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李善长深受明太祖朱元璋信任,最后还是被处死

时间:2025-02-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一个新政权建立后,在巩固政权上,新的往往对那些曾有过功勋的大臣开始有所忌惮。

这种情况下那些原来有功的大臣如果不谨慎行事,仗着以前为皇帝建立的功劳自高自大,往往容易惹来杀身之祸。

李善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他在建立政权后受到重用,被其封为公。

他之所以这么受皇帝重用跟他在朱元璋起义时给予了其很大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他这个人不仅有才学还擅长兵法谋略,起义军南下途中,他主动迎接拜见。

因为这时起义军首领正求贤若渴,便向其请教该如何谋定下一步。

他劝其善于用人,不滥杀无辜。

起义军首领听从了其建议,还将其留在身边做幕府的掌书记。

朱元璋征战期间他不仅献计献策还把后勤工作做得很好,正因为有了其帮助朱元璋才迅速拓展势力,建立政权后将其封为韩国公。

后来朱元璋还将下嫁给他的儿子,有了皇帝的特别照顾,李家的地位也迅速上升。

一般这样的功臣在有了权势之后往往就变得嚣张跋扈,加上他又受到朱元璋的器重,他在朝中的势力也由此发展壮大起来。

案爆发后,本来应该受到牵连的李善长因为其和皇帝的关系没有受到影响。

五年后,其弟李存义被告发是叛乱一党,朱元璋还是没有对他怎么样,只是将其弟发配去了崇明。

不过纵使朱元璋对其一再忍让,他不但没有收敛还越发自高自大。

朱元璋生病了一个月没上朝,他仗着和朱元璋的关系没去问候,其他官员对这件事有所议论,朱元璋也感到不是滋味。

后来李善长修建房子不找农夫却向借了300士兵,这成为了他谋反的证据。

但300士兵谋反也只是个幌子,皇帝要杀他总得找个合适的理由。

他之所以被杀不是因为皇帝担心他位高权重,说到底还是他自己造成的。

因为其一个亲戚因罪被发配边疆,他就向皇帝求情。

皇帝派人彻查此案却逼问出了其弟和叛党之间相互勾结的事,其弟被捕之后将李善长也供了出来。

李善长在之前就知道了其通敌之事,只是没有参与其中。

但因为他明知却没有及时告发,因此他便被朱元璋以谋反罪顺带处死了。

从这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威胁其政权稳定的人一概不放过,即使是和他关系很密切的大臣。

只要和谋反沾边,他都会予以严惩。

虽然看似是李善长自己让朱元璋有了处死他的理由,但他在受到皇帝重用后的一些行为也超出了皇帝的忍耐限度,因此他被处死也是咎由自取。

朱元璋对于这样一位曾帮助其建立政权的大臣都不手软,对于其他大臣自然就更加没有顾虑了。

作为开国皇帝,他为了巩固政权,清除这些可能的隐患也情有可原。

相比一些朝代的皇帝因宠信宦官而致使朝中动荡,百姓民不聊生,朱元璋在治政上显然能力更高一筹。

像李善长这种在朱元璋起义时给予了其很大帮助的人,因为获得权势之后嚣张跋扈,皇帝将其满门抄斩也情有可原。

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如果李善长没有参与胡惟庸案,那么他可能也不会被朱元璋抓住把柄。

由此来看朱元璋对于他还是予以很大的容忍的。

相比之下那些的开国功臣很多都没有主动违抗朱元璋,却同样被朱元璋以各种罪名处死,这体现出了其残酷的一面。

作为一个以杀戮开国功臣闻名的帝王,他这样的做法也符合他的特点。

实际上因为清除了这些权势较大的大臣,明朝的政权才得以一直维持了那么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诗词背后的另类大才女:北宋赌神李清照

