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岳飞财产知多少:固定资产竟然超3500万文?

时间:2025-02-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人家是最优秀的将帅,是中国最著名的英雄,你不去关注他的抗金事迹和著名战例,管人家有多少不动产干嘛! 其实我不是不关注岳飞的抗金事迹和著名战例,事实上从这家伙20岁参军到39岁去世,将近20年戎马生涯中打过的每一场大战役,只要有文字记载的我统统拜读过,而且每拜读一次都会增添一次我对岳飞的崇拜和敬仰。

不过英雄也是人,英雄也跟我们一样离不开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我来关心一下岳飞有多少房子多少地,并不影响岳飞的伟大形象,并不影响我对岳飞的崇拜和敬仰,是吧?网络配图 那您可能就会问了:岳飞有多少房子多少地?坦白说:我也不知道。

因为岳飞在好几个地方都有房子,要想统计出一个精确数字实在很难。

众所周知,他在河南安阳汤阴县的农村老家有祖宅,在南宋首都临安有朝廷分配的住房,后来又在驻地江西九江买下大片不动产。

当年金兵侵占中原,岳飞老家沦陷,汤阴祖宅可以不用考虑。

南宋临安的住房属于国家分配,岳飞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这个也可以不用考虑。

所以我们重点探讨岳飞在江西九江有多少房子。

话说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

您知道,一顷是100亩,一角是2.5分,岳飞的旱田和水田加一块儿,刚好是1985亩。

这么多地岳飞当然种不完,事实上他公务繁忙也没空种地,所以他把大部分土地都租了出去,总共出租了1400亩,分别租给江西九江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然后每年夏、秋两季向农民要租子。

从这个角度讲,岳飞其实是个大地主。

网络配图 再看岳飞的房子:498间。

这里面有别墅也有商铺,别墅自己住,商铺租给别人做生意。

据清单上记载,岳飞总共出租了151间商铺。

按南宋前期二三线城市房租标准,每间商铺每月房租在1000文左右,这151间商铺每年能给岳飞带来180万文的收入。

从这个角度讲,岳飞不光是大地主,还是包租公。

岳飞的岳珂写过一篇《祖宗田米直》的文章,说出租一亩中等肥沃的土地,每年能收租8斗,值1500文。

岳飞出租1400亩土地,每年进账大约是210万文,再加上出租商铺的收入,合计将近400万文。

这就是岳飞每年通过不动产赚的钱。

南宋百姓收入很低,绍兴年间官办军工企业的高级技工每年能拿70000文薪水,已经是非常惊人的高收入了,至于一般的市民阶层,年收入10000到15000文是常事儿,即使全家从事某种生意,譬如说开个小饭馆,年利润也不过30000文左右。

岳飞不算工资和奖金,光做地主和包租公赚的钱就顶得上几百户小市民。

从这个角度讲,这家伙还是个大富翁。

我想您会问这个问题:岳飞买这么多房屋和土地要花不少钱,他哪来的钱啊?网络配图 我替岳飞算过,按照南宋前期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和地价,岳飞名下的不动产至少可以估值3500万文。

搁普通百姓,累死也拿不出这笔钱,但是岳飞拿得出。

第一,他是武将,武将薪水高;第二,他打过无数胜仗,宋高宗经常给予奖励,光在绍兴十一年就奖了白银2000两、丝绸2000匹、金碗3只、金杯30只。

这点儿赏赐已经够他买房买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高祖刘邦鲜为人知的一面:汉高祖刘邦的杀降杀俘倾向

