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帝王惨死:唐朝竟有5位帝王是死于服丹药中毒!
中国历史上死于服丹药中毒的有很多,他们本想希望通过服丹药而长生不老,结果反而因中毒而早死。如嬴政、、东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南唐烈祖李升、洪熙帝、明世宗嘉靖帝、隆庆帝、明光宗泰昌帝、明熹宗天帝、帝爱新觉罗·等。尤其,从建立到灭亡的290年间,一共有21位皇帝,其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的,他们是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 唐太宗(599—649,)与秦始皇、汉武帝一样,都是中国皇帝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歌颂他英明伟大的着作,大概几火车也拉不完。但他到了晚年,在身患重病之下,也犯了与秦始皇、汉武帝一样的低级错误,即相人可以长生不老。但与秦始皇、汉武帝不同的是,他并非去求神仙,而是让一个印度方士为自己炼制长生药,然后服用之。 那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右卫率长史讨伐天竺国获胜,掳得一个名叫“那罗迩娑婆寐”的方士,此人自称有长生之术。王玄策大喜,认为这下讨好皇帝的机会来了,皇帝对天竺国的珍奇宝玩可能不感兴趣,但他不会不想长生不老。 王玄策回到京城长安,即向太宗献上方士。那罗迩娑波寐说自己已200多岁,一番天花乱坠的胡扯,令太宗深信不移,对他敬若天神;当即把他安排在金飚门客馆下榻,让他炼制丹药,并命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此事。随后又按罗迩娑波寐所开出的药单,派使者到全国各地采集怪药异石;国内采不到的药材,又派使者到婆罗门等国求取。 据《新唐书·天竺国列传》记载,这个印度方士炼丹用的“畔茶法水”出于石臼之中,有石象人守护,水有7种颜色,或热或冷,能销熔草木金铁,人手探入水中,皮肉即腐烂,只能以骷髅去舀。炼丹用的药材之一,是一种奇怪的树叶,其树名叫“咀赖罗”,其叶如梨,生在深山的崖洞中,有巨虺把守洞穴,人不可进入。要取此叶,需以方头的箭矢射击树枝,树叶落下来被群鸟衔去,需再射,方可得之。其它炼丹的材料取之亦同样艰难奇诡。又有史籍记载,罗迩娑波寐炼这种丹药,主要用了水银、硫磺、砒霜等物。 数月之后,长生药炼成。太宗1年前患风疾症,大概只是神经性头痛之类;吃了此药后,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加重。太宗又遵罗迩娑波寐之嘱,加大服用剂量,结果便严重中毒,于次年五月暴亡,年仅51岁,算是英年早逝了,要不还可以干出多少丰功伟绩来。 唐太宗因服长生药而死,却并未引起其儿孙警醒,继他之后,仍有不少皇帝企图靠服丹药以求长生。 (778—820,李纯)号称唐朝中兴之主,比起那些昏君庸主来还是有一番作为的。但他后来自以为功绩已着,天下太平,便渐渐骄侈起来,不但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楼宇;而且笃信佛教,欲求长生,曾下诏遍求天下方士,搜寻偏方,使其实现长生不老的宏愿。 诏书一下,朝臣中便有人积极响应,江湖骗子接踵而来。宰相皇甫铁和金吾将军李道古等人,先后向宪宗推荐方士柳泌与和尚大通,说这两人会制不死药。柳泌自称已400岁,并胡说“天台山是神仙聚集之地,多灵草,臣虽知之,力不能致,如能做那里的长官,或许可以得之”。大通和尚也自吹神通广大,说自己已150岁。又有方士田元佐,自称有化瓦砾为黄金的秘方。宪宗不爱黄金,只对长生不老感兴趣,便授柳泌为台州刺史,并赐服金紫。谏官上奏说:“先帝也有宠方士者,但未使其做地方官。”宪宗作色道:“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又有何吝惜封他官职。”于是群臣均不敢再谏。 柳泌一到台州,即驱使当地官民到深山采药,稍有怠慢即遭鞭笞,折腾了1年多却一无所获。柳泌恐骗不过皇帝,即举家逃往深山,被浙东观察使抓获,解往京师。