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费观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所谓族父,一般指的是,曾祖父亲兄弟的。

这个关系在我们现在来看,似乎有些疏远,但是对于古时候家族观念比较重的年代来说,这还算是一家子人。
自幼丧父,一直以来都是族父费伯仁抚养他长大,而这位费伯仁的姑姑,则是的母亲。
这么算起来,费伯仁跟刘璋,那就是表兄弟关系了。
这么算起来的话,费观作为费伯仁的弟弟,那也应该算是刘璋的表兄弟。
费祎自幼跟随族父来到益州,据我估计,其实他们费家应该是跟随入川的众多人马中的一支。
而且费家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毕竟刘焉的老婆也是费家的人。
所以费祎家族跟刘璋家族的关系是很不一般的,不仅费祎是个神人,他的族父费观,其实也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
01费观老成持重,是一个思虑极深的人。
费观是刘璋的表兄弟,刘璋的外公是费观的爷爷,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费观在益州混的当然不会差。
不过费观似乎想要更进一步,所以他迎娶了自己的表侄女儿为妻。
与刘璋的关系,从表兄弟,变成了翁婿关系。
我们现在看当然觉得不合适,但是在那个年代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费观此举,当然是想要在益州谋个好前程。
刘璋母乃观之族姑,璋又以女妻观。
建安十八年,观参军,拒先主於绵竹,与严俱降,先主既定益州,拜为裨将军,后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加振威将军。
观为人善於交接。
都护李严性自矜高,护军辅匡等年位与严相次,而严不与亲亵;观年少严二十馀岁,而与严通狎如时辈云。
年三十七卒。
---《志》 光靠表兄弟这一层关系,自然是无法成为刘璋集团的核心人物,可是如果成了刘璋的女婿,那跟刘璋可就变成了一家人。
从此费观成了刘璋核心集团的人物,参与益州的治理大事。
费观既然有能力爬到这个位置上来,那就代表他有能力治理好益州的大小事务。
历史上对费观治理蜀中的能力,并没有太多介绍,毕竟他不是三国的核心人物。
不过我们可以从他的为人上看出费观这个人的能力。
费观二十来岁的时候,就跟四十来岁的李严交谈如同同一辈分的人。
而且费观这个人为人方面比较善于交际,这一点跟有几分相似。
由此可见,费观在蜀中混的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李严在蜀中属于正儿八经的人才,能够得到李严的认可,说明费观绝对是人才一位。
02费观审时度势,最终选择投降刘备。
作为刘璋的女婿兼任表兄弟,费观自然是有理由帮助刘璋守卫益州的地盘。
当刘备大军杀来的时候,李严和费观正在防守绵竹。
可惜刘备声势浩大,所以李严在战败后便投降了刘备。
至于费观,在权衡了一番以后,也绝对投降刘备。
这是一件了不得大事情,作为刘璋手下为数不多的有能力的人,李严和费观两位都选择投降刘备,可见刘备不仅实力出众,而且人缘也不错。
可能正是因为这件事,使得刘璋彻底丧失了反抗的决心。
这一战足足打了三年之久,刘璋终于还是选择开门投降,接受了刘备的册封,发配到了荆州。
轮流做,可是大臣们却很少有更换的。

费观也是如此,刘璋虽然被拿下了,那只能代表他前半生的投资是失败的,现在要重新建立投资才对。
我怀疑的是,刘备入川以后,绝对是跟费观有过接触的。
刘备入川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取西川益州,所以他到了这里,并没有急忙着去赶走,而是选择广交好友。
他在益州的名望和身份一下子就提高了八个度,由此可见交际能力的强悍之处。
如此爱才的刘备,我不相信他会错过费观这样的人才。
所以刘备和费观之间有过,甚至曾经详谈过彼此的理想。
由此费观对刘备有过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在投降方面的心理障碍也就减轻了不少。
放弃自己的表兄弟兼老丈人,这是一个比较难以抉择的事情,毕竟回家以后,费观一定会遭到老婆的谩骂。
不过我们会发现费观投降刘备以后,算他没有被辜负。
03刘备重用费观,也等于是重用蜀中费家。
费观在投降刘备以后,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建威将军,甚至被封为都亭侯。
由此可见,费观在刘备这里所获得的好处和地位,远比在刘璋那里多得多。
那么为什么一个跟费观毫无瓜葛的刘备,会如此看中费观呢?其实刘备所看重的,不仅仅是费观这个人,还有费观背后强大的家族力量。
从创立开始,地方豪强的力量,完全有资格决定王朝未来的命运。
比如说曾经就有很长一段时间,被河北大族们所操控。
所以到了刘备这一代的时候,其实也是一样的情况。
受制于荆州各大家族,为了稳固地位,不得不迎娶豪族蔡家女儿为妻。
费家早在江夏地区,就已经是豪门望族。
