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东汉末年军阀韩遂简介:曾与马超父亲马腾结为异姓兄弟

时间:2025-02-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之后,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韩遂(?-215年),原名韩约,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今甘肃省兰州市)人。

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

韩遂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于是以诛杀宦官为名,举兵十万叛乱。

先后与皇甫嵩、张温、、等抗衡,引起天下骚动。

后接受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韩遂曾与结为异姓兄弟,后来二人关系破裂。

、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依附于曹操。

马腾入京后,其子统领部队,推举韩遂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

兵败后,韩遂逃奔凉州,后又为所败,不久后逝世(一说被杀),享年七十余岁。

人物生平 著名西州 本名韩约,字文约。

光和元年(178年)九月,金城太守殷华在任上去世.,韩约因为是殷华的故吏,于是与江英等追送殷华的遗体到遐邱,刊石纪念其功勋。

中平元年(184年),前往京师洛阳办理公务,大将军久闻其名,特与他相见,韩约劝说何进诛灭宦官,何进没有听从,韩约于是请求归还凉州。

扰动天下 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羌人北宫伯玉反叛,将时任凉州督军从事边允与凉州从事韩约劫为人质,不予放还。

凉州刺史左昌派盖勋率军驻守阿阳县,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向攻打金城郡,斩杀金城郡太守陈懿,胁迫边章、韩约入伙,共推举边章为首领。

边章又率军包围州治冀县,左昌向盖勋求援。

盖勋率援军抵达冀县,斥责边章等人背叛朝廷。

边章、韩约都说:“左昌当初要是早听您的话,派兵来救援金城郡,或许我们还能改过自新,如今,不能再投降了。

”于是,边章等人哭泣而去,解除对冀县城包围。

后又包围护羌校尉夏育所部。

而边允改名为边章,也在此时正式改名为韩遂。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率领数万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侵逼园陵。

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及中郎将董卓征讨,都不克,而边章、韩遂等实力进一步扩大,拥有十万之众,天下为之骚动。

同年七月,皇甫嵩以无功免归。

八月朝廷再次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袁滂为副,拜董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都归张温统帅。

连同诸郡兵步骑共十多万人,屯驻在美阳,来保卫皇家园陵。

韩遂也进兵美阳。

张温、董卓与韩遂等交战,不利。

十一月,在夜晚有流星如火,长达十余丈,照亮韩遂营中,驴马都发出叫声。

韩遂、边章军对都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想要退回金城。

董卓听说后大喜,第二天,便与右扶风鲍鸿等合并进攻,大破韩遂、边章军,斩首数千级。

韩遂等败走榆中。

张温于是派周慎率军三万追击,引军包围榆中城。

而韩遂、边章分兵驻守葵园峡,反而将周慎军的粮道截断。

周慎感到恐慌,便丢弃辎重撤走。

中平四年(187年),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军包围陇西。

四月,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讨伐韩遂。

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反,与韩遂连和,耿鄙为别驾所杀。

汉阳人王国,自称合众将军,都与韩遂联合,进而包围汉阳,汉阳太守战死。

耿鄙的司马、扶风人马腾,也拥兵反叛,韩遂等共推王国为主,攻掠三辅地区。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王国包围陈仓,灵帝派左将军皇甫嵩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前往抵抗。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王国围陈仓已八十余日,但因城池坚固,一直无法攻破。

皇甫嵩趁机率军追击,,斩首一万多级。

韩遂等人共同废掉王国,胁迫前任信都、凉州名士阎忠担任首领,统率各部。

阎忠愤恨病死,韩遂等人逐渐争权夺利,继而互相攻杀,于是势力逐渐衰弱。

一方诸侯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入长安,邀请韩遂、马腾共同策划进攻山东诸将。

二人见天下大乱,也想要依靠董卓起兵。

初平三年(192年)六月,韩遂、马腾等降,率众诣长安。

李傕控制下的朝廷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凉州,马腾任,驻军郿。

兴平元年(194年)三月,马腾从凉州来朝,驻扎在霸桥。

但他因私事有求于李傕未得到满足而大怒,调集军队准备进攻李傕,献帝派使者调解,马腾不听。

韩遂率军从金城来调解二人的纠纷,结果又与马腾联合。

谏议大夫种邵、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策划让马腾进袭长安,自己为内应,来诛灭李傕等。

