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朝名将李神通打仗没赢过,升官却没停过

时间:2025-02-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神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唐帝国建立之时,可谓是猛将如云、,而、李世勣包括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可以排入中国武将榜单前十的军事家。

但在这些谋臣武将中,却混杂一个“另类战神”,此人便是宗室、淮安郡王李神通。

李神通,他的名字霸气,出身相当显赫,乃是、八柱国将军——李虎之孙,未来的唐高祖李渊的堂兄弟。

虽然他出身钟鸣鼎食的贵胄之家,却从小仰慕侠义之道,整日混迹于长安之闾里,结交了一大帮黑道朋友。

公元617年,隋末农民战争爆发,李渊趁势在太原举起了义旗。

受李渊牵连,李神通也受到了追捕。

为了保命, 李神通便逃亡到鄠县山区南部,并与他在长安的“黑社会”朋友史万宝、裴勣、柳崇礼等人起兵响应李渊。

开始,李神通有些势单力孤。

但不久后,他的侄女、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却带领一万士兵来投。

随后,李神通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在关中扎下了根。

李渊渡过黄河,李神通遂率兵与其会师,使唐军没有花费什么力气,便占有了关中这一大块根据地。

因此,李渊嘉奖了李神通,将其封为光禄大夫、公。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李神通随即又被封为淮安王。

其后,唐军大举出关,李渊将李神通任命为山东抚大使,唐朝在山东各路的兵马都接受他的节制。

为了表示自己对李神通的信任,李渊对他深情地夸奖道: “右翊卫大将军上柱国淮安王神通,地惟近属,功参运始,杖节建旟,允当重寄。

” 然而可惜的是,李神通根本承担不了总领山东局势的重担,低劣的指挥水平,严重拖延了大唐一统天下的脚步。

李神通率兵与弑杀的作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在攻打聊城的战役中,李神通却掉了链子。

他先是不听副手崔干劝阻,中了宇文化及的伪降之计,没有立即攻克聊城,反而顿兵于坚城之下,贻误了战机,致使宇文化及缓过了劲。

盛怒之下,李神通复攻聊城,其手下猛将赵君德率先攻上城墙,城池指日可破。

谁知李神通嫉妒赵君德的战功,竟鸣金收兵。

眼见李神通的“卖队友”行为,赵君德不禁破口大骂。

但在无奈之下,也只好下了城墙。

李神通连续贻误战机,最终让唐军遭到了报应。

两天后,的援军到达聊城,大败唐军, 山东州县都闻风响应,全部尽归窦建德。

随后,李神通望风逃遁至黎阳,投奔了李世勣。

然而窦建德却乘胜追击,顺着李神通的尾巴攻打到黎阳,并一举破城。

在李神通的牵连下,李世勣、魏徵、唐高祖的妹妹等人一同被俘,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然而窦建德是个的汉子,他并没有为难李神通等人,而是将他们放归唐营。

窦建德在虎牢关被李世民击溃,河北、山东也随之平定。

但不久后,窦建德部将刘黑闼却聚众再叛,河北局势再生变数。

公元621年,李渊再次起用李神通,命其统帅邢、洺、相、魏、恒、赵等州兵众共计五万多人,与刘黑闼在饶阳决战。

谁知在饶阳城南的战斗中,李神通一鼓而败,本人带着亲信望风逃遁,兵马和军需物资损失三分之二,一时间刘黑闼声势大振。

若没有李世民为李神通擦屁股,不知道大唐统一还需要多少时间。

经过此战后,李渊终于明白,李神通并无担任一军统帅的本事。

于是李渊将李神通任命为李世民的副手,跟着侄儿混混资历。

最终,李神通跟随李世民一同平定了、杜伏威、刘黑闼等割据者,并因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虽然李神通功劳没立多少,但升官倒没停过。

由于长期在李世民手下任职,两人结为了死党。

在李世民与的争斗中,李神通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二侄子一边。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夺取了帝位。

虽然李神通没有直接参与,但在前天晚上却参与了谋划,因此也被李世民高看了一眼。

但到了九月,李神通却又不自量力地犯了浑。

在一次会议上上, 李世民与群臣当面议定功臣的爵位食邑,一时间各位将领纷纷争功,议论不休。

就在这时,李神通跳了出来,并振振有词地说: “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 简单翻译来就是,我在关中起兵,提着脑袋首应李渊的义旗,而房玄龄、杜如晦倒好,坐在办公室里,也就动动笔、动动嘴皮子,功劳居然比我还高?我很不服气。

听了李神通的话,李世民简直气不打一起出来,他指着叔父骂道: “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