宪宗一直心存幻想,不但未治他的罪,而且封他为翰林院待诏,让他居兴唐观精心炼制长生药。柳泌胡乱捣鼓了一通,声称药已炼成。宪宗大喜,立即服用;但不久便烦躁口渴,身体异常。起居舍人裴潾上疏切谏,说方士都是为利而来,他们炼制的金石之药只可疗疾,不可常食,更不可能使人长生;并提出,炼出的药,要让炼药的方士和推荐他们的人先服1年,以考其真伪。裴潾这番话全是为皇帝着想,不料宪宗竟大发雷霆,将他贬为江陵令。 宪宗服用柳泌的长生药后,因中毒而数月不能上朝;性情日益暴躁,身边宦官往往无端获罪被杀,闹得人人自危。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内常侍陈弘志与观军容使王守澄合谋,将年仅43岁的宪宗杀死于中和殿里,对外却宣称皇帝是因药性发作而暴死。即使不被害死,他也活不了多久。 宪宗被宦官宰掉之后,其第三子李恒即位,是为(795—824)。穆宗荒淫奢侈,终日沉湎酒色,又好游猎,宴乐、赏赐无度,对朝政漠不关心。他即位之后,虽然处死了方士柳泌等人,但后来自己又受方士诱惑,欲求长生,服起丹药来。处士张皋上疏规劝,说先帝信方士的妄言,服药致疾,陛下不是不知,岂能蹈其覆辙?穆宗嘴上称赞张皋说得好,但仍照服不误,致使身体更加虚弱。长庆二年(822)十一月,穆宗与宦官击球,一个宦官不慎从马上摔下,穆宗也因此受惊得病,卧床不起。但他仍把丹药当作救命稻草,大吃特吃,勉强支持了1年多,终于因服丹药过度,一命呜呼,年仅30岁。 (814—846,李炎),是唐穆宗第五子。会昌五年(845),他曾下诏陈佛教之弊,令毁全国寺院,僧尼还俗者达26万余人,史称“会昌灭佛”。但这个不信佛的皇帝,却笃信道教。早在下诏灭佛的前两年,他就下令在宫禁中修建望仙楼,幻想在楼上与神仙相会。他在诏令灭佛的同时,又召道士赵归真等81人来朝,让他们讲解道术,并在宫中建金录道场,亲临九天坛接受法录。后又封衡山道士清为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赐号“广成先生”,与赵归真同住宫内,撰修法录。宰相李德裕劝他勿被方士所惑,他却说“我对归真很了解,他过去没什么大过。我召见他,不过是和他谈养生术而已”。他相信赵归真等道士服丹药可以长生不老的鬼话,令他们加紧炼制仙丹。又命在南郊建望仙台,令神策军重修宫中的望仙楼与郎舍539间,准备以后服了仙丹后与神仙相会。 哪知武宗在服了赵、刘等人炼出的丹药后,竟和他的爷爷一样,变得性情躁急,喜怒无常,到后来中毒太深,面容枯槁,临死前十余天口不能言,年仅33岁便到爷爷、父亲那里报到去了。 (810—859,李忱),是宪宗第十三子,和武宗是同父异母兄弟。他在治国方面,有老祖宗唐太宗的遗风,时称“小太宗”。他和老哥武宗对着干,一上台便立即杖杀和流放用金丹毒害武宗的道士赵、刘等人;又下诏重兴佛教,令凡于武宗朝所毁寺宇一律重建。但有一点他与老哥相同,那便是服丹药以求长生。起初,他令道士配制长生药;而道士知长生药都是骗人的勾当,宪宗、武宗均因服药或病或死,朝野皆知,若再把今上毒死,自己小命难保,便开出一个怪方:制长生药需李子衣、桃毛、龟毛、兔角、生鸡膜各10斤。这样的材料,当然无法配齐。宣宗知道士借故推托,又令人遍访名医。结果有个叫李玄通的人,得到宣宗宠信,以70万钱的高薪聘入宫中,任其为太医,并命其配制长生药。李玄通不负帝命,与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三捣鼓两捣鼓,终于把“仙药”捣鼓了出来。哪知宣宗在服药后,背上竟生出毒疮。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宣宗背上的毒疮恶化,以致不能上朝,没几天便带着金丹之毒永别了人世,年仅50岁。 除了以上这5位,还有几位也曾迷恋丹药。曾于开耀二年(682)服食丹药;晚年服用过道士胡慧超的丹药;唐玄宗也曾命道士在嵩阳观炼丹,“”后退为太上皇了仍念念不忘金灶烧炼丹药之事;晚唐的文宗也曾服用过丹药,不过他在服食了郑注炼制的金丹之后,病情还有所好转,不知是真是假。 唐朝皇帝前仆后继地迷恋丹药,除了追求长生不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治病。李唐皇族有一种遗传病叫“风疾”。据史籍明确记载,患此病症者,有高祖、太宗、高宗、顺宗、穆宗、文宗、宣宗等人。“风疾”即现在所说的中风,发病急骤,死亡率高。高宗时期,皇后武则天之所以能掌握朝政,就是因为高宗患有风疾,长期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以操持政务,而让她钻了空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元世祖忽必烈之孙 元朝的第二位帝王孛儿只斤·铁穆耳简介