不久,马腾、韩遂率军进驻长平观,种邵等人的计划泄露,便从长安出逃到槐里。

李傕派樊稠、郭汜及自己的侄子李利进攻马腾、韩遂,二人被击败,死伤一万多人。

韩遂、马腾逃回凉州,樊稠率军追击。

韩遂派人对樊稠说:“天下之事反复无常,你我同乡,今天虽有些小摩擦,恐怕还会走到一起的,想和你谈一谈。

”二人于是并马拉着手臂,说笑了很久。

四月,李傕下诏赦免马腾等,以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羌将军。

二人结为异姓兄弟,甚为亲近。

但后来,因部曲间的矛盾,马腾、韩遂二人成为仇敌,马腾攻韩遂,韩遂败走,又合兵还攻马腾,二人成为仇敌,韩遂杀掉了马腾的妻儿,二人连年交战。

到后来曹操才派钟繇、韦端前去劝和。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上表任命钟繇为侍中、代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将后方事务委托给他,特别授予他不受制度拘束的权力。

钟繇到达长安后,致信马腾、韩遂等人,为他们陈述利弊祸福,马腾、韩遂都送自己的一个儿子到朝廷为人质。

建安七年(202年),派高干、郭援率军数万,与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进攻河东郡,并派使者与韩遂等关中诸将联合出兵,曹操派钟繇对抗,而钟繇派张既劝说马腾支持曹操。

马腾派马超率精兵一万多人,连同韩遂等的军队,与钟繇合击大破郭援等。

献帝拜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允许他们开府辟召掾属。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派张既征集马腾、韩遂等人击败了高干、张晟军,斩杀了反叛的卫固等人。

建安十四年(209年),韩遂派自己的女婿阎行前往拜谒曹操,曹操厚待阎行,上表朝廷授阎行为犍为太守。

阎行趁机请让他的父亲入朝任职,阎行西还见韩遂,把曹操劝韩遂入朝的话告诉他。

并趁机劝韩遂归附曹操,劝他先派一个儿子入朝作为人质。

韩遂说:“暂且再观望几年!”后来就派自己的儿子与阎行的父母一起入朝。

建安十五年(210年),韩遂亲自率军,讨伐之前杀雍州刺史邯郸商而反叛的武威太守张猛,留阎行守旧营,张猛派兵向东抵御。

他手下的官吏百姓畏惧韩遂,于是反而一同攻张猛,张猛登楼自焚而死。

兵败归凉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钟繇讨。

让夏侯渊等率军出河东与钟繇合兵。

而马超等九部意图反叛,推举韩遂为都督。

韩遂当时刚讨平张猛回师,马超便劝韩遂一同起兵。

阎行劝谏韩遂,不想让他与马超联合。

韩遂不听,于是向东至华阴。

韩遂等人的军队十万,进军至潼关。

七月,曹操西征,与马超联军夹关对峙。

曹操军驻扎在蒲阪,想要西行渡河,马超听说后对韩遂说:“可以在渭河北岸据守,不到二十天,河东粮尽,敌军自己便会走了。

”但是被韩遂拒绝。

曹操被马超进攻,险些无法渡河,赖帐下校尉丁斐在河岸放出大量牛马,使马超军争相追赶牛马,马超控制不住,曹操因此得以成功渡河。

九月,曹操采取的计策,离间联军。

当时,韩遂请求与曹操相见,曹操与韩遂本来是老朋友,于是,他们两人来到阵前,马头相交,在一起说了很长时间,没有说到军事,只是谈论京都的往事与老朋友们,高兴时拍手欢笑。

当时,马超等部队中的关中人与胡人都来围观,前后重重叠叠,曹操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是想来看曹操吗?我也是一个人,并没有四只眼两张嘴,只是智谋多一些罢了。

”会面结束后,马超等人问韩遂说:“曹操说了些什么?”韩遂说:“没有说什么。

”马超等有了疑心。

另一天,曹操又给韩遂写了一封信,信中圈改涂抹了许多地方,好象是韩遂所改的,马超等更加怀疑韩遂。

曹操于是与马超等约定日期,进行会战。

曹操先派轻装部队进行挑战,与马超等大战多时,才派遣精锐骑兵进行夹击,大破马超等,斩杀成宜、李堪等。

韩遂、马超逃奔凉州。

枭雄暮年 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曹操将韩遂子孙在京师的人全部诛杀,于是将亲自写信给阎行,说明了阎行的父亲正被关押,并威胁阎行。

韩遂听说阎行的父亲还活着,想要让他一同遇害,以此来坚定阎行的意志,于是强行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阎行,阎行不得已而娶韩遂女。

