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汉灭朝鲜后,为什么没有顺便攻打三韩?

时间:2025-02-2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时,汉军既已征服朝鲜,设汉四郡。

但汉军并没有乘势灭亡残余的三韩各国,完全将朝鲜半岛纳入汉帝国的版图之中。

背后的原因,值得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聊。

一、征服朝鲜伤亡过大,无力南下 罗马帝国不能在其顶峰的时候,吞并整个莱茵日耳曼地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黑森林之战中,三万罗马军团遇伏全灭。

汉武帝征伐朝鲜也是惨胜若败,与罗马大帝屋大维有着相似的心酸。

但究其原因却不该怪汉军的战力不足,更多归责于汉武帝的骄傲轻敌。

远征朝鲜的汉军由左将军和楼船将军统率,水陆并进。

楼船将军不是常设军职,属于“编外”的杂号将军。

左将军虽然是高阶将军,但不属于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一类的“大”将军,只能算一个方面的军事主官,通常无权指挥汉军主力。

汉武帝企图以五万偏师就仓促出发,规模本已不大,还分两路进攻。

使得朝鲜军得已集中优势兵力,先击溃楼船将军的山东兵,再回师成功阻挡住左将军的汉军主力河北兵,形成两军对峙的僵局。

最后,是左将军夺了楼船将军的兵权,两路汉军合兵后,猛力强攻。

在汉军的威压下,朝鲜内部分裂,国王被杀。

汉军才最终灭亡了朝鲜。

整场战争,汉军伤亡惨重,愤怒的汉武帝不仅没有奖赏灭朝的汉将,反而问罪,楼船将军下狱,而主将左将军直接被斩首。

为了维持在朝鲜的统治,汉武帝还不得不加封朝鲜降将为列侯。

可见汉军军力损失颇大,无力,继续南下灭韩。

同时,根据《》记载,当年国内大旱。

无论军力、财力都无力完成统一朝鲜半岛的历史任务了。

二、“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国策影响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虽是西汉名将给而不是汉武帝的上书,却是对西汉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对外用兵政策的绝妙总结。

汉武帝对外用兵,虽然有一定的经济目的,但总体而言,其政治报复性更强,多是炫耀武力,展示天威,而非贪图领土的扩张战争。

卫氏朝鲜与汉王朝积怨已久,招降纳叛,构成对汉朝东北国境的严重威胁。

到了汉武帝时期,卫氏朝鲜国王“臣而不服”,甚至连表面上的恭顺都不愿意表示,深深刺伤了汉武帝天朝上国的自尊心,这才招致汉武帝彻底决心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而朝鲜南方的三韩,倒不是说一定对汉王朝恭顺,只是当时尚处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部落联盟状态,没有外交意识,既不臣服也不反对。

加之属于农耕文明,与汉朝相安无事。

汉武帝眼中根本没有把这样一个寂寞无名的苦寒之地放在眼里。

再加上,当时汉匈战争并未彻底结束。

汉军主力仍需应付漠北的匈奴余部,对三韩这样的“不急之患”也就放在一边。

三、三韩民风剽悍,征服不易 未被汉军征服的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族,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

这三韩都不同程度的开始向国家化发展,称之为国,并不为过,事实上也确实存在某些国家。

不过,不是一个韩国,而是三个韩国。

当时,三韩民智未开,野性残留。

在朝鲜南部一隅之地,竟然有鼎立,内部连统一都难以完成,不是民风枭悍是很难办到的。

同蛮族作战,往往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征服着实不易。

在汉武帝没有决心之前,地方将领也没有力量完成。

这从三国时期割据辽东朝鲜的公也没能吞并三韩,可知艰难。

随机文章宋朝的「赏花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活动?诸葛亮为什么会娶一个丑女?背后原因可能比你想像的还不单纯神农架不明飞行物成拍摄背景,专家分析是软件效果所致木星和土星碰撞会怎样,会形成新的天体(人类可能会灭亡)详解北极和南极的区别,南极最低温度零下90度比北极更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诸葛亮的困境:蜀汉人力有限 只得用后备人才