跟着刘焉一路杀到益州以后,费家跟刘焉联姻,使得他们家族成为蜀中的大家族。
现在刘璋的力量虽然已经被刘备取缔,但是费家的家族力量依旧还在。
刘备要想坐稳益州牧的位置,就必须要跟费家打交道。
把费观捧起来,这只是其中一个步骤而已。
费家的子孙相继入朝为官者。
比如说后来神人一般的费祎,那就是费观的侄子。
费家的力量连刘焉都不敢小觑,更不用说刚刚入川的刘备了。
虽然不能立刻跟费家联姻,至少可以先给对方一个不错的印象,方便日后交接工作。
04费观年仅37岁去世,刚看到登基就走了。
其实费观几乎参与了刘备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间。
因为当时的刘备还在上升期,从荆州牧变成益州牧,随后又占领汉中和上三郡。
这一切费观都看在眼里,可惜刘备战败于夷陵的时候,费观也看在眼里。
等到刘备战败回来以后没多久,费观就跟着去世了。
费观去世的时候,不过才37岁。
蜀中为什么缺少人才呢?一方面当时因为蜀中的人比较少,所以相对来说就缺少了很多。
另一方面,蜀中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以至于不少人才都浪费流失了。
再加上费观这种英年早逝的,所以说蜀汉人才凋零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事情。
刘禅登基以后,费观虽然去世了,但是费家依旧还是繁荣昌盛的。
在费观以后,费家又出现了一位天纵奇才,那就是费祎。

费祎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他是蜀汉四相之一,是去世以后,实质上的接班人。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
少孤,依族父伯仁。
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
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
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齐名。
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
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
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先上。
及至丧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
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三国志》 因为没做几年大将军就去世了,费祎当政的时候,才是正儿八经地建设国家。
费祎反对战争,坚持先把自己搞富裕了,再去谈什么战争。
这件事似乎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于是费祎在酒宴上,居然被人给杀了。
杀他的人,名叫郭循,原先是司马家那边的人,后来被给俘虏了,所以也就成为了蜀汉这边的人。
不管多少高官厚禄,人家似乎都不在乎,郭循只在乎费祎的命。
所以在宴会上,费祎被郭循当场杀害。
费祎死后,费家再也没有比较出众的人才。
而且费祎死了以后,蜀汉也走上了一条作死的道路。
在姜维的带领下,几乎是每年都要出去征战,结果把蜀汉给玩坏了。
总结:费观和费祎,代表着费家在蜀汉的地位。
很多人认为刘备入川以后,将人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是自己从荆州带来的嫡系人马,这是他最信任的人马。
第二类人是刘焉从外地带来的人马,这些人是属于第二档次的人。
第三类人益州本地的人马,这些人的地位最底下,不受刘备的重视。
其实我认为刘备最重视的,其实就是这第三类人,包括第二类人当中的一部分。
他重视这部人当中的豪族。
早在东吴那里,刘备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争霸天下,就必须要得到当地豪族们的支持才行。
所以刘备极力希望得到当地豪族们的支持,这就包括费家。
费观和费祎被刘备和刘禅重用,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说他们本身就有天纵奇才,就算是他们没什么才能,依旧会被委以重任,这就是一种政治策略。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是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
费家正是因为嫁得好,所以长期以来都是刘焉和刘璋家族的重要联姻对象,到了刘备时期,费家依旧还是如此旺盛,其实跟费家调转策略是有关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备取代刘璋:入主西川后给谁的待遇最高?
