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北伐为什么诸葛瞻要反对?

时间:2025-02-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去世之后,继承诸葛亮遗志北伐为什么要反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263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统率前往绵竹阻截的邓艾。

当败局已定时,诸葛瞻仰天长叹“吾内不能除,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复江油,吾有三罪!”言毕,诸葛瞻冲入敌阵以身殉国,终年37岁。

诸葛瞻认为蜀汉之所以走到这个地步,和他不能除掉黄皓、制衡姜维有很大关系。

诸葛瞻痛恨黄皓很好理解,而姜维秉承诸葛亮遗志,北伐中原,对蜀汉,那么诸葛瞻为何要归罪于姜维,两人到底有何矛盾? 一、一封弹劾姜维的奏表 公元262年,一封弹劾大将军姜维的奏表摆在了后主面前。

上表之人是担任蜀汉“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刚满一年的诸葛瞻,他的理由是姜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建议由右将军阎宇接替姜维大将军的职位,将姜维改任益州刺史,剥夺其兵权。

此事在蜀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因为诸葛瞻是诸葛亮的独子,而姜维则继承遗志。

按理说,二人应该志同道合,但现实却是水火不容。

更奇怪的是,诸葛瞻所言用阎宇替代姜维,则与宦官黄皓的意见出奇的一致。

此时的姜维刚刚在汉、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军沓中,正以图后计。

诸葛瞻弹劾自己的消息传来,让姜维大为震惊。

因为诸葛瞻虽然和姜维不和,但同黄皓也有矛盾,而现在两人在这点上达成一致,意味着蜀汉朝内已经到处充斥着不利于姜维的意见。

这种意见针对的是姜维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也就是北伐路线。

北伐,寄托着蜀汉政权“光复汉室”的希望,曾是蜀汉立国之初的既定国策,、诸葛亮一贯执行,蜀汉朝野全力为此效命。

那为何到蜀汉末期,反对北伐的声音却一浪高过一浪呢? 二、反对北伐的声音 诸葛瞻弹劾姜维只是把蜀汉朝野对路线的不满摆在了桌面上,其实这种不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从诸葛亮去世后就出现了。

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丞相府中爆发了激烈的内斗,、先后死去,最终由接替诸葛亮执政蜀汉。

蒋琬基本延续了诸葛亮的路线,曾让姜维多次率偏师北伐,但效果甚微。

238年,蒋琬计划沿汉水通过水路北伐曹魏,但计划却被刘禅否决,这是蜀汉首次明确反对北伐。

不久蒋琬病逝,其职位由接替。

费祎上任后,一改蒋琬继续北伐的方针,而是坐镇汉中,稳图后方。

此时,同费祎共录尚书事的姜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多次出兵陇西,费祎自然与姜维意见不合,并多方限制姜维,“与其兵不过万人。

” 253年,费祎被刺身亡,而先于费祎而亡,蜀汉朝内再无人能压制姜维。

从253年开始,到蜀汉灭亡,姜维共主持了六次大规模北伐,期间虽有狄道大捷,斩首数万,但也在段谷、汉、候和被邓艾多次击败,损失惨重。

姜维的连年征战,引起了蜀汉朝野的极大不满。

不仅在朝的文官抨击姜维穷兵黩武,甚至连、张翼等蜀军老资历将军都认为姜维做法不妥。

活跃于蜀汉后期的廖化就曾指责姜维“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并说他必将“兵不戢,必自焚”。

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之子,但他却对父亲倡导的北伐意义知之甚少。

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只有8岁,此后他一直生长在和平环境中,接触的都是反对北伐之人,听到的都是反对北伐之声,所以到他统事后,更是将朝野对姜维北伐路线的不满直接挑明了。

三、支持坚守的声音 与反对北伐相对应的是,支持坚守的声音越来越高。

从最高统治者刘禅来说,在诸葛亮去世后,他就不想继续大规模用兵了。

刘禅首先撤销了丞相一职,而且否决了蒋琬通过水路北伐的计划,其用意十分明显。

费祎是个聪明人,他十分了解刘禅的用意。

面对姜维多次出兵陇西的要求,费祎也曾劝当面导过姜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费祎的这番话很有代表性,也可以说是主张坚守的一份纲领。