说起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早就看出来了,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 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人,不光是受自己眼光的局限,同时也会受到客观环境、竞争对手对比等诸多因素的局限,有时候一些措施也是迫。网络配图 我们且从前后的客观形势,以及蜀汉的人力资源配置来看这起事件吧。 诸葛亮的困境 蜀汉人力资源有限 只得用上后备人才 读《》第九十六回就知道,诸葛亮在杀马谡的前后,其心情极其纠结,具体情况不用再描述,看原著: 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大哭不已,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刘备生前对于诸葛亮的嘱咐不是小说家之言,确实是史有记载的,在《》中,刘备的原话就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既然诸葛亮已经得到预警,马谡不能重用,为什么最终还是违背了前任老总的生前嘱托,将马谡安置在最重要的战场上呢?网络配图 俗话说,形势赶不上变化。创业的环境和人才的任用,永远都不是静态的,刘备死前的嘱托,可谓此一时,到,又所谓彼一时。哪些人力资源该用,该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用在什么时候,都随时在变化。 刘备去世的时候,是公元223年,当时正好是在大败给退守白帝城之后,蜀汉遭受重挫,但人力资源尚算充沛,或者说还没有凋零到很难看的地步,哪怕在败兵之际,居然还有向宠这样的能人,手下士兵没有一个损失的,刘备称之为“能”。这个时候,在刘备心中人力资源分布图的第一线位置上,还没有马谡,当然,他也不是完全否定马谡,只是觉得“不可大用”,言下之意就是马谡此类人最多只能放在后备库存里,不让他闲着,也不让他接力。 然而,形势永远在变化。等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距刘备去世已经五年,那是公元228年,蜀汉公司的人才经历了又一波凋零。况且这些人才大多不是本地产的,大部分来自冀州、荆州和山东,没了就是没了,根本没法补充,巴蜀之地的人口基数又少。就在这种情况下,在诸葛亮的心中,马谡的位置,从刘备框定的后备人才向前推移到了第一线人才的位置。不是诸葛亮不把前老板的话放心上,而是手头能用的人力资源在减少,用着用着,自然就轮到马谡了。网络配图 而且,诸葛亮将马谡置放在街亭这样的战略要地,也不完全是在冒险。诸葛亮对街亭前线的布置已经极其周密,指挥官只需地操作,应该问题不大。可以说,这项业务虽然重要,但悬念不是很大,总部的图纸都已经画好,按原计划进行即可。而且,马谡擅长军事理论,放在这个位置上,不算唐突,至少他会看图纸,懂业务吧。 诸葛亮的失算之处不在于未料到马谡无能,而是未料到马谡逞能。马谡不是那种公司总部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的乖乖仔,喜欢体现个人的智慧,《三国演义》对于他违背军令的情状颇多夸张描写,但基本事实还是符合史实的,“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本来不用你动脑筋,偏偏你要动脑筋,结果坏事。 在人才捉襟见肘之际,不得不把后备力量马谡拿出来,放的位置也不算太冒险,诸葛亮用人的心思,还算稳妥。 当然,也不是完全无人可用,例如还有、等能人。不过,当时这些大腕也都有其他重要业务,魏延守汉中,赵云在斜谷道布置疑兵,佯攻敌军,拖住。这些业务的不确定性更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辽国天祚帝:少年天子嬉笑玩闹最后致导致亡国