赌神:我们常常说五毒俱全:骗、赌、帮、烟、娼,那可都是连男人沾了都没好果子吃的事,可李清照偏偏沾上了一样厉害的——赌。而且她对赌博可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到了执迷不悔的地步。我们看那些迷恋赌博的人,常常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赌得家破人亡,几乎没几个不后悔的人。可李清照赌博赌了一辈子,还真没后悔过,为啥呢?一个字——赢。输钱的号天哭地的后悔,赢钱了谁还后悔呢? 您见过赌博赌了一辈子从来不输的人吗?没见过吧。据我所知,这样的人,除了李清照,还真没第二个。一个赌博从来不输,老赢钱的人,怎么会后悔呢?当然不会。您不相?不信也得信!这些可都是李清照她自己白纸黑字写下来,留传到今天的,证据确凿。李清照写过一篇《打马图序》,“打马”就是一种赌博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一开篇就教训人说:你们赌博为啥就不能像我一样精通呢?其实赌博没什么窍门,找到抢先的办法就行了,所以只有专心致志地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也。 要说这样的教训也没啥特别,谁不知道赌博要专心致志啊?不专心要输钱的呀!有的人干别的不见得专心致志,一到赌桌上那可是废寝忘食,忘我投入,赢了的还想趁着手气再多赢点儿,输的人想捞回来!这一点,跟李清照倒有点儿相似。这不,李清照接着就得意洋洋地宣称: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说得很明白啊:我这人没啥别的嗜好,就是天性喜欢赌博。凡是赌博,我就沉迷其中,一到赌桌上就饭也忘了吃,觉也忘了睡,不分白天晚上地赌。而且,我赌了一辈子,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赌,不论赌多赌少,从来就没输过,赢的钱哗啦哗啦争着往我腰包里赶,挡都挡不住啊。嘿,神了!李清照要是活到今天这把年纪,赌神还轮得到?门儿都没有!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那个时候到底流行什么赌博?李清照又最精通哪种赌博呢? 其实,宋代的赌博跟今天也差不太远。比如说,有钱人可以玩*。宋代有一种体育游戏叫蹴鞠,规则大约就类似于今天的足球。大家如果看过《传》,一定还记得里面有个小人,就是因为踢球踢得好,巴结上了当时的,一步登天成了炙手可热的权贵。高太尉的儿子看上的老婆,硬是逼得好汉林冲家破人亡,不得已上了梁山泊落草为寇。今天*的人那可也是一掷千金,动辄上百万啊。看看世界杯的时候那些人的疯狂,真以为是为足球疯狂啊?我敢说,有一半是为钱疯狂! 当然,除了常见的这几种,赌博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斗鸡啊,斗蛐蛐儿啊,等等等等。李清照在她的文章中列了二十多种赌博游戏方式,不过在这二十几种五花八门的赌博中,有的她嫌太鄙俗;有的嫌只凭运气,显示不出智慧;有的嫌太难,会玩的人太少,她根本就找不到对手——整个一赌博界的“东方不败”。那李清照喜欢什么赌博呢?据她自己说,是“打马”。打马具体是个什么玩意儿,现在已经失传,我们没办法知道了。不过据说有人考证出来,打马就是今天麻将的前身,看来,打通宵麻将,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 最神的还不是这个。北宋灭亡后,为了躲避金兵的围攻,李清照跟着的皇帝、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就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北宋的两个皇帝被俘虏了,北宋朝廷灭亡了,丈夫死了,前半生千辛万苦积累的一些家产也在逃难中几乎都丢光了,她还念念不忘赌博的事儿。人家说三天不练手生,她是三天不赌手痒啊。所以从逃难的船上一下来,刚刚租了临时的房子安顿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赌具找出来,赌一把再说!这种赌瘾,抽鸦片也不过如此了吧? 有人说李清照是个赌棍,还真不是冤枉她,如果嫌赌棍这两个字不大雅观,可以换个词,就像《古今女史》所说的那样,称她为“博家之祖”——赌博的祖师爷。这顶高帽子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戴的,赌棍不雅,那就再赠她一个当之无愧的外号——赌神!她可不是说过这么一句话:“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也。”原来李清照写这篇《打马图序》,除了得意洋洋、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精通赌博,她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千万年后的后辈子孙都知道,“命辞打马”这种赌博游戏,就是我李清照开创的啊。“博家之祖”,非我莫属,谁都别来抢啊! 当然,要声明一点,爱赌博也不是李清照一个人的错,人家宋朝连皇帝都好这个。难怪那个时代人口虽然没这么多,参加赌博的人比例不见得少。民间甚至传说宋代开国皇帝跟道士陈抟赌博,输掉了整个华山!还有更绝的,受宋朝赌博风气的影响,北方各民族也都盛行赌博,例如辽国的皇帝甚至在朝堂上公然扔骰子比大小,看大臣们谁可以升官,结果还真有人扔了个最大点,立马升了个宰相的官!好赌到了这种程度,难怪宋朝要亡国,也难怪辽国灭亡比宋朝还要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凉建立者武昭王李暠介绍 李暠家训的内容

