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揭唐朝竞技体育盛行 唐玄宗曾是帝王“球星”

时间:2025-02-2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球场所向披靡,因球命丧黄泉 爱好体育运动的古代帝王,当数为众。

他们喜爱的项目颇多:击鞠(马球)、蹴鞠(足球)、步打球,以及拔河、角觝(摔跤)、射猎、翘关(举重)、击剑、弄水(游泳)、围棋等等。

唐代马球比赛设双球门,分两队,飞马挥杖,对抗激烈。

不仅是种军事训练,亦是高级休闲,深得帝王喜爱。

皇宫内修建专用的马球场、成立专业的马球队。

不少帝王既是粉丝,也是“球星”,唐玄宗、、等人,均球技超群。

唐人封演《闻见记》载,景龙三年(709年),吐蕃赞普遣大臣尚赞咄名悉腊前来迎接金城公主,唐中宗在宫内梨园球场招呼他们看马球比赛。

谁料,此迎亲队伍带来一支十人马球队,请求与汉人的马球队对决。

网络配图 于是,唐中宗下令皇家马球队、神策军马球队迎战,皆输给吐蕃马球队。

皇上又令年仅廿四岁的李隆基、当时的临淄王,与嗣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武延秀等人组成贵族马球队与之较量。

球场上,李隆基策马“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战胜对手。

尚赞咄名悉腊也不得不服输。

为了打马球,唐敬宗还丢了性命。

李湛十六岁登帝位,“善击球,好手搏,禁军及诸道争献力士”。

他在宫内重金招募力士和打球供奉,昼夜不离身边。

但李湛性子狭急,稍不顺意,动辄将力士发配流放,甚至籍没,对身边宦者则捶打鞭挞。

随侍人员又怨又怕。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十八岁的李湛夜猎还宫,余兴未尽,召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瑞等人打马球。

