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明朝首辅焦芳为什么后世评价这么低?焦芳真的胸无点墨?

时间:2025-02-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焦芳是一位权倾朝野的高官,天顺八年中进士,入职翰林院为编修,正德年间受到重用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明朝内阁可以说是明朝权利和政治的中枢,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大臣,也就相当于成为明朝政治地位最高的一批人之一。

这个时候,掌管的已经不是一方之事,行的不是一方大权,执掌的已经是天下事。

内阁大臣,相当于前朝宰相。

但凡是入内阁者,都需经过重重考验,力图选取的是真正有能力有品性的忠良大臣。

焦芳正德时期入阁,正德五年致士,在为阁老期间,权倾朝野,但是其本人在后世的评价却很低。

相比于同时期、刘健,包括有所争议的等人,焦芳是实实在在的奸臣之列。

后人很少对焦芳的评价有所争议,或者给他平反,这是为什么呢? 不说焦芳本人能力是不是很出众,在职期间,又干了那些事儿。

只两件事情,就足以让大家对他观感降低,评价惨淡了。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与当时的权宦勾结,构陷忠良,给明朝正德年间的政治带来很大的祸患。

刘瑾是明朝正德年间著名的权宦,因为在正德帝还是太子之时,就讨得正德帝的喜爱。

等到正德帝继位之后,在宫中权势愈高。

并且渐渐的不满足于此,开始涉足朝政。

去世之时,给正德帝留了三位辅政大臣,分别是李东阳、刘健和谢迁。

这三位都是辅佐孝宗多年,帮助孝宗革除前朝弊政的能臣。

在面对刘瑾专权的情况下,三人多次上奏正德帝,希望对刘瑾有所规范。

然而正德帝常常置之不理,于是后来在户部尚书韩文的提倡下,决定联合百官一起上奏,请求将刘瑾处死。

焦芳在大家都选择坚持正义的时候,选择了背叛。

他将此事告知刘瑾,使得刘瑾得以有时间反转局面。

他连夜入宫,在正德帝面前哭诉,获得正德帝的同情。

此事不但得以化解,刘瑾还成功执掌司礼监,权利更大,为他日后的专权擅政迈出最重要的一步。

通过此事,焦芳开始与刘瑾勾结。

刘瑾在正德帝面前说好话,焦芳得到重用,升迁迅速,同时入内阁。

在进入内阁之后,焦芳又事事以刘瑾为先,构陷忠良,为刘瑾专权扫清道路。

刘瑾之所以能那么快,那么干脆的执掌大权,焦芳的作用是巨大的。

鉴于前事,刘瑾想要将曾经反对自己的人列入奸臣之中,并给予处置。

最开始的时候,刘瑾已经被李东阳劝住了。

但是焦芳在旁边又添了几句,最终让此事完成,使得许多正直大臣受到迫害。

与宦官勾结,构陷忠良,焦芳要评价还能好,就只能呵呵了。

除了与刘瑾勾结之外,焦芳还极具地域意识。

他自己是北方人,所以对于北方特别是家乡的官员很好,经常予以提拔。

相反对南方的士子和官员就多有贬低,甚至经常落井下石,想将南方官员都清出朝廷。

据说他在进入内阁之后,还曾经作过一副《南人不可为相图》。

朝中但凡有南方官员被贬或被免职,他必写文庆之,惹得南方人极大愤懑。

后人常误认为焦芳胸无点墨,只是因为与刘瑾勾结,才能走上高位。

这是不正确的,能考取进士,并且一路走到正德朝。

在刘瑾倒台之后,只他一人得以善终,真是什么也不懂的人吗?当然不是!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因为焦芳的偏见,使得南方人对他多有贬低,最终有了他胸无点墨的谣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魏忠贤在明朝权势滔天 为什么就是斗不过崇祯皇帝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朱祐樘:明朝最勤政的帝王,一天上三次朝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