一、的战力评估 自反秦以来,刘邦的余生基本上都在战争中度过,其作战能力究竟如何,好象没有说法。从他与对抗百战百败来看,估计后世对此评价不高。刘邦得天下后,曾与群臣探讨项败的原因,推出了汉三杰论,在作战能力上首推。而韩信在与刘邦探讨带兵能力时,也只说刘邦不过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则多多益善。 从这个记载来看,韩信应该还有所保留,也就是他的真实想法里,刘邦可能连十万人也带不了。之所以要说这个数字,无非是要给刘邦留足面子。刘邦对此并不服气,他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答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历史没有记录下刘邦对此有什么响应,或者认可了这个评价,或者他对这个问题不想顶真了。于是造成了这样一个后果,即在后人看来,刘邦的强项就是会驾驭人,其作战能力则不值一提。但这不是事实,事实是其实际作战能力或者大大超出后人的估计。其实有关刘邦的作战记录还是相当多的,其作战之频、作战对象之多恐怕也是有史以来屈指可数的。但在人们的印象里,最容易记住的就是他常常被项羽打得落荒而逃,连子女及部队都顾不上,只顾一个人逃命了。确实,比起刘邦取得的胜利来说,这些败仗场面在的笔下既精彩又传神,让人看过一次,就牢牢记住。网络配图 但在整个秦楚之际,刘邦也就败给项羽一人,其它人则均败在刘邦手下。如在反秦战事中,刘邦于起兵之初就在战斗中击杀泗水守,这是见之于史的秦军阵亡的最高军事长官。在秦三十六郡中,肯定为刘邦部战斗征服的至少有三分之一。在刘邦加入阵营前,项梁对秦作战还没有取胜的记录,只有项羽有攻克襄城的胜果。而刘邦的加入,使得项梁部取得对秦作战的连续胜利。《世家》记以《太公兵法》告刘邦,被刘邦用得很好,说明刘邦很有用兵的天分。在最后的灭秦作战中,刘邦以不足万人的部队(郦食其语)完成了策应援赵、拱卫楚都、西进灭秦一连串繁重的任务,没有非常的军事才干是不可想象的。 有关刘邦的战力或可从平定天下后的几次作战中反映出来。在刘邦死前,先后有击燕王臧荼、击韩王信之叛、击陈豨之叛、击黥布之叛,每次均由刘邦挂帅出战,说明在汉阵营中,其它的人(韩信除外,因其过早被废王为侯不受重用)的能力均不能让刘邦放心。《高祖本纪》记其击陈豨时分析道:“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后果如其言。黥布反时的心态也能说明问题。黥布以为:“上(指刘邦)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今皆已死,余不足畏也。”在黥布看来,汉阵营的将领除韩信、彭越外,均不在话下。只有刘邦的本事值得顾忌,但他又太老,估计不会亲自带兵作战。所以黥布反了。可以肯定,在当时人的眼里,刘邦的作战能力是被相当推崇的。但为何会留下与项羽作战百战百败的记录呢,原因只能是项羽的作战能力更高,刘与项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刘邦长期处在项羽阴影下,其作战能力根本显不出来。 关于韩信以为刘邦不能将兵的说法,《韩信列传》有一条反证,击陈豨时,刘邦先于全国军队到达时抵赵,问赵相赵地有无可用之人,周昌推举了四人,刘邦面试后骂道:“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伏。上封之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功未遍行,今此何功而封?”上曰:“非若所知!陈豨反,邯郸以北皆击陈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吾胡爱四千户封四人,不以慰赵子弟!”表明刘邦能在无兵可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权威手段调动当地士兵的积极性,可能也因此抵挡住了陈豨的凶猛攻势。刘邦每每在力量不够强大的情况下不断取得胜利,应该与他善于激励士气有关。仅此一条证据,就使得不善将兵说不那么可靠。 二、刘邦的杀降杀俘倾向 后世总结成败时,总不会忘记说残暴是造成项羽失败的重要因素。而项羽残暴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杀降。其坑秦降卒、坑齐降卒,杀秦王及秦国宗室,尽失人心。但刘邦的杀降杀俘就很少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存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严重。