曹操果然怀疑阎行。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进入氐王千万部落中,占据显亲,夏侯渊想要袭取显亲,韩遂逃走。

夏侯渊缴获遂韩遂军粮,追击至略阳城,留下负责监查的部将守卫辎重,自己亲率精锐步骑突袭焚毁长离羌屯,斩首颇多。

听闻消息的韩遂军中羌兵纷纷回援各自的部落,韩遂不得已,果然率军来救,而与夏侯渊对阵。

诸部将眼看韩遂军力庞大,非常头痛,准备扎营挖堑做持久战。

夏侯渊击鼓奋击,大破韩遂军。

建安十九年(214年),让阎行别领西平郡。

阎行纠集他的部曲欲杀韩遂投降,响应夏侯渊,乘夜攻击韩遂不下。

韩遂极为失意,向表示自己打算从羌中撤退至蜀地,依附。

成公英反对,认为韩遂兴军数十年,如今虽然失败了。

但是不应该丢弃自己在西州建立的威信而转投他地,向韩遂献计先躲入羌氐部落中重新招揽部众,等待机会。

韩遂从计,连同数千名追随者退走羌中,由于韩遂曾经有恩于羌人,所以得到羌人的保护。

建安二十年(215年),夏侯渊回汉中,留下阎行,韩遂结集羌胡数万兵众攻破阎行。

不久,韩遂便病死,田乐、阳逵、麴演、蒋石等于是斩下韩遂头颅送于曹操(一说被部下杀害),享年七十余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汉王允使用连环计除董卓为什么还被质疑忠诚

在东堂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实施暴政,倒行逆施,导致官员不满,百姓怨声载道。

忠于的大臣非常想除去董卓,奈何这不是容易实现的。

因此,王允假意归顺董卓,表面上对他非常忠心,实际上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时机除去董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演义》中,就是王允除去董卓的重要助力。

王允看到府中的貂蝉色艺双绝,且她又表示愿意为自己分忧,遂心生一计。

王允请来董卓的义子过府喝酒,席间,吕布对貂蝉一见倾心。

王允便地将貂蝉许配给他,吕布自然是欣喜不已。

之后,王允又故技重施,将董卓请到府中,好色的董卓见到献舞助兴的貂蝉,被其美若天仙的相貌所迷。

王允见此情形,表示愿意将貂蝉献给他。

于是,董卓便连夜将貂蝉带走了。

而另一边,吕布苦等貂蝉不得,来到王允府中,方知心上人已被义父强行霸占。

再加上王允在一旁的添油加醋,这时的吕布已经对董卓产生了嫌隙。

貂蝉嫁给董卓之后,为了离间其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偷偷与吕布见面,哭诉衷肠。

吕布咬牙切齿,想要将她夺回身边。

这时,他们在一起的画面被董卓发现,董卓,用身边的画戟刺向吕布。

幸得吕布武艺不凡,身形迅速地躲过了。

之后,吕布来到王允府中,王允趁机说服其一起合作,共同杀掉董卓,为民除害。

最终,董卓在进宫途中被吕布所杀。

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连环美人计”。

王允是忠臣吗 东汉末年的大臣王允,尽管他并不像董卓、吕布那样为人所熟知,可是他却是在铲除董卓的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往今来,总有人对他是不是忠臣这一问题产生质疑。

虽然在董卓死后,王允处理善后问题有许多的不妥之处,但仍然不能抹灭他心系东汉社会的事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允自幼在家族和亲人的影响下,立志要在将来为国家、为东汉、为社会、为百姓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他也确实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着。

为官之后,王允一直秉公执法,赢得了不少官员和百姓的称赞。

后来,朝廷局势混乱,王允于危难之中担任司徒。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实施暴政,百姓、怨声载道。

王允表面上归顺董卓,私下里积极地筹谋如何铲除他,并最终计划成功,董卓身死。

这一时期的王允不可谓不忠心。

董卓死后,王允作为大功臣,有些居功自傲,再加上事件,他失去了百官的拥戴,吕布也逐渐与他不和。

又因处置董卓的嫡系部队凉州兵一事,导致李傕、郭汜和樊稠等人打着为董太师报仇之名,率军进犯长安,要求杀掉王允。

吕布兵败出逃时,曾经要带上王允一起,但是王允不愿弃下国家和皇上,断然拒绝。

最终,王允向当时的行完最后的君臣之礼,走下城楼,被当场处决。

由此可以看出,王允虽做错过一些事情,但他仍然算得上是一个忠臣。

王允怎么死的 王允在成功铲除了董卓之后,成为世人称颂的大英雄。

原本,残暴的董卓死了,王允作为大功臣,在官场上应会更有作为才是。

可没想到,他却在董卓死后没多久也死了。

那么,王允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卓死后,仍然留下了一些旧部和将领,王允这时候应该做的其实是安抚军心。