公元214年,终于取代,入主益州,刘备领益州牧,当然还是左将军,这个时候的刘备已是大业初成,虽然表面上还臣属于,事实上已是的军阀。入主益州之后的刘备自然要论功行赏,此时的刘备手下人才一时达到巅峰,既拥有谋臣、等,也拥有武将、、、、、等,自然都加官进爵。刘备赐予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四人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诸葛亮受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关羽为董督荆州事(原来就封为荡寇将军),张飞为巴西太守(原来就封为征虏将军)。网络配图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这四人在刘备入主益州之后他们是刘备封的最高官,也是最高的待遇,尤其是诸葛亮,从职务上来看似乎已只在刘备之下,在所有同僚之上,因为其他人都是地方官员,即使是法正,那也只是相当于首都的最高行政长官,而诸葛亮那是中央大员,掌管左将军府,事实上就是丞相。然而,刘备入主四川即益州之后,刘备封的最高官并非诸葛亮,而且待遇最高的也非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大家或许没有想到是,他被封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手下所有官员之最。糜竺为何人,即使是喜欢人中知道他的或许并不多,甚至于大家可能知道麋芳,就是那个在关羽发动襄樊的战役中因为其和傅士仁投降东吴最终导致关羽失荆州而被俘杀的南郡太守。对,糜竺就是麋芳的老兄,他们有个妹妹就是,嫁给了刘备做老婆。糜竺在刘备入主四川之后,所封职务最高,待遇也最高是不是因为糜竺是刘备老舅哥的原因呢?绝非如此,因为同样是刘备的老舅哥麋芳,那也不过在关羽手下干事,只不过一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市级干部。刘备入主四川之后,刘备所封职务糜竺为什么会最高呢?大家都知道,糜竺无论是军事上还是谋略上我们都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特殊建树,在任何关于三国历史的记载上也没有记载过惊人的本领,仅凭妹妹嫁刘备的身份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获得这么高的职务。更何况,这个时候的刘备最需要的是人才,如果凭借私情将其封为最高官那不可能服众,尤其是关羽这样的将领,与马超、黄忠同级都不服气,又怎么服气一个没有特殊军事、政治才能的人职位比他还高。那刘备凭什么封糜竺最高官而且大家都不反对呢?网络配图原来,糜竺本是徐州富豪,被徐州牧辟为别驾从事,那是陶谦到哪里就跟到哪里的人,而且还有自己的专车,事实上既是陶谦最信任的人,也是职位仅次于陶谦的人。陶谦病死之后,是他奉陶谦的遗命迎刘备入主徐州,这是刘备闯荡天下拥有的第一块根据地。也就是说刘备当年入主徐州取代陶谦,那与糜竺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历史上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认为是刘备害死了陶谦才入主徐州的。从现在来看,即使陶谦真是病死,那遗书上到底写啥,那也只有糜竺知道,作为一方军阀,竟然在遗命上要求刘备接替自己,而不是将其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在过去似乎能够让人相信的只有刘备他们,因为陶谦至少有两个儿子,而从刘备后来入主四川即益州取代刘璋来看,法正所起的作用似乎就如同糜竺。所以,刘备当年能够入主徐州,没有糜竺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当然,如果糜竺在当年对刘备的帮助所起的作用仅如同法正,那也不可能被刘备封为最高官,享受最高待遇,毕竟那是历史,而且刘备最终在的攻击下失去了徐州,再度流浪天下,糜竺当年迎刘备入主徐州之事早已成历史。但糜竺在迎刘备入主徐州之后,竟然拒绝了对他的任命,带领弟弟麋芳从此跟随刘备闯荡天下。而且大家要知道,作为富豪糜竺,面对曹操的任命而不从,那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曹操的任命等于是朝廷的任命,而刘备在当时是看不到希望的,如果接受曹操的任命,那就是朝廷大员,徐州牧那可能就是他糜竺的。不仅如此,糜竺帮助刘备最关键的事还在后头刘备失去徐州之后,刘备再度陷入潦倒,真的可以说是看不到希望了,但糜竺竟然倾其所有财产支持刘备,要知道,失去徐州之后的刘备,虽然,但依然带领了一支队伍,这是刘备最终称霸天下的命根子,虽然人数不多,但应该也在一万人左右。否则,各方军阀后来为什么接纳刘备,那是看中了刘备拥有这样一支队伍,这在称霸天下的各路军阀中那是一只难得的势力,否则,仅凭刘备一人,即使他称自己是英雄,是的后代,那也没有人会理他。