他认为众臣才智相差丞相很远,丞相终其一生未能完成的目标,其他人又如何能办到?不如保国治民,发展内政,把目标交给后人去实现吧。

倘若现在心存侥幸,一意北伐,一旦失败,必将悔之无及。

事实正如费祎所言。

但他还有一点没有说到,就是以蜀汉的国力,再也经受不起大规模的用兵了。

诸葛亮时期之所以能够长时期动员全国北伐,是因为诸葛亮过人的才能可以确保政权高效的运转。

但即便在诸葛亮时期,蜀汉百姓也有吃不消的时候,史载“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

”所以停止战争,保国治民,当是重中之重。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益州本土士族的支持,益州大儒谯周攻击姜维的北伐路线,高唱保国治民言论。

他在《仇国论》中写道“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

” 但诸葛亮死后,蜀汉保国治民的效果并不好。

蒋琬、费祎在世时,蜀汉政治还算清明,但二人去世后,黄皓和陈祗,蜀汉朝政趋于腐败混乱,军队中甚至出现了“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的现象,而百姓更是“民皆菜色”,蜀汉已然无法继续维持北伐,只能被动坚守。

结语 从诸葛瞻和姜维的矛盾可以反映出蜀汉末期北伐和坚守两种路线之间的斗争,而这也是蜀汉国力的现实写照。

诸葛亮在世时,蜀汉政权可以高效运转,全国动员,北伐得以进行。

而诸葛亮死后,蜀汉国力全面下降,再也难堪姜维持续北伐路线的重担,于是各种势力反对北伐,支持坚守的呼声高涨,最终由诸葛瞻挑明。

两种路线矛盾的激化让曹魏看到了。

263年,魏元帝下《代蜀诏》,其中写到“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而姜维虐用其众,曾无废志。

往岁破败之后,犹复耕种沓中,刻剥众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

”在敌人曹魏看来,姜维持续的北伐确实极大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为曹魏提供了灭亡蜀汉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特洛伊之战结束之后海伦的结局如何 她死了吗

提到海伦,人们就会想到,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美女。然而,天生不安分的海伦却挑起了古代的一场战争,也就是特洛伊之战。那么,这场战争结束之后,海伦的结局如何?结果有点出乎意料! 在世界历史上,人们始终认为海伦是最美的。那么,海伦究竟有多美呢?有人认为,她的美无人超越,甚至说她是中第三代众神之王宙斯跟勒达所生的女儿。 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海伦出生在斯巴达国,父亲是国王廷达瑞俄斯。海伦长的实在是太漂亮了,导致求婚者络绎不绝,甚至经常打仗。 当时,就如同中国的春秋时期一样,有很多诸侯国,包括斯巴达、雅典等都是的诸侯国。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感觉谁都不能得罪,于是就听从了求婚者奥德修斯的建议,“通过掷戒指的方式决定谁能娶走海伦,并让所有求婚者起誓,他们对海伦的丈夫永不拿起武器攻击他,并且需要求援时全力帮助他。” 就这样,斯巴达嫁出了海伦。最后,爱琴海国王子墨涅拉奥斯娶到了海伦。待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死后,墨涅拉奥斯成为了斯巴达国王。 按照常理说,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就应该结束了,然而却是刚刚开始。 海伦的美貌,已经传遍了世界, 很多人想看看海伦的美貌。 当时,有一个名字叫做特洛伊的国家,地处交通要道,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属于地中海强国。国王让王子帕里斯去办事,恰巧经过斯巴达国,帕里斯便决定拜访下海伦。 这个时候,海伦已经是皇后了,绝对不能直接拜访皇后,所以就以拜访国王的名义,见到了海伦。看到海伦后,帕里斯王子发现海伦太美了,而海伦也发现帕里斯王子很有才气。当天晚上,斯巴达国王设下了晚宴,海伦和帕里斯王子的感情迅速升华,决定私奔。 就这样, 帕里斯王子带着海伦回到了特洛伊。虽然私奔成功,但是两人的这个举动给特洛伊带来了很大灾难。 海伦的丈夫---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得知海伦和特洛伊王子私奔,非常生气,便联合古希腊其他诸侯国出兵特洛伊!那时,特洛伊不但经济发达,军事也很发达,面对古希腊联军,特洛伊也使出了。以一国对多国,特洛伊足足坚持了10年。 到了第十年的时候,斯巴达等古希腊联军见强攻不行,开始用计谋了。一天,古希腊联军撤退,平时喧闹的战场变得寂静无声。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军回国了,他们跑到城外,却发现海滩上留下一只巨大的木马。 特洛伊人惊讶地围住木马,他们不知道这木马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要把它拉进城里,有人建议把它烧掉或推到海里。正在这时,有几个牧人捉住了一个希腊人,他被绑着去见特洛伊国王。这个希腊人告诉国王,这个木马是希腊人用来祭祀雅典娜女神的。特洛伊国王相信了这话,把木马拉进了城中。 这是斯达王的一个计谋,木马中藏了很多全副武装的希腊战士。深夜,他们从木马中跳了出来,悄悄地摸向城门,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迅速打开了城门,并在城里到处点火,隐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腊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特洛伊城。 希腊人把特洛伊城掠夺成空,烧成一片灰烬,男人大多被杀死了,妇女和儿童大多被卖为奴隶,特洛伊的财宝都装进了希腊人的战舰。 1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应该说,这场战争是海伦的私奔引起的,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命。那么,海伦如何了?资料中是这样记载的,海伦的丈夫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进入特洛伊城后,一直在寻找海伦,最后发现海伦躲在一个墙角处。墨涅拉奥斯非常生气,带着海伦穿过特洛伊城的废墟,回到了自己的帐篷中。 墨涅拉奥斯原本想一剑刺花海伦的面容,但是海伦跪在丈夫面前,磕头求饶。美丽拯救了海伦,墨涅拉奥斯深受感动,他扶起海伦,让她忘掉过去的一切。 这个结尾有些狗血,面对这样的娼妇,斯巴达国王竟然原谅了她。最可恨的是,资料记载,海伦和丈夫的晚年还很相爱。这样的结果,确实很! 随机文章垃圾人定律是什么意思,逮到个人就大肆倾倒负面垃圾(拳脚相向)盘点冷战重型坦克有哪些,苏联IS-3超重型坦克震惊西方(生不逢时)宇宙空间是什么颜色,绿色/蓝色/米色/黑色/透明色谁才是宇宙的颜色九大行星按大小顺序排列是什么,木星最大冥王星最小/地球排第五中国神仙排行榜,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都是谁(一尊盘古最厉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诸葛亮坚持北伐曹魏:但却为什么屡屡失败呢?