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 李世民的意思很简单:若不是看在你是我叔父的份上,以你那百战百败的本事,还想和功臣们站在一起?做梦!李世民的斥责让李神通目瞪口呆,再不敢在侄儿面前争功。

话虽然说得难听,但李世民对李神通的封赏却没有停过。

贞观 元年(627年),李神通担任开府仪同三司,赐封食邑五百户。

贞观四年(630年),李神通在长安去世,时年五十四岁,朝廷追赠他为司空,靖。

而他的十一个儿子也均被授予王爵。

由李神通的故事可见,想要成功,未必一定要有多么出色的才能,只要顺应时势,跟对了人,就不愁飞黄腾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名将!父亲羞愤自杀,自己为父报仇死于乱箭!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析东汉名将窦融的一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窦融列传》中记述了对著名军阀,大司空安丰侯窦融简介的内容,令人们对这位光武帝时代的名臣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窦融简介记载,生于公元前16年的窦融从小就是个孤儿。末年,青州、徐州等地反贼四起,天下烽烟四起,太师请窦融担当助军,一起东征,窦融欣然接受,投身疆场。王莽政权倒台后,窦融投降更始军,在大司马赵萌部下担任校尉,不久后出任巨鹿太守,作为一方父母官而为民执政,日子过得波澜不惊。若不是后来有幸追随光武帝,窦融或许没有机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名臣。 失败后,天下再度陷入战乱。窦融便与河西一众地方将领商议,今后该何去何从,而此时,汉军首领刘秀的实力日益状大,窦融便有心归附,与明君一同平定天下,由此,窦融简介中特别记述的“窦融归汉”的故事,亦成为后世广为流传的著名典故。 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一度对窦融恩仇有加,授予他凉州牧一职,任命窦融成为凉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并加封其为安丰侯,令他享受尊崇。窦融当然也不负君王厚望,为官一任,照样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为东汉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窦融一生为官清廉,政绩突出,然而,他的晚年却并不尽如人意。自永丰二年起,家族子弟放纵不法,引起民怨,窦融因而获罪,在晚景凄凉中黯然离世。 窦融的成就 据《后汉书·窦融列传》记载,东时期的著名贤臣窦融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任职巨鹿太守期间经营河西与东破隗嚣这两件大事上。之所以说这两件事是窦融的成就中最辉煌的事迹,那是因为,这两件事的发生,与东汉初年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始帝失败后,窦融与众将皆感天下又将战乱四起,于是据守河西,专心施政,造福于民。在此期间窦融被众人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一经走马上任便施行了一系列强军备战、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光武帝刘秀登基后,窦融有心投靠明主,共襄盛举,于是主动投书向刘秀示好,两人一拍即合,还拉上了亲戚关系,随即为出征隗嚣进行了着手准备。 建武七年秋,隗嚣发兵进攻安定,光武帝刘秀领兵御驾亲征,临行前命窦融等部将定期相会,首战告捷。 次年夏天,光武帝刘秀接受窦融的上书,再次发兵征伐隗嚣。 在窦融率领的五郡兵马的全力配合下,此一战汉军,刘秀打了漂亮的一仗,不仅基本歼灭了敌军主力,还缴获了大量军械物资。凯旋归来后,光武帝龙颜大悦,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还对一众立下的大将论功行赏,窦融也因此而获得了安丰侯的头衔,因而在窦融的成就中,东破隗嚣必定是一项不得不提的重大战略成果。 窦融的评价 中国历史上对东汉名臣、安丰侯窦融的评价,多载于《后汉书·窦融列传》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于公元前16年的窦融本为扶风平陵人,祖上也做过武官,颇有些家业。年轻时,窦融曾跟随王匡镇压绿林、赤眉等起义军,长期征战沙场,称得上是一位乱世枭雄。 光武帝刘秀即位后,窦融归降东汉,匡扶光武帝成就帝业,因而历史上对窦融的评价一度尚可,尤其是东汉天下初定,窦融在经营河西五郡期间所推出的一些列促进社会稳定的施政举措,更是为人所。 据说光武帝登基之初,河西五郡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外部环境,匈奴与北部边疆的羌人常常袭扰百姓,致使河西郡县城门常常昼夜关闭。 为维护河西地区的社会稳定,窦融运用权谋,打破了河西各郡郡守势均力敌的现状,随即自己登上了河西五郡大将军之位,并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集团,从而使营河西之举有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因而在历史上,对窦融的评价也更倾向于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谋略家。 稳定了河西局势之后,窦融进一步实施自己的战略目标,将扩充兵马、强军备战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制定和严格实行《塞上烽火品约》边防守备条例之举有效震慑了蠢蠢欲动的外族,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民众的创造了良好条件。 改革之后的种种迹象表明,窦融的施政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窦融本人的政绩,在当时也是有口皆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