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析:晋国著名外交家吕省是如何说服秦穆公的?

时间:2025-02-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吕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晋“韩原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晋惠公不仅兵败,还被俘虏了。

秦穆公经过深思熟虑,加上秦以死相要挟,最终还是决定放晋惠公夷吾回国。

然而,此时秦穆公的心中对此仍有所顾虑,万一晋惠公回国之后,让的国力恢复了,那么这场仗不是白打了? 此时,晋国的使臣吕省前来与秦穆公会面,因此,秦穆公特别地询问了有关晋国国内的情况,意欲以此作为处理晋惠公的依据。

吕省告知秦穆公,目前晋国国内有两股势力,即国人势力和大夫势力。

这两个派系之间,彼此意见相左而且并不和谐,国人势力虽然对国君被俘的事情感到羞耻,但是仍然愿意地为国君报仇,甚至“宁事戎狄”;而大夫势力则一心向着秦国,并表达出了强烈的意愿,想要报答秦国的恩惠,甚至怀有必死的决心,即“”。

如此看来,晋国内部的这两股势力,对晋惠公皆是一片忠心。

吕省的这番话,向秦穆公点明:如果秦国能够释放晋惠公回国,那么晋国上下必将一心一意地接受秦穆公的领导,如此一来,对彼此都是好事;倘若晋惠公最终不能回国,那么晋国将另立新君,乃至,这种结果未必对秦国有好处。

早前,秦国大夫公桑就已经提醒过秦穆公万万不能不武、不仁、不智,秦穆公心中其实还是很压抑的。

而此时吕省在最后又称赞秦穆公在“韩原之战”中获胜,其实力已经足以称霸于中原,这番美言自然是说到了秦穆公的心坎里。

秦穆公是何等人杰,他当然不可能只听吕省的一面之词,就完全接受吕省的言论。

由秦穆公最终决定释放晋惠公就可以看出,要么这是秦穆公综合各方的信息之后,才做出谨慎的决定;要么就是吕省一语中的,说出了秦穆公心中所想。

事已至此,秦穆公并不想再节外生枝,因此在送晋惠公回国之前,先改变了对他的待遇——此时的晋惠公从原本的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宾,秦穆公不但将其居住的地方从灵台改到了宾馆,更是以“诸侯之礼”相对待。

由此可见,秦穆公对待晋惠公的态度有如此大的转变,这都要归功于吕省。

说“”,又说“一言兴邦”,从劝说秦穆公一事,就能看出吕省实是当之无愧的外交家。

吕省所展现的外交功力,起到了以下四点作用: 一、拉高了晋国在“韩原之战”败后的气势,使晋国不至于再次受到秦国的威胁。

二、让秦穆公不敢小觑这样一个国君被俘的国家,因为即使没有国君,晋国依然可以另立公子圉为君。

三、直指秦穆公的想法,让晋惠公不必一直受尽屈辱,即使战败被俘,仍然让他能保留有诸侯的尊严。

四、让晋惠公安然回国,并使其重新受到国人势力的支持。

这些都是吕省的功劳。

吕省的遣词用句,不仅让秦穆公明白晋国愿意服从秦国的立场,但同时话中暗藏有举国抗秦的决心。

这一正一反的谈吐之间,表明晋国既不想战,又不怕战。

不仅如此,吕省的言谈之间还十分谨慎。

因为如果一着不慎,就会触到秦穆公的逆鳞,可能会前功尽弃。

幸运的是,吕省最终还是以“仁义之名”说服了秦穆公。

他仅凭言语,就力挽狂澜,足可以见其外交斡旋功力之深厚。

此后,吕省一手安排了晋惠公回国一事。

吕省的政治手腕、政治眼光以及外交才干,在晋惠公回国前后的各种场合中,更是展露无遗。

晋惠公回国之前,吕省派人回晋国代表晋惠公发出宣言“孤虽归,辱社稷矣。

其卜贰圉也”——虽然侥幸回来了,却已经给国家社稷带来了耻辱,你们还是择日另立新君吧! 在晋惠公被俘、国家存亡之际,吕省帮晋惠公把姿态放低,旁敲侧击地询问了人们关于立新君的事,结果得到了满意的回馈——“众皆哭”。

就在此时,吕省一鼓作气地推行了“作爱田”的改革政策,以此博取国人的同情和好感。

同时他以晋惠公置生死于度外、体恤群臣的立场,来凝聚众人的心,让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使晋国迅速从战败受辱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可以说,吕省既兼顾了大臣们和国人们的核心需求,又为晋惠公回国准备了最好的舆论条件。

当吕省代替晋惠公宣布“作爱田”、“作州兵”这两个重大决策时,实际上晋惠公人还在国外,但很明显,晋惠公想借由这两个决策来笼络国人,以便重新挽回在“韩原之战”战败后的颓势,帮助其回国继续执政。

从“众皆哭”到“众说”来看,晋惠公在晋国国内还是受到多数人拥护和爱戴的,否则不可能只凭吕省的几句话,就能让众人又哭又笑、忧喜交加。

人们常以“成王败寇”的历史观点来看待晋惠公,实际上,晋惠公虽然有“背信弃义”的性格缺陷,却并不是一位无能之君。

他对晋国多有建树,否则轮到回国的时候,短短四年时间如何能、称霸诸侯呢?因此,正是晋惠公“作爱田”、“作州兵”的改革成功,为晋国打稳了基础。

这其中,吕省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他的功劳实不可被埋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属鸡人情场弱点大解析!慎进!