网络配图 早在反秦战争期间,刘邦与项羽协同作战时,就有过共同屠城的记录。如屠城阳。因为当时有项羽在,或可将此罪行记到项羽的账上。但刘邦入秦时的屠武关(《本纪》),就不能由项羽本分担了。众所周知,当时战争的酷烈,使得获胜一方在经过艰苦拼杀后,往往做出极其残暴的举动,即屠城。《项羽本纪》在汉四年,欲屠外黄事上,为后世留下了这方面的记录。估计刘邦的屠武关及楚汉战争时的屠煮枣,性质与此相类。但刘邦的问题不出在屠城上,而是在有计划地杀害降将方面。整个楚汉战争期间,为汉军俘获的一方势力人物为数相当不少。如、赵王歇、代王陈余、代相国夏说、雍王、齐王田广、塞王、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均属被俘。然而除郑昌不详其所终外,其余均留下死于非命的记载。 首先,明确记为禽,又记为斩或死者。如代相国夏说被擒(《淮阴侯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曹相国世家》记为斩;齐王田广为汉将所虏,而《田儋列传》言田横“闻齐王广死,自立为王”。至于其何故而死则不可知。类似情况有:章邯分明为都昌侯朱轸所虏(《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高祖本纪》言其自杀;陈余分明为所虏(《张丞相列传》),《曹相国世家》等均言其为斩。赵王歇为禽(《淮阴侯列传》),《陈余列传》则明言“追杀赵王歇襄国”。两种记载之差异究竟其如何,今已不可考。但笔者倾向于,这些人都是先被俘后被杀。因为死是不可改变的最后结局,而被俘可能是死前的某种状态,如章邯的被擒,就是上了功臣表这样的档案材料,应该最可靠;而《曹相国世家》记曹参之功为得王二,即俘虏了两个王,应该分别是魏王豹和齐王广。那么,上述人等皆有先俘后杀的嫌疑。这些人都是一方领袖,杀掉他们可以减少敌对势力的凝聚力。 其次,明确被俘,又在相当一段时间后被处死,或死因不详者。如魏王豹明确被俘,却未立即就死,只是在日后找理由将其杀害。汉三年,楚围荥阳,刘邦与等人弃军出逃,留投降的魏王豹与等守城。周苛即以“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为名,将其杀害。此等手段类似于以出巡期间诛杀大臣事,刘邦亦不想让这类杀降事与己沾上边,所以杀魏豹的周苛或因此而立功,其子周成或也因周苛之功而封侯,除此之外,周苛确实没有值得称道的功劳,所谓的守城被俘不屈,可能传说成分大于事实成分,毕竟周苛不是守城的最高甚至重要的汉军首领,项羽未必肯开出那么高的条件来收买他。在《功臣表》里有堂阳侯孙赤就是以惠侯的身份在荥阳被楚军俘虏并投降了,楚要封高官也轮不到周苛。与此同类,故塞王司马欣之死亦属可疑。史称其因汉胜楚于成皋,与曹咎同自刭于汜水上。实际上,曹咎并非自杀,而是被斩。《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则以曹咎为龙侯陈署所斩,这是陈署功劳薄上的记录,恐其斩曹咎事属实。因此,《项羽本纪》言曹咎及司马欣之自刭,皆不可信。再联系到日后汉王受伤入关,枭故塞王欣首之事,距其战败战“死”时间更已达数月之久。很难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将一个死者首级或尸体完好保存。如果不能保存,或就是能保存,枭其首于栎阳又有何意义呢。一种更大的可能是,故塞王司马欣当时只是被俘,后被处死。也只有在示众后的斩首,才能显出汉之武功,也可以地之民愤,顺当地之民心。网络配图 司马欣之死,当为《》中隐而微之事,却仍属有蛛丝马迹可寻者。而殷王司马卬之死,就毫无迹象留存。自汉二年司马卬降汉后(实则为所虏),就在《史记》中失了记载。而《汉书·高帝纪》却明确记其死于汉二年、汉从彭城败退后。此事不见于《史记》,或另有所见。如果班固所见不假,则司马卬之死与司马欣之死似有相通之处,即二者都死得不明不白。尽管刘邦的杀降属于微而隐,但事实俱在,不容置疑。问题是,为何在放弃或失支抵抗后,这些人却遭到杀戮了呢?这个问题确实耐人寻味。联系到汉定天下后,韩信、彭越之死,或可对理解这个现象有所帮助。即,杀降是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局面,如果这不是全部理由,至少是一部分人如此结局的原因。 魏王豹、代王陈余、赵王歇、齐王田广还有司马卬虽然不是什么厉害角色,但也都曾是领袖一方的人物。尤其前二人,都具有一定的开拓能力,有一定的凝聚力,可以,从者云集。这样的人之存在,总是让志在天下的刘邦心存忌讳。而司马卬亦非泛泛之辈,在赵王武臣失败后,司马卬曾一度变成了一支独立作战武装,其在秦之腹地作战,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得到发展壮大。