可谓时期的神奇人物,能掐会算无所不能。但为何会在争讨曹魏这件事上呢?网络配图 末年,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政权发动了五次战争。公元234年在渭水五丈原,与曹魏大将率领的魏军僵持不下。诸葛亮准备屯田,与曹魏进行持久战,但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至此历时6年之久的五次北伐宣告结束。而一直以来对于诸葛亮其发动北伐的真正目的,充斥各种猜测和分析。有的说是为了报答,完成光复汉室的遗愿;有的说是为了加强个人集权;甚至有人说这是诸葛亮想代汉称帝。 且让我们看看三国的实力对比:曹魏占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尽有江东之地,三国鼎立,战争不息。当时魏:户663423,人口4432881;蜀国:户28万,人口94万,带甲将士102000;吏4万;东吴:户52万,人口230万,吏32000,兵23万。可以看出,蜀汉的人口大概是魏国的五分之一,是吴国的二分之一,吴国和蜀国加起来是魏国的三分之二。从实力上看,当时蜀汉应该是最为弱小的国家。作为治世能臣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天下形势,对北伐的成功的可能性应该,但为什么他一再坚持北伐,其中的真相是什么呢?网络配图 其实蜀汉政权自建立之初就存在几个不同的实力集团,刘备为首的荆襄集团,本地益州士族,原东周军集团。而刘备其实作为一个外来者,强势摆平各种势力后,根本矛盾并未消除。也就是说蜀汉内部绝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在强力领导者之下各方势力不得不合在一起。刘备在时,以他的威望尚能保持内部团结,刘备伐吴丧师,很快病逝,蜀汉内部矛盾就开始显露出来。 刘备死前托孤,有诸葛亮和二人,诸葛亮是荆襄集团的首脑,李严是益州集团的代表。刘备死后各种势力都蠢蠢欲动,蜀国各个集团都想扩大自己的权力,甚至局部发生了叛乱。而诸葛亮为了迅速弱化内部矛盾,不得不把矛头指向外部,诸葛亮权衡之后只能做出北伐曹魏的决定。毕竟这个目标绝对是正确的,但是北伐的决定让诸葛亮从此走上了悲凉的后半生。虽然通过政治手腕将益州势力领头人李严贬为庶民,荆襄集团掌控的蜀汉,诸葛亮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峰。但随着诸葛亮的权势变大,和诸葛亮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微妙。诸葛亮对于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病逝于军前。他死后刘禅甚至禁止百姓对诸葛亮的一切纪念活动,可想而知刘禅当时的心理状态。网络配图 所以诸葛亮发动北伐实在是无奈之举,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统一内部的矛盾,并通过时间逐步消化利益纷争,保证政局的稳定。可是形式比人强,诸葛亮死后,荆襄集团也就此失去了对蜀汉政权的控制,蜀国人才凋零最终被曹魏所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