,是的,是辽国最后的一位。耶律延禧登位之路坎坷,最终被金兵俘虏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显陵。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耶律延禧生于太康元年,是辽道宗的孙子,幼年父母被害身亡,留有独子耶律延禧。辽道宗外出游猎期间,耶律乙辛要求将耶律延禧留下,想要加害于他,幸得北院宣徽使萧兀纳所救,才幸免于难,避免了一次暗杀。太康六年,辽道宗封耶律延禧为,兼任中书令,并派人严密保护他,任命萧兀纳教导他,后又被封为燕国王,公元1091年,耶律延禧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公元1101年,辽道宗去世,耶律延禧即位,尊号为“天祚皇帝”。 天祚帝耶律延禧作为最后一位皇帝是有原因的。他登基之后,信用萧奉先等奸臣,不理朝政,生活奢侈荒淫,致使宗室之间贵族之间的斗争越演越烈,人民起义也此起彼伏,辽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公元1114年,起兵反辽,上京等地接连沦陷,与此同时,辽国内部也发生叛乱,致使辽朝内部分裂,公元1116年,女真占领了东京和沈洲。 耶律延禧被迫逃亡云中,后云中又被攻陷,辽朝局面一片混乱,到1124年,天祚帝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则退居漠外,虽然他还有重振的心愿,但是他自己知道,基本没多大可能了。公元1125年,耶律延禧被金军俘获,后被金人杀死,并且驱赶马群将他的尸体踩成一滩肉泥,还有一说,耶律延禧于53岁病死。 天祚帝为何号天祚 天祚帝耶律耶律延禧,辽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位25年后,被金兵俘虏,终年54岁。那么天祚帝为何号天祚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何叫“天祚”?“天祚”又是什么意思?“祚”有这几个义项:福运、帝位。这里应该就是福运的意思,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帝王之路走的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所以做皇帝之后,定是希望福运连连,所以用天祚这个称号还是符合情理的。 耶律延禧自小父母双亡,虽然生在帝王之家,可是还是命途多舛,幸得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庇护,还算成长顺利。直到太康五年,耶律延禧遇到人生中第一次劫难,耶律乙辛想要趁着耶律洪基外出打猎的机会,想要谋害耶律延禧,还好当时的北院宣徽使萧兀纳相救,才避免了这次暗杀。之后耶律洪基派人对耶律延禧进行悉心教导,并确立为皇位的继承人,寿昌七年正月三十日,辽道宗去世,耶律延禧奉遗诏即位,群臣都尊称他为“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好不容易登基为帝,“天祚”二字正好符合,这也是他为何号天祚的原因之一。 其二,天祚是辽耶律延禧的尊号,既不是庙号也不是谥号。辽道宗驾崩后,临死之前立耶律延禧为继承人,耶律延禧奉遗诏在耶律洪基的灵柩之前登基为帝,天祚皇帝只是耶律延禧的尊号,就此意义上看,天祚并没有其他意义。说到这里基本将天祚帝为何号天祚说清楚了,这位昏君,最后落得凄惨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天祚帝怎么死的 天祚帝耶律延禧,公元1101年封诏登基为帝,在位25年,亡国后被金兵俘获。那么天祚帝怎么死的?是被金兵俘获杀死还是病死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祚帝登基后,,终日不理朝政,任用奸臣,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内部矛盾蓄势待发。那天祚帝怎么死的?其中有何种渊源?公元1112年,天祚帝仗着辽国强势便对边疆的女真族进行羞辱,在宴会上让女真族酋长跳舞助兴,这对于女真族酋长来说是莫大的侮辱,辽、金两国就此结下了梁子。自此之后,完颜阿骨打就萌生了反叛之意,女真族开始积蓄力量,准备蓄势待发。另外一方面,辽国内部贵族之间纷争不断,百姓生活困难,民心散失,各族都有了反抗之心,于是给了完颜阿骨打一个趁虚而入的机会,于是女真大败辽国,天祚帝被迫逃亡。直到公元1123年,南京失守,金兵入驻,辽国已经回天乏力,耶律延禧被金兵所掳。 天祚帝是如何死的?关于他的死说法各一。《》中记载,天祚帝被金俘获后,抑郁成疾,没有多少日便病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耶律延禧被俘获后,金朝的帝王命令天祚帝参加与的马球比赛,天祚帝想要趁乱骑马冲出重围逃跑,但是被乱箭射死,于是就被乱马踩成一滩肉泥而死。天祚帝的死也标志着辽国两百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家破国亡,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