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会落得如此地步,且看被誉为秦国“屠夫”和“不败将军”的白起,是如何走下神坛的?秦国历史上有两次杀人最多的记录,第一次就是和,这两场战役的将领都是白起,一共死了六十四万人,用屠夫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根据《·白起列传》记载:“白起者,郿人也。
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网络配图 白起是郿(méi)人(今天陕西眉县人),他善于用兵,在秦昭王时期是个干大事的人。
在公元前294年秦昭王十三年,白起被昭王封为左庶长,率领秦军攻打韩国的新城。
在《史记》当中,白起一出场就是左庶长,左庶长相当于内阁总理大臣,这种爵位在当时已经不低了,差不多和丞相。
白起的出现其实就是秦国东进兼并诸侯国战争的开始。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政治格局,公元前294白起在这一年出场。
齐湣王在这年联合宋国一起攻打曾经的盟国魏国,在观津打败魏军。
另外,秦国攻打韩国,韩国曾经也是齐国的盟国。
公元前293年,升职后的白起已经是左更,他率领军队在伊阙攻击韩国和魏国,这一战他杀了二十四万人,并俘虏了魏国将领公孙喜,攻克了魏国五座城池。
白起渡过黄河继续进攻韩国,夺取了大片土地,韩国差不多割地两百公里。
公元前292年,秦军白起又升了官,继续进攻魏国夺取了魏国六十一座城池。
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本来有一个国家可以与秦国抗衡,这个国家就是齐国。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称“西方大帝”,特别邀请齐国的君主齐湣王称“东方大帝”,齐国与秦国联盟。
但是遭到了一个叫苏代的说客反对,齐国改为连赵抗秦。
公元前287年,齐、赵、燕、韩、魏五国联军同时发起对秦国的进攻,秦昭王废除帝号,割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齐国的糊涂君主齐湣王灭掉了宋国。
齐国灭掉宋国以后,齐国在历史上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但是燕国为了复仇,在公元前284年,秘密联合除楚国以外的几个国家,在大将的率领下向齐国进攻。
齐国也差一点被灭国,只剩下两个城池,直到死了以后,新继位的国王把乐毅撤职以后,齐国的用火牛阵把燕军打得,几天时间就把燕军赶出了齐国。
齐国虽然保住了自己的国土,但是军事力量被削弱,从此无法单独与秦国抗衡。
所以,没有了对手制衡秦国,秦国肆无忌惮。
在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拜为相以后,实行“”的策略,首先收拾的国家是魏国和韩国。
因为魏国,在公元前275年与秦国求和,所以秦国就进攻韩国。
在公元前264年,武安君白起率兵攻打韩国,攻下了韩国九座城,并杀了五万人。
两年以后,白起继续进攻韩国,并攻占了韩国野王城。
秦国占领这座城以后,上党郡与韩国就失去了联系,上党的守将怕秦国继续进攻,又怕韩国不派兵来救援。
因为上党与赵国接壤,所以上党郡的守城官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以此牵制秦国。
赵王经不住诱惑,于是接受这块烫手的山芋。
网络配图 秦国肯定不允许到嘴边的肥肉被别人白白拿去,所以两国大战一触即发。
根据《史记》记载:“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
”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进攻韩国,夺取了上党郡。
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屯兵,以此接应上党逃难而来的百姓。
守城的将领就是的,这位的谋略家让秦国非常头疼。
所以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就把廉颇撤职了,换成了的。
秦昭王听说赵括当了主帅,高兴的快疯了,于是秘密地把王龁换成了“不败将军”白起。
白起堪称杀人狂魔,各大诸侯都很忌惮他,如果赵括知道是白起,可能引起恐惧,估计不会出战。
所以,秦昭王没有向军中通报白起做统帅的消息,而是暗地里任命白起为上将军。
赵括自认为满腹经纶,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发兵进攻秦国。
战争一开始就被秦军两万五千人切断了退路,赵括的军队被。
为了增援军队,秦国动员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丁,防止赵国增援部队。
赵军被围困以后与中央失去了联系,赵军被困四十六天,由于粮草供应不上,最初是杀马充饥,结果实在没吃的只有杀人充饥,饥饿的赵军不得不突围。
赵军编成四队轮番向秦军突围,四五次都冲不出去,那种绝望可想而知了。
主将赵括不得不选取精锐部队亲自上阵,结果被乱箭射死。
赵括死后,赵军还有四十万人,估计太饿了,几乎没有了战斗力。
所以这些人全部投降,这些人差不多饿得拿兵器都没有力气了。
士兵都成这样了,白起为什么要杀了这些人呢? 根据《史记》记载: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
” 赵军虽然现在没有威胁,但是白起认为,秦军曾经夺取上党的时候,上党的百姓没有归顺秦国而投靠了赵国。
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杀了他们,肯定会出乱子。
所以白起用一些欺骗的伎俩,估计是说我们给你们吃的,听从指挥。
他们把这些饥饿交迫的赵国士兵引到长平关的一个深谷之中。
赵国士兵以为有吃的了,可以好好的睡一觉,结果秦军从山谷的上面,抛下土石把四十万投降的赵军全部活埋,最后只留了二百四十人放回了赵国。
放他们回去也许就是警示赵国和其它诸侯国,若以后再抵抗,就是这种下场。
这件事,让赵国全国震惊,这也让赵国,所以秦国未能攻下赵国。
网络配图 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估计永远也想不到,为了填饱肚子,自己会在这个峡谷长眠不醒。