更有甚者,其先反叛项羽,后因力不能敌,与项羽派来进攻的陈平媾和罢兵。这等能屈能伸的功夫,与刘邦极为相似,刘邦容他不下,亦是情理之中的事。至于章邯和司马欣,此二人是秦将,双手沾满了反秦武装的鲜血,刘邦对他们不仅在感情上不兼容,在理智上也不能允许他们继续存在。故在俘虏二人不久,即将其处死,满足了刘邦及其部下感情和理智的需求。还应该考虑到,赵地与齐地的平定,并非一帆风顺,如果让赵、齐二国之王留下来,对于二地的敌对势力来说,是留下了精神支柱。故处死二人,或可使两地的平定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刘邦的杀降将,是有其政治上的考虑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刘邦的本性残忍,而要与天下大势相联系来考虑,才能见其深意。 鉴于上述考虑,刘邦的杀降,或可包括共尉。据《荆燕世家》,“汉王因使刘贾将九江兵,与太尉卢绾西南击临江王共尉。共尉已死,以临南郡。”而《傅靳蒯成列传》则另有说曰:“()别定江陵,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生致之洛阳,因定南郡。”江陵王,即临江王,江陵为临江国都。则共尉并非战死,而是被生擒,《高祖本纪》明言,共尉是被“杀之雒阳”。其实汉击共尉一事,本来就不合情理。据《高祖本纪》,汉令卢绾、刘贾击共尉在汉五年正月后,其罪名是“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而《秦楚之际月表》记汉五年十二月,“汉虏驩”,表明,汉击临江之事是紧接着项羽之死、楚地大定之后就进行的。网络配图 《史记》以一事之始的时间记其最终结果的现象经常发生,此为其一例。故临江之定或非此时的事,其始则可确定为此时的事。《韩信卢绾列传》称:“汉五年冬,以破,乃使卢绾别将,与刘贾击临江王共尉,破之。”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十二月在正月前,汉击临江时间的不统一,表明了罪名的不成立。没有任何资料表明,临江在楚汉战争中的立场。尽管临江与汉、九江、衡山一样均为旧楚将而封王,但其没有在战争中帮楚是有一定根据的。据《黥布列传》:“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则与项羽交好的楚军旧将惟黥布一人,其余三人,汉王刘邦已叛,临江王共敖与衡山王吴芮不执行项羽杀义帝的密令,估计也与项羽关系疏远。而吴芮因与黥布的姻亲关系,在黥布归汉后,可能也有助汉的倾向。据《汉书·高帝纪》,汉五年正月,劝刘邦即位的诸侯中有衡山王吴芮,而刘邦的答谢诏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则吴芮与项羽有积怨,并肯定至少在楚汉战争后期,加入到汉阵营。而临江国可能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都处于两不相帮的境地,《高祖本纪》称其叛汉,只是欲加之罪的说法,不足为信。何况此前临江没有助汉之举,就谈不上什么叛与不叛的问题。事实可能是先发起对临江的攻击,然后再安上罪名,因此,战争的性质是统一而非平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岳飞第一次北伐是在何时进行的是怎么回事?从哪一年开始的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 岳飞矢志驱逐金兵,一雪之耻,因而他一生四度北伐,历时六年,完成一代名将的使命。他的第一次北伐,始于绍兴四年。 伪齐作乱 襄阳失陷 绍兴三年(1133年)十月,襄汉失守。投靠伪齐政权的贼寇李成,在金兵的帮助下,占领襄阳六郡,也就是位于今天河南、湖北的邓州、随州、唐州、襄阳、郢州、信阳军等地,相当于在的长江防线划出一个巨大的缺口,震惊宋廷。 西安古城墙的敌楼 襄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正如宰相朱胜非所说的“进可蹙贼,退可保境”。果然伪齐的傀儡刘豫,意图来年继续南下,并且暗通洞庭湖贼寇杨么合力攻宋。 内忧外患之际,岳飞因平寇之功,得到第二次朝见高宗的机会,并受到极高的礼遇。不仅有升官封赏,他更得到绣著高宗手书“”的战旗。岳飞的长子岳云,一个未上战场的15岁少年,也同样得到恩赐。然而高官厚禄并非岳飞之志,在国家危殆之际,他提出收复襄阳、再灭杨么的计策,并主动请缨,北上收复失地。 “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2]岳飞卓越的军事才能,让他成为出征将帅的不二人选。不过中,用于作战的兵力仅有3万5千人左右,伪齐那边却接近10万人马。此前,南宋未尝主动与敌国交锋,因而高宗君臣极为重视这第一次远征。 因而,高宗正式任命岳飞为统帅,赏赐大量粮饷和援军,并提前封赏岳飞保奏的张宪等三位岳家将。朱胜非还特意激励岳飞,只要取胜,就能得到“节度使”的头衔。岳飞的回复却浩气凛然:“岳飞可以义责,不可以利驱。若是攻下一城就赏赐一爵,是对待普通人而非国士的做法。” 大军浩浩荡荡出征了,第一战将进攻最南端的郢州。多年的夙愿即将实现,岳飞的内心也如江水一样澎湃激昂。船行至江心时,他对着将士们慷慨立誓:“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4]绍兴四年五月初五,岳家军兵临郢州城下,迎战的是有“万人敌”之称的荆超。 首度征战 席卷诸城 开战前,张宪奉命劝降无效,岳营中又传来仅剩两餐饭的紧急讯息。岳飞却信心满怀,说次日就可破贼。六日黎明,岳家军和伪齐军展开酷烈的激战,岳飞亲自在军中指挥。谁知一块大炮石忽然坠地,砸在面前,他却,继续镇定督战。这不正是人们称颂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吗? 牛皋像 主帅置生死于度外,将士自然奋勇出击,很快登上城楼,击败敌军。郢州之战以岳家军杀敌七千、荆超投崖身死结束。之后岳家军兵分两路,张宪、徐庆一路攻打随州,岳飞则亲率大军主力直驱重镇襄阳。 占据襄阳的,是岳家军的老对手李成。他听闻岳飞一日拿下郢州,吓得仓皇逃窜,岳飞于十七日一路畅行,乘胜收回襄阳。但在随州战场上,知州王嵩躲在城中不敢出战,张宪一军连攻数日无功。 这时,牛皋自告奋勇,援助张宪,并许诺只带三日口粮。谁知,三日之粮未尽,牛皋就与张宪等人合力攻下城头,杀敌五千。岳家的大公子岳云,一直跟随张宪,也在军中成为勇冠三军的小将。作战时,他挥舞著两柄八十斤重的铁锥枪,一路猛攻,第一个登上城头,拔得头功。 岳家军一路攻来,震动刘豫。他连忙加派人手,联合金兵一同防御其它州县。六月,李成得到增援,立即调集30万大军准备在新野与岳家军。岳家大将纷纷请战,岳飞察看敌军部署后,笑着说:“没想到李成还是这么愚昧。步兵利在险阻,骑兵利在平旷。李成如今布阵, 左设骑兵于江边, 右列步兵于平地,就算有几十万大军,又有何用?” 于是,岳飞举鞭指挥,调派兵力:王贵率领步兵,在右侧进攻李成骑兵;牛皋率骑兵,在左侧进攻李成步兵。两员虎将领命,两路夹攻,李成军队很快一败涂地,再无力窥伺襄阳。刘豫听闻败报,急忙向金兵求助。一名金将会合李成,又拼凑出数万人马,驻扎在邓州,严阵以待。 以寡击众 两月功成 金、齐联合拒宋的军情传至宋廷,高宗甚至起了退兵之心,嘱咐岳飞“务在持重”,先保住已有战果。但岳飞志在必得,立刻命王贵、张宪分两路疾赴邓州。七月十五日,他们在城外30里与数万联军激战,杀得金将只身逃窜,并俘虏将官二百多人,夺取战马、兵仗无数。 岳云石刻像 十七日,守城敌将高仲仍在负隅顽抗,一路所向披靡的岳家军不顾枪林箭雨,继续猛烈进攻。岳云再次发挥的风范,第二次率先登上城头,助大军顺利攻克第四座城池,从此获得“赢官人”的美名。 邓州决战的成功彻底扭转战局,让收复其它两郡变得轻而易举。二十三日,岳飞发兵同时出击,在同一天攻拔唐州和信阳军。 除了神勇与智谋,岳飞还在这次北伐中体现出了大公无私、淡泊功名的德行。年轻的岳云屡立战功,岳飞仅仅上报儿子第一次的随州战功,其余都隐瞒不报。这是因为他希望岳云懂得战争中其他将士的辛劳,并能在战场上接受更多的历练。 另外,宋将原本奉旨援助岳飞,但在战后第三日,他的部将郦琼才率领五千人姗姗来迟。在上报军功时,岳飞反而非常推重援军的功劳。郦琼既惭愧又感激,为岳飞体恤部将、不矜功劳的胸怀所打动。 从出征到收回六郡,岳飞以极少的兵力对抗兵力数倍于己方的金齐联军,前前后后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因此,他在32岁的壮年之龄,升任一方“节度使”,成为朝中第五位“建节”并且是最年轻的大将。而这次北伐之行,是南宋成立以来第一次正式出师,战果辉煌的大捷,意义非凡。这一切,都归功于南宋无双的国士——岳飞。 随机文章明朝和宋朝相比两者之中哪一个国力较为强?人类是外星人的试验品,人类不是进化而来/是外星人创造(阴谋论)人的长相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修善果长相甜美/作恶则长相丑陋学人工智能10本必看书,个个都是伟大作品助你在人工智能领域逆袭芬尼克狐狸一种大耳朵的可爱小狐狸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