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他出身大地主家庭是“富二代” 为什么砸锅卖铁支持洪秀全起义呢

时间:2025-02-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还不知道:胡以晃为什么要支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1851年1月11日,适逢洪秀全38岁生日。

洪秀全率领1万余人聚集在广西金田犀牛岭,誓师起义,向宣战,揭开了运动的序幕。

参加金田起义的8位首领人物,被称为“首义八王”,他们分别是洪秀全、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胡以晃。

在首义八王中,大多数人都穷得叮当响,连老婆都讨不起。

只有胡以晃是一个例外,他出身大地主家庭,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富二代”。

胡以晃,广西平南罗文村人,生于1812年。

胡以晃祖上是江西临江府人,通过做官、经商发了财,后来迁徙到广西,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胡以晃的父亲叫胡琛,通过各种手段占有了横跨平南、藤县和金秀瑶山3个县的广袤土地,建造了几座富丽堂皇的房子,阔绰得不像话。

胡以晃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日子过得很酸爽。

可是,他10岁那年,父亲病逝了。

兄弟三人继承了家产后,坐吃山空,胡作非为,将一份偌大的家产败得了。

随后,干脆分家,各过各的日子。

胡以晃离开罗文村,搬到山人村自己修建了房子居住。

胡以晃自小就不爱读书,他也不是读书的材料,索性学习起武艺来,还进过武学,考中了武。

只是后来到省里参加乡试时,在考弓箭中用力过猛,导致硬弓折断,手臂扭伤,遗憾地与武举人擦肩而过。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穷人有穷人的难处,富人有富人的短板。

胡以晃虽然家境殷实,但当年父亲结了一卓的仇人,经常欺负他。

一次,胡以晃骑马经过卓家门口。

卓家人拦住他,喝骂他,要他下马。

胡以晃当然不干。

于是,卓家人一起上来,将胡以晃拉下马来,推到牛圈里,枷住颈脖,用镰刀剃了半边头发,再加上一顿毒打,才把他放走。

卓家是当地一霸,与官府关系很好。

胡以晃惹不起他们,只好忍气吞声,等待复仇的时机。

后来,胡以晃结识了洪秀全,加入了。

洪秀全等人筹划金田起义时,缺少经费,胡以晃便将家里所有田产变卖了,捐献给起义军。

他自己也加入了起义军,成为首义八王之一,后被封为豫王。

胡以晃作为武秀才出身,行军打仗还真有一套。

1853年,胡以晃率部在安徽作战,并包围了重镇庐州(今合肥市)。

守卫庐州的是湘军悍将江忠源。

江忠源募集1000多楚勇与太平军作战。

他最威名显赫的一战,是在广西全州城东北10里的蓑衣渡与太平军名将冯云山激战两天连夜,最后将冯云山击毙。

胡以晃,采取“”的办法,多次击败前来救援的清军。

接着,又使用挖地道、埋火药的办法,强行炸开了一段城墙。

胡以晃率部攻进庐州。

江忠源在激战中身中七处创伤,被迫跳水自杀,时年42岁。

胡以晃为冯云山报了一箭之仇。

1855年,石达开在湖口与的湘军进行激战,胡以晃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这是一场的战斗,太平军烧毁了湘军战船100余艘,俘获了曾国藩的坐船,曾国藩跳水才得以幸免。

战后,曾国藩,一度要投水自杀。

1856年初,胡以晃转战于江西临江、袁州、萍乡一带时,因病去世,年仅40岁。

有人认为胡以晃死于的内讧,这是不确的。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诸王列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大宋朝的“文曲星”和“武曲星”都是哪位?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如果光绪帝王不死继续执政是否可以解救大清朝

如果重新执政,这个问题很难说。历史学家面对的是历史事实,解释这些事实。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历史学家很难回答。当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是从灭亡来讲。可以说,在甲午战争、以后,清朝的灭亡不可避免。甲午战争以后,亚洲这么个大的国家——中国,竟然被日本打败了,力图自强的也垮台了。清朝的腐败、顽固,不能适应世界的形势,这一点是非常明显。当年,甲午战争以后的民心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当时的人对日本的侵略非常愤慨,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十分不满,反对清朝的投降、卖国,要求变法,这样就会有戊戌变法。可是戊戌变法的机会也错过了,又被以为代表的守旧派扑灭。 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所以完全暴露了清朝政府的不可救药。慈禧亲政以后也打不过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外国人撤退,她又回到北京,重新坐上最高的位置,也搞新政,本身虽然也做了些改革,开工厂、练新军。但是当时革命浪潮已经起来了,广大人民参加革命运动。孙中山刚开始搞革命的时候没几个人跟他,因为当时人们都寄希望于清朝政府,希望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还能够挽救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到了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爱国的、反政府的民心已经如大潮汹涌,不可阻挡。无法挽救这种形势,任何个人,包括光绪,也不能改变这种趋势了。 清政府搞的新政效果恰恰相反,比如训练新军,到辛亥革命的时候,就是新军出来造反,武装起义;新政派了很多留学生到日本去留学,这些留学生都变成了革命党,结成同盟会;新政培养了很多资本家,资本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也反对清朝。所以清政府已。新政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条件,历史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了。 假如光绪在1908年没有被毒死,也能执政。但他这个人比较懦弱,不像和,有气魄有能力。他身边也没有明治那样得力的大臣,他没有那一帮人。改革需要群体,当时改革的群体还没有形成。明治手下有、大久保利通、,以及一大批改革派。 没有这些改革派,只有光绪一个人有什么用?日本当时的政治环境,全国一心一意要富国强兵。中国当时的环境,不可能出现一个推行全国改革的领袖。实现改革,不是改革者个人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改革条件成熟,改革要求很迫切,改革的环境形成以后,才会产生一批干练的改革派和一个成功的改革领袖。 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这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事情,是改革的环境、改革的气氛、改革的社会条件,这样才能有成功的改革。 当时中国的旧传统太深厚,不像日本,改革条件还没成熟,光绪个人即使能力很高,也不行;能力再强,也不行。如果冲不破传统的阻碍,改革是成功不了的。指望清朝,中国不可能富强。如果光绪不死会怎么样,当然复杂的局面不好说,但是前途怎么样,是可以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