人说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兰京在外面偷听到这句话,更下定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心。于是藏刀于盘底,再度送食。高澄怒道:“我没有下令,你怎么一再进来?”兰京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朝床上扑来。 杨愔最先逃脱,崔季舒躲进厕所里,陈元康以身体遮挡高澄,被刺成重伤。高澄从床上跃下时崴伤了脚无法逃走,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兰京的六名同党随即赶来,将前来营救高澄的两名侍卫长砍得一死一伤。众人一齐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兰京和同党虽然旋即被闻迅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谥号文襄王,葬于义平陵以北。 高澄死后,高洋继承父兄基业。不久,北齐王朝建立。高洋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陵墓称为峻成陵。高澄留下了六个儿子,除了小儿子绍信没有什么事迹外,其余都文武双全。尤其四子更是一代名将,他就是有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千古奇案解析: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是哪位?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