末了,又与打球的宦官及打球供奉苏佐明、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饮酒取乐。

当李湛喝得正酣,入室登厕时,被刘克明、苏佐明等人杀死。

甚至,帝王还采用打马球来选拔官员。

唐僖宗李儇,十二岁那年即位。

也是打马球的高手,他自夸朝廷如设立打球进士科,他可高中状元。

广明元年(880年)三月,西川节度使一职出缺。

一时求官者众,李儇无法抉择,便令左神策军大将军陈敬瑄、杨师立、牛勖、罗元杲四人打马球赌输赢。

球置场中,诸将听令即拍马争抢,以先击球并入球门者为胜。

结果,陈敬瑄夺得头筹,赢得西川节度使。

宫女大臣拔河比赛,冲绳万人拔河之源 打马球需豢养专用马匹,修建专用球场,组织专业队伍等等,耗费颇巨,只在帝王贵族和军队里盛行,百姓难以涉足。

而拔河运动则不同,属民间流行的体育项目。

古代拔河称“牵钩”。

春秋时期,楚国使用一种一端带钩子的拖绳,作战时拖拉敌方的战车或战船。

平时,则用此拖绳来训练士兵。

拔河运动源起于这种军事训练。

开初,拔河使用篾缆,后改为大麻绳。

网络配图 唐代拔河的麻绳长达四五十丈,大绳两边各系有小绳索数百条,供拔河者挂于胸前。

大绳之中,立大旗为界,两队相向齐力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

这项运动民间俗传祈求丰年,后传入宫廷。

唐中宗时,一说是景龙二年(708年)清明日,一说是景龙四年(710年)二月。

在宫内分别举行宫女、大臣的拔河比赛。

在禁苑的梨园球场,唐中宗李显、及爱女观看宫女们拔河。

逢朝廷大臣入宫贺节,唐中宗下令文武三品以上分朋拔河,预祝今岁丰收。

据载,韦后当场指定:中书门下省萧至忠、韦巨源、唐休璟三位大臣和五位将军为西队,尚书省七位大臣及两位驸马为东队。

中书令萧至忠眼见西队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还少一人,急忙奏请重新分定。

安乐公主护夫心切,因为夫婿驸延秀在参赛东队,便抢先表态,死活不肯变动。

皇上见爱女坚持,也就不许更改,莦至忠只好遵旨比赛。

一声鼓响,参赛双方齐力拉绳。

僵持不一会,西队输惨,可怜六七十岁的唐休璟、韦巨源二人,随着绳子仆倒在地,久久爬不起来。

唐中宗、韦后、公主以及宫女们无不大笑起来。

唐玄宗李隆基也喜欢拔河比赛。

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在长安京城,唐玄宗举办了一次千人拔河赛事。

千人聚集,“喧呼动地,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

动用军队千人拔河,名为祈求丰岁,其实是“名曰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

当时李隆基赋诗《观拔河俗戏》描摹了这次千人拔河的盛况:“俗传此戏必致年丰,故命北军以求岁稔。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芨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 而近日冲绳传统的“那霸大拔河”,亦可从唐代的拔河比赛找到源头。

体育与军事相关,入宫则成帝王之娱乐 摔跤,唐代称为“角觝”。

徒手搏斗,历来是步兵训练的重要项目。

后与北方摔跤相融合,就增添了不少精彩与热烈。

甚至成为宫内御宴必不可少的娱乐表演节目。

因此,唐代宫内常备有摔跤力士,专供皇上欣赏。

网络配图 射猎,尤为唐代帝王酷好的体育运动。

史载,自武德二年(619年)至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便举行了六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

唐太宗李世民甚至一年举行两次,或一个月内举行两次狩猎。

例如,贞观四年(630年)十月“辛丑,校猎于贵泉谷。

甲辰,校猎于鱼龙川”。

又如,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一月,狩猎于岐山(今陕西岐山东北);十二月,狩猎于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

长安二年(702年)开设武举。

《唐六典》称,“武举以七等阅其人:一曰射长垜……二曰骑射……三曰马枪……四曰步射……七曰举重,谓翘关,率以五次上为策”。

正式以举重列入武举的考试内容。

所谓“翘关”之法,即以一手抓城门关举起。

“城门关”即城门的大门栓。

春秋大学者,当年其力能翘关。

唐代武举考试的“翘关”,“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

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

非常考验臂力。

皇帝喜欢的大部分运动,其实都与军事训练有关。

这些训练传入宫廷之后,就变为一种宫廷娱乐了。

宫廷娱乐的盛行带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拔河,摔跤这些运动,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运动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竟是医药学家:揭周王朱橚的生平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唐朝宰相路随人物生平简介,历史评价一览

