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单于冒顿是怎么样调戏吕后的?弑父的匈奴单于冒顿

时间:2025-02-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导读:死后,变得更加骄横,甚至写调戏,信中说:“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

陛下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

” 世界历史中,匈奴是最早横跨欧亚大陆,对中国、波斯、罗马三大帝国都造成过威胁的游牧民族。

尽管匈奴很早就活跃在中国北部,但其民多以氏族部落的形式散居,事迹多已不可考。

统一天下后,曾经派大将北击匈奴,将他们赶出河套地区,十余年间匈奴都没有对中原构成任何威胁。

直到冒顿单于的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改变。

冒顿夺权 冒顿本是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单于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阏氏,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对这个儿子十分宠爱。

后来,便想害死冒顿,另立太子。

于是他就把冒顿送到月氏国当了质子。

冒顿原以为这是父亲给自己立功的机会,就乖乖地去了。

哪知道,冒顿刚一到月氏充当人质,头曼就发动了针对月氏的战争。

月氏国大怒,便想杀掉冒顿。

冒顿提前得知消息,偷了月氏的好马,一路狂奔,侥幸逃回匈奴。

头曼一看冒顿居然能,是个勇壮之士,就让他统领了一万骑兵。

头曼兴许此时已经打消了废冒顿立幼子的想法,准备重用自己的这个儿子,可冒顿回匈奴以后,经过分析调查,发现头曼送自己去月氏原来是个阴谋,便有了报复之心。

冒顿制作了一种响箭,他对自己的骑兵说:“从今往后,凡是我响箭所射的地方,你们都要去射,否则,立斩无赦!”冒顿说完便去打猎,有不跟着冒顿响箭所射目标射箭的士兵全部被杀死。

于是没有士兵不敢不听他的话了。

但这还不能令冒顿满意。

不久,冒顿用响箭射向自己的马,有的士兵想到这是冒顿心爱之马,没敢跟着射,冒顿便把这些人杀了。

过了几天,冒顿忽然把响箭射向了自己的爱妻,这下身边好多人都不敢跟着射了,冒顿毫不留情,又把这些人统统杀掉。

如此一来,士兵们再也不敢不听冒顿的号令了。

几日下来,冒顿训练了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不过冒顿不放心,还想检验一下。

他就在一次打猎时,用响箭射向了头曼单于的一匹爱马,士兵们毫不犹豫,全都射向了那匹马。

冒顿见状,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这批士兵已经可以帮助他完成他想完成的任务了。

一天,冒顿跟随父亲头曼外出打猎,刚到郊外,冒顿便用响箭射向了头曼单于本人,身边的士兵也都一齐射向单于,头曼单于登时毙命。

紧接着,冒顿率领手下人把那个过去差点夺权的弟弟及其母亲全部杀死,把不听从自己的大臣也都全部杀掉,冒顿自立为单于。

称霸草原 听说冒顿杀父自立之后,邻近的东胡便想试试这小子的能耐,于是强大的东胡派来使者索要头曼生前的一匹千里马。

冒顿问大臣的意见大臣纷纷表示这是匈奴的宝马,不能送。

冒顿却说:“都是作邻居的,咱们怎么能吝惜一匹马呢?”就答应了使者。

东胡得了宝马以后,以为冒顿害怕自己,便又派来使者索要冒顿身边的一位阏氏。

冒顿询问大臣的意见,大臣都愤愤地表示不能送,请求单于派兵教训教训东胡,但冒顿却说:“都是作邻居的,咱们怎么能吝惜一个女人呢?”就又答应了使者。

东胡王得到后,日益轻慢匈奴。

过了一阵,东胡又派使者索要匈奴和东胡之间一块一千多里的无人地带,冒顿又询问群臣。

有的臣子鉴于前两次经验,便说:“那是无人地带,东胡想要就给他们吧。

”哪知冒顿听后大怒,言道:“土地乃国之根本,怎么能随随便便送人!”接着下令斩杀刚才答应给土地的大臣,旋即跨上战马,号令国人攻打东胡,有敢后退者就杀! 东胡王一直没把匈奴放在眼里,毫无戒备,直到,他才意识到自己被冒顿软弱的假象蒙蔽了,然而为时已晚,东胡被冒顿彻底消灭,民众、牲畜和其他物产全部被掳走。

灭掉最大敌人之后,冒顿乘胜发兵,向西赶走月氏,向南吞并楼烦等部,又收复了被秦国蒙恬夺取的匈奴领地,占领了北部的部分地区,经过一系列的征伐,北方各族无不臣服匈奴,至此,冒顿雄踞大漠南北,直接威胁中原。

匈奴,也因为冒顿单于,迎来了其帝国史上最强大的时期。

白登之围 冒顿似一只贪婪的狼王,吞噬北方后,便打起了汉朝的主意。

当时汉朝刚刚安定,刘邦将韩王信迁徙到北方,加强边防。

谁知韩王信经受不住冒顿军队的轮番冲击,竟然投降了匈奴。

匈奴得到韩王信的军队,便继续南下,围攻太原。

刘邦听闻,连忙派出三十二万大军,亲自带兵还击。

正巧赶上了寒冬,大雪纷飞,刘邦的士兵全都忍受不了,不少士兵都冻掉了手指。

冒顿得知这个情况,料想刘邦一定准备速战速决,便将精兵藏起来,假装战败逃跑,引汉军追击。

刘邦看到匈奴后撤军队中大多是老弱病残,就全力追赶。

刘邦追到平城的时候,后面还有许多汉军步兵因行走缓慢而没有赶到,就在刘邦等待的工夫,冒顿忽然率领精锐骑兵发起猛攻,将刘邦团团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上。