不过显然,在铲除董卓一事中虽可以看出王允的谋略之深,但在事后的处理问题上却也可以知道他在政治上的眼光还不够深远,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王允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害了蔡邕。

蔡邕曾是董卓的旧臣,因为在王允面前感叹董卓之死而被押入狱问罪。

许多大臣为其求情,蔡邕本人的才学也非常高,且罪不至死。

但王允一概不听,终导致蔡邕死于狱中。

当时,董卓刚死,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王允此举着实寒了不少人的心。

此后,在处置董卓的嫡系部队凉州兵一事上,也是导致王允最后身死的重要原因。

王允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同样没有听取他人以安抚为主的意见,而是想要派其畏惧的关东兵去解散他们。

凉州兵得到消息,恐慌不已,此时已经不是担忧前途的时候了,他们更担心自己会性命不保。

凉州军中的将领李傕、郭汜等人决定拼死一搏,他们集结部队,以为董太师报仇之名,率军进犯长安。

吕布兵败出逃,长安被攻陷,李傕、郭汜等人要求杀掉王允。

无奈之下,王允走下城楼,被他们当场处决,终年五十六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汉胡广为什么能连绵六朝屹立不倒?胡广的为人处世之道

的胡广,是六朝元老,辅佐过安帝、顺帝、灵帝等六朝。

他被史学家誉为“兴汉以来的绝代奇才”,无论谁主政,他都能得到重用。

胡广是孤儿,但才华横溢,,文章尤其写得好。

初举孝廉,后中策试第一,授任尚书郎。

因为会迎合皇帝,又不得罪同僚,仕途坦荡,五次升迁后,当上了尚书仆射。

在之后数十年的宦海碧波中,胡广可谓是,游刃有余。

胡广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最强盛的时期,匈奴已在窦固、窦宪等强将的打击下,不成气候了。

而东汉当时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良好,国力日益昌盛。

但是,正因为没有外患了,政坛反而汹流暗涌。

在胡广仕途中,历经三次政治大地震。

第一次政治大地震是在时期至桓帝建和元年。

当时跋扈将军,长期把持朝政,在冲帝死后,立了年仅8岁的质帝。

其后,又嫌质帝太聪明,不好掌控,就把小皇帝毒死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

于是,立新皇帝的大事就提上了日程。

在立帝问题上,太尉与胡广、赵戒商议,打算拥立稳重有度的刘蒜。

但梁冀害怕刘蒜对自己不利,就胁迫朝臣们拥立跟自家有姻亲关系的。

在梁冀的软硬兼施下,胡广竟然临阵变卦,背弃了自己的初衷。

第二次政治大地震是十年后的桓帝延熹元年。

这一次,倒霉的是梁冀。

当了十年皇帝的桓帝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了,他决心除掉胡作非为的梁冀。

在宦官势力的支持下,桓帝成功地将梁冀集团连根拨起,胡广当时也被罢免。

但几个月后,胡广又官复原职了。

为什么这么蹊跷?因为,胡广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他早就发觉了桓帝对梁冀越来越不满。

于是,暗地里配合桓帝,在铲除梁冀集团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第三次政治大地震是灵帝即位的那一年。

想要消灭宦官集团的、陈蕃反而被宦官势力所杀。

单陈蕃一个人,就牵连了数千人。

陈蕃曾是胡广的旧属,陈蕃即使身居太傅之要职,也依然很尊敬他。

但在陈蕃被诛杀之时,胡广却选择了视而不见,对昔日部属丝毫未予维护,眼睁睁地看着陈蕃和他的学生们一个又一个遇害。

对于胡广的为人,大家用一句话来形容:“万事不理问伯始(胡广字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胡广一生都在小心避让,明哲保身。

尽管没有很大的建树,但也得以长居朝堂,总共侍奉了六位皇帝。

不得罪人的人,虽然没什么傲骨,但是人缘好啊。

他死后,公卿、大夫、议郎等数百名大臣都亲自去送葬。

《》这样记载当时的盛况:“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