路随生于宗大历十一年(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曾祖路惟恕,官至睦州刺史;祖父路俊之,官终太子通事舍人;父亲路泌,任副元帅判官、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 贞元(785年—805年)年间,路随举明经,授润州(今江苏镇江)参军事,为镇海军节度使李锜所制。李锜想羞辱路随,让路随知市事,路随怡然坐在市中监督事务。东都洛阳留守韦夏卿闻之,被路随感动,邀他入东都幕府,路随因此名声更大了。 在位时,吐蕃不时提议求和。路随五次上表宪宗请求修好,还上表给宰相;宰相裴垍和李藩都为他说话。和吐蕃最终议和后,元和五年(810年),应宪宗要求,吐蕃送还路泌及其同僚判官郑叔矩的棺材、墓石和手书。宪宗追赠路泌绛州刺史,用公费安葬,累赠至太子太保。 路随为父服丧,丧期满后,任左补阙。一次宰相李绛建议宪宗多听取谏官们的意见,宪宗举了路随和韦处厚的例子,说自己常听他们的话。路随又被任为史馆修撰。又历任起居郎、司勋员外郎,仍兼史馆修撰。 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崩,其子继立。穆宗登基后,升路随为司勋郎中,与韦处厚同入翰林院为侍讲学士。后又任谏议大夫,仍兼侍讲学士。 二年(822年)四月,与韦处厚合作,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中的精萃部分择编为《六经法言》20篇,送给穆宗阅读。穆宗修《宪宗实录》,再次用路随为史馆修撰,参与撰写。 长庆四年(824年),穆宗崩,子继立。路随被任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有人送金帛致贺时,路随回应:“我怎能因为公事获取私财?”将礼物都退还了。 宝历三年(827年)初,敬宗因脾气为宦官和军将所恨,遭弑杀。弑君阴谋的为首宦官刘克明要路随以敬宗名义起草遗诏,以穆宗弟绛王李悟权当军国事,但很快,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等当权宦官回击作乱者并屠戮之。王守澄与韦处厚共议后,以穆宗母郭太皇名义拟诏以敬宗弟江王(随后改名)为帝,即。 事后路随并未被处罚,可见未被视为弑杀敬宗的乱党。时任承旨的韦处厚在文宗继位后不久入相,路随受命接替他为承旨。路随后任兵部侍郎,仍知制诰。大和二年(828年)韦处厚死后,路随拜中书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监修国史。 路随领导监修国史任上,卷入了一场修史纷争。先前监修实录时,写了很多宫禁之事,令宦官憎恨,他们常对说记录不实。路随将宪宗实录交给文宗后,文宗命他修改顺宗实录,路随上表就实录不实之处婉言致歉,但为涉事官员的正直及其作为史官的独立立场辩护。文宗因而修改了命令,建议,德宗、宪宗年间宫禁之事不可确证者皆删除,其余不改。 大和三年(829年),路随建议宰相不宜兼判度支类事务,引用腐败宰相、元载和皇甫镈的例子,路随的上级同僚宰相裴度辞去度支,仅任宰相。 大和四年(830年),路随任门下侍郎,加崇文馆大学士。大和七年(833年),兼太子太师。同年向文宗献上宪宗、穆宗实录。 大和八年(834年),路随告病辞职,不许。同年,文宗近臣郑注弹劾前宰相李德裕与文宗弟漳王李凑傅母杜仲阳勾结,路随不但不认可,还试图为李德裕辩护,因而为郑注所忌恨。同年,他因而被遣出长安,拜检校尚书右仆射,任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浙江西道观察等使,尽管保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荣衔,却连面圣道别的机会也没有。路随赴任镇海途中,在长江中流的船上去世。追赠太保,谥号“贞”。 人物评价 李昂:①性禀中庸,气含大雅。身无择行,学不为人。敏识,宏才恢博。挺然仁者之勇,蔚为君子之儒。祗事穆宗,侍经内殿,敷尧舜之大典,畅周孔之遗风。雅言玉音,奥义冰释,润色王度,发挥圣聪。出入禁闼,践履华贯,位弥高而惟谨,任愈重而滋恭。逮及先朝,复参密命。雍容侍从,早已赋於甘泉;左右便蕃,未尝言及温树。周旋九载,始终一心,直道匪躬,谠言盈耳。每访谟猷之指,用陈裨益之诚,出不忘於诡辞,退必闻於削藁。器可经国,忠能致君,迹其公正之方,用升毗倚之任。②卿学贯六经,究《春秋》之微旨;业精五典,得简册之精华。编年纪述於皇猷,记事备陈於王业,垂尧言而可法,彰禹绩而有光。极思尽诚,宣我祖德,阅览之际,虔感弥深。 :①随有学行大度,为谏官能直言,在内廷匡益。自宝历初为承旨学士,即参大政矣。后十五年在相位。宗闵、德裕朋党交兴,攘臂于其间;李训、郑注始终奸诈,接武于其后。而随藏器韬光,隆污一致,可谓得君子中庸而常居之也。②卫次公、郑絪、韦处厚、崔群、路随等,皆以文学饰身,致位崇极。兼之忠谠,垂名简书,兹实有足多也。 ③卫、郑、韦、路,兼之博陵。文学政事,为时所称。 宋祁:隋辅政十年,历牛、李、训、注用事,无所迎将,善保位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