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刘备做了什么让张鲁如此看不上?从结盟揭示刘备真性情!

时间:2025-02-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做了什么让如此看不上?从结盟揭示刘备真性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刘备出身一介布衣,他在中年以后才兜兜转转开创起了自己的一份基业。

而刘备自身最大的“致胜法宝”,便是他展示给世人的好名声了。

不管是携民渡江,还是他仁政爱民,在不少人的眼中,刘备确实称得上是一位正人君子。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的好名声在他入蜀之后,几乎就没人相信了。

具体的表现有这么两处:一是张鲁对刘备的鄙夷态度,二是之后天下汉臣无所作为的态度,本文主要探讨张鲁对刘备的怨怼之情。

据《华阳国志》记载,刘备一路西下,顺利逼得投降;而此时的也带兵直入关中而来。

张鲁夹在汉中,手下自然会产生一些分歧——投刘备还是投曹操。

就在谋臣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张鲁发话了:“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从这句话来看,张鲁对刘备的意见可不是一般的大。

因而有不少人疑惑,刘备究竟做了什么,才让张(鲁)师君这样好脾气的人,依然会大发雷霆呢?答案很简单,刘备狠狠的坑过张鲁一把。

那么笔者这样说,又有什么依据呢? 短暂结盟——同求益州利益 张鲁本是刘焉手下,奉其命令前往汉中隔绝朝廷往来。

但是刘焉死后,张鲁觉得其子刘璋庸弱,索性也切断了汉中与益州的往来,安心在汉中之地继续发扬“五斗米教”。

因而刘璋,将张鲁的母亲弟弟杀死。

就这样,张鲁刘璋开始了多年的战争。

在此情形之下,刘璋受到张松、法正等人的怂恿,将素有“勇武”之名的刘备请到了益州,希望他来去对付张鲁。

刘备此时给世人的印象,依旧是仁厚贤德,再加上他带的都是一些残兵败将,刘璋自然对他很是放心。

据《志吴范传》记载:“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

”这句话从刘备的盟友——东吴将领吴范口中说出,足以证明刘备个人出众的隐藏能力。

不仅刘璋没觉得威胁,张鲁也不觉得刘备能做出什么。

刘备入蜀以后,曾与张鲁短暂的结盟。

这件事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张鲁的态度和刘备两次派遣使臣入汉中,都能可见一斑。

不难推测,刘备想要益州,张鲁也想要分上一杯羹。

那么证据在哪呢?不妨看一下彭羕和李恢两人的传记。

刘备任用这两个人值得深思,因为此二人虽是蜀中名士,但都被刘璋处罚过。

更倒霉的是彭羕,这个狂士因为被刘璋处以髡钳之刑(剃掉头发,带上铁项圈流放)。

据《三国志李恢传》记载,李恢早早的看出刘璋必败,于是他率先一步提前投降了刘备:“先主嘉之,从至雒城,遣恢至汉中交好,超遂从命。

”这时候彭羕也来了,而且他是在法正、的推荐下才去见刘备的。

据《三国志彭羕传》记载:“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

”彭羕奉命出使(张鲁),而结果很让刘备满意。

马超叛逃——张鲁痛失一臂 从上面的记载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明彭羕出使了汉中,但是从当时局势来看,彭羕也没有别地方给他去了。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马超与彭羕的关系。

这两人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好的。

马超在刘备手下郁郁不得志之时,曾去找彭羕喝酒。

在酒席上,彭羕这个狂士又开始出言不逊了,他大骂刘备“老革荒悖,可复道邪!”暂且不谈马超后来出卖了彭羕这件事,先来看一下马超彭羕两人的关系是怎么来的? 联合李恢的出使来看,张鲁和刘备应该达成了一个友好的联盟。

于是刘备便给彭羕安排了一个任务——去挖马超的墙角。

马超本传中也提到过,刘备攻打成都的时候,马超“密书请降”。

为什么要密书呢?因为马超此时还在张鲁麾下,而他此举是背着后者的。

裴松之注引《典略》记载:“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

”马超来到刘备麾下,一路上还要绕路,可谓是波折不断。

马超麾下有一员骁将庞德,是跟张鲁一同投奔曹操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庞德之兄后来亦是在蜀中做官。

那么马超从张鲁麾下脱离,必然是情急之下发生的,所以马超只带走了一部分人马。

不难推测,马超离去之时,还对张鲁的大本营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甚至他有可能是意图谋逆张鲁,失败不得已逃亡刘备麾下的。

这样一来,便不难解释,张鲁这样好脾气的人,却要亲手杀了马超之子马秋。

五斗米教——自此绝迹汉中 刘备策反马超这件事,确实做得不地道。

不久之后,刘备就借用马超的威名,令刘璋不得已献城投降。

不过经此一事,马超反骨仔的性格,也让刘备日后不敢重用于他。

就在刘备进军蜀地之时,张鲁还对刘备做了一次试探。

据《三国志霍峻传》记载:“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

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帛乃退去。

”这就是刘备的本性——大家结盟可以,拿好处不行。

张松听说了刘备此举之后,更是气的不行。

按照笔者观点,刘备最后一次得罪张鲁,其实应该是在五斗米教的问题上。

张鲁在汉中之地实行的政策,五斗米教的发展和传播便是张鲁最在意的地方。

但奇怪的是,张鲁去了一趟巴西之后,便迅速下定了决心,将汉中之地送给了曹操。

此时的巴西太守,是张飞。

但是张鲁五斗米教的根基,除了汉中以外,便是阆中了,这里是他早年传教的地方。

但张鲁去了一趟巴西之后,便迅速地改变主意,还将刘备大骂了一顿。

不难推测,五斗米教的根基在巴西附近遭到了严重打压。

刘备是一代枭雄,他也不可能允许这样一支自己掌控不了的力量,继续活跃在益州。

刘备此举,无疑让张鲁看透了他的为人。

所以张鲁宁愿把汉中之地送给曹操,同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协助曹操将汉中之地的百都迁往了中原地区。