白起也因为这一次战役以后,假借有病不再带兵打仗,可能是内心发现,所以他开始反对秦王再进攻赵国。
因为,秦王没有采纳白起的意见,进攻赵国的时候接连吃了败仗,所以秦王对他怀恨在心,决定对白起强行起用。
但是白起还是没有去赴任,无论秦王怎么说都称有病。
恼羞成怒的秦昭王只好把白起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
秦王因为战争节节失利,因为白起不为国效力,使秦国损兵折将,所以想发泄一下此时的心情。
于是秦昭王与范雎以及群臣在朝堂议论说,白起被迁出咸阳,看他的样子流露出不满,肯定对不服气,对本王有怨言。
于是,秦王派人赐了一把剑给手下的人,让他把剑赐给白起。
由于白起有病,所以走得慢,派遣的人追上了白起,直接把剑扔给了他,让他自杀。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有用的时候就是爷,没用的时候就是。
白起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鞠躬尽瘁,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但是在历代的政治家都没有引以为戒。
白起在自刎的时候,想起了自己在长平之战中被他坑杀的四十万赵国士兵,除了悔恨还能怎样,就算自己死也无法唤醒被坑杀的四十万亡灵。
所以,白起一声长叹,拿起剑向自己的脖子痛快的来了一刀,自刎而死。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古代的国君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的恶魔。
哪怕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或者父亲,都可以不择手段的杀害。
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可以不念旧情,这样的国家还值得多少人为他们卖命。
在秦国的历史上,不止一次两次出现这种情况。
为了争权夺利,政治家们愿意重蹈覆辙,这也是历史让我们匪夷所思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从原本的一个商人混迹到文信侯,用现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草根大翻身变土豪啊。
但是很多人只看到吕不韦节节高升的结果,但是却不知道他一生经历的故事。
乱世英雄吕不韦的故事 吕不韦是个非常有头脑的人,虽然经商也赚到一些钱,但是这还是不能满足他的野心,所以他开始盘算着更大的计划,那就是走上仕途。
恰好他当时就在邯郸做生意,而秦国的皇子异人当时就在邯郸做赵国的人质,所以他决定把赌注压在异人身上,赌一把! 瞄准了异人这个高枝,吕不韦就开始接近他,在吕不韦和异人之间还有一段非常让人的事情。
为了讨异人欢心,吕不韦曾不惜把自己的爱妾献给异人,看得出吕不韦还是蛮拼的。
吕不韦献妻的事情还引发了一起“惨案”,那就是的生世之谜,话说赵姬本来就是吕不韦的老婆,之后却跟异人了,东西可以赠送,这赠送个老婆说不定还带了个孩子呢,这么大的绿帽子带着应该非常不舒服吧。
难怪后人看了也觉得可笑,关于秦始皇的身世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吕不韦制造了很多迷,一个就是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就连他本身也是个谜,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最后却饮鸩自杀,确实也难以让人理解,可能是秦始皇的帝王风范太过逼人,所以就连吕不韦也扛不住,最终自杀而死。
吕不韦的传奇不仅仅是在他传奇的一生,而且他还是很多成语典故的主角,下面分享一些关于吕不韦的成语典故。
关于吕不韦的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卫国的商人吕不韦,他到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于是秦庄襄王登基后便封吕不韦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门客,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
吕不韦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让这些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各种见解写成文字,并把它们汇集起来,编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书,内有天文地理、见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的内容。
全书有一百六十篇文章,分成二老一辈六卷,共二老一辈多万字,在当时稳得上是一问巨着。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不韦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各方人士有谁能在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一千金。
”谁不知道吕不韦是秦国了有权势的人,谁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呀!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我们还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小编点评:现代的很多成语都是有典故的,而一字千金典故的主角就是吕不韦,能在典故中出现并被后人传承就足以证明他的价值。
而且吕不韦所着的《吕氏春秋》也引起很大的反响,可见吕不韦不仅有政治头脑还非常有文学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