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著名诗词家温庭筠科考15年却一直没有中举

时间:2025-02-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词家,出生于公元812年,本名是叫温岐,艺名为庭筠,字为飞卿。

温庭筠是人,祖籍是如今的山西省祁县。

下面来看下温庭筠简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温庭筠是初唐时期的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属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温庭筠少年时期,多次参加,但是都没有中举,都以落榜作为结局。

一生,郁郁不得志。

温庭筠在官场期间,官职最高也就只是一个国子监助教。

在此之前,先后担任了隋县以及方城县尉。

但是由于温庭筠品行不端,十分喜欢喝酒赌博,并且出入酒楼妓院,被很多人批判。

之后又因为温庭筠自视过高,得罪了宰相令狐绚以及当时的,从而被贬,只能去到遥远的商山当县尉。

也正是在去往商山的路途当中,温庭筠写下了千古名篇《商山早行》,深受后世的追捧。

温庭筠一生之中,一共有过两个称号。

一个是“”,一个是“花间派鼻祖”。

“温八叉”这一个称号的由来是温庭筠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只要是写诗作词,都是极为押韵。

在写诗作词的过程当中,温庭筠每叉手一次,便写出一韵。

叉手八次,便可以写出八韵,从而被人们赞誉为“温八叉”。

而“花间派鼻祖”这一个称号的由来,相信大家也都知道。

那就是温庭筠的诗词风格十分的优美婉约,在继承时期的乐曲风格的基础上,开了花间派诗词写法,从而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温庭筠一生坎坷,在五十四岁的时候,便已经离开了人世。

但是温庭筠却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花间集》当中的六十六首诗词,这就是温庭筠简介,这就是温庭筠的一生。

温庭筠科考15年未上榜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十分出名的一位诗词家,名气很大,并且与被并称为“温李”。

虽然温庭筠由很高的才能,但是却一直没有中举,甚至是参加科考十五年,都未曾上过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北梦琐言》当中,就对温庭筠参加科考的事情有所记载。

说到温庭筠每次参加考试,都是押官韵作赋,并且还是八叉手则八韵成。

而温庭筠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温八叉”。

一般来说,温庭筠的水平已经足以中举,但是温庭筠科考15年未上榜。

因此,温庭筠便放弃了参加科考。

为了发泄中举心中的不满,便无偿为别人当枪手,通过这个方法来搅乱科考。

时期对于科举制度十分的看重,因此,考场也会十分的严格。

每当考生进入考场的时候,监考官都会叫考生把衣服脱光,避免考生携带资料进入考场。

尽管考场规矩如此严格,温庭筠还是每次都可以帮助其他的考生考试。

在《唐樜言》这本历史资料当中有记载:唐宣宗九年,温庭筠照常参加科举考试。

主考官知道温庭筠帮人当枪手的事情,便将温庭筠放在了自己的眼皮子地下监考,避免温庭筠再次帮助他人考试。

但是温庭筠一考完便在考场外面宣称自己帮助了八个人考试,最终使得所有的主考官都被降级。

温庭筠通过给别人当枪手,来发泄自己参加科考十五年未上榜的愤懑之情。

但是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从而终身不仕,最终落得个流浪而死的结局。

温庭筠杨柳枝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首唯美的七言绝句,就是温庭筠的《杨柳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柳枝》的全文翻译是:“我在井底点上灯,十分诚恳的嘱咐你,你出门远行,一定不要忘记了归期。

骰子上面的各个红点,就如同代表相思的红豆,而深入骨中的红点,就表示我对你深入骨髓的思念之情,你知道吗?” 《杨柳枝》这一首词,是温庭筠以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表达了女子在等待丈夫归来时,心中无比的煎熬与思念之情。

词中第一句“井底点灯深烛伊”就采用了一语双关的写作手法,我们都知道,点灯都是在井上点,怎么会是在井底点灯呢?词中的井底点灯表示的是深处的烛光,也就是表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而“深烛”则是“深嘱”,表示女子对丈夫的嘱咐,希望丈夫可以牢牢记住自己所说的话。

而《杨柳枝》的后两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名句,十分真切的表达出了女子对丈夫的情义。

在唐朝时期,摇骰子十分的流行,但是词中女主人公的丈夫并不是去摇骰子了,而是外出远行了。

女子用骰子上的红点比喻成代表相思的红豆,告诉自己的丈夫,自己对他的思念就如同骰子上的红点一般,深入骨髓,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论因为什么原因,都一定不要耽误了回家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历史上满清八旗的著名旗主是哪些?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从1843年起,波德莱尔开始陆续创作后来收入《恶之花》的诗歌,诗集出版后不久,因“有碍公共道德及风化”等罪名受到轻罪法庭的判罚。1861年,波德莱尔申请加入法兰西学士院,后退出。作品有《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美学珍玩》、《可怜的比利时!》等。 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但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波德莱尔对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采取了挑战的态度。他力求挣脱本阶级思想意识的枷锁,探索着在抒情诗的梦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在这个意义上,波德莱尔是资产阶级的。1839年,波德莱尔通过了毕业会考。他向往过“自由的生活”,要去当作家。他,大量涉猎文学作品,来往于青年画家、文学家之间,并被浪漫主义这“美的最新近、最现代的表现”所征服。 1841年,夏尔·波德莱尔被送出国旅行和巴黎文人艺术家交游,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原目的地为加尔各答,中途在毛里求斯等地停留,他拒绝继续旅行,与1842年2月15日回到法国,继承了父亲的10万法郎。1845年.波德莱尔发表了画评《1845年的沙龙》,以其观点的新颖震动了评论界。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反对复辟王朝,波德莱尔登上街垒,参加战斗。1851年,发表《酒与大麻精》。9月,发表散文诗《酒魂》。1852年,波德莱尔的创作进入高潮。他先后发表了二十多首诗,十余篇评论和大量译著。1855年,以《恶之花》的标题发表18首散文诗。7月,发表第一批散文诗《夜色朦胧》和《孤独》。1857年6月25日,诗集《恶之花》出版。奠定波德莱尔在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部诗集问世时,只收100首诗。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1864年2月7日和2月14日,在《费加罗报》上发表6首散文诗,标题为《巴黎的忧郁》。4月24日,夏尔·波德莱尔到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5月~6月,在比利时做演讲,朗诵自己的诗作。尽管他厌恶这个国家和比利时人,他还是在比利时一直住了两年。1866年3月15日,夏尔·波德莱尔昏厥。3月22日~23日,他的病情恶化。3月30日,他右半边身体瘫痪。3月31日,《新恶之花》发表。7月2日,波德莱尔被送回巴黎。1867年8月31日,夏尔·波德莱尔死。9月2日,夏尔·波德莱尔被安葬在蒙巴纳斯公墓。1869年遗著《巴黎的忧郁》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