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明清第一牛人”王守仁做了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号?

时间:2025-02-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明清第一牛人”做了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号?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的著名的学说,不同学说代表着不同的思想,而有很多思想也是影响了很多时代的。

儒家学说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学说了,由此又引出了不少学说,比如时期王守仁的心学。

而王守仁被后世称为明清时期的第一牛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王守仁做过些什么样的事情,后世人为何会如此尊重他呢?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既然能获得这几种头衔,那么也就意味着王阳明在这几方面应该都是极有成就的。

弘治十二年(1499年),历任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儒学创始人)、(儒学集大成者)、(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后世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因此又有别称王阳明。

他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既然能获得这几种头衔,那么也就意味着王阳明在这几方面应该都是极有成就的。

首先说王守仁是军事家,他一生平定、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以文官获武功,并且还因此封爵。

王守仁年少时历经“”,当朝被外族俘虏,国之大耻。

这一事件在王守仁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从那个时候起,王守仁便开始研读兵书,这也成为他多次平乱成功的凭仗。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朝廷上下一片震动,兵部尚书王琼却说王守仁此时正在江西,定能平定叛乱。

王守仁当时正准备前往福建,听到宁王叛乱之后,迅速赶回间隙,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

当时王守仁手中的兵符已经上交兵部,因此并没有足够的兵马对付叛军。

但是他又深知,要是让叛贼攻下留都南京,那么叛军在政治上就会占据主动,对于平定叛乱更加困难。

所以尽管手中无兵可用,他也必须阻止叛军。

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仁来了一个疑兵之计。

他先是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加上自己征召的部队共有十六万大军,营造一种自己的样子。

随后又将自己要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的消息,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同时又将这个消息泄露,在李刘劝其进攻南京的时候,宁王大疑,进而按兵不动,为集结军队争取时间。

等了十多天,宁王得知事情真相的时候,已经召集了不少兵马。

在宁王率兵六万自九江沿江而下、窥伺南京的时候,王守仁坚持趁南昌兵力空虚,进攻宁王老巢,从而使宁王被迫回援,迎头痛击,获取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平定宁王叛乱。

政治家,王守仁在明朝历任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死后谥文成,都是对其政治成就的肯定。

王守仁在文学成就上也不低,《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守仁的名篇《瘗旅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

而王守仁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

除此之外,王守仁还留下诗歌《立春》、《观傀儡次韵》、《舟山》;散文有《瘗旅文》、《与毛宪副》;散曲《归隐》;作品集有《王文成公全书》亦称《阳明全集》等。

王守仁是的哲学大家,开创的“阳明心学”影响深远,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的孟子,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并称孔、孟、朱、王。

留下的哲学著作有:《答顾东桥书》、《传习录》、《答友人问》、《大学问》、《语录》等。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为心学,主要内容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天理即是人欲”。

他反对朱熹的“格物致知”,倡导“心外无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

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

” 他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这种思想与的“风动邪?幡动邪?非风动,非幡动,心动也。

”类似。

主张知行合一。

“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知道道理,就应该做到,实行这个道理,而不是空讲。

他的这种思想,对当时的教育影响很大。

因为当时的士子阶层,大多都是道德极高,但是实践能力极低之辈。

“知行合一”的提出,对当时整个社会风气有一定的冲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明君 第一竟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成吉思汗为什么关心丘处机?曾称“神仙无忘朕”

无情不过帝王家。这句古训对于绝大多数古代帝王都是适用的,但用于与之间的关系,则谬矣! 历代帝王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成吉思汗晚年也是这样。道家在中国,道家的“长生术”在民间广为流传。金兴定三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听身边的汉臣刘仲禄说丘处机法术高超,道行深远,于是,产生了与丘处机相见的想法。网络配图 丘处机生于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年),山东登州栖霞人。那时,金朝与以淮河为界。从出生地来说,丘处机是金朝人。丘处机19岁出家为道,拜全真道门下。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合称“全真七子”。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七星阵威震天下。 1217年,丘处机接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全真道进入鼎盛时期。此时,南方有宋,中原、东北有金,西部有夏。三年后,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建立蒙古帝国,中华大地由“演义”变成“四国演义”,,狼烟滚滚。民间传说,丘处机有长生之术,其年龄有300岁。“四国”之中,有3位帝王先后邀请丘处机,首先是金宣宗,他请丘处机赴汴梁(金朝都城,今河南开封);第二是,他请丘处机到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第三是成吉思汗,他请丘处机临草原。丘处机认为金朝有“不仁之恶”,南宋有“失政之罪”,都被他拒绝了,丘处机选择了成吉思汗。网络配图 1219年阴历五月,成吉思汗派刘仲禄赴山东邀请丘处机。刘仲禄原是金国人,蒙古大军攻入燕京(今北京)不久归降蒙古。他能做鸣镝,通晓医术,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成为成吉思汗的近侍官。刘仲禄奔波达7个月,于阴历十二月到山东莱州昊天观。 《长春真人》是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跟随丘处机西行写的日记,该书成书于1228年,共二卷。上卷写丘处机师徒西行来到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西北坡八鲁湾成吉思汗行宫觐见,然后回到中亚名城撒马尔干(今乌兹别克斯坦)。下卷记载丘处机讲道的经过、东归的行程。此书不但记录了丘处机一行沿途所见的山川地理、,还记录了丘处机的生平,以及途中诗作。此外,该书还收录了成吉思汗的诏书一道,圣旨四道。网络配图 《长春真人西游记》载:“成吉思汗遣侍臣刘仲禄县虎头金牌,其文曰:如朕亲行,便宜行事。及蒙古人二十辈,传旨敦请。”成吉思汗派遣近臣刘仲禄带着虎头金牌,金牌上刻着“如朕亲行,便宜行事”8个字。跟随刘仲禄同行的有20名蒙古兵,刘仲禄传达了成吉思汗的圣旨,恳切邀请丘处机莅临草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