但是,这一万余人的队伍,不要说薪酬,那每天光吃的粮食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没有稳定的来源,那刘备也撑不下去,能够让刘备在流浪中撑下去的人那就是糜竺,不但自己带领弟弟跟随刘备,不但将妹妹嫁给刘备作夫人,而且是倾尽所有来支持刘备。网络配图这样的人,在刘备入主四川之后享受最高待遇,那应该是无可厚非,也没有人敢反对,因为没有他,都不可能撑到现在,即使关羽、张飞、赵云等再忠也做不到,粮是铁,饭是钢,没有钱做不到。所以,糜竺虽然在军事、谋略方面没有建树,但强大的后勤保障那没有人可以替代,而且我们可以想象,糜竺应该还是有一定才能之人,否则,跟随刘备闯荡天下,那经常是,而糜竺能够每次幸运的度过,应该也非普通之人,至少马上功夫不错,而刘备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不得不感叹,曾经“织席贩履为业”的刘备确实拥有伟大的人格魅力,才让自己在闯荡天下的过程中始终拥有这么一批为其愿意奉献一切的人。然而,糜竺也是自尊心很强的人,公元219年,由于弟弟麋芳投降东吴(其实也是无奈,一方面关羽不信任他,另一方面傅士仁先投降,他独木难支),最终导致关羽失去荆州并且被俘杀。作为哥哥糜竺,他向刘备面缚请罪,说实在话,弟弟是弟弟,他是他,麋芳的投降与他丁点关系都没有,虽然刘备劝慰麋竺,对他待遇如初,依然做他的安汉将军,但在之前,也就是麋芳投降一年之后即公元220年就羞愧病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周幽王抛妻弃子 丈人申侯怒带外人将女婿绑架
某男人喜新厌旧,爱上新欢之后居然抛妻弃子,结果老丈人暴怒,带着一帮外村人冲进来将女婿绑架带走——据说,这是中国史上极其有名的历史事件,被认为是当时的一个重大转折。 的《》里,很是一本正经地叙说了这个故事,故事中的女婿便是当时的周天子幽王,他的新欢便是。而他的王后娶自申国。如此一来,原本作为周室重要护翼的申国便爆了,申侯想到的办法就是拉人来一起把周幽王做掉! 做掉天子?这个任务不简单,可是申侯却有办法——那便是寻求西方异族的援助,此时尚无匈奴,申侯的盟友,便是一个以狗为图腾的游牧民族,汉人一般以此称之为犬戎。 也就是在申侯与犬戎积极联络的时刻,有一人预见了周王室即将到来的灾难,他就是周幽王的司徒、郑桓公姬友先生。眼看着申后与太子被废,褒姒和她所生的儿子伯服上位,姬友觉得很不妙。他想离开关中,因为当时的郑国不在河南,而在陕西,最初受封是在凤翔,后来又迁到华县,不过依旧在镐京附近。 此刻,眼看周幽王的统治一天不如一天,迟早有不行的意思,他便想先走一步。 可是去哪呢?姬友先生问太史伯,太史伯倒也爽快,告诉他,最好去“雒之东土、河济之南”,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郑州一带。 姬友感到奇怪,为什么是这块呢?太史伯说你还不懂么,这地方靠近虢国和郐国,这两个诸侯国的国君“贪而好利”,所以,现在你是大周的司徒,老百爱戴你,你去那,送点好处给那两个国君,多少分点土地,先住下来,过不了多久,这虢、郐两国的百姓,都会成为你的臣民! 话虽如此,姬友还是想动别的念头,譬如去南方长江中游怎么样?太史伯笑,你去那里,楚国会怎么样?那地方人可野蛮得很,你能拼得过楚? 好吧,既然往南不行,那么索性朝西边走怎么样?太史伯更是冷笑,你以为那个地方的君侯好当么?其民贪而好利,那可不是久居之地。 两个方案都被否决,郑桓公姬友也想明白了,那就去河南,找虢、郐两国买地立身。 也就在姬友找地方搬迁的同一年,被废黜的前太子宜臼逃到了娘舅家申国,请舅舅申侯帮他主持公道。申侯也明白:这忙必须得帮,要不然倒霉的不但是宜臼娘俩,申国遭祸害也是迟早的事! 可是造幽王的反,这可不是件容易事,要知道他是天子,当年的周要造殷商的反,那还反复犹豫,折腾了好些年呢!申侯他要举兵,那就得找帮手。这头一个,便是与申国相距不远的鄫国。鄫侯倒也爽快,没多想这就答应了。但是申侯还是不敢妄动,因为对方毕竟是天子,得找个横的帮手才有把握! 这么一来,申侯勾搭上了西方的游牧部族——犬戎,叫他相帮来教训这个抛妻弃子的周幽王。过程倒也很顺利,犬戎主几乎是一口答应,原因很简单,谁都知道镐京的繁华,可是正常情况之下,岂有犬戎染指的可能? 然而就在申侯的使者来回奔波之际,镐京城里的周幽王却先动手了,他的理由很简单,似乎也很正义,申侯身为臣子,竟然与戎狄勾结到一块了,这还得了!一声令下,号召天下诸侯,齐讨叛逆。 据说,天下诸侯未到,周幽王的皇家部队,便和申鄫等国联军,在骊山脚下相遇了。这时的幽王,还满以为对手仅仅是前任王后的娘家大舅而已,可是就在混战之际,他愕然发现,犬戎竟然也来了。 骊山这一战,其实有点像后来的与及清军之战,此刻的周幽王,便是那大意轻敌的李自成,结局也都差不多,兵败如山倒,李自成是跑了,而这周幽王,索性被犬戎给生擒活捉了。 郑桓公姬友,虽然已经把封国东迁至河南,可是他自己,却作为周天子的司徒,必须随驾在身旁。在这场惨烈的大战中,他的壮烈牺牲,倒是堪称可歌可泣! 至于被活捉的周幽王,自然也是被杀了,而那位美丽的褒姒娘娘,据说是被犬戎给带走了,同时带走的,自然还有西周自武王以来珍藏数百年的各种珍珠财宝之类。留给申侯与太子宜臼的,唯有镐京这座被掳掠后的空城。 西周到此时,基本上可以说是灭亡了!(原文来自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