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即(1295年-1307年在位),的第二位。之孙、皇太子真金第三子。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 至元三十年(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于上都大安阁。 在位期间,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名义上成为其它汗国的宗主,一致承认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国库资财匮乏,中统钞迅速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南、贵州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人大臣,朝政日渐衰败。 大德十一年(1307年)驾崩,后继无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争夺战的隐患。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蒙古汗号完泽笃可汗。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至元二年(1265年)九月,孛儿只斤·铁穆耳出生于元大都燕王府,是元世祖的嫡子燕王孛儿只斤·真金的第三子,母亲是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 至元十年(1273年)二月,父亲真金被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春,经卢世荣重新起用的余党答即古阿散等,找到了一个搞垮皇太子真金的绝好机会。在此以前,南台御史曾封章上言:“帝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皇后不宜外预。”真金深知忽必烈不愿禅位,闻知此事后甚为恐惧,御史台因秘其章不发。但此事为答即古阿散等得知,遂于忽必烈前奏请收内外百司吏案,以大索天下埋没钞粮为名,而实欲揭露此事,乃悉拘封御史台吏案。御史台都事尚文将事情原委告知中书右丞相安童和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决定留秘章不与;次日,答即古阿散乃上告忽必烈,命大宗正薛彻干取其章。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尚文就献计于安童及玉昔帖木儿二位“大根脚”人物,以“先计夺谋”法抢先至忽必烈前陈述事情经过。,忽必烈听到居然有人要他提前让位给太子,大发雷霆,历声责问道:“汝等无罪耶?”丞相安童带头认罪说:“臣等无所逃罪,但此辈名载刑书,此举动摇人心,宜选重臣为之长,庶靖纷扰”。忽必烈怒气稍解。形势遂趋缓和,后答即古阿散等坐奸赃论死,其同伙分别被诛杀、流放或没为奴。虽然如此,真金竟因此而忧惧成疾,于同年十二月死,终年四十三岁。 真金太子的长子甘麻剌作为嫡长孙,自然是皇位最佳的继承人——这种观点只是汉儒的观点。甘麻剌与铁穆耳皆由真金太子妃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所生,自小由忽必烈皇后察必抚养长大,封晋王,长期在漠北任方面主帅。忽必烈在真金太子死后,并没有特意立“皇太孙”,可他专门为甘麻剌专立设置“内史府”,似乎是倾向把这位当接班人来培养。但是,真金太子妃阔阔真对长子并没多少感情,她更喜欢幼子铁穆耳。并且元世祖忽必烈把希望寄托在真金之子铁穆耳身上。