刘备费尽心机打下了汉中,也不过是一个空壳子罢了。

而张鲁最重视的五斗米教,也顺利传进了中原地区。

后来张鲁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可谓是诸侯中最好的结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说文人穷?古时候文人真的穷吗?

很多大名鼎鼎的文人都是穷死的,比如:、、、唐伯虎、…… 可以说在古代文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 那么古代的那些文人们生活过的怎么样呢,是否真的是文人固穷呢? 《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滕文公下》也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也。 君子仗义疏财,接济同乡可以说是一种作为,也是 一种追求。大多数文人认为节操的重要性要比财帛更动人心。 所以有的时候穷,应该是自找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学而优则仕”。只要考中秀才,就能领到属于自己的廪粮,还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所以所谓的文人之穷,首节在于是否成官。 否则类比现在想一想,我们出趟门的消费,路费,食宿等等,就十分昂贵,在古代,进京赶考都是以年算的,若是无财又不中,单这一趟就足够瞧了。 所以这又衍生出来另一种风气。用杜甫举例: 从开元十九年到开元二十九年年轻气盛的杜甫在首都长安过了十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生活。 在当时,文人结交贵友也是一种出路,就好比现在有个富二代的朋友一般,是没有什么钱,可是却不需要自己花钱,当然,这样一方面需要有才,也得需要钻营才行。 当然杜甫本身属于官二代不提,只是举例有此一说而已。 若如此说来,其实大部分文人并不富裕,但是一旦有些才干,总还是会让生活变得不错的,但是事实也不一定如此。 最重要的就是文人大多不善于理财。像是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徐渭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最后清贫而亡。 总之文人不管混的如何,其实终归大部分算不得家境殷实,哪怕有,也多数放浪完了——除非做官。 随机文章明朝最短命状元!苦读20年金榜题名20天后因一句话亡现在中国有喷火塔克吗,中国需要喷火坦克吗(功能被取代/缺点众多)巴西亚马逊外星人事件,外国游客意外拍到外星人/真实外星人图片切尔诺贝利巨鼠,因为核辐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凶残的吃人千万不能唤醒前世记忆,大脑陡然接收前世记忆可是会变精神病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缅战争中,为什么清朝打不赢一个小小的缅甸

,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时期,清朝国力达到了鼎盛。凭借强大的国力,发动了多次战争,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骜不驯的准噶尔部都给扫平了。不过虽然大清国强盛一时,但在征伐缅甸的战争中,清政府败的一塌糊涂,打了四次都没打赢。那么强盛的大清国为何收拾不了一个小小的缅甸?第一,虽然大清国非常强盛,但缅甸也不弱。缅甸是东南亚的强国,人口众多,国力强盛,连当时的暹罗(泰国)、老挝都被他吞并了。如果不是清政府出兵攻打缅甸,很可能缅甸会统一东南亚。当时缅甸不仅拥有数十万勇敢善战的土兵,还有一支由五千多名滑膛枪手组成的西方国家雇佣兵,火器装备水平远远高于清军,所以清军在战争中吃了不小的亏。 第二,缅甸地形崎岖复杂,气候炎热潮湿,让远道而来的清军非常不适应,因为和热带疾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还要高。以当时的条件来讲,缅甸的湿热环境和热带疾病绝对是清军的大敌。现代化装备的远征军穿过缅北丛林都损失惨重,不要说拿着长矛的清军。而缅甸人就不同了,缅甸军队熟悉地形,适应环境,在丛林中和清军周旋,不断消耗清军。清军一撤他们就出来了,清军一来他们又转移了,把清军拖得疲惫不堪。清政府没办法,所以不得不放弃战争,退出了缅甸。 第三,清朝虽然对缅甸的入侵非常愤怒,多次出兵攻打缅甸,但清朝根本没把缅甸这个蛮夷放在眼里。清军每次出动的军队不过数万,远不像征讨准噶尔那样倾巢出动。即使如此,前线的清军仍然没把缅甸当回事,经常还没有做好准备就轻敌冒进,结果遭到了缅甸军队的埋伏。缅甸为了对付清军采取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把轻敌冒进的清军打的溃不成军。由于清军远道而来,又不熟悉地形,所以在双方的拉锯战中,清军被拖得筋疲力尽,特别是后勤压力不堪重负,因此清政府决定停止这场没有胜算的战争。清缅战争打了将近五年,耗费了上千万两白银,清政府和缅甸都没有占多大的便宜。所以,最终双方各让一步,匆匆结束了这场战争。 随机文章夏朝孔甲的历史资料重庆云阳龙缸天坑,被誉为天下第一缸(深达326米)美丽的北极光之谜,解读北极光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有一天火星撞地球,两者都将毁灭(可能性为0)中国突破20倍音速导弹,6806米/秒1小时绕地球一圈(无法证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