落后的步兵赶到时,已经不能和刘邦取得任何联系了。

“白登之围”在后世看来是影响汉匈未来国运走向的关键之战,也是匈奴帝国离杀,称霸东亚的目标最近的一次。

冒顿派出东南西北四路骑兵冲击汉军,一时不能攻下。

刘邦被围困七天七夜,士兵“七日不食,不能彀(音同“够”)弩”。

后来,刘邦听从的建议,派出密使贿赂了冒顿的阏氏,由阏氏在冒顿耳边吹了吹枕边风。

冒顿考虑到汉军叛将没有如约会师围剿,担心自己被刘邦算计,就听从了阏氏的建议,打开了包围圈一个小角,放走了刘邦。

汉朝从此开始惧怕匈奴,于是便主动求和,以和亲安抚匈奴。

调戏吕后 汉朝一心和亲,但是冒顿心有不甘,他一手接收汉朝女子,一手不断骚扰匈、汉边境。

汉朝虽然恼怒,但是无可奈何。

刘邦死后,冒顿变得更加骄横,甚至写信调戏吕后,信中说:“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

陛下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

” 这封信原封不动地记录在《汉书》里,可见这一事件对匈汉外交关系的影响。

信中的话说得很含蓄,但是极具暗示、挑衅的意味。

一个民间女子在此情境下,尚且羞恚难当,何况母仪天下的吕后。

吕后看过信后,认为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气的要杀掉匈奴来使,发兵匈奴。

后来还是季布百般劝阻,称匈奴就如同禽兽,不值得为他们的话动怒。

吕后这才冷静下来,给冒顿回了一封信,写道:“单于没有忘记敝国,还赏赐我们书信,我们诚惶诚恐,我年老气衰,头发牙齿都已脱落,走路也不稳,不值得单于为我屈尊玷污自己,敝国没有做错什么,还请单于宽恕。

”然后还送给冒顿车、马等礼物。

冒顿收到信一看,汉朝不但不动怒,还颇为谦逊,觉得对手吕后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就暂时收敛起来,回赠礼物,正式答应和亲。

其实冒顿一直没有打消挺进中原的想法。

吕后死后,他还多次骚扰汉朝,只是再也没有“白登之围”那样的机会了。

公元前174年,冒顿去世,“子稽粥立,号曰老上单于”,北方最勇猛的狼王终于老去了。

冒顿开创了匈奴帝国近百年的全盛时期,在他死后,匈奴帝国由极盛逐渐转衰,最终被汉朝彻底击败,他们或归顺,或西迁,逐渐消失在东亚版图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赵云的师傅 三国历史上赵云的师傅是何许人也?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纪晓岚简介: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个什么样的人?

,原名,官宦世家出身,父亲纪容舒是著名的考据学家,做过京官。纪昀自幼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 十二年(1747年)乡试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左春坊左庶子。京察后,授贵州都匀府知府。因乾隆帝赏识其学问,加四品衔,留任庶子。不久,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给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而卷入盐政亏空案被发配新疆乌鲁木齐,于沿途积极与当地人交流,曰“如是我闻”,写了不少的作品,后整理成册,即为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反对理学,《阅微草堂笔记》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二年后因乾隆帝修书需要,由刘统勋荐举,将其从新疆召回,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历任编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尚书。 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以上就是著名文学家纪晓岚简介,接下来揭秘历史上的纪晓岚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据史书上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所谓“寝”,就是相貌丑陋;所谓“短视”,就是近视眼。另外,跟纪晓岚交游数十年的朱珪曾经有诗这样描述纪晓岚:“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 如此说来,纪晓岚还有口吃的毛病。当然,纪晓岚既然能通过各层考试,其间有审音官通过对话、目测等检查其形体长相以及说话能力,以免上朝时影响朝仪“形象”,应该不至于丑得没法见人,但无论如何,纪晓岚长相不好看,却是无疑的。长得丑,近视眼,口吃,这些生理特点都成为纪晓岚一辈子与乾隆、不得乾隆真正信任的重要原因。 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主”,也是一位自小生长深宫的皇帝,有很多怪习。对于纪晓岚来说,乾隆最要命的一条就是对身边近臣的用人标准。他不但要求这些人机警敏捷,聪明干练,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轻漂亮。例如、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长安等人都是的“美男子”,故而得到重用。 长相本由天注定,没有办法选择。相貌丑陋的纪晓岚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正的重视,难以参与重大的政治决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纪晓岚只能做乾隆的词臣,而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纪晓岚一生中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任会试考官,三次任礼部尚书,均是这种际遇的体现。这种官职并无重权、实权,只是大廷的摆设而已。即便是乾隆派他出任都察院,因判案不力,本应受罚,乾隆却说:“这次派任的纪晓岚,本系无用腐儒,本来只不过是凑个数而已,况且他并不熟悉刑名等事务,又是近视眼……他所犯的过错情有可原。”可见纪晓岚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正如清史专家邓之诚先生所言,乾隆用人“颇以貌取,文达(即纪晓岚)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帝(即乾隆)所喜。一时若翁覃溪、朱竹君、王兰泉、邹一桂皆不得朊(ruǎn)仕,际遇颇相似,纯帝所许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抚。若于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以长相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