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诸王叛乱,忽必烈派铁穆耳统兵讨伐叛王哈丹。 上都即位 至元三十年(1293年)六月,铁穆耳受皇太子宝,接着忽必烈又派他镇守蒙古汗国故都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掌管北方防务。同时派开国四杰之一博尔术之孙、御史大夫玉昔贴木儿做他的助手。在玉昔贴木儿请求之下,忽必烈将原来属于真金的印玺皇太子宝授给铁穆耳,间接表明了传位给他的意图。此外,在忽必烈的督促下,铁穆耳戒了酒。铁穆耳在东北与和林的经历,使他与精锐的北方驻军结下了特殊关系。这一关系成为他和他的后裔登上帝位的重要保证。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二十二日,元世祖忽必烈逝世。四月初,铁穆耳和随同出征的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赶回漠南。玉昔帖木儿立即成为临时执政集团最核心的成员之一。右丞相完泽不得预议机密,只好结托真金妃打听消息。真金妃召伯颜、不忽木和玉昔帖木儿探问,却受到玉昔帖木儿的一顿抢白。这时候,与铁穆耳竞争帝位的最强有力的对手,应是他的胞兄、真金长子、出镇岭北的晋王甘麻剌。玉昔帖木儿先发制人,在宗亲合议前私下逼迫甘麻剌说:“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神器不可久虚,宗祧不可乏主。畴昔储闱符玺既有所归,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甘剌麻虽然勉强表态:“皇帝践祚,愿北面事之。”但他内心终究仍有些不服。后来经真金妃提议,命兄弟两人当众比赛诵读祖宗宝训,优胜者为大汗。甘麻剌因口吃,竞赛失败。四月十四日,铁穆耳从和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东北),左右部诸王全部来到上都聚集。在此以前,御史中丞崔彧得到传国玉玺,上面的文字是“受命天于,既寿永昌”,把它交给了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将玉玺授予了铁穆耳。而后铁穆耳即皇帝位,受诸王宗亲、文武百官朝于大安阁。铁穆耳终得以继位为帝,由真金妃亲手授以新发现的传国玉玺,并于四月十六日正式登基,是为成宗。追尊其父真金为皇帝,是为元裕宗,尊太母元妃为皇太后。五月,上大行皇帝尊谥曰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改皇太后居住的以前的太子府为隆福宫,詹事院为徽政院,司议为中议,府正为宫正,家令为内宰,典医署为掌医,典宝为掌谒,典设为掌仪,典膳为掌膳。并且封皇姑高丽王王昛妃忽都鲁揭里迷失为安平公主。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六月,成宗下诏减速免所在本年包银、俸钞,以及内郡地税和江淮以南州县当年的一半夏税。 守成之局 元贞元年(1295年)正月,下诏道家复行《金箓》《科范》。以云南行省左丞杨炎龙为中书左丞。封皇姑囊家真公主为鲁国大长公主,驸马蛮子台为济宁王。二月,安西王相铁赤等人请求再次设立王相府,元成宗不许。下令陕西省臣给其所需,仍然把廉访司没收的赃钞给他。闰四月,元成宗在山西五台山为皇太后建佛寺。五月,翰林承旨董文用等人进《世祖实录》。驸马济宁王蛮子台私杀罪人,御史台大臣弹劾他擅自处理,元成宗下旨让蛮子台知晓。下诏停止一切非急需的工程营建,免除五月以前积欠的钱粮。 元贞二年(1296年)正月,铁穆耳下诏因为忽剌出千户所部屯夫非常贫乏,所以免除其输租。上思的叛贼黄胜许攻打剽水口思光寨,湖广行省调兵击败了他,抓获其党羽黄法安等人,叛贼逃入上牙六罗。命西平王奥鲁赤夏天去上都。安西王傅铁赤、脱铁木等人再次请求修筑王府,皇上说:“去年阿难答已经面奏过一次了,朕以世祖定的规矩回复了他,如今再次奏请,难道想让四川、京兆全成为你们的吗?赋税、军站都是归朝廷所管,如今姑且同意你们的请求,置王相府。”御史台的大臣说:“汉人的大臣,曾经被别人搜罗罪状打击,所以不敢直接对皇上进言。请皇上在近侍昔宝赤、速古而赤这两个人里,选择一个任用。”