属鸡人 他们果断、敏锐,而且有些不喜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可是两个人的恋爱中,当然要以真诚相待,他们又不说出来,人家怎么会知道你想要什么?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他们也不开心,这让恋人多难办啊。但是这样只是在拉大两人的沟壑,只会是走的越来越远,最后将是恋人的离分。还是建议他们在恋爱的时候一定要多和恋人沟通,要明白沟通的搭建爱的桥梁。

解析交情甚好的狄仁杰和张柬之是什么关系

大家一定都看过《神探》这部电视剧。剧中的狄仁杰和张柬之两人交情甚好,但历史上的他们就真的如同电视剧里的关系一样吗?他们俩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名,精忠孝国的一朝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他看中的人才将来必定有大前途。有一次,让他举荐一名人才,狄仁杰就向她推荐了正在担任荆州长史的张柬之。狄仁杰本就深得女皇武则天的信任,两人常促膝交谈。因此他推荐的人一般都能让她满意,听完之后就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没有过多久,武则天又让他推荐人才,狄仁杰就说:“之前向您推荐的张柬之是能用之才,可是您并没用重用他。”武则天回答他说已经提拔他为洛州司史,狄仁杰:“我所推荐的人才必是宰相之才,而不是司马。”再次听见狄仁杰的大力举荐,认为张柬之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将张柬之封为秋官侍郎,随之担任了一段时间,便晋升为宰相。 神龙元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也因病而卧床不起。于是老宰相张柬之趁武则天卧病在床,拥立为皇,为匡复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可以说狄仁杰为匡复唐室有间接的贡献。总的来说,狄仁杰举荐了张柬之,同时又是张柬之的伯乐。他们两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与之间的关系。张柬之在狄仁杰去世后完成了复兴李唐的梦想,也算是。 张柬之政变经过 神龙元年,这是武则天建立的王朝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唯一的女去世的一年。这年期间女皇帝病重不能上朝,张柬之想要复辟的心就在这时有了萌芽。他趁着武则天卧病在床发动神龙革命,逼武则天退位,宣告唐朝的复辟,武氏王朝的灭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神龙元年的大年初一,女皇武则天卧病不起,曾下令大赦天下,这也算是女皇一生中,最后一次以皇帝的身份下达诏令。正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就是张柬之发动政变的日子,为了达到成功,他们兵分三路进行叛乱。 第一路为主要力量。主要由张柬之为主帅,部分将领协同,目的就是攻入皇宫,挟持女皇退位。 第二路就是迎接太子进宫,主要由李多祚、、王同皎率领,在东宫迎接太子,然后再到玄武门会合。 第三路就是警戒叛军。由司刑少卿等人率领南衙兵仗,以备非常。也就是起警戒作用。 等到第二路军队顺利接到太子李显,然后众人就拥着李显进到女皇的寝宫,张柬之再次命人围了起来。这时的女皇从睡梦中惊醒,问是谁在作乱?谋乱者就以、昌宗谋反为由回应了女皇。女皇见到了李湛,就明白了这一切。第二天,武皇就下诏命太子李显监国,据历史的记载,诏书内容是:因身子不好,不料有人叛乱,又染了风疾不能执政,所以立太子监国。第三天的时候,女皇就下诏传位太子,第四天的时候,李显继承了皇位。政变之后,张柬之就担任夏官尚书,其余参加政变的也都升了官,封了赏。 历史上的张柬之 张柬之算是一位晚年得志的代表人物,一生平平淡淡,直到八十岁的时候,很幸运的受到狄仁杰的推荐当上了宰相,在此期间还发动过一场军事政变,逼武则天退位匡复唐室。可惜还是抵不过小人的陷害,最终客死他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的张柬之是一个之人,七十多岁参加征试,从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当上了监察御史,随后又相继的担任了一些官职。直到在狄仁杰的推荐下一路高升,最终担任宰相一职。八十岁之前的他,,富有才华却没有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自从当了宰相之后,一切都不同了,原本默默无闻的他却发动了一场政权的斗争,这也算的上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了。张柬之沉稳有谋,不畏强权,果断敢行。年岁已高却还不忘匡复唐室的使命。早年在担任刺史的时候,就曾跟荆州长史有过一次长谈,他们相互约定:不论是谁未来有了一定的权力,必当互相帮助,来匡复我们的唐室。没过多久,张柬之就入朝为相,立即推荐荆州长史为羽林军将军,控制军权。同时有拉拢了一些复唐之人,暗地里策划政权斗争。 对于如何让武则天降服,张柬之采用了“以硬对硬”的做法一步到位,取得了胜利。此次的斗争胜利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回到了男人统治的时代,而在这场斗争中贡献最大的就是张柬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