,西凉政权的建立者,谥号武昭王,又叫兴圣,在位18年。他、有志向,很早就被人发现并推荐为官。最初为后凉效力,他的才能很快就在政治上得以表现,不久后又被人推荐为敦煌太守。在后凉势力衰退之时,后凉多郡开始反抗段业,经过六郡联手,摆脱后凉,李暠被众人拥护建立西凉。 李暠像 武昭王李暠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建立西凉后,政治上善用贤者,经济上重视务农,制度上执法宽简,赏罚分明。他放宽制度,鼓励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并给他们田地让他们自给自足,给他们特殊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这项政策实施后,很快就吸引了上万户居民返回敦煌。为了统一河西地区,李暠派宋繇四处征战,并多次取得成功。不久,在李暠的治理下,敦煌就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在那样一个纷争四起的年代,有这样一个为百姓着想的明君,真是人民的福气。 李暠在文化方面重视弘扬文化,因而制订了许多措施来宣扬这些汉族思想。不仅如此,他还建立县学、州学等,招收热爱汉文化的学生,使得他统治境内一时学风四起。他又爱惜人才,只要是人才到西凉,他都重用并加官进爵,于是中原的有志之士纷纷前来投靠于他,当时的西凉得敦煌成为文人名流的聚集地。敦煌也成为西部的文化中心,李暠的文化举措为汉文化的发展做了杰出的贡献。 李暠是不是汉人 李暠(hào),生于351年,卒于417年,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以敦煌为都城,疆域甚广。李暠从小就好学,性格温和宽厚,不仅通读,还好读孙吴的兵书,在武术方面也有造诣,一直被夸赞拥有英姿飒爽、的风采。 李暠画像 据说李暠是西汉名将的十六世孙,而李广是纯正的汉人,因此李暠也是汉人。李暠的家族历代都是名门将族,祖上很多都在各朝为官,父亲李昶学识广博,因而小有名气,只可惜英年早逝,李暠还在腹中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397年,段业建立北凉政权,任李暠为效谷县令。在敦煌太守死后,李暠被众人推荐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不久,得到段业的重用,段业也给他很高的职位。 李暠在担任敦煌太守时,因为有能力又有学识,得到不少拥护者,而此时的段业昏庸懦弱,就有不少人站出来希望李暠能建国,劝告他不值得在段业手下卑躬屈膝。公元400年,晋昌太守唐瑶向敦煌、酒泉等六郡发檄文,共同反北凉,并推荐李暠为大将军。最终,李暠在众人的拥护下建立西凉政权。 李暠在位期间,向后秦纳贡,被封为高昌侯,还多次亲自率兵攻打北凉,并多次取得胜利。后迁都酒泉,在当地大力发展农业,使得境内的百居乐业,一片祥和。417年,李暠因病去世,享年67岁。 李暠家训 武昭王李暠,西凉太祖,自称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代,将李暠视为祖先。李暠从小就热爱文学,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肯定会教书授课或者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只可惜,生逢乱世的他不得不走上政治舞台。建立西凉后,在李暠的领导下,敦煌上下形成一股学风,弘扬汉族文化,学习汉族思想在西凉境内盛行。在这段时间,李暠写《诫子书》来宣传李家的家训,在当地广为流传。 李暠浮雕 这篇文章语重心长,句句箴言,表达了自己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希望自己离世后子女可以严格按照李暠家训行事。其中有“动念宽恕,审而后举”,意思是要懂得宽恕他人,在制定举措时要先分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远佞谀,近忠正”意思是让儿子亲近忠心正直之人,远离阿谀奉承的小人;“刑法所应,和颜任理,慎勿以情轻加声色”意思是要用法来处理事务,判断事务有有理有据,不可根据自己情绪和喜好来断定;“富贵而不骄者至难也,念此贯心,勿忘须臾”意思是富贵后做到不骄傲确实比较难,但一定要时刻将这点记在心上,时刻提醒自己。 李暠写下这些家训,可谓,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教育他的后代,还给后人留下一笔值得珍藏的财富。可惜在李暠死后,其子继位后,并没有遵守这些家训,而是,不听贤臣进谏,独断专行,使得百姓。在位才三年就遭到敌军偷袭,后不幸战死蓼泉。 李暠述志赋 《述志赋》出自《》,是西凉政权建立者李暠的作品。李暠自幼好学,本想做一位步入仕途、潜心专研的学者,可是事与愿违,所处的环境处处,百姓民不聊生。不得已才步入官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伸张正义,给百姓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 李暠画像 李暠满腹经纶,热爱文学,在十六国时期是著名的文学家。据史料记载他所著的有《槐树赋》,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槐树在西北难以种植的事实,有感而发,感叹自己身处这荒凉偏远之地,不是自己施展才能的好地方;还有《大酒容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自己恬淡豁达的胸怀;还有《靖恭堂颂》、诗赋数十篇,以及为前妻写的诛文。可惜的是,流传下来的只有《述志赋》,其他的佳作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没被保存下来。 李暠的《述志赋》是在南凉君主进攻西凉时所著。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李暠抒发的是自己身为文人的志向,而不是一个君主治国的志向。李暠胸怀大志,可惜生不逢时,看尽世间沧桑,面对国家分裂,内心无比煎熬。于是李暠多次上书东廷,视东晋王为正统,表达自己对恢复晋室的信心。《述志赋》中他的志向是不图世间荣华,只求清净高洁,隐居深山。而另一种情感就是表示自己愿在东晋的领导下实现自己大统一的抱负和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