皇上说:“怎么能任用他们?在汉人中选择有见识能办大事的人吧。”最终以御史中丞秃赤为御史大夫。二月,自六盘山至黄河的地区立屯田,置军万人。以大都留守司达鲁花赤段贞为中书平章政事。三月,以中书平章政事不忽木为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事。 大德元年(1297年)三月,以陕西行省平章铁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中书省左丞梁暗都剌为中书省右丞。西蕃的贼寇攻打阶州,陕西行省平章脱列伯派兵进讨,其党羽全部平定,留军五百人戍守那里。八月,八百媳妇爆发叛乱,攻打彻里地区,元成宗派遣也先不花率领军队征讨他们。 大德二年(1298年)二月,下诏枢密院合并贫难军户。以中书右丞、徽政院副使张九思为平章政事,让他处理中书省的事。五月,元成宗以中书右丞何荣祖为平章政事,处理中书省的事,以湖广左丞八都马辛为中书右丞。命中书省派遣官员监察云南、四川、海北海南、广西两江、广东、福建等处六品以下的官员的遴选。六月,御史台大臣上书:“江南地区在的时候实行两税法,自从阿里海牙改为门摊,增加的课税钱到了五万锭。如今宣慰张国纪请求恢复科夏税,与门摊一起征收,湖、湘地区受害很深啊。”元成宗立即下令中书省免去这个方法。元成宗禁止诸王擅自行事,其中有越例亵渎的人,遣使将其拘拿。七月,河南汴梁等地下大雨,黄河决堤,淹没了归德数县的禾稼、庐舍,元成宗免其田租一年。并且派遣尚书那怀、御史刘赓等去堵住决堤的大河,自蒲口开始修筑,一共修筑了九十六处。 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皇太后崩,祔葬先陵。四月,以中书省断事官不兰奚为平章政事。赐皇侄()所统诸王戍军马二万二千九百余匹。派江浙释教总统僧人宁一山出使日本,恢复了两国间的正常贸易和文化往来。但是,成宗后期曾一度用兵西南。 大德四年(1300年)底,身在云南的行省左丞刘深好利生事,上奏道:“世祖以神武混壹海内,功盖万世。皇帝继位以来,未有武功以彰显神武天资,西南夷有八百媳妇国未奉大元正朔,请允许为臣我为陛下征之。”成宗发兵两万出征八百媳妇国(今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治京泰国清迈)。元成宗本也想“开边”弄出件大功青史留名,因而“用兵意甚坚”。 大德五年(1301年)正月,元廷发钞近十万锭,作为军费支持用兵。又因金齿(今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腊戍一带)诸国阻击元朝的征缅归师,下诏计伐金齿诸国。后因出征八百媳妇国之元军损失惨重,成宗才决心不再对西南用兵。也就在这时,成宗达成了与笃哇、察八儿等西北诸王的和解,延续几十年的西北战乱得以平息。五月,云南土官宋隆济举兵叛乱,云南行省自愿征八百媳妇的有二千人。七月,元成宗命云南行省的蒙古士兵征讨八百媳妇。八月,元成宗派遣薛超兀而等人率兵征讨金齿诸国,当时征缅的大军还师,被金齿所阻挡,并且战死了很多士兵。并且金齿又接连八百媳妇诸个蛮邦,他们相互效法不向元朝缴纳税赋,并且杀戮元朝的官吏,所以发兵征讨。十一月,元成宗派遣刘国杰及也先忽都鲁率兵万人,八剌及阿塔赤将兵五千人,征讨宋隆济。 后期弊政 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晋王甘麻剌薨,元成宗下令封其王印以及内史府印。元成宗下令探马赤军与江南水手相互教习,以防备海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江南朱清等贪污贿赂案被揭发出来,牵连了一大批官员,促使成宗再一次下决心查处贪污官员。当年仅七道奉使宣抚官查处罢免的贪官污吏就有18473人之多,查出赃款15865锭,审理冤案5176件。在大都建孔庙(即今北京国子监孔庙),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大德七年(1303年)三月,因为征讨八百媳妇损兵折将,诛杀刘深,鞭打合剌带、郑祐等人,于是引发出成宗对中书省进行大清洗的事件。它被看成是成宗后期“朝廷更政”的一个标志。主持“更政”的首相,则是曾以中书左丞相职位辅助过完泽的哈剌哈孙。哈剌哈孙晋位右丞相以后,精选州郡守令,定官吏赃罪十二章及丁忧、婚聘、盗贼等制,禁献户及山泽之利。不过“更政”的实际成效并不很大。同时罢云南征缅分省。小兰禧、岳铉等进《大一统志》。六月,罢除四川宣慰司,设立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以云南行省平章脱脱、湖广行省议事平章程鹏飞一起做为平章政事。 大德八年(1304年),成宗下令天下官员体恤民情,减省刑罚,免除灾民差税一至三年不等。鉴于江南佃户田租过重,在过去减过十分之三的基础上再减十分之二,且永为定例。同时开放山场、河泊、任民采捕。二月,翰林学士承旨撒里蛮进金书《世祖实录节文》一册、汉字《实录》八十册。四月,元成宗设置千户所戍守定海一带,以防备倭寇的侵扰。命僧道为商人缴纳租税。 大德九年(1305年)四月,云南行省请求增加当地的卫兵,元成宗不许。六月,成宗立子德寿为皇太子。七月,以大司徒段贞、中书右丞八都马辛并为中书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合剌蛮子为右丞,参知政事迷而火者为左丞,参议中书省事也先伯为参知政事。十月,成宗患病,不能视朝,由皇后伯要真氏执政。朝中大事委于右丞相哈剌答孙。十二月,皇太子病逝。 无嗣而终 成宗后卜鲁罕在大德后期干政多年,与中书省、枢密院里的许多回回大臣深相结纳。因此卜鲁罕打算内而操纵朝议,外而倚重阿难答手中的兵权,临朝称制。而阿难答本人也因手握重兵,欲以世祖嫡孙的身份争夺皇位。双方为了共同对付出镇漠北的海山和他弟弟而结为联盟,被当时的汉人儒巨称为“回邪诪张,势挟中闱”。为了试探舆情,卜鲁罕等人几次召集馆阁会议。争夺皇位的另一方,是海山兄弟。海山长年总兵北边,在大德年间与西北藩王的几次硬仗中战功卓著,又是真金嫡孙,颇得在漠北作战过的诸王将领的拥护;海山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则雅重儒术,从成宗朝起就在身边聚集起一批汉人士大夫或倾心汉文化的蒙古、色目侍臣,被中原和南方士人看成振兴文运的希望所在。卜鲁罕显然早就对海山母子染指皇位存有戒备。大德九年(1305年)十月,她以中宫秉政,出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于怀州,企图通过割断他们与朝廷中枢的联系来限制其行动。大德十年(1306年)正月,元成宗下诏询问庄圣皇后、昭睿顺圣皇后、徽仁裕圣皇后处理朝政的情况,以备纪录。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初八,成宗去世,享年四十二岁。庙号成宗,谥号为钦明广孝皇帝。蒙古语称号完泽笃皇帝。《成宗皇帝谥册文》内容如下:“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曰:臣闻称天以诔,表名实之至公;法日而名,庶形容之可拟。维帝王之有谥,盖今古之彝章。钦惟大行皇帝禀上圣之资,抚重熙之运。当裕考龙升之后,承世皇燕翼之谋。武威肃镇于遐荒,文德诞敷于华夏。业业谨盈成之戒,愉愉尽孝敬之诚。罢勤远之兵,边衅弭而苗顽格;遣直指之使,皇泽宣而民瘼除。九族形敦睦之风,万国洽隆平之治。爰酌奉常之仪,用昭告祔之文。谨遣摄太尉某官某奉册宝,上尊谥曰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伏惟睿灵在天,孚鉴逮下,茂膺典册,锡羡邦家。“ 按照蒙古旧俗,大汗死后,例应由皇后摄政,主持召开选立新汗的忽里台大会。但卜鲁罕企图控制朝议以遂其私。成宗死后,哈剌哈孙立即秘密地遣人通知在漠北的海山和在怀州的答己及爱育黎拔力八达。这时卜鲁罕已下密制切断通往漠北的驿路。戍守和林的海山接到成宗去世的消息后,曾准备立即离开大军回朝。 大德十一年(1307年),率军自金山前线东返的海山抵达和林,召集岭北诸王勋戚大会,诛杀与阿难答通谋的合赤温后王也只里,与会宗亲大臣合辞劝进。海山这时已获悉答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先至大都。当年五月,海山会答己、爱育黎拔力八达于上都,在忽里台大会上就任新汗,是为武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